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676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一般,空调机的室外机具有驱动送风风扇旋转的风扇马达,风扇马达通过风扇马达架安装在室外机上。为了确保强度,该风扇马达架优选固定在顶板或底板上。而且,以往,固定在项板或底板上的风扇马达架大多配置在送风风扇的上游侧,并且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与送风风扇之间地固定在顶板或底板上。
另一方面,空调机的室外机大多还具有喇叭口。喇叭口是引导由送风风扇产生的空气流的部件,并且配置成覆盖送风风扇周围。另外,为了引导空气,从送风风扇的附近至送风风扇的下游侧设置该喇叭口,因此喇叭口大多固定在前板上,该前板设在送风风扇的下游侧并位于室外机前面(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24649号公报在这种具有固定于顶板或底板上的风扇马达架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大多将风扇马达架与喇叭口单独分开配置。然而,在风扇马达架与喇叭口单独分开配置的安装结构中,很难缩小喇叭口与送风风扇之间的间隙。也就是说,由于风扇马达架与喇叭口是单独分开配置的,因此很难减小风扇马达架与喇叭口的配置尺寸误差,因而有必要估计一些误差以确保间隙有多余。为了提高喇叭口的风性能,优选缩小喇叭口与送风风扇之间的间隙,但是,以上述安装结构很难缩小间隙,并且也难以提高风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风性能的空调机的室外机。
第1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具有室外机外壳、送风风扇、喇叭口、风扇马达及风扇马达架。室外机外壳具有配置在上面的顶板、配置在下面的底板、及配置在前面并设有空气吹出孔的前板。送风风扇容纳在室外机外壳中,产生通过前板的吹出孔吹出的空气流。喇叭口引导通过送风风扇产生的空气流。风扇马达驱动送风风扇旋转。在风扇马达架上固定有风扇马达,风扇马达架配置在送风风扇的前面侧,其上部固定在顶板的前部,而其下部固定在底板的前部。而且,喇叭口与风扇马达架以前板为基准进行定位。
在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由于风扇马达架的上部与下部分别固定在顶板前部与底板前部,因此风扇马达与风扇马达架牢固地安装在室外机外壳上。并且,由于风扇马达架与喇叭口同时以前板为基准进行定位,因此可减少风扇马达架与喇叭口的配置尺寸误差。从而,在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容易缩小喇叭口与送风风扇之间的间隙,能够提高风性能。
第2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在第1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风扇马达架与喇叭口沿着前板的内面配置。
在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由于风扇马达架与喇叭口是沿着前板的内面配置的,因此以前板为基准,很容易对风扇马达架和喇叭口定位。从而,在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容易缩小喇叭口与送风风扇之间的间隙,并且可以提高风性能。
第3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在第2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风扇马达架配置在喇叭口与前板之间,并且与喇叭口及前板内接。
在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风扇马达架配置在喇叭口与前板之间,并且与喇叭口及前板内接,因此更容易进行风扇马达与喇叭口的定位。从而,在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更容易缩小喇叭口与送风风扇之间的间隙,并且可以容易地提高风性能。
第4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在第1~第3发明的任一项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前板是由树脂制成的部件。
在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前板是树脂制成的部件,因此与用金属板等制造的情况相比,可减少制造费用。在风扇马达架被安装在前板上的情况下,并且前板是树脂制成的部件的情况下,用于安装风扇马达架部分的强度成为问题,但是在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由于风扇马达架的上部固定在顶板的前部,而其下部固定在底板的前部,因此还能确保强度。
第5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在第1~第4发明的任一项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前板的吹出孔由格子隔开的多个狭缝构成。而且,风扇马达架与格子配置成,可减小空气流的吹出阻力。
一般情况下,如果把风扇马达架配置在通过送风风扇产生的空气流中,则空气的吹出阻力因风扇马达架而增大,从而风性能有可能降低。
然而,在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风扇马达架与格子配置成,可减小空气流的吹出阻力。因此能够抑制空气的吹出阻力增大,并且能够提高风性能。
第6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在第5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风扇马达架具有竖直部件。从正面看,竖直部件沿着垂直方向延伸且与格子重叠配置。
在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风扇马达架的竖直部件配置成,从正面看,沿着垂直方向延伸且与格子重叠。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流的吹出阻力因风扇马达架而增大。从而,能够抑制空气的吹出阻力增大,并且能够提高风性能。
第7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在第1~第6发明的任一项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前板、喇叭口、送风风扇、风扇马达及风扇马达架被模块化。
在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由于前板、喇叭口、送风风扇、风扇马达及风扇马达架被模块化,因此可提高生产率,同时容易以前板为基准对风扇马达架与喇叭口进行定位。


图1是空调机的外观图。
图2是制冷剂回路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室外机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室外机局部的立体图。
图5是室外机局部的主视图。
图6是室外机局部的俯视图。
图7是前板的放大主视图。
