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6613发布日期:2019-07-24 09:23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粉状秸秆稀薄燃烧装置,还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还涉及到灰渣综合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秸秆燃烧主要采用炉排燃烧和流化床燃烧,运行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 低能量密度使秸秆原料收储运困难、给料系统复杂而庞大;② 秸秆颗粒的低密度造成停留时间小和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大;③ 低灰熔点造成的受热面结渣沾污问题;④ PM2.5等颗粒物排放高。针对上述问题①,可利用粉状燃料存储运所需空间相对较小的特点,采用粉状秸秆燃料形式。针对问题②,可利用常温空气稀薄燃烧技术和熔渣膜燃烧技术延长停留时间和降低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采用针对问题③,可采用燃烧-传热分离措施及熔渣膜燃烧予以缓解。针对问题④,可利用液态排渣的高除渣率予以应对。熔渣膜燃烧和液态排渣技术相对成熟,而实现粉状秸秆的常温空气稀薄燃烧则需采取专门措施。

稀薄燃烧(也叫无焰燃烧)模式下,燃烧室内湍流脉动速度远大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实践中多通过提高入口射流速度或降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实现稀薄燃烧。目前,实现稀薄燃烧主要面临如下问题:一是高射流入口速度使风机能耗极高;二是强湍流剪切使燃料着火困难。这些问题是造成稀薄燃烧应用困难的关键原因。迄今为止,稀薄燃烧主要用于工业窑炉,其针对着火困难问题的解决措施是加装周期运行的蓄热室,使入炉空气预热温度高于着火温度。结果表明,稀薄燃烧具有节能效果明显、燃烧器结构简单、辐射热通量高且分布均匀、NOx排放低、燃烧噪音小、燃烧稳定性好、结构紧凑等优势,特别适合于秸秆等低品位燃料的高效利用。迄今为止,常温空气稀薄燃烧的实现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22667.1公开的采用稀薄-无焰燃烧方式的燃气或燃油锅炉,通过在炉膛进口设置的预燃罩实现无焰燃烧。其预燃罩材料的耐火温度不低于1500℃,工作于贫燃模式,出口烟气则通过多通道旋流装置进入主燃烧室实现无焰燃烧。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116374.4公开的用于燃气轮机的无焰燃烧装置,通过火焰筒头部专门设计的回流结构促进回流烟气、燃料、氧化剂之间的混合实现无焰燃烧。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574122.3公开的用于燃气轮机无焰驻涡燃烧器,通过燃料、一次空气、二次空气在凹腔内的混合实现无焰燃烧。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023248.6公开的无焰燃烧环形套筒窑,以助燃空气为工作流体,通过引射器实现无焰燃烧。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0421560.9公开的引射预燃式无焰燃烧器,利用旋转射流衰减速度快、中心压力低的特点强化助燃空气与燃料的混合以实现无焰燃烧。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019166.9公开的适合于液体燃料的无焰燃烧装置,通过特定的助燃空气喷口布置以强化炉内搅拌而实现稀薄燃烧。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318461.9公开的无焰燃烧紧凑式卧式内燃火管热水锅炉,则是采用双炉胆布置,助燃空气先与来自下炉胆的部分烟气混合后流入上炉胆而实现无焰燃烧。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624080.3公开的煤粉富氧无焰燃烧系统,利用富氧燃烧着火稳定性好的特点,将富氧燃烧形成高温烟气高速入炉实现无焰燃烧。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0618154.1公开的无焰燃烧装置,在炉膛内设置引射器,以助燃空气为工作流体卷吸炉内高温烟气实现富氧燃烧。从上述措施来看,迄今还未出现适合于秸秆等劣质高碱生物质燃料的常温空气稀薄燃烧实现措施,因此,设计开发结构简单、适合于秸秆等劣质高碱生物质燃料,同时兼顾秸秆燃烧中存在的收储运困难、结渣沾污严重、高颗粒物排放高等问题的粉状秸秆常温空气稀薄燃烧清洁燃烧器显得尤其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目前,秸秆生物质的燃烧装置主要包括炉排燃烧和流化床燃烧,运行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 低能量密度造成秸秆收储运困难、给料系统庞大复杂;② 低颗粒密度造成停留时间短和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大;③ 低灰熔点造成受热面结渣沾污严重;④ PM2.5等颗粒物排放高。针对上述问题①,本发明鉴于粉状燃料存储运所需空间相对较小而采用粉状燃料;针对问题②,借助常温空气稀薄燃烧具有的停留时间长、燃烧稳定强等优势,本燃烧器采用粉状秸秆生物质的常温空气稀薄燃烧模式。针对问题③和④,本燃烧器基于燃烧-传热分离原则和卧式液态排渣措施而提高除渣率与出口烟气洁净度。

