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4878发布日期:2019-01-15 22:4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焚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取材于农林资源、生活污水与工业有机废水、城市有机固体废物及畜禽粪便等,具有环境友好、来源广泛、储量丰富、可再生及可储存等特点。生物质能可以通过物理转换(固体成型燃料)、化学转换(直接燃烧、气化、液化)、生物转换(如发酵转换成甲烷)等形式转化为不同燃料类型,满足各种形式的能源需求。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积极投入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也是当前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路径。我国计划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30年这一比例继续提高至30%。这意味着需尽快打破以煤为主体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格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最现实的出路。随着技术进步及产业化应用不断突破,生物质能作为世界第四大能源,正以其优越性,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热门之一。其中,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利用生物质能的一个重要装置。

目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常规设计炉前布置四个给料口,布风板上设计两个正常Φ273mm排渣口,一个事故Φ273mm放渣口,右侧正常排渣口位于第一个和第二个给料口之间,左侧正常排渣口位于第三个和第四个给料口之间,事故放渣口位于第二个给料口和第三个给料口之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落渣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布风板落渣口堵塞,落渣不畅,从而导致运行不稳定。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生物质燃烧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质燃烧装置,所述生物质燃烧装置包括若干给料口和若干排渣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口均为方形口,并且每个所述排渣口对应布置在每个所述给料口的下方。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排渣口的周围设置有定向风吹装置,所述定向风吹装置定向吹动即将从所述排渣口排出的渣。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定向风吹装置包括定向风帽。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排渣口的宽度为250mm-280mm和/或所述排渣口的长度为420mm-450mm。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给料口的数量为4个和/或所述排渣口的数量为4个。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排渣口设置在布风板上。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生物质燃烧装置包括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点落渣方案,即,取消事故排渣口,在每个给料口下方均对应布置一个正常排渣口,排渣口改为宽度为250mm,长度为420mm的方形口。优化改造后,四个排渣口进行同时落渣,有效保障运行期间落渣持续畅通。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目前的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落渣口的结构设计示意图;以及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口的结构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方法步骤和/或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

如图1所示,目前的一种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口的设计为:炉前布置四个给料口,布风板a上设计两个正常圆形落渣口1和一个事故放渣口2,圆形落渣口1的直径为273mm,事故放渣口2的直径为273mm。如图所示,布风板a上还设置有风帽b。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落渣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布风板落渣口堵塞,落渣不畅,从而导致运行不稳定。

为更好地保证运行顺利,经深入研究,对锅炉落渣口进行优化改造,采用多点落渣方案,即:取消事故排渣口,在每个给料口下方均对应布置一个正常落渣口,落渣口改为宽度为250mm,长度为420mm的方形口。优化改造后,四个落渣口进行同时落渣,有效保障运行期间落渣持续畅通。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是在布风板a’上布置有方形的排渣口11,排渣口11对应布置在给料口(图中未示出,给料口布置在锅炉前)的下方,即,各个排渣口11与各个给料口在位置上相对应。排渣口11的周围设置有定向风帽b’,定向风帽b’的设置有利于排渣。在锅炉的运行期间,定向风帽b’定向吹动锅炉内的炉渣,使得重量较轻的灰尘或树叶等向上移动,不落在排渣口11处,只有重量较重的渣能通过排渣口11排出,从而避免了布风板上的排渣口11堵塞、落渣不畅等问题,进一步避免了锅炉的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排渣口11的开口尺寸,同时在排渣口11的附近设置围绕排渣口11的附近设置定向风帽b’,这样就可以实现快速落渣,使得落渣通畅,进而使得锅炉的运行稳定。

为了使得上述的方案能够实施或更好的实施,本实用新型还做了以下的改进:1、将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壁管c’设置为弯曲的,由于排渣口连接的排渣管,排渣管四周是环形集箱,若是直管水冷壁管c’会与集箱冲突,故将直水冷壁管c’变成弯管。2、更换整个水冷风室,由于总体有差异,四个落渣口根据实际尺寸进行。3、更换前墙下集箱,后墙底部上、下集箱,新增前墙底部下集箱共四个集箱。4、增加落渣管口附近大风帽、定向风帽以及风帽套管,下部用钢板密封。5、更换下降管分配集箱到水冷壁前墙下集箱、后墙下集箱、侧墙下集箱的下水连接管。6、更换落渣管,即,采用耐火浇注料和耐热铸钢结合的材料制作的落渣管、更换手动插板门,增加落渣口抓丁等。7、增加落渣口对应的冷渣器以及输送系统。

在一个示例中,排渣口11的方形开口的长度为420mm-450mm,排渣口11的宽度为250mm-280mm。作为一个优选的示例,排渣口11的方形开口的长为420,宽为250mm。

在一个示例中,排渣口11的数量为4个,给料口的数量为4个。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晓,排渣口11的数量和排渣口11的尺寸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条件,排渣口11的数量和排渣口11的尺寸也可以是其他的数值。

在一个示例中,每个排渣口11的四周布置10只定向风帽。

在一个示例中,布风板上布置较大数量的大风帽,优选地,大风帽为钟型大风帽。

本实用型的锅炉中的个别部件或构件的相似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点落渣方案,即:取消事故排渣口,在每个给料口下方均对应布置一个正常落渣口,排渣口改为宽度为250mm,长度为420mm的方形口。优化改造后,四个排渣口进行同时落渣,有效保障运行期间落渣持续畅通。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