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内输送方法以及干燥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383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炉内输送方法以及干燥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工件连续通过并干燥的干燥炉以及炉内输送(传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介绍了用两种链式输送机(传送机)输送(传送)被涂装过的车身的涂装干燥炉。第一链式输送机被配置在炉内。第二链式输送机被配置在炉外,并与第一链式输送机的上游端以及下游端连结。第二链式输送机将干燥前的车身交接给第一链式输送机。同时,第二链式输送机从第一链式输送机接收干燥后的车身。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还介绍了具有在炉内沿上下方向输送车身的链式输送机的涂装干燥炉。
专利文献1特开平1-254275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1-285660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3-72939号公报发明内容但是,根据上述文献记载的涂装干燥炉,在整个干燥工序中,也就是说遍及炉全长地使用了链式输送机。因此,链条的连节部分的接缝、链条和链轮的啮合部分等就产生了磨损屑。磨损屑一旦附着在干燥中的车身上,就有在车身上发生涂装不良之虞。因此,就存在有必要频繁地进行用于将磨损屑从炉内排除出去的清扫作业。由于炉内的输送机安装面的形状的复杂性也起到负面作用,所有该清扫作业就非常烦杂。另外,在炉内配置有输送机,与此相应地,用于干燥工件的热的损失会增大相应的程度。
针对这一点,在专利文献3中,介绍了不用输送机而用托板进行在炉内的车身的输送的涂装干燥炉。但是,该文献记载的托板是由遍及炉全长地配置在炉底壁上的输送机来驱动的。即,由于托板被保持在设于输送机上的保持部件上,所以托板和输送机同时在炉内移动。因此,与所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涂装干燥炉同样地,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涂装干燥炉中也有产生磨损屑之虞。另外,由于输送机的保持部件从炉床向炉内突出,清扫作业就更加烦杂。进而,由于保持部件是遍及炉全长地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因此热损失也就更大。
本发明的炉内输送方法以及干燥炉,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必要使输送机在炉全长上循环、不易产生磨损屑、清扫作业容易、热损失小的炉内输送方法以及干燥炉。
(1)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炉内输送方法,是搭载工件的托板的炉内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用驱动装置使沿输送(传送)方向相连的多个该托板中的任意一个该托板移动,从而使相连的多个该托板以每次移动一个该托板长的距离(间距)顺次行进,将排列在炉内的最下游的该托板从炉出口部输出。即,本发明的炉内输送方法,是通过使相连的多个托板中的任意一个托板移动,而使其他的托板连动的方法。由驱动装置直接驱动的是一个托板。其他的托板通过被驱动装置驱动的托板,譬如间接地被驱动。驱动装置可以使托板只移动一个托板长的距离(间距)。因此,相连的多个托板以每次移动一个托板长的那样呈电影胶片放映走卷状地被输送。
根据本发明的炉内输送方法,可以经由一个托板使相连的多个托板连动。即,有驱动的必要的只是一个托板。因此,没必要使输送机在炉全长上循环。因而,不容易产生磨损屑。
另外,即便假设将驱动装置配置在炉内,也只要配置一个托板的长度即可。因此,炉床的平整化容易。因而,清扫作业容易。另外,即使假设将驱动装置配置在炉内,由于只要一个托板的长度就足够了,因此与在炉全长上配置输送机的情况相比较,热损失小。进而,由于没必要像以往那样在炉全长上确保输送机的路径,因此炉内的热流体的吹出口、吸入口的配置的自由度高。再进而,在炉内热流体的流动被阻碍的可能性小。再者,优选最好是驱动装置配置在炉外。这样一来,驱动装置产生的尘埃混入炉内的可能性小。另外,炉床的平整化容易。另外,热损失变得更小。再者,本说明书中的“炉内”意味着干燥炉的干燥室内。
