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盖以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0962发布日期:2019-05-24 20:57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火盖以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盖以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灶燃烧器的火盖有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爆炒食物时往往将内外环燃气通道均打开内外环同时燃烧,当小火煲汤时一般只用内环火,只打开内环燃气通道。通常内环通燃气量少于外环,内环火热负荷低于外环火热负荷,内环火焰相比于外环火焰短。目前传统的内火盖一般呈圆环状,如图1所示,其结构形式是内火盖侧壁开设有数个圆形火孔,火孔和火盖为一体。但是传统的内火盖存在以下问题:内环火苗相对较短,其火焰根部在火盖侧壁,锅体通常在内环火盖的正上方,火焰从火盖的侧壁出来与锅体接触,这样一来火焰距离锅体比较远,在火焰长度有限的情况下,火焰与锅体的接触有限,当火较小时,火焰与锅体的接触面积急剧减少,大量的热量散失在空气中,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盖以及燃气灶,缩短了火焰根部距离锅体的距离,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了热量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火盖,包括火盖本体、开设若干个火孔的网片以及分气盖;火盖本体具有内环壁以及与内环壁连接的外环壁,网片呈中空环状结构,网片套设于内环壁外周,外环壁的顶壁支撑网片的外侧;于分气盖的底面间隔设置若干个支脚,若干个支脚固定于内环壁的顶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如上所述的火盖。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一方面将网片套设于内环壁外周,并被外环壁的顶壁支撑,由于火孔位于外环壁的上方,即火孔位于锅体的正下方,缩短了火焰距离锅体的距离,减少了热量的散失,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将分气盖的底面间隔设置若干个支脚,若干个支脚固定于内环壁的顶壁,这样分气盖、支脚与内环壁形成的二次空气流出通道,从相邻的2个支脚之间流出的二次空气可以使网片上的火焰燃烧更充分、均匀。

另外,网片的边缘具有折边,外环壁的外壁面具有锁紧槽,折边与锁紧槽配合固定连接。

另外,锁紧槽上壁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90°。

另外,锁紧槽上壁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85°。

另外,配合固定连接为通过旋铆使得折边卡入锁紧槽。

另外,于内环壁的端部外壁面上设有台肩,台肩支撑网片的内侧。

另外,内环壁的外壁面开设有凹槽,网片卡入凹槽内。

另外,内环壁的外壁面开设有凹槽,网片卡入凹槽内。

另外,网片通过压铆卡入凹槽中。

另外,内环壁与外环壁通过筋条连接。

另外,于外环壁的内壁面上设置凸台,筋条的一端固定于凸台上,另一端固定于内环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火盖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网片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火盖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火盖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火盖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火盖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火盖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火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火盖,如图2~7所示,该火盖包括火盖本体1、具有若干个火孔2-1的网片2以及分气盖3;火盖本体1具有内环壁1-1以及与内环壁1-1连接的外环壁1-2,网片2呈中空环状结构,网片2套设于内环壁1-1的外周,外环壁1-2的顶壁支撑网片2的外侧;于分气盖3的底面间隔设置若干个支脚3-1,若干个支脚3-1固定于内环壁1-1的顶壁。

具体地,内环壁1-1与外环壁1-2之间形成燃气-空气混合气体进气通道,在使用火盖时,火孔2-1与混合气体进气通道中的混合气体连通,锅体通常位于外环壁1-2的正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环壁1-2的顶壁支撑网片2的外侧;即锅体也位于网片2的正上方,由于火孔2-1位于外环壁的上方,即火孔2-1位于锅体的正下方,这样燃气直接在火盖本体1的顶部燃烧,火焰竖直向上直接与锅底底部接触,缩小了火焰距离锅体的距离,有利于更多热量直接加热锅体,从而更多热量可加热食物。

另一方面通过将分气盖3的底面间隔设置若干个支脚3-1,若干个支脚3-1固定于内环壁1-1的顶壁,这样分气盖3、支脚3-1与内环壁1-1形成了二次空气流出通道,二次空气由引射器底部进入,通过相邻的2个支脚之间的空隙流出。由于二次空气进气通道周边为燃气-空气混合气进气通道,这样从相邻的2个支脚空隙流出的二次空气流向网片2,这样可以为火孔2-1处的燃气-空气混合气的燃烧提供更多的二次空气,使得网片2上的火焰燃烧更充分均匀。

