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风式燃烧器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5772发布日期:2022-09-28 02:0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鼓风式燃烧器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具,具体涉及一种鼓风式燃烧器及燃气灶,属于燃气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鼓风式燃烧器通过风机鼓风对燃烧器燃烧过程所需要的空气进行补给,但是,如果直接将鼓风的气流对燃烧所需要的一次空气进行补充,由于鼓风气流的压力和流速,会对燃烧器内的燃气射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空气补给效果好的鼓风式燃烧器,提升鼓风式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燃烧器的燃气灶。
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鼓风式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整流部件和风机,所述燃烧器本体设有喷嘴和混气腔道,所述混气腔道的进口端设有引射腔,所述喷嘴通过所述引射腔连通于所述混气腔道,所述整流部件内设有第一流通腔和若干风孔,所述第一流通腔通过至少部分所述风孔连通于所述引射腔,所述风机出风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通腔。
7.由喷嘴射出的燃气在引射腔形成负压,使外部空气被吸入引射腔成为燃烧器燃烧过程所需的一次空气,再加上由风机射出的气流通过风孔直接向引射腔补给的一次空气,三股气流在引射腔后段混合后继续在之后的混气腔道内混合均匀,使燃烧器本体形成的火焰具有充足的一次空气而充分燃烧,提高鼓风式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8.作为优选,所述引射腔包括渐缩段和混合段,所述渐缩段位于邻近喷嘴的位置,所述混合段位于远离喷嘴的位置,所述若干风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渐缩段的腔壁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一次空气的补给处于引射腔内更为靠近喷嘴的位置,由第一流通腔补给的一次空气在燃气射入渐缩腔始即与燃气混合,延长混合时间,提升混匀效果。
9.作为优选,所述若干风孔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流通腔的腔底壁且位于所述引射腔的腔壁外部。该部分风孔用于从引射腔外部对燃烧器燃烧过程所需的一次空气进行补给,该部分补给的一次空气是在燃气射入引射腔形成的负压作用下被吸入引射腔内,进一步提升该鼓风式燃烧器的一次空气补给效果。
10.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器本体设有至少两个混气腔道,其中至少一个混气腔道被配置为内环混气腔道,所述内环混气腔道位于燃烧器本体的中部,所述若干风孔中的至少一部分连通第一流通腔和内环混气腔道的引射腔。该部分风孔用于直接向内环混气腔道的引射腔补给内环火燃烧所需的一次空气。
11.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器本体设有至少两个混气腔道,其中至少一个混气腔道被配置为外环混气腔道,所述外环混气腔道位于燃烧器本体的外周部,所述若干风孔中的一部
分连通第一流通腔和外环混气腔道进口端的外部。该部分风孔用于向外环混气腔道进口端的外部补给外环火燃烧所需的一次空气。
12.作为优选,所述整流部件包括第一流通部,所述第一流通部沿所述混气腔道的周向设置且环绕所述混气腔道,所述第一流通腔位于所述第一流通部内,所述若干风孔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流通腔的腔底壁。第一流通腔使风机射出的气流以盘旋方式进行匀流减速,再使气流通过风孔均匀扩散出第一流通部以进行一次空气补给,降低风孔扩散出的气流对于燃气射流的风阻。
13.作为优选,所述整流部件还包括第二流通部,所述第二流通部的一端被配置为进风端,所述进风端连接所述风机,第二流通部的另一端位于高于进风端的位置且其底壁与所述第一流通部的底壁连接,第二流通部内设有第二流通腔,所述风机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通腔,所述若干风孔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流通腔邻近于喷嘴的腔侧壁。通过第二流通腔首先对风机射出的气流进行匀流减速后再使其进入第一流通部内,进一步降低风孔扩散出的气流对于燃气射流的风阻,并且一部分风孔邻近于喷嘴从引射腔外部向混气腔道内补给一次空气,该部分补给的一次空气是在燃气射入引射腔形成的负压作用下被吸入引射腔内。
14.作为优选,连通于引射腔的风孔的轴向延伸线与喷嘴朝向于引射腔的轴向延伸线所形成的夹角不大于90
°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连通于引射腔的风孔射出的一次空气从燃气射流的侧部以倾向于燃烧射流前进方向的角度与燃气射流进行混合,从而降低对于燃气射流的风阻。