(2)优选其构成最好为,所述驱动装置使从炉入口部被输入到所述炉内的所述托板动作,通过该托板,将相连的多个该托板以每次移动一个该托板长的距离(间距)顺次推送,将排列在该炉内的最下游的该托板从所述炉出口部推出。
本构成是通过从炉入口部将托板推入,而将排列在炉内最下游的托板推出到炉外的。根据本构成,只要在炉内托板彼此相接触,就可以使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给各托板。因此,托板的构造很简单。
(3)优选其构成最好为所述驱动装置是输送机。根据本构成,可以比较便宜地配置驱动装置。另外,由于输送机一直以来作为炉内输送装置的使用实际成绩高,因此可以配置可靠性高的驱动装置。
(4)优选其构成最好为在所述托板的输送方向的两端,配置有可以相互装卸的上游侧装卸部和下游侧装卸部;当该托板被输入到所述炉内时,该托板的该下游侧装卸部与排列在该炉内的最上游的该托板的该上游侧装卸部相接合;当排列在该炉内的最下游的该托板被输出该炉外时,该托板的该上游侧装卸部和被并列配置在该托板的上游侧的该托板的该下游侧装卸部分离。
本构成是通过上游侧装卸部以及下游侧装卸部将相连的托板可相互装卸地连接在一起的。根据本构成,可以使多个托板相互没有间隙地连接。因此,可以使来自于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更迅速且没有损失地在相连的托板之间传递。
(5)优选为在所述(4)的构成中,最好是所述驱动装置使多个该托板之中排列在所述炉内的最下游的该托板移动,通过该托板,将连结的多个该托板以每次移动一个该托板长的距离(间距)顺次牵送。
本构成是由驱动装置使炉内最下游的托板移动,通过该托板牵引上游侧的相连的托板的构成。根据本构成,炉内最下游的托板可以直接由驱动装置驱动。因此,可以将最下游的托板可靠地输出到炉外。
(6)优选其构成最好是所述炉内的输送路径被配置在比向该输送路径输入所述工件的输入路径以及从该输送路径输出该工件的输出路径高的地方;在被配置在该输入路径的下游侧、将该工件搭载在所述托板上的入侧承接部,以及被配置在该输出路径的上游侧、将该工件从该托板承接过来的出侧承接部,分别配置有使所述托板在大体垂直的方向上升降的升降装置。
根据本构成,与像以往那样在干燥炉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配置斜坡的情况相比较,升降所需要的空间变小。另外,由于炉内的输送路径比输入路径以及输出路径高,与此程度相应地,热不容易从炉内向外部逃逸。
(7)优选为在所述(6)的构成中,最好是所述入侧承接部以及所述出侧承接部分别被收容在容室内;所述升降装置的驱动部被配置在该容室的外部。根据本构成,热更加不容易从炉内向外部散逸。另外,由于升降装置的驱动部被配置在与炉内连通的容室的外部,因此来自于驱动部的尘埃混入炉内的可能性小。
(8)优选其构成最好是所述工件为涂装后的车身;该车身以相对于输送方向成横向的方式被搭载在所述托板上。根据本构成,可以缩短炉全长。当将车辆横向输送时,由于相邻的车身的侧部的立壁彼此接近,因此热流体便不容易流动。针对这一点,如果根据本发明的炉内输送方法,则如前所述,炉内的热流体的吹出口、吸入口的配置的自由度较高。另外,炉内的热流体的流动被阻碍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本发明的炉内输送方法适合用于车身的横向输送。
(9)另外,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干燥炉,是通过使搭载各个工件、沿输送方向相连的多个托板连续通过而使该工件干燥的干燥炉,其特征在于,具有使多个所述托板之中的任意一个该托板移动的驱动装置,通过被该驱动装置驱动的托板,使相连的多个该托板以每次移动一个该托板长的距离(间距)顺次行进,将排列在炉内的最下游侧的该托板从炉出口部搬出。
即,本发明的干燥炉,是通过由驱动装置使相连的多个托板之中的任意一个托板移动而使其他的托板连动的干燥炉。由驱动装置直接驱动的是一个托板。其他的托板,通过被驱动装置驱动的托板,譬如间接地被驱动。驱动装置可以使托板只移动一个托板长的距离(间距)。因此,相连的多个托板以每次移动一个托板长的那样呈电影胶片放映走卷状地被输送。
根据本发明的干燥炉,可以经由一个托板使相连的多个托板连动。即,有驱动的必要的,只是一个托板。因此,没必要使输送机在炉全长上循环。因而,不容易产生磨损屑。