针对上述秸秆燃烧中存在的问题①~④,本发明提出了采用粉状燃料形式、常温空气稀薄燃烧模式、燃烧-传热分离和燃烧器液态排渣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包括燃烧器外壳、位于燃烧器外壳内的燃烧室和烟气出口,所述燃烧室包括圆筒部和圆锥部,所述燃烧室靠近烟气出口的燃烧器外壳上设有一次风进口管道和二次风进口管道,一次风进口管道与燃烧室轴向平行,二次风进口管道与燃烧室圆筒部相切,且二次风进口管道的喷口位于燃烧室内壁或靠近燃烧室内壁,所述燃烧室的烟气出口与燃烧室圆筒部相结合处设有筒状的回流锥,所述回流锥采用流线型设计,回流锥小头位于燃烧室内且与燃烧器出口轴向气流相切,回流锥引导部分高温烟气进入燃烧器出口的环形区域,利于二次风与高温烟气的混合和二次风的二次稀释。结果使其在与一次风粉射流相遇着火燃烧之前,氧化剂温度高、氧气浓度低。

所述一次风管道的喷口位于距离二次风管道喷口的半圆周位置。

所述燃烧室圆筒部和圆锥部的结合处设有液态排渣渣口,液态排渣渣口与渣井连通,渣井与粒化水箱连通,渣口排出的灰分为液态灰,排入粒化水箱后产生的灰渣活性高,利于灰渣的二次利用。

所述烟气出口处设有捕渣管束,捕渣管束由水冷壁管延伸而成,含尘烟气经捕渣管束后烟气洁净度进一步提高。

所述燃烧器外壳自内向外依次为耐火涂料、水冷壁管和耐火材料,保温性能优良。

所述回流锥采用刚玉或碳化硅材料制成。

上述方案中,燃烧器所需一次风经过滤后,由排粉风机将来自粉料仓的粉状秸秆气力输送送入燃烧器。一次风气流速度应保证粉状秸秆处于气力输送模式。

上述方案中,借助二次风高速射流和位于燃烧器出口的回流锥,实现二次风与燃烧器内高温烟气的混合并形成高温低氧稀薄氧化剂。一次风与其携带的粉状秸秆由一次风喷口轴向送入,一次风喷口位于距离二次风喷口的半周位置。

上述方案中,来自二次风喷口的高速切向气流在射流发展过程中,不断卷吸烟气对氧化剂进行一次稀释,稀释后形成的稀薄氧化剂中的氧气浓度与燃烧器圆筒部分直径有关:圆筒部分直径越大,与一次风粉射流相遇时形成的可燃混合物温度越高、氧气浓度越低,具体如图2所示

上述方案中,燃烧器内为螺旋形旋转气流。其中,燃烧器四周区域为旋流强度相对较大的外涡旋,轴向速度整体由圆筒部分流向圆锥部分;燃烧器中心区域为旋流强度相对较小的内涡旋,轴向速度整体向燃烧器出口方向流动。内涡旋与外涡旋的旋向相同,即圆周速度方向相同。

上述方案中,位于燃烧器四周区域的外涡旋圆周速度高、旋流强度大。外涡旋强烈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粉状生物质颗粒甩向燃烧器内壁剧烈燃烧并形成熔渣膜。熔渣膜内同时发生粉状秸秆颗粒的热解,以及秸秆焦炭的气化与燃烧。熔渣膜温度高、粘度大,故其中的秸秆颗粒与秸秆焦炭颗粒停留时间长、反应速度快,利于降低秸秆生物质燃烧的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

