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氢氧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3751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红外线氢氧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加热用的红外线氢氧燃烧器,特别是一种能实现红外线与水保持稳定无缝接触,快速高效分解Hjp O 2直接燃烧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技术中,采用红外线融合水燃烧产生的蒸汽一方面起到保护红外线结构不被高温损坏,其次蒸汽容火燃烧也能发挥一定的热能,或把水作为原料制取氢能的概念已不是新鲜事,尤其是本发明人对此的认识:本人自2007年起申请的一份“水能红外线燃烧器”,以水保护红外线线系统不受高温损坏为主要的目的;由此针对本领域衍生了多个技术方案,至今已申请专利授权公开的有CN201072122Y、CN102022757B、CN202253789U、CN202470183U、CN202733898U、CN204227421U,后者是以水为原料制取“氢能”为主要目的,这一过程在理论上是很简单只需创造水与火之间接触的适度就行,但是就这一“适度”很难把握而达不到理想的目的,为此通过本人长期探索终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恰逢其适地,有别于以往的一套全新的水蒸汽反应分解系统促成“水、火”相互交融实现更多的“水”快速分解成为直接燃烧的燃料,从中减少一次能源消费,保护环境。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彩用下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一样包含有一次能源带动红外线辐射“水”受热产汽分解的燃烧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本结构是,一个带有围脚的可通水吸热产汽的角形窦环、窦环围脚包裹一个容料盆,容料盆的外壁与窦环下部的围脚内壁之间形成集气腔,容料盆下部与窦环之间的容水由小管连接形成水独立、汽相容的格局,容料盆内下部设置水溶液、水溶液中放置一块催化材料塥板,催化材料塥板的水溶液中上部安置一块与容料盆内壁相吻的直孔陶质吸水网板,角形窦环的上向环内、容料盆的边埂上方设置一个间隔圈,间隔圈内面相向安置一个与容料盆内的陶质吸水网板孔目相同、孔向对应的红外线辐射网板,角形窦环一侧安置一个内有隔闸的两级容料箱,容料箱内安置有催化材料塥板,两级容料箱分别由小管连通角形窦环和容料盆。
[000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已公开的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盆状浅表近水容料缩小容积、减少加热负荷、实现加快热透射速度,盆内底部容水间放置固体催化材料塥板,形成间隔缝隙透通容水,起到既减少水容量又提升扩大容水面,把单纯的水变质成为高浓度的卤水催化剂溶液实现快速受热催化反应分解,盆内的容水透水采用直孔陶质吸水网板,达到透水性能好,耐浸泡,不变质,还能起到自行吸附光辐射的效应,水位设计直接满到网板中间形成半明半暗的游水在垂直的孔目内接近火点,由火力大小辐射蒸发多少自行上升多少,克服以往采用设置的明火不能随火同步蒸发分解和采用暗水布局,由吸水材料吸附透水补给的方法,等很难掌握构想的适度,如水位深吸透量不足,或构件密度高不能吸附,或吸水材料浸泡软化堵塞,或表面受热膨胀封闭,或前后透水落差大,光射浅,效率低或无效等缺点。
[0005]容料盆上部的燃面红外线辐射网板与下部容料盆内的陶质吸水网板之间采用的缝隙间隔对应安置,构成“汽”相吻“水”不接,起到不让水透到板表面形成水垢、污迹影响观感,同时又能使水引到有效加热的部位,还能提高辐射板的发红度、增强向下方陶质吸水网板的孔隔网目纵深直射,增加网孔蒸发分解的面积提高效率,而红外线辐射板与角形窦环之间的安置连成一体,其辐射板圆边的高温能使窦环内有限的游水快速受热产汽传给容料盆,起到盆内有限的游水受热膨胀上浮形成循环热效应补充加快蒸发分解,克服了以往采用外加水的无效渗透和热流失。
[0006]由窦环下部的围脚包裹容料盆构成的集聚一次能源气体传输系统,在腔内上部的环下内转角自然形成的真空区吸附减缓冲力,自行平衡围绕窦环的内壁与容料盆外璧之间上部壁缝上升至间隔环的下面,碰撞曲转平射均衡分布在红外线辐射网板下面和吸水网板上面之间的缝隙中与催化剂,水溶液汽体混合接触反应改质和红外线的光射,起到热化学反应改质、组合光射线电磁分解水蒸汽的实现,克服了以往采用内部构件壁缝阻气平衡的方法、存在很难调节适应的问题。
