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秸秆灰回收装置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346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秸秆灰回收装置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秸杆灰回收装置的灶具。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农村居民生活大部分依靠薪材、秸杆等生物质燃料。秸杆燃烧时会产生烟气,烟气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带走秸杆燃烧时产生的热能。
[0003]传统的砖砌秸杆灶具,体积较大,且结构及功能单一,并且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容易污染室内空气,且秸杆焚烧容易结渣,产生的烟气中一些物质含量会腐蚀传统灶具。这类灶具不但不环保不节能,且容易损坏,定期需要重砌,尤其是对于热能的利用效率低,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由于秸杆体积较大,直接将其放入到灶具中需要占据较大的体积,且无法充分燃烧,造成资源浪费,能源利用率低,且秸杆燃烧产生的灰无法有效的回收,影响周围的环境。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有秸杆灰回收装置的灶具。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具有秸杆灰回收装置的灶具,所述具有秸杆灰回收装置的灶具包括灶具装置、位于所述灶具装置下方的传送带装置、位于所述传送带下方的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收集箱、位于所述收集箱右侧的支撑架、位于所述传送带装置上方的按压装置,所述灶具装置包括进料管道、位于所述进料管道右侧的灶具、位于所述灶具右侧的进气管道、位于所述灶具下方的第一竖直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竖直管道中的转轴、缠绕在所述转轴周围的螺旋、位于所述第一竖直管道下方的电机、位于所述电机右侧的倾斜管道及位于所述倾斜管道下方的第二竖直管道,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传送带、位于所述传送带左右两端的转轮及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支撑柱,所述按压装置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固定柱、位于所述固定柱之间的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下方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下方的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下方的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左右两侧的L型杆、位于所述L型杆下方的挤压板、位于所述挤压板左侧的第一竖直板、位于所述挤压板右侧的第二竖直板及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板与所述第二竖直板上方的弹簧。
[0008]所述灶具的左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灶具的右表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进料管道的右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所述进气管道的左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通。
[0009]所述第一竖直管道的上端与所述灶具的下表面连接。
[0010]所述倾斜管道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0011]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电机连接。
[0012]所述螺旋缠绕在所述转轴的周围。
[0013]所述第二气缸的侧面与所述固定柱的侧面滑动连接。
[0014]所述L型杆包括第二竖直部及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上方的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二水平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竖直部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挤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5]所述第一竖直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直板的右表面与所述挤压板的左表面滑动连接。
[0016]所述第二竖直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直板的左表面与所述挤压板的右表面滑动连接。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8]本实用新型具有秸杆灰回收装置的灶具结构简单,能够将秸杆燃烧产生的灰进行有效的收集,然后将其堆积到一起进行回收,从而保护周围环境,防止其影响周围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秸杆灰回收装置的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秸杆灰回收装置的灶具包括灶具装置1、位于所述灶具装置I下方的传送带装置3、位于所述传送带3下方的底座2、位于所述底座2上方的收集箱6、位于所述收集箱6右侧的支撑架4、位于所述传送带装置3上方的按压装置5。
[0022]如图1所示,所述灶具装置I包括进料管道11、位于所述进料管道11右侧的灶具1、位于所述灶具12右侧的进气管道13、位于所述灶具12下方的第一竖直管道14、位于所述第一竖直管道14中的转轴15、缠绕在所述转轴15周围的螺旋16、位于所述第一竖直管道14下方的电机17、位于所述电机17右侧的倾斜管道18及位于所述倾斜管道18下方的第二竖直管道19。所述灶具12的左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21,所述灶具12的右表面设有第二通孔122,。所述进料管道11的右端与所述第一通孔121相通,使得所述进料管道11中的秸杆进入到所述灶具12中。所述进气管道13的左端与所述第二通孔122相通,使得所述进气管道13中的氧气能够进入到所述灶具12中,使得所述秸杆能够充分燃烧。所述第一竖直管道14的上端与所述灶具12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一竖直管道14的内部与所述灶具12的内部相通,从而所述灶具12中的秸杆燃烧产生的灰能够进入到所述第一竖直管道14中。所述第一竖直管道14的下端与所述倾斜管道18的上端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竖直管道14的内部与所述倾斜管道18的内部相通,所述倾斜管道18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所述倾斜管道1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竖直管道19的上端连接,使得所述倾斜管道18的内部与所述第二竖直管道19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竖直管道19位于所述传送带装置3的正上方。所述转轴15呈圆柱体,所述转轴15竖直放置,所述转轴15的下端穿过所述倾斜管道18的下表面延伸至所述倾斜管道18的下端,所述转轴15的下端与所述电机17连接,所述电机17带动所述转轴15转动。所述螺旋16缠绕在所述转轴15的周围,当所述电机17带动所述转轴15转动时,所述螺旋16随着所述转轴15的转动而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灶具12中的秸杆灰挤压至所述第一竖直管道14中,进而进入到所述倾斜管道18及第二竖直管道19中,最后落至所述传送带装置3上。
[0023]如图1所示,所述传送带装置3包括传送带31、位于所述传送带31左右两端的转轮32及位于所述转轴32下方的支撑柱33。所述支撑柱33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33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33的上端与所述转轮32轴转连接,使得所述转轮32可以在所述支撑柱33的上端旋转。所述传送带31套设在所述转轮32上,所述转轮32带动所述传送带31转动。所述底座2呈长方体。所述收集箱6呈长方体,所述收集箱6的上表面设有开口(未图示),使得所述传送带31上的秸杆灰进入到所述收集箱6中,所述收集箱6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架4呈L型,所述支撑架4包括第一竖直部41及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41左侧的第一水平部42。所述第一竖直部41与所述第一水平部42 —体成型,所述第一竖直部4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直部4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直部4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4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水平部42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41左表面的上端。
[0024]如图1所示,所述按压装置5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固定柱51、位于所述固定柱51之间的第一气缸52、位于所述第一气缸52下方的第一连接杆5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