上述方案中,位于燃烧器内壁的熔渣膜内同时发生粉状生物质颗粒的热解以及秸秆焦炭的气化与燃烧。其中,秸秆颗粒热解和秸秆焦炭气化产生的气相产物离开熔渣膜并实现均相燃烧。由于燃烧器内氧气浓度相对较低、温度相对较高,因此热解析出的挥发分和秸秆焦炭气化产生的产物气的燃烧在高温低氧条件下进行,燃烧速度慢、燃烧稳定性强、沿燃烧器轴向的燃烧速度分布均匀、温度分布均匀、NOx生成量小、噪音低。

上述方案中,位于燃烧器内壁的熔渣膜内同时发生粉状生物质颗粒的热解及其焦炭的气化与燃烧。在外涡旋强烈旋转的作用下,熔渣膜内的颗粒处于相对流动状态,热解、气化、燃烧速度快,反应强烈,温度水平高。由于熔渣膜的温度高于秸秆灰分的流动温度,故利于燃烧器实现液态排渣。此外,燃烧器整体还采用卧式布置,故其除渣率高,最高可达90%,因此出口烟气中颗粒物含量少、洁净度高,利于缓解锅炉受热面的结渣沾污问题并可有效降低PM2.5等颗粒物排放。

上述方案中,在燃烧器出口位置布置捕渣管束。捕渣管束由燃烧器四周水冷壁延伸制成,可进一步增加除渣率,可进一步缓解受热面的结渣沾污问题及进一步降低PM2.5等颗粒物排放。

上述方案中,除渣在燃烧器内部进行。位于燃烧器内壁上的液态灰渣经渣口、渣井进入粒化水箱。粒化后的灰渣活性高,利于灰渣的资源综合利用。

利用所述的燃烧器的燃烧工艺,燃烧器采用粉状燃料形式,燃烧模式为稀薄燃烧,排渣方式为燃烧器内液态排渣。

上述方案中,考虑到粉状燃料形式可将秸秆原料的堆积密度提高大约5倍,利于秸秆原料的收储运问题。此外,粉状燃料可采用气力输送方式设计给料系统,利于简化给料系统和降低给料系统成本。

上述方案中,粉状燃料制备通过干燥、破碎、研磨、筛分等工序进行,如图4所示。干燥在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剂采用燃烧系统排出的低温烟气掺冷风。掺冷风旨在调节秸秆制粉系统所需干燥剂的温度,也利于燃烧系统的负荷调节。干燥后生物质分别采用锤式破碎机进行一次破碎、采用磨式粉碎机进行二次粉碎。筛分装置采用振动筛,筛分得到的合格粉状秸秆送入粉料仓,不合格粉状秸秆则经回料提升机返回到干燥机进行二次粉碎。粉料仓中的合格粉状秸秆由圆盘给料机送入风粉混合室,送入粉状秸秆量通过齿条平板阀进行调节,以满足燃烧系统负荷要求。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该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采用空气分级,二次风由二次风进口沿燃烧器圆筒部分切向高速送入,燃烧后烟气经捕渣管束和清洁烟气出口排入冷却室。切向高速送入的二次风在燃烧器内形成贴附射流,贴附射流发展过程中强烈卷吸燃烧器内高温烟气形成高温低氧稀薄氧化剂。高温低氧稀薄氧化剂的氧气浓度和温度取决于圆筒直径。此外,位于燃烧器出口的回流锥还引导部分高温烟气再循环流入靠近燃烧器出口的环形区域,可进一步促进高温烟气与二次风之间的混合。粉状秸秆由一次风携带经一次风进口沿燃烧器轴向送入,与经半周发展形成的高温低氧二次风混合实现粉状秸秆的稀薄燃烧。

燃烧器内部的螺旋形强烈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将来自一次风进口的粉状秸秆颗粒甩向燃烧器内壁形成熔渣膜燃烧。熔渣膜温度高、粘度大:高温利于粉状秸秆颗粒燃烧放热、大粘度利于延长粉状秸秆颗粒在燃烧器内的停留时间与降低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粉状秸秆颗粒在熔渣膜内燃烧后残留的液态灰经渣口和渣井排入粒化水箱,然后由捞渣机排出并运至灰渣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粉状颗粒的热解和秸秆焦炭的气化与燃烧在熔渣膜内进行。熔渣膜内温度高,利于提高反应速度、增加燃烧器容积热强度;熔渣膜内粘度高,利于延长颗粒停留时间、减少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

