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燃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51977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燃烧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有效提高生物质燃烧效率,降低燃烧挥发分、焦油等未完全燃烧产物的反烧式生物质燃烧装置,并公开了基于该装置的采暖设备。本装置利用三次供气尤其是主燃烧程序结束后的第三次供气,使未能完全燃烧的燃烧挥发分、焦油等燃烧产物得以在含氧量较充足的烟气中继续燃烧,有效提高生物质燃烧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公开的生物质采暖炉在现有反烧式设备的基础上在灰室增加了供气装置,并充分利用进料口和点火口,进行三次供气的反烧装置。
【专利说明】
一种生物质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质燃烧,具体涉及一种反烧式生物质燃烧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生物质燃烧效率不高是我国现有阶段大面积雾霾的原因之一,但是现有的生物质燃烧技术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生物质燃烧技术多是二次供气的反烧技术,使生物质材料进行干馏和燃烧,有人提出干馏、反烧和正烧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并没有解决正烧供气同时维持较高的正烧区温度这一矛盾,难以达到预期的燃烧效果,燃烧效率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尤其对于玉米穗轴等燃烧后燃烧挥发分和焦油含量较高的生物质燃料,怎样有效降低未完全燃烧成分含量,是目前本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综上,生物质燃烧领域的现有技术存在着燃烧效率较低和排放物较多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3]在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生物质燃烧效率,降低燃烧挥发分、焦油等未完全燃烧产物的反烧式生物质燃烧方法及其装置,并公开了基于该方法及其装置的采暖设备。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生物质燃烧方法:
[0006]将少量燃料放入反烧式装置并点燃;
[0007]将所述生物质填入反烧式装置中,此时后填入的生物质燃料在正在燃烧的燃料上方,在机械动力作用下,装置内部空气向下方运动,进料口和点火口为反烧式装置补充空气,进行第一次供气,使生物质下方相对于生物质上方保持一定负压,使空气从生物质上方进入,经过生物质,到达生物质下方,形成反烧;
[0008]如果反烧动力采用热动力,则将所述生物质填入反烧式装置中,此时后填入的生物质燃料在正在燃烧的燃料上方,由于燃烧放热,反烧式装置内部温度升高,连接反烧式装置的外部排烟系统排烟,使反烧式装置下部产生一定的负压,装置内部空气向下方运动,进料口和点火口为反烧式装置补充空气,进行第一次供气,使空气从生物质上方进入,经过生物质,到达生物质下方,形成反烧;
[0009]上述点燃过程也可以是其他方法,比如先将生物质燃料填入反烧式装置,再将生物质燃料从下部点燃,或直接将点燃的少量生物质燃料放入反烧式装置,再继续填入生物质。
[0010]在反烧的时候,本技术方案还进行第二次供气和第三次供气。
[0011]第二次供气,在生物质燃烧区提供空气,使空气从侧面进入,从而可以调节燃烧区大小,达到根据需要调节生物质燃料燃烧速度的目的,使得利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进行采暖活动更加方便;
[0012]第三次供气,利用反烧式装置壁上的孔状管道或者另外增加的管道在燃烧区下方贴近燃烧区底面提供少量空气,此时由于反烧作用,气流带动燃烧烟气及燃烧残余物向下运动,第三次供气可以再次补充含氧空气,使得因为生物质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挥发分、焦油、炭块等物质获得适量的含氧空气,能够在向下及向引火口运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燃烧,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排放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因为供气位置贴近燃烧区底面,属于高温区域,所提供的少量空气并不会将此区域的温度降低太多,而且供气区域较小,所提供空气也不会被稀释太快,不会导致预期的燃烧不能发生。这也正是现有技术的缺陷所在。
[0013]如果采用的反烧式装置内径水平方向尺寸相比生物质比较大,有必要使用炉箅子以防止生物质燃料坍塌导致的燃烧失控。
