一种工业废烟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3742发布日期:2019-02-19 18:1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废烟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烟冷凝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工业废烟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锅炉用冷凝器,又称烟气冷凝器,锅炉使用烟气冷凝器后,可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废烟进行冷却,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

然而现有的工业废烟冷凝器都是通过水冷喷洒式和散热翅片进行对废烟进行冷却,在对烟气进行冷却的过程中废烟在管道的内部行走的速度快,废烟与冷却机构接触的时间少、余热利用效果差,且冷却的不全面。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废烟冷凝器,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烟冷凝器,出烟管道的侧壁安装有为废烟进行散热的余热利用机构,冷水从进水管、连接盘流到若干散热管的内部后实现了侧壁呈弧形结构的、与出烟管道连通的固定条将废烟进行冷却,余热利用机构产生的温水可以供生产、生活用水,余热利用机构产生的冷凝水流到呈弧形结构的导流板的侧壁为出烟管道进行散热,增加了冷凝水与出烟管道的接触面积,实现了为废烟进行散热,流到接水机构的内部后冷却被水泵抽到防护箱的内部实现水循环,节约资源。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烟冷凝器,出烟管道的顶部连通于中空导烟壳的内部,导烟壳的内侧壁相对交错等距焊接挡板,废烟在烟道的内部流动时可以降低烟的流动速度,使散热翅片进一步的为废烟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废烟冷凝器,出烟管道的侧壁安装有为废烟进行散热的余热利用机构,冷水从进水管、连接盘流到若干散热管的内部后实现了侧壁呈弧形结构的、与出烟管道连通的固定条将废烟进行冷却,余热利用机构产生的温水可以供生产、生活用水,余热利用机构产生的冷凝水流到呈弧形结构的导流板的侧壁为出烟管道进行散热,增加了冷凝水与出烟管道的接触面积,实现了为废烟进行散热,流到接水机构的内部后冷却被水泵抽到防护箱的内部实现水循环,节约资源,出烟管道的顶部连通于中空导烟壳的内部,导烟壳的内侧壁相对交错等距焊接挡板,废烟在烟道的内部流动时可以降低烟的流动速度,使散热翅片进一步的为废烟进行散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废烟冷凝器,包括排烟机构、第一冷却机构、出烟管道、余热利用机构、第二冷却机构及接水机构;用于与工业废烟管道连通的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所述出烟管道的侧壁安装用于为废烟进行冷却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所述出烟管道的侧壁安装有位于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底部的所述第二冷却机构,所述出烟管道的侧壁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底部的所述接水机构,所述接水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却机构连通,所述出烟管道的顶部连通有位于所述余热利用机构顶部的用于为废烟二次冷却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的顶部连通于用于排放冷却后的废烟的所述排烟机构。

具体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进水管、固定圈、连接盘、散热管、固定条、固定座及出水管,所述出烟管道的侧壁焊接呈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所述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底部安装内部中控的所述连接盘,用于输送冷水的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固定圈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盘连通,所述连接盘的底部呈环形阵列连通有若干所述散热管,若干所述散热管的底部固定于位于焊接在所述出烟管道侧壁的中空圆柱形所述固定座的顶部,所述固定座的侧壁连通用用于排放热水的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固定圈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的所述出烟管道的侧壁焊接有若干个与若干所述散热管连通的横截面呈“八”字形结构的所述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相对所述出烟管道的侧壁呈弧形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防护箱、引流板及导流板,所述出烟管道的侧壁焊接有位于所述固定座底部的、顶部开口的用于接取所述散热管产生的冷凝水的所述防护箱,所述出水管贯穿所述防护箱的侧壁,所述防护箱的底部焊接有与所述出烟管道的所述引流板,所述出烟管道的侧壁恒聚焊接有成弧形结构的、与所述引流板底部焊接的、用于引流冷凝水的所述导流板。

具体的,所述接水机构包括过滤板、接水箱、抽水管、溢水孔、隔温板、冷水腔、温水箱及水泵,所述出烟管道的侧部焊接有位于所述导流板底部的内部中空、顶部开口的所述接水箱,所述接水箱的顶部安装有用于过滤冷凝水的所述过滤板,所述接水箱的内部安装有顶部呈喇叭状的所述隔温板,所述接水箱的内部通过所述隔温板形成所述温水箱、所述冷水腔,所述隔温板的顶部与所述接水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冷水腔的内部安装所述水泵,所述抽水管贯穿所述接水箱延伸至所述冷水腔的一端与所述水泵连通,所述抽水管背离所述水泵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箱连通,所述隔温板的侧壁开设所述溢水孔。

具体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散热翅片、导烟壳、出烟口、烟道及挡板,所述出烟管道的顶部,连通有内部中空的、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导烟壳,所述导烟壳的外侧壁等距安装所述散热翅片,所述导烟壳的内部形成用于用于输送冷却后废烟的所述烟道,所述导烟壳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烟道连通的所述出烟口,所述导烟壳的内部交错焊接有所述挡板。

