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399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降低冷媒流动时所产生噪音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是一种使其内部的冷媒进行由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和蒸发过程组成的制冷循环的装置。在空调器中,经过压缩而变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可在冷凝器中向外部散热,并在流过膨胀阀门时显著降低其温度和压力,然后该低温、低压冷媒在流经蒸发器时会吸收热量,最后重新流回压缩机。其中,压缩过程、冷凝过程以及膨胀过程是在空调器的室外机中进行,而蒸发过程则在送风扇和热交换器的作用下进行。空调器大体上可分为窗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窗式空调器的制冷装置全部安装在单个主体内,其通常设置在窗框等部位。而分体式空调器则具有独立的室外机和室内机,并分别设置在室外和室内。图1为已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中冷媒连接管连接状态示意图。图2为已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中冷媒连接管末端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这种已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1具有钩状结构,其上带有弯钩的一端连接在蒸发器的排出管组件3上,而其另一端的末端则设有由一次缩管而一体形成的连接部2,从而便于与直径较小的冷媒管4相连接。但是,当这种冷媒连接管1的内部流动冷媒时,由于其管径较小,即只有7mm,并且末端连接部2的直径急剧减小,所以会对冷媒的流动产生阻力,从而产生较大的噪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冷媒流动时所产生噪音的冷媒连接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具有钩状结构,其上带有弯钩的一端连接在蒸发器的排出管组件上,而其另一端的末端则设有由二次缩管而一体形成的连接部。
所述的连接部由中间管和末端连接管连接而成。
所述的冷媒连接管、中间管和末端连接管的直径是递减的。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是利用位于其末端且由二次缩管而一体形成的连接部及加大冷媒连接管直径的方法来减轻冷媒流动时的阻力,这样不仅能对冷媒的流动起到缓冲作用,而且还能降低冷媒流过冷媒连接管时产生的噪音,从而能够提高空调器的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进行详细说明。与已有技术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中冷媒连接管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2为已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中冷媒连接管末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中冷媒连接管末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10具有钩状结构,其上带有弯钩的一端连接在蒸发器的排出管组件3上,而其另一端的末端则设有由二次缩管而一体形成的连接部11。所述的连接部11由中间管12和末端连接管13连接而成。冷媒连接管10、中间管12和末端连接管13的直径是递减的。在本实施例中,冷媒连接管10、中间管12和末端连接管13的直径分别为9.5mm、7.2mm和6.4mm。其中,冷媒连接管10的直径从已有技术的7mm增大到9.5mm,这样可使其内流动的冷媒阻力减少。另外,由于设置在冷媒连接管10末端的连接部11是由直径逐渐减小的中间管12和末端连接管13连接而成,所以其能够对冷媒的流动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冷媒流经此处时产生的噪音,因而能够提高空调器的质量。此外,由于连接部11只是从一次缩管变成二次缩管,而且冷媒连接管10的形状没有变化,所以其加工工艺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因而比较容易进行加工。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10)具有钩状结构,其上带有弯钩的一端连接在蒸发器的排出管组件(3)上,而其另一端的末端则设有由二次缩管而一体形成的连接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11)由中间管(12)和末端连接管(13)连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冷媒连接管(10)、中间管(12)和末端连接管(13)的直径是递减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该冷媒连接管具有钩状结构,其上带有弯钩的一端连接在蒸发器的排出管组件上,而其另一端的末端则设有由二次缩管而一体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由中间管和末端连接管连接而成,并且冷媒连接管、中间管和末端连接管的直径是递减的。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冷媒连接管是利用位于其末端且由二次缩管而一体形成的连接部及加大冷媒连接管直径的方法来减轻冷媒流动时的阻力,这样不仅能对冷媒的流动起到缓冲作用,而且还能降低冷媒流过冷媒连接管时产生的噪音,从而能够提高空调器的质量。
文档编号F24F13/00GK1763452SQ20041007235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1日
发明者吕晨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