[0014]当然如果采用的反烧式装置内径水平尺寸相比生物质不太大,则前述技术方法已经足够。
[0015]如果采用的反烧式装置具有内径由上向下逐渐减小的喉口结构,结合炉箅子的使用,则可以在充分扩大填料室的尺寸的时候防止生物质燃料坍塌导致的燃烧失控,此时喉口结构应该在炉箅子的上面,二者接触,或者至少贴近。
[0016]以上所说的第一次供气、第二次供气、第三次供气,都可以是由一个供气口,也可以是由多个供气口提供。其中第三次供气的供气口应该分布在与燃烧区底面下面,并与燃烧区底面贴近,如果是采用炉箅子,则紧贴炉箅子的下面。本发明中的炉箅子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水平设置时,供气口也水平分布,倾斜设置时,供气口也倾斜设置,二者大致平行,也可略有交错。上面所述水平,表示二者距离最小和距离最大处均不影响空气提供的助燃效果,并不要求完全水平。
[0017]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生物质燃烧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于玉米蕙轴等燃烧残余物中挥发分、焦油含量较高的生物质燃料效果尤其明显。
[0018]一种生物质采暖炉:
[0019]本设计是一种反烧式生物质采暖炉。
[0020]炉体及炉体内侧形状可以是圆柱、椭圆柱、方形、长方体或其他惯用形状,或者上述形状全部或者部分的结合或组合,炉体内侧中部或者下部设置有固定或者可拆卸的炉箅子,炉箅子将炉体分成上部炉体和下部炉体。
[0021]上部炉体是炉箅子以上的部分,包括进料口,进料口在上部炉体侧壁上部或上壁,或者既在侧壁上部又在上壁,或者是整个的上壁去除后的洞口,此时上壁即作为进料口的盖,其他情况下进料口可以根据采暖炉的尺寸和实际燃烧取暖的需要选择是否加盖,或者设置可调节大小的可控门;上部炉体的空腔作为填料室,燃烧发生时,填料室的下部作为燃烧区;燃烧区的炉壁设置点火口,点火口在上部炉体侧面靠近底部位置,连通炉体内外空间,可以用来点火,在本技术方案中,还作为第二次供气的装置,点火口可以根据采暖炉的尺寸和实际燃烧取暖的需要选择是否加盖,或者设置可调节大小的可控门。
[0022]炉箅子设置在炉体中部或下部,可以与炉体一体成型,也可以固定设置,还可以活动设置或者可拆卸。本设计中所指的炉箅子的边缘指燃烧区与炉箅子实际接触的表面边缘,即所谓炉箅子边缘是指炉箅子实际发生作用的区域边缘。炉箅子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几个部件的组合,组合的炉箅子更适于需要经常拆卸的情形。
[0023]上部炉体设置喉口结构可以用于控制燃烧区的形状和大小,随着燃烧的进行,生物质灰化,体积减小,喉口结构可以使灰化过程中的生物质进一步集中以提高燃烧效率,并且因为下降通道的变小,可有效控制燃烧速度。喉口结构与炉箅子的结合使用,可以避免生物质燃料坍塌导致的燃烧失控。所谓喉口结构可以是上部炉体内侧侧壁由上向下逐渐收缩形成的斗状结构,斗状结构没有底部,在结合炉箅子使用时,炉箅子作为喉口结构的底。喉口结构也可以是从上部炉体的上部或中部任何高度开始收缩的炉壁内侧侧壁构成,还可以是下部位置。喉口结构还可以是采用耐火材料单独制成,固定或可拆卸的设置在炉箅子之上,喉口结构的上边缘与炉体内侧壁紧贴。喉口结构和炉箅子可以接触或贴近,当然也可以做成一体或者相互组合。喉口结构可以是一体,也可以是几个部件的组合。
[0024]如果将引火口设置在喉口结构的侧面效果更好。
[0025]下部炉体是炉箅子水平位置以下的部分,包括引火口,引火口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设置在炉壁上,通常设置在侧壁,也可以设置在炉底,主要用来连接排烟系统,使反烧得以发生和维持;灰室由下部炉体的空腔形成,用以收集燃烧后的灰烬;在炉壁或炉底设有清灰口,清灰口的形式有多种,可以是可盖合的门口,或者是可以配合抽屉状集灰器使用的洞口形状,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可以实现清灰功能的形式,要求清灰口在燃烧发生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透气性较差,或者不透气。
[0026]进气管是本发明的重点,所起的作用是在燃烧区的下方,紧贴燃烧区的区域进行供气,使反烧过程中已经脱离燃烧区的可燃成分得以继续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达到本发明预期的节能减排目的,进气管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可以是设置在炉壁上的进气孔,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比如另设的管状供气装置,或任何可以在上面所述区域提供空气的形状,但进气管必须是在炉体内部设有供气口,炉体外部设有开口与空气相通,以连通下部炉体内侧空间和外部空气。通常情况下,进气管的进气量根据具体燃烧状况产生的负压变化而发生改变,对进气管的进气口不加盖,但是本发明也包括采用较大口径的进气管,加盖或其他装置调节进气量。进气管、进气口、供气口的形状以能实现供气为准,不限于具体形状,比如进气管可以是方形或圆形,或其他形状。供气口水平向内、斜下向内或向下设置的效果优于其他方向,当然也可以是三种方式的自由组合方式设置。