具体的,所述排烟机构包括盖板、挡灰板、连接筒、挡雨板及支撑筒,所述导烟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出烟口连通的、内部中空的所述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侧壁焊接有用于防雨水的所述挡雨板,所述支撑筒的顶部连通有中空圆柱形结构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侧壁等距安装用于过滤废烟中的灰尘的带有孔洞的所述挡灰板,所述连接筒的顶部焊接用于挡雨的所述盖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烟冷凝器,出烟管道的侧壁安装有为废烟进行散热的余热利用机构,冷水从进水管、连接盘流到若干散热管的内部后实现了侧壁呈弧形结构的、与出烟管道连通的固定条将废烟进行冷却,余热利用机构产生的温水可以供生产、生活用水,余热利用机构产生的冷凝水流到呈弧形结构的导流板的侧壁为出烟管道进行散热,增加了冷凝水与出烟管道的接触面积,实现了为废烟进行散热,流到接水机构的内部后冷却被水泵抽到防护箱的内部实现水循环,节约资源。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烟冷凝器,出烟管道的顶部连通于中空导烟壳的内部,导烟壳的内侧壁相对交错等距焊接挡板,废烟在烟道的内部流动时可以降低烟的流动速度,使散热翅片进一步的为废烟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种工业废烟冷凝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筒、第一冷却机构、出烟管道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出烟管道、固定圈、连接盘、散热管、固定条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出烟管道、导流板、接水机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排烟机构,11、盖板,12、挡灰板,13、连接筒,14、挡雨板,15、支撑筒,2、第一冷却机构,21、散热翅片,22、导烟壳,23、出烟口,24、烟道,25、挡板,3、出烟管道,4、余热利用机构,41、进水管,42、固定圈,43、连接盘,44、散热管,45、固定条,46、固定座,47、出水管,5、第二冷却机构,51、防护箱,52、引流板,53、导流板,6、接水机构,61、过滤板,62、接水箱,63、抽水管,64、溢水孔,65、隔温板,66、冷水腔,67、温水箱,68、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烟冷凝器,包括排烟机构1、第一冷却机构2、出烟管道3、余热利用机构4、第二冷却机构5及接水机构6;用于与工业废烟管道连通的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所述出烟管道3的侧壁安装用于为废烟进行冷却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4,所述出烟管道3的侧壁安装有位于所述余热利用机构4底部的所述第二冷却机构5,所述出烟管道3的侧壁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二冷却机构5底部的所述接水机构6,所述接水机构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却机构5连通,所述出烟管道3的顶部连通有位于所述余热利用机构4顶部的用于为废烟二次冷却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2,所述第一冷却机构2的顶部连通于用于排放冷却后的废烟的所述排烟机构1。

具体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4包括进水管41、固定圈42、连接盘43、散热管44、固定条45、固定座46及出水管47,所述出烟管道3的侧壁焊接呈中空圆柱形结构的所述固定圈42,所述固定圈42的底部安装内部中控的所述连接盘43,用于输送冷水的所述进水管41贯穿所述固定圈4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盘43连通,所述连接盘43的底部呈环形阵列连通有若干所述散热管44,若干所述散热管44的底部固定于位于焊接在所述出烟管道3侧壁的中空圆柱形所述固定座46的顶部,所述固定座46的侧壁连通用用于排放热水的所述出水管47,位于所述固定圈42与所述固定座46之间的所述出烟管道3的侧壁焊接有若干个与若干所述散热管44连通的横截面呈“八”字形结构的所述固定条45,所述固定条45相对所述出烟管道3的侧壁呈弧形结构,将所述进水管41连通冷水实现冷水从所述连接盘43流到若干所述散热管44的内部,若干呈圆形阵列设置的所述散热管44的侧壁与所述出烟管道3连通于所述固定条45实现了侧壁呈弧形结构的所述固定条45将所述出烟管道3的进行冷却,进而实现了对所述出烟管道3的内部废烟进行散热,在所述固定条45的内部冷水为所述出烟管道3内部的废烟进行冷却的同时吸热,冷水吸热后变成温水从所述出水管47排走,实现了余热利用,可供生活、生产用水,第二次为废烟散热。

具体的,所述第二冷却机构5包括防护箱51、引流板52及导流板53,所述出烟管道3的侧壁焊接有位于所述固定座46底部的、顶部开口的用于接取所述散热管44产生的冷凝水的所述防护箱51,所述出水管47贯穿所述防护箱51的侧壁,所述防护箱51的底部焊接有与所述出烟管道的所述引流板52,所述出烟管道3的侧壁恒聚焊接有成弧形结构的、与所述引流板52底部焊接的、用于引流冷凝水的所述导流板53,位于若干所述散热管44表面在散热时产生的冷凝水流到所述防护箱51的内部,防护箱51可以避免冷凝水飞溅,防护箱51收集冷凝水后将冷凝水从所述引流板52流到所述出烟管道3的侧壁,所述出烟管道3的侧壁等距焊接呈弧形结构的所述导流板53,在冷凝水流动的时候增加了冷凝水与所述出烟管道3的接触面积,实现了初步为废烟进行散热。

