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371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涉及一种化工设备,所述换热器包括有管箱、管板、筒体、管束、封头及鞍座,换热器端部为U型管束,U型管束内设置了U型管束弯管部分,U型管束弯管部分的外侧设置有波浪形防震杆;防震杆与U型管束弯管部分的外侧完全贴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防震杆,抑制或削弱周期性旋涡的影响,减小作用在管上的交变力,抑制周期性旋涡的影响,减小振动,可以对U型管束部分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了换热器振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管壳式换热器的防振问题,一直是管壳式换热器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降低壳程流体流速,当传热管的固有频率一定时,降低壳程流速,可避免激发共振,但这往往是生产操作所不允许的。若运行条件不能改变,可在换热器进、出口管处设计防冲板,导流筒或液体出口分配器等,降低壳程进,出口处流速,使流体脉动值降到最低。其中设置导流筒是防止流体冲刷管束:降低壳程流体进入管束的有效措施。设计上也可以用增大管间隙,改变管束的排列角的办法来降低流速。当管束已来取过防振动措施,而效果不明显时,工艺上又不能调整介质的流速时,设备振动容易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该换热器在弯管外侧设置波浪形防震杆抑制或削弱周期性旋涡的影响,减小作用在管上的交变力,抑制周期性旋涡的影响,减小振动,可以对U型管束部分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了换热器振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种管壳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有管箱、管板、筒体、管束、封头及鞍座,换热器端部为U型管束,U型管束内设置了 U型管束弯管部分,U型管束弯管部分的外侧设置有波浪形防震杆;防震杆与U型管束弯管部分的外侧完全贴合。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0007]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防震杆,抑制或削弱周期性旋涡的影响,减小作用在管上的交变力,抑制周期性旋涡的影响,减小振动,可以对U型管束部分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了换热器振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视图;
[0009]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0]图3为图1中的U型管束图;
[0011]图4为图3的B-B剖面图;
[0012]图5为图4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14]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化工企业轻烃深加工项目的歧化单元的管壳式换热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U型管换热器。换热器端部为U型管束,U型管束内设置了 U型管束弯管部分,在U型管束弯管部分的外侧设置波浪形防震杆以达到防振作用。通过增加防震杆,抑制或削弱周期性旋涡的影响,减小作用在管上的交变力,抑制周期性旋涡的影响,减小振动,可以对U型管束部分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了换热器振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0015]实施例:
[0016]图中部件:1为U型管束,2为连接板,3为防震杆,4为U型管束弯管部分。
[0017]由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U型管换热器的U型管束弯管部分的外侧设置波浪形防震杆。
[0018]防震杆与U型管束弯管部分的外侧完全贴合。
[0019]在U型管束弯管部分沿着径向制作连接板,该板的整体形状近似一个半圆形环板。然后将圆钢防震杆沿径向一根一根排布在每两排换热管的间隙中间。每根防震杆在施工中与换热管应贴紧,两端与连接板应焊牢,且防震杆应在管束穿管时同时组装,不可分开进行。
【权利要求】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有管箱、管板、筒体、管束、封头及鞍座,换热器端部为U型管束,U型管束内设置了 U型管束弯管部分,U型管束弯管部分的外侧设置有波浪形防震杆;防震杆与U型管束弯管部分的外侧完全贴合。
【文档编号】F28F9-013GK204286165SQ201420680403
【发明者】安然, 张艳飞, 吕名昊, 刘恒健 [申请人]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