[0027]进气管可以是由一条管道构成,进气管两端穿过炉壁与炉体外部空气相通,进气管中间部分在炉体内侧,与炉箅子大致平行,贴近炉箅子边缘,沿炉箅子边缘弯曲呈环状,尺寸稍大于炉箅子。
[0028]进气管还可以是由一条直管/弯管与一条环管连接构成,所述直管/弯管一端与所述环管内部相通,另一端穿过炉壁与炉体外部空气相通,所述环管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进气口,所述环管设置在炉体内侧,与炉箅子大致平行。供气口沿炉箅子边缘水平方向分散分布。
[0029]进气管还可以是多条管道与一条环管连接构成,所述多条管道一端与所述环管内部相通,另一端穿过炉壁与炉体外部空气相通,所述环管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供气口,所述环管设置在炉体内侧,与炉箅子大致平行。
[0030]进气管还可以是多条管道穿过炉壁构成,连通炉体内外空气,供气口贴近炉箅子即可。供气口沿炉箅子边缘水平方向分散分布。
[0031]进气管可以是金属材质,也可以是陶瓷或其他耐火材料材质,可根据生物质燃料特点选用。进气管如果采用另设的管状供气装置,设置为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可以方便对采暖炉的维护。本设计不排斥固定设置进气管。
[0032]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暖炉的热效率,采暖炉壁可以设置换热夹套结构,换热夹套结构连通外部换热装置或者散热装置,进行采暖活动,本设计采用液体作为换热介质,相对于气体换热介质,液体换热介质在维持散热装置表面温度均匀适中有较大优势。当然本设计也不排斥气体作为换热介质的换热系统和散热系统。气体介质或液体介质的采用,要求夹套密封性良好,是加工工艺上应该要注意的。夹套可以设置在整个炉壁范围或任意部分范围,但是我们发现设置在燃烧区附近区域和灰室区域效果更好。另外,不论是否设置夹套,进一步采用保温材料设计炉壁或者加入炉壁设计中,会提高热效率,优选的设计是用金属材料制作夹套。换热夹套的外壁如果辅以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热效率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0033]采暖炉可以和排烟系统、换热器组成采暖设备,连接外部散热系统形成换热介质的流动回路。如果采暖炉设置有换热夹套,可以由采暖炉炉壁换热夹套或换热器中的任一个与散热器连通,采暖炉炉壁换热夹套和换热器连通,也可以是各自连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环流动力的特点设计三者的连通方式和连接点数量。
[0034]换热器可以跟排烟系统分离,要求换热器具有密封性较好的外壳,也可以组合在一起,此时换热器借用排烟系统的外壳作为烟气通道。
[0035]为了进一步降低采暖设备排放烟气中的烟尘含量,可以在排烟系统中加入灰尘过滤装置,为使用方便,该灰尘过滤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
[0036]采用烟囱式排烟道作为排烟系统时,热动力使反烧发生。清灰口闭合状态下,向上部炉体的填料室内加入易燃物,从点火口点燃或者以其他方式点燃,或者点燃后放入,从进料口加入生物质燃料,此时由于点火引起的燃烧作用,使炉体内部空气温度升高,由于生物质燃料的填入,堵塞填料室空间,相比进料□、点火□和进气管,排烟道提供了更好的排烟通道,烟气和热空气通过引火口进入排烟道,经过换热器,从排烟道顶部的排烟口排出,因为排烟道排烟口高度远大于采暖炉,所以在排烟道排烟产生的热动力作用下,对下部炉体内部空间产生抽吸作用,使下部炉体相对于上部炉体形成负压,从而发生反烧。随着燃烧的持续,该抽吸作用也持续发生,反烧得以持续。
[0037]通过进料口、点火口、进气管发生的三次供气,也在同一作用下发生。
[0038]上述点燃过程和燃烧过程也可借助外加的热动力或机械动力。
[0039]烟气通过换热器时,由于换热作用,换热器中的换热介质温度上升,在热动力或机械动力作用下在流动回路中流动,经过散热器时向周围散发热量,达到采暖效果。炉体侧壁如果设置换热夹套,也发生同样的换热作用,介质升温并进入流动回路,参与散热过程。
[0040]排烟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灰室和清灰口。
[0041]排烟系统也可以设置换热夹套,与换热介质环流通道连通,形成流动回路,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暖效果。
[0042]上述生物质点燃过程可以是先填入生物质,再从点火口或灰室进行点燃,凭自身热动力或借助外加动力使反烧发生。
【附图说明】
[0043]图1为采暖炉正面结构示意图。
[0044]图2为采暖炉右视图。
[0045]图3为采暖炉左视图。
[0046]图4为一种进气管示意图。
[0047]图5为另一种进气管示意图。
[0048]图6为生物质采暖设备结构示意图。
[0049]其中:1、采暖炉;2、进料口;3、点火口 ;4、进气管;5、清灰口 ;6、上部炉体;7、下部炉体;8、灰室;9、供气口; 10、引火口; 11、炉箅子;12、喉口结构;13、换热夹套;14、排烟系统;