优选地,如图8所示,若干个火孔2-1可以均匀分布在网片2上,均匀分布的火孔2-1可以使得火焰的喷射更均匀,若干个火孔2-1的孔径相同,具体地,火孔2-1的孔径可以为1.0~2.0mm,相邻的2个火孔2-1之间的间距可以为1.5~2.5mm,网片2的厚度可以为0.8~1.2mm。

网片2的边缘具有折边2-2,外环壁1-2的外壁面具有锁紧槽1-2-1,折边2-2与锁紧槽1-2-1配合固定连接。锁紧槽1-2-1的上壁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90°,进一步地,锁紧槽1-2-1的上壁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85°。当对网片2进行装配时,可以通过旋铆使得折边2-2卡入锁紧槽1-2-1,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操作效率。

优选地,网片2可以是耐高温金属材料,比如不锈钢或镍铬铁等,进一步地,火盖本体1和分气盖3的材质可以为铜合金。

需要注意的是,于内环壁1-1的端部外壁面上设有台肩1-1-1,台肩1-1-1支撑网片2的内侧。具体地,台肩1-1-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台肩1-1-1呈台阶状,台肩1-1-1所在的平面与外环壁1-2的顶壁所在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可以在对网片2进行装配时,台肩1-1-1支撑网片2的内侧便将网片2固定,然后网片2在固定的情况下使用旋铆机械将网片2的折边2-2卡入锁紧槽1-2-1内,避免网片2装配时的来回活动,另一方面台肩1-1-1可以提高网片2装配后的强度,若仅仅通过锁紧槽1-2-1的固定,网片2中间位置的固定强度过低,当网片2的上方施加压力时,可能会造成网片2的损坏,而台肩1-1-1的设置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优选地,内环壁1-1与外环壁1-2可以通过筋条1-3连接,具体地,筋条1-3可以起到加固作用,可以通过4跟筋条1-3将内环壁1-1与外环壁1-2牢固的连接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于外环壁1-2的内壁面上设置凸台1-2-3,筋条1-3的一端固定于凸台1-2-3上1-2-3,另一端固定于内环壁1-1上,相应地,凸台的1-2-3的设置可以提高筋条1-3连接的牢固度。

需要说明的是,外环壁1-2上开设有与燃气-空气混合气体进气通道连通的点火孔1-2-4,这样当电火针将点火孔1-2-4处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点燃后,点火孔1-2-4会引燃燃气-空气混合气体进气通道中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引燃后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自网片2上的火孔2-1流出,再加上二次空气流出通道流出的二次空气助燃,火孔2-1处燃烧的火焰直接与正上方的锅底接触。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火盖。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网片2的边沿向下折弯形成一折边2-2,外环壁1-2的外壁面开设有锁紧槽1-2-1,锁紧槽1-2-1具有一锁紧斜面1-2-2,折边2-2与锁紧斜面1-2-2抵持。而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述,内环壁1-1的外壁面开设有凹槽1-1-2,网片2套设于凹槽1-1-2内,具体地,网片2可以通过压铆卡入凹槽1-1-2中,网片2的外侧边缘搭接在外环壁1-2的顶壁,且网片2的外侧边缘固定于外环壁1-2上。此外,外环壁1-2的顶壁内侧还可以设有台阶容置槽,网片2的外侧边缘与该台阶容置槽形状匹配搭接在台阶容置槽上,且网片2上表面与外环壁1-2的顶壁剩余部分平齐,以上两种结构均可以实现网片2外侧边缘的固定,当然,网片2的外侧边缘与外环壁1-2的固定还可以有其他形式,比如网片2的外侧边缘可以与外环壁1-2焊接实现固定等等,本实施方式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火盖。第三实施方式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在于:内环壁的外壁面开设有凹槽,网片卡入凹槽内,具体地,网片可以通过压铆卡入凹槽中。

如此一来,网片的外侧通过折边与锁紧槽固定,网片的内侧通过凹槽卡紧,网片的内外两侧分别固定在内环壁、外环壁上,避免了网片使用过程中的松动,提高了网片的固定强度。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火盖。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网片2的边沿向下折弯形成一折边2-2,外环壁1-2的外壁面开设有锁紧槽1-2-1,锁紧槽1-2-1具有一锁紧斜面1-2-2,折边2-2与锁紧斜面1-2-2抵持。而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网片的外侧边缘与外环壁的顶壁可以通过焊接实现固定;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网片的固定强度,可以将网片的内侧边缘焊接在内环壁的外壁面上,这样将网片的外侧边缘、内侧边缘通过焊接与外环壁、内环壁固定连接,大大提高了网片的固定强度。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如第一至第四所述的任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火盖。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