即使假设将驱动装置配置在炉内,也只要配置一个托板的长度即可。因此,炉床的平整化容易。因而,清扫作业容易。另外,即使假设将驱动装置配置在炉内,由于只要一个托板的长度就足够了,因此与在炉全长上配置输送机的情况相比较,热损失小。进而,由于没必要像以往那样在炉全长上确保输送机的路径,因此炉内的热流体的吹出口、吸入口的配置的自由度高。再进而,在炉内热流体的流动被阻碍的可能性小。再者,最好是驱动装置配置在炉外,即干燥室外。这样一来,驱动装置产生的尘埃混入炉内的可能性小。另外,炉床的平整化容易。另外,热损失变得更小。


图1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配置图。
图2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炉宽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在第一实施形态的干燥炉内被输送的托板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第一实施形态的干燥炉内被输送的托板的连续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2圆A内的放大图。
图6是图2圆B内的放大图。
图7是图2圆C内的放大图。
图8是并列设置在第一实施形态的干燥炉上的入侧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I-I的剖面图。
图10(a)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工件承接时的示意图。
图10(b)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工件上升时的示意图。
图10(c)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工件压入时的示意图。
图10(d)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工件压出时的示意图。
图10(e)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工件下降时的示意图。
图10(f)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工件交付时的示意图。
图11是在第二实施形态的干燥炉内被输送的托板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在第二实施形态的干燥炉内被输送的托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1 干燥炉10 主壳体100 吸入室101 吹出室102 干燥室103 吸入口104 底壁 105 吹出口106 往动轨道 107 狭缝11 副壳体110 复动轨道111 驱动轮112 驱动用马达12 支撑台13 过滤器14 燃烧器15 风扇16 钩2入侧容室(容室)20 入侧升降装置(升降装置)200a 中空框架200b中空框架 201 第一链轮(驱动部)202 第二链轮(驱动部) 203 第三链轮(驱动部)204 第四链轮(驱动部) 205 第五链轮(驱动部)206 配重(驱动部) 207a 链条(驱动部)207b链条(驱动部) 208 支撑框架209a框架夹持部件 209b 框架夹持部件210 支撑轨道 3出侧容室(容室)30 出侧升降装置(升降装置)4输入装置
5 输出装置 M马达(驱动部)P1~P6 托板 W1~W6 车身(工件)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将本发明的干燥炉作为用于使底涂工序后的车身干燥的干燥炉而具体化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再者,以下的实施形态还兼有本发明的炉内输送方法的实施形态。
(1)第一实施形态首先,对本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配置进行说明。在图1中,表示了本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配置图。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图1中的工件、托板的位置和实际输送时的工件、托板的位置不对应。对于输送时的工件、托板的位置在后面详细说明。如图所示,干燥炉1被配置在入侧容室2和出侧容室3之间。入侧容室2以及出侧容室3被本发明的容室所涵盖。