15、换热器;16、外部散热系统;17、排烟道清灰口 ; 18、排烟道灰室;19、填料室;20、排烟道换热夹套;21、灰尘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0]生物质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生物质采暖炉,包括炉体,炉箅子11,所述炉箅子11将炉体I分成上部炉体6和下部炉体7,所述上部炉体6包括进料口 2,填料室19,点火口 3,所述进料口 2在上部炉体上壁,所述点火口 3在上部炉体侧面靠近底部位置,所述下部炉体7包括引火口 10,灰室8,清灰口 5,进气管4,所述清灰口 5可闭合,所述进气管供气口 9在炉箅子11下方,贴近炉箅子,另一端穿过炉壁与炉体外部空气相通。
[0051 ]本实施例中进料口 2与点火口 3或其中之一利用盖或门结构制成大小可调节的结构,使得反烧的发生和持续过程中对燃烧速度的调控更加容易。
[005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生物质采暖炉,在上述采暖炉基础上使用喉口结构12来控制燃烧区的形状,还可以避免燃烧区坍塌导致的生物质燃料坍塌,使燃烧失控。结合炉箅子11可以使燃烧更加可控,避免燃烧区坍塌导致的生物质燃料坍塌的效果也更好,炉箅子11在喉口结构12的底面与其接触。
[005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生物质采暖炉,在上一采暖炉基础上使喉口结构12上部炉体内侧水平方向横截面从上部炉体的竖直方向中部开始逐渐缩小,至炉箅子11处横截面最小。
[005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生物质采暖炉,在上一采暖炉基础上使喉口结构12在水平方向上的横截面大致为圆形。
[0055]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生物质采暖炉,包括炉体,炉箅子11,所述炉箅子11将炉体I分成上部炉体6和下部炉体7,所述上部炉体6包括进料口 2,填料室19,点火口 3设置在喉口结构12上,所述进料口 2在上部炉体上壁,所述点火口 3在上部炉体侧面靠近底部位置,所述下部炉体7包括引火口 10,灰室8,清灰口 5,进气管4由一条直管与一条环管连接构成,直管一端与环管内部相通,另一端穿过炉壁与炉体外部空气相通,环管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供气口 9,所述清灰口 5可闭合,所述进气管供气口 9在炉箅子11下方,贴近炉箅子11,另一端穿过炉壁与炉体外部空气相通,供气口9斜下向内设置,喉口结构12用耐火材料单独制成,安装在炉箅子上。
[0056]本实施例中喉口结构12设置为可拆卸的。
[0057]本实施例中炉体侧壁设置有换热夹套13。换热夹套13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与外部设施连通,比如换热器或散热器,实现较大面积的采暖功能。
[0058]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由上述采暖炉I与换热器15,排烟系统14组成的采暖设备,所述采暖炉I上的引火口 10与排烟系统14连接,所述换热器15安装在排烟系统14内部,换热器15与外部散热系统连接,采暖炉炉壁换热夹套13与换热器15连接,形成流动回路,换热介质为液体;使用时,所述采暖炉I中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高热烟气通过引火口 10进入排烟系统,经过换热器15,换热后的烟气带着余热从排烟系统14排出,同时产生反烧所需要的负压,采暖炉炉壁换热夹套13和换热器14中被加热的介质进入散热系统,达到采暖效果。
[0059]本实施例中的排烟系统是排烟道,排烟道底部设有排烟道灰室18和排烟道清灰口17,所述排烟道灰室18由换热器14底部和排烟道底部之间空间构成,所述排烟道清灰口 17设置在排烟道灰室18侧壁下部,排烟道清灰口 17可以闭合。排烟道中,在换热器的上方设置有灰尘过滤装置21,该灰尘过滤装置21可拆卸。生物质采暖设备使用时,带有余热的烟气沿着排烟道上升,经过灰尘过滤装置21,被净化过的烟气从排烟道顶部出口排出,排烟道设置有排烟道换热夹套20,与炉体换热夹套13和换热器15以及外部散热系统连通,形成流动回路,换热介质为液体介质。
[0060]本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实施例和附图中所示。
【主权项】
