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7180发布日期:2019-10-29 20:1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离子体垃圾焚烧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舰船在航行期间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统称为舰船垃圾,这些垃圾如果直接倾倒于海洋,会引起严重的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聚集毒素。食用含有大量毒素的鱼、虾等海洋生物,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严重的海洋污染还会使海洋生物死亡或发生畸形,改变整个海洋的生态平衡,使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低,加速温室效应。舰船垃圾一般分液体垃圾,如卫生间用水和厨房用水等,这类液体垃圾经生化及消毒处理后才直接排放;另一类为固体垃圾,这些垃圾集中在厨余垃圾、玻璃、铁制品、瓷器、塑料、日用废弃品、医疗垃圾等。

目前,对上述垃圾的处理方式通常只有天然气燃烧或者打包处理方式。然而上述对舰船垃圾的处理方法及执行该处理方法的处理装置根本无法解决玻璃、铁制品等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并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同时,单纯的打包舰船垃圾的处理方式对于需要在在海上长期航行的舰船而言,也会散发恶臭,并对船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同时,虽然最新的等离子体焚烧装置可突破传统的化石燃料燃烧时所只能达到的700~800摄氏度的限制,但是对金属、玻璃、橡胶、医疗废气物、厨卫垃圾各种类型的垃圾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目前的等离子体焚烧装置的进料装置无法实现连续高效的向等离子体燃烧器中输送待处理的舰船垃圾。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舰船垃圾处理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用以实现连续且高效地向等离子体燃烧器中输送待处理垃圾,并有效防止待处理垃圾在下料装置中发生堵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由若干垂直布置并通过榫槽连接的下料单元砌筑而成,所述下料单元内部形成下落通道,并在所述下料单元的内壁面形成至少覆盖下落通道的横截面面积50%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形成斜面,其中,相邻的两个下料单元所形成的阻挡部完全覆盖所述下落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挡部为实心结构,所述斜面的斜率为0.5~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单元的表面整体涂覆1~2mm 的防护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涂层自内向外依次为耐火层、隔热保温层和耐酸防腐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下料单元的榫槽所形成的连接缝之间填充含锆高铝陶瓷纤维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单元的材质为铬刚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提高了组装的便捷性,并通过具斜面的阻挡部,起到了降低待焚烧垃圾的下落速度的效果,使得待处理垃圾在下落通道中形成非直线性的下落轨迹,并有效地防止了待处理垃圾在下料装置中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体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中的下料单元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由图1所示出的两个下料单元连续装配后所形成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由图1所示出的两个下料单元连续装配后所形成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由图1所示出的两个下料单元连续装配后所形成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所示出的多个下料单元垂直砌筑所形成的一种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请参图1、图2、图3及图5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由若干垂直布置并通过榫槽连接的下料单元(即图5中自下而上垂直设置的下料单元10、下料单元10a~10c)砌筑而成。接下来以下料单元10举例详细说明。多个下料单元的可均呈圆筒状,也可均呈扁圆桶状,并最优选为圆筒状,以防止待焚烧的垃圾在下料单元中发生淤积或者堵塞现象。图5所示出的多个下料单元的材质为铬刚玉,以承受设置于该下料装置底部的等离子体燃烧器(未示出)所产生的高温。

呈圆筒状的下料单元10内部形成下落通道11,并在所述下料单元10的内壁面形成至少覆盖下落通道的横截面面积50%的阻挡部13。阻挡部13形成斜面131,其中,相邻的两个下料单元(参图3所示)所形成的阻挡部完全覆盖所述下落通道1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阻挡部13为实心结构,斜面131的斜率为0.5~0.8,并优选为0.6~0.75,且最佳的斜率为0.6。

下料单元10的顶部内侧形成一圈凸缘101与一圈台阶102,下料单元 10的底部内侧形成一圈向内凹设的台阶103。垂直装配在下料单元10上方的下料单元10a的底部内侧同样形成一圈向内凹设的台阶,并与下料单元10 的顶部内侧形成的一圈凸缘101榫槽连接。从而依次将多个下料单元进行垂直砌筑,以形成图5所示出的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阻挡部13形成于下料单元10的底部,并形成月牙形的通孔12。经过预粉碎的待处理垃圾可通过该通孔12 沿着图5中虚线100的路径,从下料单元10e中向下掉落,并从下料单元10 处向等离子体燃烧器中输送待处理的舰船垃圾。

具体的,结合图3与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下相邻的两个下料单元,例如下料单元10与下料单元10a在俯视角度下形成图3所示出的结构。下料单元10的底部所形成的阻挡部13形成通孔12,下料单元10a的底部所形成的阻挡部13a形成通孔12a。通孔12与通孔12a沿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的垂直延伸方向上对向错位布置。当待处理的垃圾掉落至下料单元10a时,被阻挡部13a所阻挡,并从通孔12a处向下掉落至下料单元10 的阻挡部13上,并沿着阻挡部13的斜面131向通孔12处滑落,从而降低了待处理垃圾在整个下料装置中的下降速度,又能通过具斜面的阻挡部起到防止阻止待处理垃圾在下料装置中发生堵塞的效果。

同时,下料单元10的表面整体涂覆1~2mm的防护涂层。防护涂层整体涂覆在下料单元10的内壁面、外壁面及阻挡部13的上下底面。具体的,该防护涂层自内向外依次为耐火层、隔热保温层和耐酸防腐层。耐火层的厚度为 0.5mm,隔热保温层的厚度为1.3mm,耐酸防腐层的厚度为0.2mm。相邻的两个下料单元的榫槽所形成的连接缝之间填充含锆高铝陶瓷纤维毡。

实施例二:

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示出的一种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与实施例一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上下垂直设置的下料单元10a形成的通孔12a与下料单元10所形成的通孔12在沿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的下料装置的垂直延伸方向上螺旋布置。位于上方的通孔12a与位于下方的通孔12在垂直投影方向上保证不存在重叠,从而使得待处理的垃圾在整个下料装置中形成螺旋形状的下落轨迹。从而进一步延长了待处理的垃圾在该下料装置中下落至等离子体燃烧器的下降路径。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