在干燥炉1的炉内,托板P2、P3、P4、P5从下游侧向上游相连。在托板P2、P3、P4、P5上,分别横向搭载着底涂后的车身W2、W3、W4、W5。
在入侧容室2内,配置有入侧升降装置20。在出侧容室3内,配置有出侧升降装置30。入侧升降装置20以及出侧升降装置30被本发明的升降装置所涵盖。入侧升降装置20以及出侧升降装置30升降搭载着车身的托板。对于入侧升降装置20以及出侧升降装置30,在后面详细说明。
在入侧升降装置20的上游侧,配置有输入装置4。输入装置4可以往复动作,将车身交付给入侧升降装置20。另一方面,在出侧升降装置30的下游侧,配置有输出装置5。输出装置5可以往复动作,从出侧升降装置30接过车身。
其次,对本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构成进行说明。在图2中,表示了本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炉宽方向的剖面图。此外,图中所示的是图1中托板P4以及车身W4配置部分的剖面。如图所示,干燥炉1具有主壳体10、副壳体11和支撑台12。
主壳体10为钢铁制且呈沿输送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方筒状。主壳体10具有绝热材料制的内衬(图略)。在主壳体10内的上方,被区划出截面呈中空コ字状的吸入室100。另外,在主壳体10的下方,被区划出方筒状的吹出室101。在吸入室100和吹出室101之间,被区划出干燥室102。吸入室100和干燥室102经由吸入口103而连通。另外,在隔开吹出室101和干燥室102的底壁104上,穿设有吹出口105。吹出室101和干燥室102经由吹出口105而连通。另外,吸入室100和吹出室101经由配置在炉外的过滤器13、燃烧器14、风扇15而连通。
热风沿着吹出室101→吹出口105→干燥室102→吸入口103→吸入室100→过滤器13→燃烧器14→风扇15→再到吹出室101的路径而循环。由该热风使车身W4干燥。
在底壁104上面上,沿车宽方向配置有并排的一对往动轨道106。在往动轨道106上,配置有托板P4的车轮P40。对于往动轨道106和车轮P40的配置在后面详细说明。
支撑台12为钢铁制且呈在下方开口的截面コ字状。支撑台12支撑着主壳体10的下面。副壳体11也为钢铁制且呈在上方开口的截面コ字状。副壳体11以刚好被反扣过来的状态被配置在支撑台12的上壁下面。在副壳体11的底壁上面上,配置有复动轨道110。在复动轨道110上,配置有托板P1的车轮P10。对于复动轨道110和车轮P10的配置在后面详细说明。另外,对复动轨道110上的托板P1的驱动装置,也在后面详细说明。
其次,对托板的构成以及配置进行说明。在图3中,表示了托板的立体图。再者,托板P1、P2、P 3、P4、P5、P6的构成相同。因此,在此,作为代表对托板P1的构成进行说明。托板P1为钢铁制,具有杆部P11和框部P12。框部P12呈口字状。车轮P10被枢转支撑在框部P12的四角上。在车轮P10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小径部P15。杆部P11沿输送方向纵贯框部P12的大体中央部。在杆部P11的下游端部上,以T字状配置有按压部P13。
在图4中,用立体图表示了托板的连续状态。图中所示的是托板P3、P4、P5、P6的连续状态。托板P3的上游端P34触接在托板P4的按压部P43上。同样地,托板P4的上游端P44触接在托板P5的按压部P53上。同样地,托板P5的上游端P54触接在托板P6的按压部P63上。这样,托板P3、P4、P5、P6就以相邻的托板彼此接触的状态,在往动轨道106上排列成一直列。另外,输送机(图略)的钩被钩卡在被输入到炉内的最上游侧的托板P6的按压部P63上。另外,在底壁104上,形成有与一个托板的长度、即杆部长度大体相等的狭缝107。钩16可以在狭缝107内往复动作。
其次,对往动轨道和车轮的配置进行说明。在图5中,表示了图2圆A内的放大图。车轮P40的小径部P45的宽被设定为与往动轨道106的宽相等、或者稍宽。因此,往动轨道106进入到小径部P45内。这样,通过往动轨道106进入到小径部P45内,来规制托板P4的输送路径。此外,往动轨道106和托板P4以外的托板的车轮的配置也是同样的。