15.一种燃气灶,包括以上所述的鼓风式燃烧器。通过以上鼓风式燃烧器中的第一流通腔及风孔,由风机射出的气流通过风孔直接向引射腔补给一次空气,使燃烧器本体形成的火焰具有充足的一次空气而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鼓风式燃烧器,由风机射出的气流依次通过第一流通腔和风孔后直接向引射腔内补给一次空气,与喷嘴向引射腔射出的燃气和在负压作用下被吸入引射腔的空气混合,使燃烧器本体形成的火焰具有充足的一次空气而充分燃烧,提高鼓风式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鼓风式燃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气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燃烧器本体内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燃烧器本体内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鼓风式燃烧器内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鼓风式燃烧器内部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流通部和外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燃烧器本体;2、整流部件;101、内环喷嘴;102、外环喷嘴;103、内环火孔;104、外环火孔;105、内环混气腔道;106、外环混气腔道;107、内环引射腔;108、外环引射腔;109、进风腔;1010、弯折部;110、分气盘;111、内环壁;112、第一中环壁;113、第二中环壁;114、外环壁;1071、渐缩段;1072、混合段;201、第一流通腔;202、第一内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3、外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4、第二内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10、环状部;220、第二流通部;221、第二流通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鼓风式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整流部件2和风机,燃烧器本体1设有喷嘴和混气腔道,混气腔道的进口端设有引射腔,喷嘴通过引射腔连通于混气腔道,整流部件2内设有第一流通腔201和若干风孔,第一流通腔201通过风孔连通于引射腔,风机出风口连通于第一流通腔201。由风机射出的气流依次通过流通腔201和风孔后直接向引射腔内补给一次空气,与喷嘴向引射腔射出的燃气和在负压作用下被吸入引射腔的空气混合,使燃烧器本体1形成的火焰具有充足的一次空气而充分燃烧,提高鼓风式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实施。
31.如图1-图7所示的一种鼓风式燃烧器,采用双环火焰燃烧方式,具有内环火和外环火。该鼓风式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整流部件2和风机(图中未示出)。
32.燃烧器本体1设有喷嘴和混气腔道,混气腔道的进口端设有引射腔,喷嘴通过引射腔连通于混气腔道,整流部件2内设有第一流通腔201和多个风孔,第一流通腔201通过部分风孔连通于引射腔,风机出风口连通于第一流通腔201。
33.具体地,燃烧器本体1设有三个喷嘴、两组火孔以及两个相互独立的混气腔道。两个混气腔道分别为内环混气腔道105和外环混气腔道106,外环混气腔道106环绕于内环混气腔道105外部。三个喷嘴中,一个为内环喷嘴101,连通于内环混气腔道105的进口端,两个为外环喷嘴102,连通于外环混气腔道106的进口端。两组火孔中,一组为内环火孔103,连通内环混气腔道105和燃烧器本体1外部,一组为外环火孔104,连通外环混气腔道106和燃烧器本体1外部。当然,喷嘴的数量和位置,火孔的组数和位置,以及混气腔道的数量和位置,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34.具体地,内环混气腔道105的进口端设有内环引射腔107,内环引射腔107被配置为内环混气腔道105的一部分,内环引射腔107位于内环混气腔道105进口端,外环混气腔道106的进口端设有外环引射腔108,外环引射腔108被配置为外环混气腔道106的一部分。一部分风孔连通内环引射腔107和第一流通腔201,为内环火补给一次空气,作为第一内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2。
35.由内环喷嘴101射出的燃气在内环引射腔107形成负压,使外部空气被吸入内环引射腔107作为一次空气,再加上通过第一内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2补给的一次空气,三股气流在内环引射腔107混合后继续在后部分的内环混气腔道105内继续混合均匀,在内环火孔103处形成燃烧充分的内环火。
36.具体地,内环引射腔107包括渐缩段1071和混合段1072,渐缩段1071位于邻近内环喷嘴101的位置,混合段1072位于远离内环喷嘴101的位置,第一内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2位于渐缩段1071的腔壁上,这样由第一流通腔201补给的部分一次空气在燃气射入渐缩腔始即与燃气混合,延长混合时间,提升混匀效果。