[0007]如此同时安置在外侧的容料箱起到的作用是,把就用水和续用水分开,限量对盆内的就用耗水控制供给,克服进水过多或过少产生负面效应和在容料箱内放置催化材料加强对盆内水溶液中的催化剂浓度含量,起到提高反应分解,而进入料箱用水来源的供给方法:是根据配置燃烧加热的结构,可以在固定的加热器具中连接热水或蒸汽,避免加注冷水降低效率,如配置厨房用灶,可以在其灶面的眼圈或火架上嵌入隐蔽的水路拦截负面辐射为容料箱提供热源,促成本发明的构件与构件之间,起到双重至多重的作用和隐存的潜能全面有效地发挥,从而支持全系统能效的提高、实现直接引导“水”成为燃料的占比与一次能源比分的大幅提高,达到减轻生产发展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09]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是参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个带有围脚可通水吸热产汽的角形窦环1,用于拦截负热流失回转利用,角形窦环I的围脚12包裹一个容料盆14,容料盆14的外壁与窦环I下部的围脚12内壁之间形成集气腔17,集气腔17的一侧设有一次能源气体燃料接入口 18,集气腔17起到对进入腔内的一次能源燃气在窦环I下面的转角减缓冲力,平衡围绕窦环I的内壁与容料盆14外壁之间的壁缝11上升至间隔环6的下面碰撞,曲转平射均衡分布在红外线辐射网板2的下面和吸水网板5的上面之间的横端缝隙4中与催化剂,水溶液汽体混合接触反应改质和红外线的光射,起到热化学反应改质,组合光射线电磁分解水蒸汽的实现。
[0012]容料盆14与窦环I之间有小管16和小管7连通,小管16用于把环内的蒸汽引入容料盆14内加热推动水溶液上浮创造分解条件,而小管7的目的用于引汽的同时起到对封闭的窦环I的排空作用,支持游水顺利进入环内,容料盆14内下部有水溶液3,水溶液3内放置一块催化剂材料塥板15,催化材料塥板15的作用起到对单纯的水制造成为卤水溶液催化剂支持氢氧分解,塥板15上面、水溶液3上部的容料盆14内安置一块直孔陶质吸水网板5,吸水网板5的中间下半部浸泡在水溶液3中即溶液定位的满限界,溶液3由窦环I的热源加热膨胀游动上浮接近火点的最佳分解反应区实现分解。角形窦环I的上向环内,容料盆14的边埂上方设置一个间隔圈6,间隔6的内面上对着下方容料盆14内的直孔陶质吸水网板5安置一块孔目相同、孔向对应的红外线辐射网板2,这样网板2下方的红外线光照起到对下方的吸水网内的目对目、壁对壁的相应地纵深透射,促使微壁细孔内叠加形成大面积的效应产生多种化学反应分解。
[0013]角形窦环I的一侧安置一个内有隔闸的两级容料箱9,容料箱9隔闸内各有安置一块催化材料塥板10,两级容料箱9分别设有小管7和小管13连通角形窦环I和容料盆14,其目的起到对就用水和续用水分开,限量对容料盆14内就用水耗量控制供给,避免过多或过少的负面影响和增加容料盆12内就用水溶液中催化剂浓度的含量助推反应分解能力。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燃烧加热领域的红外线氢氧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本燃烧器的结构是,一个带有围脚可通水产汽的角形窦环(I),角形窦环(I)的围脚(12)包裹一个容料盆(14),容料盆(14)的外壁与窦环⑴下部的围脚(12)内壁之间形成集气腔(17),集气腔(17)的一侧设有一次能源气体燃料接入口(18),容料盆(14)的下部与窦环(I)的水、汽、空气之间的交换互通由小管(16)和小管(7)连接,容料盆(14)内设有水溶液(3),容料盆(14)的下部水溶液(3)内安置一块催化材料塥板(15),催化材料塥板(15)、水溶液(3)上部的容料盆(14)内安置一块直孔陶质吸水网板(5),吸水网板(5)的中间下半部浸泡在水溶液(3)中即溶液定位的满限界,角形窦环(I)的上向环内、容料盆(14)的边埂上方安置一个间隔圈(6),间隔圈(6)内面上对着下方容料盆(14)内的直孔陶质吸水网板(5)安置一块孔目相同、孔向对应的红外线辐射网板(2),角形窦环(I)的一侧安置一个内有隔闸的两级容料箱(9),容料箱(9)的隔闸内各有安置一块催化材料塥板(10),两级容料箱(9)分别设有小管(8)和(13)连通窦环(I)和容料盆(14),起到对就用水和续用水分开控制,对容料盆(14)内的就用水耗量按需供给,避免过多或过少的负面影响和增加容料盆(14)内就用水溶液中的催化剂的浓度助推反应分解能力。
【专利摘要】一种燃烧加热领域用的红外线氢氧燃烧器,一个带有围脚可通水产汽的角形窦环(1),角形窦环(1)的围脚(12)包裹一个容料盆(14),容料盆(14)的外壁与窦环(1)下部的围脚(12)内壁之间形成集气腔(17),集气腔(17)的一侧设有一次能源气体燃料接入口(18),容料盆(14)的下部与窦环(1)的水、汽、空气之间的交换互通由小管(16)和小管(7)连接,容料盆(14)内设有水溶液(3),容料盆(14)的下部水溶液(3)内安置一块催化材料塥板(15),催化材料塥板(15)、水溶液(3)上部的容料盆(14)内安置一块直孔陶质吸水网板(5),吸水网板(5)的中间下半部浸泡在水溶液(3)中即溶液定位的满限界,它采用一个盆状浅表近水容料,相向接收红外线的近辐射把水的氢和氧分解开,混合一次能源直接燃烧从中减少一次能源消费,达到减轻生产发展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IPC分类】F23D14/12, F23D14/46
【公开号】CN204806397
【申请号】CN201520333898
【发明人】张达积
【申请人】张达积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