其次,对复动轨道和车轮的配置进行说明。复动轨道和车轮的配置与所述往动轨道和车轮的配置是同样的。在图6中,表示了图2圆B内的放大图。车轮P10的小径部P15的宽被设定为与复动轨道110的宽相等、或者稍宽。因此,复动轨道110进入到小径部P15内。这样,通过复动轨道110进入到小径部P15内,来规制托板P1的输送路径。此外,复动轨道110和托板P1以外的托板的车轮的配置也是同样的。
其次,对复动轨道上的托板的驱动装置进行说明。在图7中,表示了图2圆C内的放大图。在复动轨道110的底壁上面上,配置有驱动用马达112。驱动用马达112沿着复动轨道110的纵向,以托板P1的移动不会停止的间隔,配置有多个。在驱动用马达112的驱动轴上,配置有橡胶制的驱动轮111。驱动力被从驱动用马达112传递给驱动轮111。驱动轮111的圆周面触接在托板P1的杆部P11的下面。这样,杆部P11就架在旋转的驱动轮111上,由此驱动力被传递给托板P1。再者,对于托板P1以外的托板也是同样的。
其次,对入侧升降装置以及出侧升降装置的构成以及动作进行说明。但是,两个升降装置的构成是相同的。因此,在此作为代表只对入侧升降装置进行说明。
首先,对入侧升降装置20的构成进行说明。在图8中,表示了入侧升降装置20的立体图。在图9中,表示了图8的I-I的剖面图。如这些图所示,入侧升降装置20具有马达M、一对中空框架200a、200b、第一链轮201、第二链轮202、第三链轮203、第四链轮204、第五链轮205、配重206、链条207a、207b、支撑框架208、框架夹持部件209a、209b和支撑轨道210。马达M、第一链轮201、第二链轮202、第三链轮203、第四链轮204、第五链轮205、配重206、链条207a、207b被本发明的驱动部所涵盖。
中空框架200a、200b夹着入侧容室2而被配置在两外侧上。中空框架200a、200b为钢铁制,呈开口相对的截面コ字状。
马达M被配置在中空框架200a的根部。第一链轮201被固着在马达M的驱动轴上。第二链轮202以及第三链轮203被配置在中空框架200a的内部跟部附近。第四链轮204被配置在中空框架200a的上端。第五链轮205被配置在中空框架200b上端。
链条207a为钢铁制,沿着第一链轮201→第二链轮202→第四链轮204→第三链轮203→再到第一链轮201的轨道,配置成环状。钢铁制的配重206被介设在链条207a上的第二链轮202和第四链轮204之间。另外,钢铁制的框架夹持部件209a被介设在链条207a上的第四链轮204和第三链轮203之间。
链条207b也为钢铁制,是从链条207a分支连结出来的。在链条207b的前端上,配置着框架夹持部件209b。
支撑框架208为钢铁制并呈方形材料状。支撑框架208的两端被固定在框架夹持部件209a、209b上。在支撑框架208的上面,固定有一对支撑轨道210。支撑轨道210被相对于支撑框架208的纵向大体呈垂直地配置。一对支撑轨道210的形状、间隔与所述往动轨道106一致。在支撑轨道210上,配置有搭载着车身W6的托板P6。
如图9所示,在构成入侧升降装置20的部件之中,被配置在入侧容室2内的只有支撑框架208、支撑轨道210。即,驱动部没有被配置在其内。在入侧容室2的两侧壁上,以与支撑框架208的升降行程相应的程度,开设了狭缝21。
其次,对使支撑框架上升情况下的入侧升降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当第一链轮201借助来自于马达M的驱动力而旋转时,链条207a、207b被向配重206下降的方向卷起。因此,框架夹持部件209a、209b被拉上来。因此,被固定在框架夹持部件209a、209b上的支撑框架208、支撑轨道210也在入侧容室2内上升。另外,在使支撑框架208下降的情况下,只要使马达M反转即可。
其次,对本实施形态的干燥炉的工件输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从图10(a)到(f)中,表示了工件输送时的示意图。首先,如(a)所示,车身W5通过输入装置4而被搭载在被配置于入侧升降装置20上的托板P5上。接着,如(b)所示,搭载着车身W5的入侧升降装置20上升。这时,出侧升降装置30也上升。另外,空的输入装置4到前一道工序去取下次供给用的车身。输送机的钩16(前述图4)被勾挂在完成上升之后的托板P5上。托板5被钩16牵引,如(c)所示,被推入炉内。在此,狭缝(前述图4)107的长度被设定为与一个托板的长度大体相等。因此,托板P5被以一个托板那样的长度推入到炉内。托板P4、P3、P2、P1以互相接触的状态在往动轨道106上排成一列。因此,如(d)所示,托板P1被推出炉外。被推出到炉外的托板P1被搭载在出侧升降装置30上。接着,出侧升降装置30下降。另外,入侧升降装置20也下降。然后,输出装置5向出侧升降装置30的下降位置移动。接着,如(e)所示,在出侧升降装置30上,车身W1和托板P1通过输出装置5而分离。即,输出装置5仅从出侧升降装置30上承接过车身W1。之后,如(f)所示,输出装置5将车身W1移送给后一工序。另外,空的托板P1在复动轨道110上由驱动轮111(前述图7)驱动,移动到入侧升降装置20。然后,在入侧升降装置20上从输入装置4再次接收车身W6。即,返回到前述(a)的状态。