3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该鼓风式燃烧器的一次空气补给效果,一部分风孔位于第一流通腔201的腔底壁且位于内环引射腔107的腔壁外部,作为第二内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4,通过该部分风孔射出的气流位于内环引射腔107外部,在燃气射入内环引射腔107形成的负压作用下被吸入内环引射腔107内。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内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4。
38.在本实施例中,整流部件2包括第一流通部210,第一流通部210设于内环混气腔道105和外环混气腔道106之间,沿内环混气腔道105的周向设置,环绕于内环混气腔道105。第一流通腔201位于第一流通部210内,第一内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2设置在第一流通腔201的腔底壁。该部分腔底壁亦作为内环引射腔107的部分腔顶壁,从而位于该部位的第一内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2将位于其上方的流通腔201和位于其下方的内环引射腔107连通。第一流通腔201使风机射出的气流以盘旋方式进行匀流减速,再使气流通过风孔均匀扩散出整流部件2以进行一次空气补给,降低气流对于燃气射流的风阻。
39.在本实施例中,整流部件2还包括第二流通部220,第二流通部220的一端被配置为进风端,进风端连接风机,第二流通部220的另一端位于高于进风端的位置且其底壁与第一流通部210的底壁连接,第二流通部220内设有第二流通腔221,风机出风口通过第二流通腔221连通于第一流通腔201,一部分风孔位于第二流通腔221邻近于外环喷嘴102的腔侧壁,作为外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3。通过第二流通腔221首先对风机射出的气流进行匀流减速后再使其进入第一流通部210内,进一步降低风孔扩散出的气流对于燃气射流的风阻,外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3邻近于外环喷嘴102从外环引射腔108外部向外环混气腔道106内补给一次空气,该部分补给的一次空气是在燃气射入外环引射腔108形成的负压作用下被吸入外环引射腔108内。
40.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流通部220和外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3,将风机直接连接第一流通部210底部,即风机出风口连通于第一流通腔201的腔底,也可以实现对风机射出气流以盘旋方式进行匀流减速。
41.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本体1在内环混气腔道105和外环混气腔道106之间设有沿燃烧器本体1中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中环壁112和第二中环壁113,第一中环壁112和第二中
环壁113被配置为第一流通部210的侧壁,第一流通腔20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中环壁112和第二中环壁113之间。具体地,燃烧器本体1设有分气盘110,分气盘110表面具有凸出的内环壁111和外环壁114,第一中环壁112和第二中环壁113设于分气盘110表面且位于内环壁111和外环壁114之间,第一中环壁112邻近内环壁111设置,内环混气腔道105位于内环壁111合围的空间,外环混气腔道106位于第二中环壁113和外环壁114合围的空间。通过上述设置方式,第一流通部210与燃烧器本体1成为一体式结构,简化加工制造的步骤。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整流部件2也可以是独立部件。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2的轴向延伸线与内环喷嘴101朝向于内环引射腔107的轴向延伸线所形成的夹角为90
°
,第一内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2射出的一次空气从燃气射流的侧部于燃气射流进行混合,从而降低对于燃气射流的风阻。当然,上述夹角也可以为小于90
°
,这样第一内环火一次空气补给孔202射出的一次空气从燃气射流的侧部以倾向于燃烧射流前进方向的角度与燃气射流进行混合。
43.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本体1设有进风腔109,进风腔109的进口和出口之间至少具有一个弯折部1010,进风腔109的进口连通于风机的出风口,进风腔109的出口连通于第一流通腔201。风机射出的气流先通过进风腔109的弯折部1010进行减速后再进入第一流通腔201内,进一步提升对气流的减速效果。
4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通腔221的口径分别大于进风腔109出口的口径和进风腔109进口的口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升风机输出的气流从进风腔109进入第二流通腔221时的扩散效果。
4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燃气灶,包括以上所述的鼓风式燃烧器。通过以上鼓风式燃烧器中的第一流通腔201及风孔,风机射出的气流通过风孔直接向引射腔补给一次空气,使燃烧器本体1形成的火焰具有充足的一次空气而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46.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