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省工的燃煤水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9494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省工的燃煤水锅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常压水锅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通常压燃煤水锅炉,具有一个炉体,炉体下方中央是一个燃烧室,燃烧室顶部有一个与之相连向上直接通到炉外的烟道,在炉体内燃烧室及烟道的周围是被加热的水。这种锅炉燃烧室较小,炉工须频繁地向燃烧室添煤和将煤灰掏出转到炉外;燃烧室上方的烟道较粗且在炉内与水接触的距离较短,所以热损很大。因此,这样的锅炉具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个是耗燃料,一个是炉工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常压燃煤水锅炉,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热能和降低炉工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具有一个炉体,炉体内下方中央具有一个燃烧室,燃烧室之下具有进风口,之上具有排烟口,正面具有炉门,其特征是,炉体内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有上、下集烟室,燃烧室顶部与上集烟室之间,有数根细烟道管相连,上、下集烟室之间,有数根粗烟道管相连,下集烟室上连有一根主烟道管,它于燃烧室背后延伸至对侧向上伸出炉体;燃烧室内由至少二层均布炉条将其分成数个燃烧空间,每层炉条上具有一个燃煤筐,炉体正面具有一副滑轮吊钩装置。所述的细、粗、主三级烟道管根数逐级递减而管径逐级递增,以增大传热面又满足排气截面积。所述的燃煤筐上于其两侧,具有供与之配用的换煤叉插入的套筒。
煤在各层炉条上的燃煤筐中燃烧,加热燃烧室周围的水,燃烧产生的废气和煤烟从燃烧室顶部经细烟道管,粗烟道管,主烟道管排出炉外,同时将其中的热量传给周围的水。当底层燃煤筐中的煤烧完时,开门。用换煤叉和滑轮吊钩,先将该燃煤筐取出,再将它上一层的燃煤筐移至该层,再将装有新煤的燃煤筐放在它上层,关闭炉门继续加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同类锅炉相比,排烟道在水中经过的距离大大延长,采用多根烟道更使其表面积大为增加,因而,烟道上的热量最大限度被水吸收,几乎没有热损失,降低了燃料消耗;采用多层燃煤筐,只在一个燃煤筐的煤烧完后才需添一次煤,时间间隔大为延长,劳动强度显著降低;而多个燃烧室空间加热,热量大,加热效率更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图3的C-C剖视图;图5为使用换煤叉时换煤叉与燃煤筐和吊钩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五、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实施例。
炉体1大致为矩形,外壁为夹层,其中填充珍珠岩2。燃烧室3位于炉体下部中央,其中设置3层均布的炉条4构成3个燃烧室,每一层炉条上放置一个燃煤筐5。上集烟室6和下集烟室7分别安装在炉体内一侧的上部和下部,燃烧室顶部与集烟室之间,分3组,按每组3根,连接9根细烟道管8,上集烟室与下集烟室之间,分2组,按每组2根,连接4根粗烟道管9,更粗的主烟道管10为1根,其管径最大,它与下集烟室相连后,从燃烧室背后延伸至对侧向上伸出炉体,每一级烟道管的管径应保证其总断面面积满足所需排烟面积。进风管11横卧于燃烧室底部,其上具有均布的风孔12。炉门13采取滑门式,门体为一水箱,它与炉体之间由上下软管14相通。滑轮吊钩装置15安装在炉体的正面,末端连接配重块16,吊钩由定位柱17限制。所述的燃煤筐5的两侧,具有供配用件换煤叉18插入的套筒19,换煤叉上具有供吊钩穿入的环20。
权利要求1.节能省工的燃煤水锅炉,具有一个炉体,炉体内下方中央具有一个燃烧室,燃烧室之下具有进风口,之上具有排烟口,正面具有炉门,其特征是,炉体内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有上、下集烟室,燃烧室顶部与上集烟室之间,有数根细烟道管相连,上、下集烟室之间,有数根粗烟道管相连,下集烟室上连有一根主烟道管,它于燃烧室背后延伸至对侧向上伸出炉体;燃烧室内由至少二层均布炉条将其分成数个燃烧空间,每层炉条上具有一个燃煤筐,炉体正面具有一副滑轮吊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节能省工的燃煤水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的细、粗、主三级烟道管,其根数逐级递减至1根。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节能省工的燃煤水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的燃煤筐上于其两侧具有供与之配用的换煤叉插入的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节能省工的燃煤水锅炉,其特征是,进风管横卧于燃烧室的底下,其上具有均布的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的节能省工的燃煤水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的炉门为滑门式,门体是一水箱,它与炉体之间由上、下软管相通。
专利摘要节能省工的燃煤水锅炉,炉体内下方中央具有一个燃烧室,燃烧室之下具有进风口,之上具有排烟口,正面具有炉门,炉体内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有上、下集烟室,燃烧室顶部与上集烟室之间,有数根细烟道管相连,上、下集烟室之间,有数根粗烟道管相连,下集烟室上连有一根主烟道管,它于燃烧室背后延伸至对侧向上伸出炉体;燃烧室内由至少二层均布炉条将其分成数个燃烧空间,每层炉条上具有一个燃煤筐,炉体正面具有一副滑轮吊钩装置。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同类锅炉相比,排烟道在水中经过的距离大大延长,采用多根烟道更使其表面积大为增加,因而,烟道上的热量最大限度被水吸收,几乎没有热损失,降低了燃料消耗;采用多层燃煤筐,只在一个燃煤筐的煤烧完后才需添一次煤,时间间隔大为延长,劳动强度显著降低;而多个燃烧室空间加热,热量大,加热效率更高。
文档编号F24H1/24GK2618105SQ0324124
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1日
发明者廖宜忠 申请人:廖宜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