本发明提出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粉状颗粒热解析出的挥发分和秸秆焦炭气化产生的产物气在高温低氧条件下进行稀薄燃烧。稀薄燃烧稳定性强、燃烧速度分布均匀、沿燃烧器轴向温度分布均匀、NOx生成量小、燃烧噪音低,特别适合于秸秆生物质等含氧量高的劣质燃料的高效清洁燃烧。

本发明提出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粉状秸秆热解析出的挥发分和秸秆焦炭气化产生的产物气实施稀薄燃烧。稀薄燃烧的实现通过增加一次风喷口与二次风喷口之间距离,以及在燃烧器出口位置设置回流锥等措施实现。反应速度分布均匀、温度场均匀、NOx生成量小、燃烧噪音低。

本发明提出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位于燃烧器内壁的熔渣膜温度高、粘度大,其中的灰分处于熔化状态,排渣方式利于采用液态排渣,加上燃烧器整体采用卧式布置,可使除渣率最高超过90%。燃烧器内的高除渣率利于缓解冷却炉膛中受热面的结渣沾污问题,并可有效降低出口烟气中PM2.5等颗粒物排放。

本发明提出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基于燃烧-传热分离原则进行燃烧器设计,可使两部分分别按照燃烧效率最优和传热强度最优单独设计。此外,在燃烧器出口位置布置捕渣管束,还可进一步提高除渣率,对促进冷却炉膛中受热面的结渣沾污问题的解决,以及进一步降低出口烟气中PM2.5等颗粒物排放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提出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熔渣膜内的液态灰渣经渣口、渣井进入粒化水箱,渣粒活性高,利于灰渣的资源综合利用。

本发明提出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燃料采用粉状颗粒形式。粉状燃料形式可有效提高燃料的能量密度,对秸秆生物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收储运困难和给料系统庞大复杂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合乎我国关于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和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等宏观政策。

附图说明

图1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粉状秸秆燃料制备流程图。

图5为液态排渣系统。图中序号:1燃烧室圆锥部,2燃烧室圆筒,3燃烧器内壁,4回流锥,5二次风进气管,6烟气出口,7捕渣管束,8一次风进气管道,9、烧嘴砖,10、粒化水箱,11、渣井,12、燃烧器外壳,13 锤式破碎机,14干燥机,15输送机,16装载机,17 干燥风机,18齿条平板阀,19螺旋输送机,20回料机,21磨式粉碎机,22、振动筛,23、粉料仓,24 齿条平板阀,25、变速电机,26、圆盘给料机,27、过滤器,28、离心式排粉机,29、风粉混合室,30、截止阀,31、渣口,32、耐火涂料,33、水冷壁,34、耐火泥,35、刮板式捞渣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包括燃烧器外壳12、位于燃烧器外壳12内的燃烧室和烟气出口6,所述燃烧室包括圆筒部2和圆锥部1,所述燃烧室靠近烟气出口6的燃烧器外壳上设有一次风进口管道8和二次风进口管道5,一次风进口管道8与燃烧器外壳12相接触部分设置烧嘴砖9;一次风进口管道与燃烧室轴向平行,二次风进口管道与燃烧室圆筒部2相切,且二次风进口管道的喷口位于燃烧室内壁3或靠近燃烧室内壁3,所述燃烧室的烟气出口与燃烧室圆筒部相结合处设有筒状的回流锥4,所述回流锥采用流线型设计,回流锥小头位于燃烧室内且与燃烧器出口轴向气流相切,回流锥引导部分高温烟气进入燃烧器出口的环形区域,利于二次风与高温烟气的混合和二次风的稀释。结果使其在与一次风粉射流相遇着火燃烧之前,氧化剂温度高、氧气浓度低。