其次,对本实施形态的干燥炉以及炉内输送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形态,如前述图10所示,可以经由一个托板P5使相连的多个托板P4、P3、P2、P1连动。即,有驱动的必要的只有一个托板P5。因此,没必要使输送机在炉全长上循环。因而,不容易产生磨损屑。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炉入口部配置有输送机。但是,如前述图4所示,由于输送机的设置而产生的底壁104上面的凹凸,只有钩16、一个托板长度的狭缝107。另外,往动轨道106的突出带极小。因此,底壁104上面几乎呈平面地被构成。因此,清扫作业很容易。另外,与在炉全长上配置输送机相比较,热损失变小。进而,由于没必要像以往那样遍及炉全长地确保输送机的路径,因此炉内的吹出口105、吸入口103的配置的自由度很高。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前述图10所示,在炉内只要托板P4、P3、P2、P1相接触,输送机的驱动力就可以被传递给各托板。因此,各托板的构造就可以简单地实现。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常用的输送机来作为驱动装置。因此,干燥炉的制造成本就可以降低,另外,对于故障等的可靠性很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形态,配置有基本垂直地升降的入侧升降装置20、出侧升降装置30。因此,与配置有斜坡的情况相比较,升降所需的空间就可以变小。另外,由于炉内的输送路径比输入路径以及输出路径高,热不容易从炉内向外部逃散。
另外,根据本实施形态,入侧升降装置20的驱动部(前述图9)被配置在入侧容室2的外部。同样地,出侧升降装置30的驱动部也被配置在出侧容室3的外部。因此,来自于驱动部的磨损屑等混入炉内的可能性比较小。另外,由于配置了入侧容室2、出侧容室3,因此热不容易从炉内逃散。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车身W1、W2、W3、W4、W5、W6相对于输送方向大体垂直地、即横向地被输送。因此,比起车身被纵向地输送的情况,炉全长变短。另外,当沿横向输送车身时,由于相邻的车身的侧部的立壁彼此接近,所以热流体便不容易流动。对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形态,吹出口105、吸入口103的配置的自由度较高。另外,在炉内热风的流动被阻碍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本发明的炉内输送方法适合用于车身的横向输送。
另外,为了避免相邻的车身的侧部的立壁彼此过于接近,如前述图3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托板P1的杆部P11从框部P12向前后突出。即,如前述图4所示,由于杆部彼此相互撑顶,因此在相邻的车身W4、W5彼此之间,可以确保用于使热风通过的希望的间隔。
(2)第二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和第一实施形态的不同点在于由输送机驱动炉内最下游的托板这一点,以及相连的托板彼此可装卸地被连接在一起这一点。因此,在此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图11中,表示了被用在本实施形态的干燥炉中的托板的立体图。此外,对于与图3相对应的部位,用同样的标号来表示。如图所示,在托板P1的下游端,配置有圆柱状的卡合凸部P16。卡合凸部P16被本发明的下游侧装卸部所涵盖。另一方面,在托板P1的上游端,配置有切有狭缝的圆筒状的卡合凹部P17。卡合凹部P17被本发明的上游侧装卸部所涵盖。卡合凹部P17的内周径被设定为与卡合凸部P16的外周径相同或者稍大。再者,托板P1以外的托板也具有同样的构造。