具体的,所述接水机构6包括过滤板61、接水箱62、抽水管63、溢水孔64、隔温板65、冷水腔66、温水箱67及水泵68,所述出烟管道3的侧部焊接有位于所述导流板53底部的内部中空、顶部开口的所述接水箱62,所述接水箱62的顶部安装有用于过滤冷凝水的所述过滤板61,所述接水箱62的内部安装有顶部呈喇叭状的所述隔温板65,所述接水箱62的内部通过所述隔温板65形成所述温水箱67、所述冷水腔66,所述隔温板65的顶部与所述接水箱6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冷水腔66的内部安装所述水泵63,所述抽水管63贯穿所述接水箱62延伸至所述冷水腔66的一端与所述水泵68连通,所述抽水管63背离所述水泵68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箱51连通,所述隔温板65的侧壁开设所述溢水孔64,从所述导流板53流下的冷凝水与所述出烟管道3接触后流到所述接水箱62的内部,所述过滤板61为冷凝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冷凝水流到所述接水箱62内部的所述温水箱67,当所述温水箱67的内部水量达到一定量后从所述隔温板62侧壁的所述溢水孔64流到所述冷水腔66的内部慢慢散热,将所述水泵68接通电源实现所述抽水管63将冷却后的水输送到所述防护箱51的内部,实现了水循环,节约资源。

具体的,所述第一冷却机构2包括散热翅片21、导烟壳22、出烟口23、烟道24及挡板25,所述出烟管道3的顶部,连通有内部中空的、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导烟壳22,所述导烟壳22的外侧壁等距安装所述散热翅片21,所述导烟壳22的内部形成用于用于输送冷却后废烟的所述烟道24,所述导烟壳22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烟道24连通的所述出烟口23,所述导烟壳22的内部交错焊接有所述挡板25,所述出烟管道3的内部烟被两次过滤后达到所述导烟壳22的内部烟道24的内部,等距交错焊接在所述导烟壳22内部的所述挡板25可以降低废烟的流动速度,从而实现了散热翅片21将废烟再次散热。

具体的,所述排烟机构1包括盖板11、挡灰板12、连接筒13、挡雨板14及支撑筒15,所述导烟壳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出烟口23连通的、内部中空的所述支撑筒15,所述支撑筒15的侧壁焊接有用于防雨水的所述挡雨板14,所述支撑筒15的顶部连通有中空圆柱形结构的连接筒13,所述连接筒13的侧壁等距安装用于过滤废烟中的灰尘的带有孔洞的所述挡灰板12,所述连接筒13的顶部焊接用于挡雨的所述盖板11,烟从所述导烟壳22顶部的所述出烟口23排到所述支撑筒15的内部后再排到所述连接筒13的内部,最终冷却后的废烟从带有所述孔洞的所述挡灰板12排出空气中,所述挡灰板12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

在使用时,首先,将工业排烟管道连接到出烟管道3的底部,将进水管41连通冷水实现冷水从连接盘43流到若干散热管44的内部,若干呈圆形阵列设置的散热管44的侧壁与出烟管道3连通于固定条45实现了侧壁呈弧形结构的固定条45将出烟管道3的进行冷却,进而实现了对出烟管道3的内部废烟进行散热,在固定条45的内部冷水为出烟管道3内部的废烟进行冷却的同时吸热,冷水吸热后变成温水从出水管47排走,实现了余热利用,可供生活、生产用水,第二次为废烟散热,位于若干散热管44表面在散热时产生的冷凝水流到防护箱51的内部,防护箱51可以避免冷凝水飞溅,防护箱51收集冷凝水后将冷凝水从引流板52流到出烟管道3的侧壁,出烟管道3的侧壁等距焊接呈弧形结构的导流板53,在冷凝水流动的时候增加了冷凝水与出烟管道3的接触面积,实现了初步为废烟进行散热;然后,从导流板53流下的冷凝水与出烟管道3接触后流到接水箱62的内部,过滤板61为冷凝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冷凝水流到接水箱62内部的温水箱67,当温水箱67的内部水量达到一定量后从隔温板62侧壁的溢水孔64流到冷水腔66的内部慢慢散热,将水泵68接通电源实现抽水管63将冷却后的水输送到防护箱51的内部,实现了水循环,节约资源,出烟管道3的内部烟被两次过滤后达到导烟壳22的内部烟道24的内部,等距交错焊接在导烟壳22内部的挡板25可以降低废烟的流动速度,从而实现了散热翅片21将废烟再次散热;最后,烟从导烟壳22顶部的出烟口23排到支撑筒15的内部后再排到连接筒13的内部,最终冷却后的废烟从带有孔洞的挡灰板12排出空气中,挡灰板12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