所述一次风管道的喷口位于距离二次风管道喷口的半圆周位置。切向高速二次风在燃烧器内形成螺旋形强烈旋转射流,在其与一次风粉射流相遇着火燃烧之前,二次风射流发展卷吸高温烟气形成含有大量惰性介质的高温低氧稀薄二次风。二次风在燃烧器内射流发展为贴附射流,射流发展速度较慢。对此,在燃烧器出口位置设置回流锥4,以引导部分燃烧器出口高温烟气再循环流入位于燃烧器出口的环形区域。由回流锥引导流入环形区域的高温烟气,利于二次风贴附射流的发展,以使在与一次风粉射流相遇着火燃烧之前,形成高温低氧的稀薄二次风。稀薄二次风的氧气浓度和温度取决于燃烧室圆筒部2的直径。圆筒部2的直径越大,二次风射流与一次风粉射流相遇着火燃烧之前所经过的距离越大,卷吸混合的高温烟气量越大,稀薄二次风的温度越高、氧气浓度越高,利于秸秆颗粒热解生成的挥发分和焦炭气化产生的产物气实现稀薄燃烧,进而降低排放烟气中的NOx含量。

本发明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二次风切向高速送入使燃烧器内形成螺旋形成强烈旋转气流。强烈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将粉状生物质颗粒甩向燃烧器内壁3实现熔渣膜燃烧。熔渣膜燃烧包括粉状秸秆颗粒的热解、秸秆焦炭的气化和燃烧。秸秆热解产生的挥发分和秸秆焦炭气化产生的气化产物的燃烧模式为均相燃烧。由于二次风射流发展形成高温低氧稀薄氧化剂气氛,故该均相燃烧处于稀薄燃烧模式,利于沿燃烧器轴向的化学反应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更趋均匀。其次,在旋转气流的强烈剪切作用下,熔渣膜内焦炭浓度高、温度高,燃烧放热强烈,温度水平高。熔渣膜的高温使秸秆颗粒中的灰分处于熔化状态、渣膜粘度大。极高的熔渣膜粘度可进一步促进秸秆颗粒的粘结进而延长秸秆颗粒及其焦炭的停留时间、显著降低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再有,高温熔渣膜内的秸秆灰分处于熔化状态,利于实现燃烧器内部的液态排渣。

所述燃烧室圆筒部和圆锥部的结合处设有液态排渣渣口31,液态排渣渣口与渣井11连通,渣井11与粒化水箱10连通,液态排渣经渣口31和渣井11流入粒化水箱10,粒化后的灰渣活性高,利于用作建筑材料或铺路材料等灰渣资源再利用。

由于本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整体上为卧式布置,排渣方式类似于卧式旋风炉的液态排渣,除渣率高,最高可达90%。所述烟气出口6处设有捕渣管束7,可进一步提高除渣率。捕渣管束7由水冷壁管延伸而成,含尘烟气经捕渣管束后烟气洁净度进一步提高。上述措施对提高燃烧器出口烟气洁净度、缓解受热面的结渣和沾污问题、减少排放烟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排放等具有重要意义。

所述燃烧器外壳自内向外依次为耐火涂料32、水冷壁管33和耐火材料34,保温性能优良。

所述回流锥采用刚玉或碳化硅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粉状秸秆为高碱类生物质,灰熔点低,特别适合采用液态排渣技术,进而降低燃烧器出口烟气的PM2.5等颗粒物含量。秸秆生物质主要包括麦秆、玉米秆、稻草等,其灰分中碱金属含量高、灰熔点低,约为800~1000℃,而煤灰的灰熔点则高达1100~1300℃。

本发明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燃料采用粉状颗粒形式。与原始秸秆生物质相比,其能量密度可提高大约5倍。这不仅利于提高燃烧器热强度,还利于减少秸秆收集、运输、存储所需空间,还利于降低简化给料系统。现有秸秆燃烧装置投资成本大,初投资高达10000~13000¥/kW,远高于煤粉燃烧装置的大约5000¥/kW。而造成秸秆燃烧设备投资成本高的关键就在于给料系统的庞大而复杂。可见,采用粉状秸秆燃料形式,对降低秸秆燃烧设备的投资成本和扩大秸秆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等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基于燃烧-传热分离原则设计。燃烧器采用粉状燃料形式,燃烧模式为稀薄燃烧,排渣方式为燃烧器内液态排渣,具有燃烧器结构紧凑、出口烟气洁净度高、温度场均匀、燃烧稳定性好、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小、NOx和PM2.5等颗粒物排放少,特别适合于秸秆等劣质高碱生物质燃料,对促进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降低污染物排放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粉状秸秆清洁燃烧器的工作流程如下:

(1)液化气点火启动:

①、二次风进风与燃烧器吹扫

关闭齿条平板阀24;关闭截止阀30;启动二次风机,二次风量为额定风机流量的30%,对粉状秸秆燃烧器进行吹扫大约5钟。

②、燃烧器点火

开启截止阀30,向燃烧器供入液化气,进气速度控制为3~5m/s。高能点火器启动点火,启动火焰监视器监测点火状况。

③、燃烧器烘炉

逐步提高二次风量为额定二次风量的100%;逐步提高液化气进气速度到20m/s;通过火焰监视器严密监视燃烧器内燃烧工况。测量燃烧器出口烟气温度,当出口烟温稳定到1200℃左右,将液化气燃料切换为粉状秸秆燃料。

(2)粉状秸秆制备与给料:

①、秸秆原料干燥

开启装载机16、输送机15,向干燥机14进料。关闭齿条平板阀18,开启干燥风机17,对干燥机14中的秸秆原料干燥。监视干燥机出口水分含量。

②、秸秆原料破碎

当干燥机出口干燥剂水分含量稳定后,开启齿条平板阀18,启动螺旋输送机19将秸秆原料送到锤式破碎机13进行秸秆原料的一次破碎。同时监视锤式破碎机温度,避免破碎过程中出现着火。当破碎机温度高于指定温度,降低干燥风机进风量。

③、秸秆原料粉碎与存储

秸秆原料在锤式破碎机13一次破碎后,送入磨式粉碎机21对秸秆原料进行二次粉碎。同时监视磨式粉碎机温度,避免粉碎过程中出现着火。当磨式粉碎机21温度高于指定温度,降低干燥风机17进风量。磨式粉碎机21出料进入振动筛22实施振动筛分。启动回料机20,将振动筛22上的秸秆原料返回到螺旋输送机15实施二次破碎和粉碎。振动筛22下的合格粉状秸秆燃料送入粉料仓23备用。

(3)燃烧器的燃料切换与启动

①、燃料切换

调节二次风机风量为额定风量的60~70%。测量燃烧器出口烟气温度,当其温度稳定于1000℃左右时,关闭截止阀30,切断液化气进气。开启离心式排粉风机28。开启齿条平板阀24,开启变速电机25和圆盘给料机26,将合格秸秆粉料送入风粉混合室29。由来自离心式排粉风机28的一次风将落入风粉混合室29的合格粉状秸秆送入燃烧器。

②、粉状秸秆火炬燃烧

来自离心式排粉风机28的一次风将粉状秸秆输送到燃烧器后,粉状秸秆开始燃烧。火焰监视器监视燃烧器内火焰,同时逐步开大二次风机风量为额定风量的80%。当燃烧稳定后,逐步提高变速电机25转速和圆盘给料机26给料量到100%给料量。同时通过火焰监视器监视燃烧器内火焰状况。如果燃烧工况恶化,开启截止阀30供入液化气,同时提高离心式排粉机28的转速和变速电机25转速和圆盘给料机26给料量,然后逐步关闭截止阀30切断液化气供应。

③、燃烧器切换到稀薄燃烧模式

粉状秸秆燃烧器内粉状秸秆的火炬燃烧稳定后,逐步开大二次风机风量达额定风量。同时通过火焰监视器监视燃烧器内火焰,监视燃烧器出口烟温和出口烟气中NOx含量。出口烟温应处于800~1000℃等中温范围。当出口烟气中NOx含量较高,则进一步开大二次风机阀门开度。

(4)、燃烧器液态排渣

粉状秸秆燃烧器燃烧过程中,同时监视渣口31、渣井11的液态熔渣流动状况和粒化水箱10内渣粒高度。当粒化水箱10中渣粒累积到指定高度,启动刮板式捞渣机35,然后将出渣送至灰渣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