对于工件输送时的动作,参照前述图10来说明。如图10(b)所示,在搭载了托板P5的入侧升降装置20上升时,如图12(a)所示,上升的托板P5的卡合凸部P56被从下方插入到在往动轨道106的上游端等待的托板P4的卡合凹部P47内。通过这样的插入,托板P4和托板P5被连结在一起。再者,在炉内相连的托板P4、P3、P2、P1也一样,在炉内输送时已经经过同样的过程被连接在一起。以这种状态被配置在炉内下游端的托板P1,由配置在托板P1的背面的输送机驱动。如图12(b)所示,托板P1的卡合凹部P17和托板P2的卡合凸部P26相卡合。另外,托板P2、P3、P4、P5也通过卡合凹部和卡合凸部的卡合而相互被连结在一起。因此,这些托板P1、P2、P3、P4、P5正像被驱动车牵引的列车一样,一齐向下游侧以一个托板那样的间距移动。通过这种移动,从图10(c)的状态切换到图10(d)的状态。在图10(d)的状态下,当出侧升降装置30下降时,如图12(c)所示,托板P1的卡合凹部P17从托板P2的卡合凸部P26脱落。通过这种脱落,托板P2和托板P1分离。
本实施形态的干燥炉以及炉内输送方法和第一实施形态的干燥炉以及炉内输送方法具有同样的效果。
另外,假设在相邻的托板彼此之间存在有间隙的情况下,则来自于输送机的驱动力首先要填补该间隙然后再在托板之间被传递。因此,驱动力的传递就需要花时间。对于这一点,如果根据本实施形态,则多个托板P1、P2、P3、P4、P5彼此没有间隙地被连结在一起。因此,可以使驱动力更迅速且没有损失地从托板P1传递给托板P2、P3、P4、P5。
另外,如果根据本实施形态,炉内最下游的托板P1直接由输送机驱动。因此,即便假设炉内中间的托板P3(前述图10(c))等从往动轨道106脱离,也可以将最下游的托板P1搬出到炉外。即,可以可靠地将托板P1搬出到炉外。
另外,如果根据本实施形态,如前述图12(a)、(c)所示,卡合凹部P47、P17和卡合凸部P56、P26的装卸方向,被设定为相对于托板的炉内输送方向大体垂直。因此,在炉内输送过程中,被连接在一起的托板彼此误分离的可能性很小。
(3)其他以上,对本发明的炉内输送方法以及干燥炉的实施形态做了说明。但是,实施形态不限于上述形态。也可以以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能够进行的各种变形的形态、改良的形态加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炉内配置了四个托板,但托板配置数没有特别地限定。
另外,也可以将往动轨道106设定为倾斜。这种情况,当向下游设定为下坡时,输送机的驱动负荷变小。另一方面,当向下游设定为上坡时,炉内的托板彼此接触得更加紧密,驱动力的传递损失变小。另外,当将复动轨道110设定为下坡时,驱动轮111(前述图7)的设置数就可以减少。或者,变成不需要驱动轮。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作为驱动装置配置了输送机,但也可以配置例如通过液压或气压而动作的缸来作为驱动装置。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前述图2所示,在炉内上方和炉内下方分别配置了吸入口103和吹出口105,但这样的配置也可以反过来。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配置了使车身基本垂直状地升降的入侧升降装置20、出侧升降装置30,但也可以配置坡道。这种情况,也可以由输送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驱动经由坡道在炉内以及炉外相连的托板。这样一来,就可以由单一的驱动装置来驱动相连至炉外的托板。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前述图5、图6所示,在托板P4、P1的车轮P40、P10上配置了小径部P45、P15。但是,也可以在往动轨道106、复动轨道110上配置槽,使车轮P40、P10在槽内跑动。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形态中,在托板上,分别配置了卡合凹部P17和卡合凸部P16来作为上游侧装卸部和下游侧装卸部。但是,这种配置也可以反过来。另外,也可以不限于卡合方式,例如,可以配置使用了磁力、电磁力的上游侧装卸部、下游侧装卸部。这样一来,可以将上游侧装卸部以及下游侧装卸部设成相同的形状。因此,就可以不必逐个统一多个托板的方向。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将车身横向输送,但当然也可以纵向输送。另外,本发明的干燥炉以及炉内输送方法不仅是在底涂工序之后,也可以用于中间层涂漆工序之后、涂面漆工序之后的干燥。另外,被输送的工件也可以不是车身。另外,也可以用于被涂装物以外的干燥。