1.一种生物质采暖炉,包括炉体,炉箅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箅子(2)将炉体分成上部炉体(6)和下部炉体(7),所述上部炉体(6)包括进料口(2),填料室(19),点火口(3),所述进料口(2)在上部炉体(6)侧壁上部和/或上壁,所述点火口(3)在上部炉体(6)侧面靠近底部位置,所述下部炉体(7)包括引火口(10),灰室(8),清灰口(5),进气管(4),所述清灰口(5)可闭合,所述进气管(4)供气口(9)在炉箅子(2)下方,贴近炉箅子(2),另一端穿过炉壁与炉体外部空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和/或点火口(3)大小可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可拆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炉体(6)内侧水平方向横截面由上向下逐渐缩小,形成斗状的喉口结构(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喉口结构(12)是上部炉体(6)内侧水平方向横截面从上部炉体(6)的竖直方向中部或下部开始逐渐缩小,至炉箅子(2)处横截面最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喉口结构(12)在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大致为圆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口(3)设置在所述喉口结构(12)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喉口结构(12)由耐火材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喉口结构(12)可拆卸。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口(9)水平向内或斜下向内或向下设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由一条管道构成,进气管(4)两端穿过炉壁与炉体外部空气相通,进气管(4)中间部分在炉体内侧,与炉箅子(2)大致平行,贴近炉箅子(2)边缘,沿炉箅子(2)边缘弯曲呈环状,尺寸大于炉箅子(2)。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由一条直管/弯管与一条环管连接构成,所述直管/弯管一端与所述环管内部相通,另一端穿过炉壁与炉体外部空气相通,所述环管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供气口(9),所述环管设置在炉体内侧,与炉箅子(2)大致平行。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在炉体内侧部分与上部炉体(6)在炉箅子(2)处开口边缘贴近,所述供气口(9)沿炉箅子(2)边缘水平方向分散分布。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弯管有多条。15.根据权利要求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可拆卸。16.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有多条,供气口(9)沿炉箅子(2)边缘水平方向分散分布。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进气口大小可调节。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壁设置有换热夹套(13)。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物质采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壁设置有换热夹套(13)。20.—种生物质采暖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采暖炉(I),换热器(15),排烟系统(16),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炉(I)上的引火口( 10)与排烟系统(16)连接,所述换热器(15)安装在排烟系统(16)内部,换热器(15)与外部散热系统连接,采暖炉(I)炉壁换热夹套(13)与换热器(15)和/或外部散热系统连通,形成流动回路,换热介质为液体;使用时,所述采暖炉(I)中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高热烟气通过引火口(10)进入排烟系统(16),经过换热器(15),换热后的烟气带着余热在热动力和/或机械动力作用下排出,产生反烧所需要的负压,使反烧发生并持续,采暖炉(I)炉壁换热夹套(13)和换热器(15)中被加热的介质在热动力和/或机械动力作用下进入散热系统,达到采暖效果。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生物质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系统(16)是排烟道,排烟道底部设有排烟道灰室(18)和排烟道清灰口(17),所述排烟道灰室(18)由换热系统底部和排烟道底部之间空间构成,所述排烟道清灰口(17)设置在排烟道灰室(18)侧壁下部,排烟道清灰口(17)可以闭合,生物质采暖设备使用时,带有余热的烟气从排烟道顶部出口排出。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生物质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道设置有换热夹套(13),与采暖炉(I)炉壁换热夹套(13)和/或换热器(15)和/或散热系统连通。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生物质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采暖炉(I)炉壁的换热夹套(13)由金属材料制成。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生物质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采暖炉(I)炉壁的换热夹套(13)外设置有保温层。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生物质采暖设备,起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道设置有灰尘过滤装置(21)。26.—种生物质采暖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采暖炉(I),换热器(15),排烟系统(16),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炉(I)上的引火口( 10)与排烟系统(16)连接,所述换热器(15)安装在排烟系统(16)内部,换热器(15)与外部散热系统连接,采暖炉(I)炉壁换热夹套(13)与换热器(15)和/或外部散热系统连接,形成流动回路,换热介质为液体; 使用时,所述采暖炉(I)中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高热烟气通过引火口(10)进入排烟系统(16),经过换热器(15),换热后的烟气带着余热在热动力和/或机械动力作用下排出,产生反烧所需要的负压,使反烧发生并持续,采暖炉(I)炉壁换热夹套(13)和换热器(15)中被加热的介质在热动力和/或机械动力作用下进入散热系统,达到采暖效果。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生物质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系统(16)是排烟道,排烟道底部设有排烟道灰室(18)和排烟道清灰口(17),所述排烟道灰室(18)由换热系统底部和排烟道底部之间空间构成,所述排烟道清灰口(17)设置在排烟道灰室(18)侧壁下部,排烟道清灰口(17)可以闭合,生物质采暖设备使用时,带有余热的烟气从排烟道顶部出口排出。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生物质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道设置有换热夹套(13),与采暖炉(I)炉壁换热夹套(13)和/或换热器(15)和/或散热系统连通。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生物质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采暖炉(I)炉壁的换热夹套(13)由金属材料制成。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生物质采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采暖炉(I)炉壁的换热夹套(13)外设置有保温层。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生物质采暖设备,起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道设置有灰尘过滤装置(21)。32.—种生物质采暖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采暖炉(1),换热器(15),排烟系统(16),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炉(I)上的引火口( 10)与排烟系统(16)连接,所述换热器(15)安装在排烟系统(16)内部,换热器(15 )与外部散热系统连接,形成流动回路,换热介质为液体; 使用时,所述采暖炉(I)中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高热烟气通过引火口(10)进入排烟系统(16),经过换热器(15),换热后的烟气带着余热在热动力和/或机械动力作用下排出,产生反烧所需要的负压,使反烧发生并持续,换热器(15)中被加热的介质在热动力和/或机械动力作用下进入散热系统,达到采暖效果。
【文档编号】F24B1/185GK205535967SQ20162016766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4日
【发明人】郭晓东, 王连勇
【申请人】辽宁信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