权利要求
1.一种炉内输送方法,该方法是搭载工件的托板的炉内输送方法,其中,通过用驱动装置使沿输送方向相连的多个该托板中的任意一个该托板移动,而使相连的多个该托板以每次移动一个该托板长的距离顺次行进,将排列在炉内的最下游的该托板从炉出口部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内输送方法,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使从炉入口部被输入到所述炉内的所述托板移动,通过该托板,将相连的多个该托板以每次移动一个该托板长的距离顺次推送,将排列在该炉内的最下游的该托板从所述炉出口部推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内输送方法,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是输送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内输送方法,其中,在所述托板的输送方向的两端,配置有可以相互装卸的上游侧装卸部和下游侧装卸部;当该托板被输入到所述炉内时,该托板的该下游侧装卸部与排列在该炉内的最上游的该托板的该上游侧装卸部接合;当排列在该炉内的最下游的该托板被输出该炉外时,该托板的该上游侧装卸部和相邻配置在该托板的上游侧的该托板的该下游侧装卸部分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内输送方法,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使多个该托板之中排列在所述炉内的最下游的该托板移动,通过该托板,将连结的多个该托板以每次移动一个该托板长的距离顺次牵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内输送方法,其中,所述炉内的输送路径被配置在比向该输送路径输入所述工件的输入路径以及从该输送路径输出该工件的输出路径高的地方;在被配置在该输入路径的下游侧、将该工件搭载在所述托板上的入侧承接部,以及被配置在该输出路径的上游侧、将该工件从该托板承接过来的出侧承接部,分别配置有使所述托板沿大体垂直的方向升降的升降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内输送方法,其中,所述入侧承接部以及所述出侧承接部分别被收容在容室内;所述升降装置的驱动部被配置在该容室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内输送方法,其中,所述工件是涂装后的车身;该车身以相对于输送方向成横向的方式被搭载在所述托板上。
9.一种干燥炉,它是通过使搭载各个工件、沿输送方向相连的多个托板连续通过而使该工件干燥的干燥炉,其特征在于,具有使多个所述托板之中的任意一个该托板移动的驱动装置,通过被该驱动装置驱动的托板,使相连的多个该托板以每次移动一个该托板长的距离顺次行进,将排列在炉内的最下游侧的该托板从炉出口部输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没必要使输送机在炉全长上循环、不容易产生磨损屑、清扫作业容易、热损失小的炉内输送方法以及干燥炉为目的。炉内输送方法是搭载了工件(W1~W5)的托板(P1~P5)的炉内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用驱动装置使沿输送方向相连的多个托板(P1~P5)中的任意一个托板(P5)移动,从而使相连的多个托板(P1~P5)以每次一个该托板长的距离顺次行进,将排列在炉内的最下游的托板(P1)从炉出口部输出。
文档编号F26B15/16GK1580679SQ200410070570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6日
发明者细田刚, 市原和美, 远藤登喜夫, 大泽学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