标号说明1空调机, 3室外机, 5室外机外壳,38送风风扇, 39风扇马达, 44风扇马达架,45喇叭口,50顶板, 51底板,52前板, 59吹出孔,60格子,65竖直部件具体实施方式
<空调机的整体结构>
图1表示的是采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1的外观。
该空调机1具有安装在室内壁面等上的室内机2;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3。
在室内机2的内部容纳有室内热交换器70,在室外机3的内部容纳有室外热交换器30,各热交换器30、70通过制冷剂配管4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
<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的概略结构>
图2示出空调机1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该制冷剂回路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室内热交换器70、蓄能器(accumulator)31、压缩机32、四通切换阀33、室外热交换器30及电动膨胀阀34。
设置在室内机2中的室内热交换器70与接触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另外,在室内机2中,设有横流风扇71,该横流风扇71用于吸入室内空气,并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70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向室内。该横流风扇71构成为细长的圆筒形状,并且配置成使其中心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横流风扇71通过设置在室内机2内的室内风扇马达72被驱动旋转。
在室外机3中设有压缩机32;连接在压缩机32的排出侧上的四通切换阀33;连接在压缩机32的吸入侧上的蓄能器31;连接在四通切换阀33上的室外热交换器30;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上的电动膨胀阀34。电动膨胀阀34通过过滤器35及液体封闭阀36与配管41连接,并通过该配管41与室内热交换器70的一端连接。另外,四通切换阀33通过气体封闭阀37与配管42连接,并通过该配管42与室内热交换器70的另一端连接。该配管41、42相当于图1的制冷剂配管4。另外,在室外机3中,设有用于把在室外热交换器30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送风风扇38。该送风风扇38通过风扇马达39被驱动旋转。
下面,详细说明室外机的结构。
<室外机的结构>
如图3所示,室外机3具有室外机外壳5(参照图1);压缩机32;四通切换阀33;电动膨胀阀34(参照图2);封闭阀36、37;电抗器40;配电箱43;室外热交换器30;送风风扇38;风扇马达39;风扇马达架44;喇叭口45等。
室外机外壳5主要具有顶板50、底板51、前板52、左侧板53、右侧板54、封闭阀盖55及隔板56。
顶板50配置在室外机3的上面,覆盖室外机3内部空间的上面。顶板50由金属板形成。并且,顶板50的边缘沿着垂直方向向下弯曲,在弯曲部分中位于前侧的顶板前部58上,设有作为固定装置的螺孔,上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后述前板组装体6。
底板51配置在室外机3的下面,覆盖室外机3内部空间的下方。底板51由金属板形成。并且,底板51的边缘沿着垂直方向向上弯曲,在弯曲部分中位于前侧的底板前部57上,设有作为固定装置的螺孔,上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后述前板组装体6。
前板52配置在室外机3的前面,覆盖室外机3内部空间的前面。在前板上,设有吹出空气的吹出孔59,该吹出孔59使从室外机3的内部向外部吹出的空气通过。关于前板52,通过下文详细说明。
左侧板53配置在室外机3的左侧面,覆盖室外机3内部空间的左侧方。左侧板53由金属板形成。
右侧板54覆盖室外机3内部空间的右侧方。右侧板54由金属板形成。并且,在右侧板54的更靠近右侧方,即外侧,安装有树脂制成的封闭阀盖55。
如图4所示,隔板56垂直地设置在底板51上,将室外机3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左右两个空间。相对于隔板56,位于左侧的空间为通气室,成为使从室外机3的外部吸入、并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0向室外排出的空气通过的空间。相对于隔板56,位于右侧的空间是机械室,成为与通气室在一定程度上被隔断的空间。多数机械部件容纳在机械室内。此外,图4是表示室外机3的一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省略了前板52等的表示。
压缩机32配置在机械室中并固定在底板51上。四通切换阀33配置在压缩机32的侧方。与压缩机32一样,电动膨胀阀34(参照图2)配置在机械室内,并且配置在压缩机32的侧方。封闭阀36、37配置在右侧板54的下方。电抗器40配置在机械室侧的隔板56的侧壁上。配电箱43配置在机械室的上部。在配电箱43中,内装有用于对各种装置进行控制的微型计算机芯片或存储控制程序的存储器等控制回路以及其他回路部件,并且通过导线(harness)等与压缩机32、四通切换阀33、电动膨胀阀34、电抗器40连接。
室外热交换器30配置在通气室中,与通过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30从通气室的后部沿着左侧部设置,具有大致L形的形状。
送风风扇38、风扇马达39、风扇马达架44及喇叭口45,配置在通气室中,并且与前板52一起构成被模块化的前板组装体6。下面,对前板组装体6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前板组装体的结构>
如图3所示,前板组装体6通过前板52、送风风扇38、风扇马达39、风扇马达架44及喇叭口45以前板52为基准被模块化而构成。
前板52由聚丙烯等树脂形成,设置在室外机3的前面。前板52配置在喇叭口45和风扇马达架44的前面侧。在前板52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有螺孔。在把前板组装体6固定在室外机3上时,螺钉被插入前板52的螺孔及设在顶板前部58与底板前部57上的螺孔中,从而前板52与顶板50、以及前板52与底板51被螺纹紧固在一起。并且,在前板52上,设有沿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延伸的格子60(参照图7),并且设有通过格子60隔开的多个狭缝状吹出孔59。通过送风风扇38产生并从室外机3的背面被吸入通气室中的空气流,通过该吹出孔59向室外机3的外部排出。并且,在设有吹出孔59的部分的中央附近,设有没有设置吹出孔59的圆形实心部61,从正面看,该实心部61配置在与风扇马达39重叠的位置上。
送风风扇38是具有多个叶片的螺旋桨式风扇,其位于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下游侧。如图5所示,从正面看,送风风扇38配置在通气室的大致中央。此外,图5是表示室外机3的一部分结构的主视图,为了便于理解,省略了对喇叭口45等的表示。另外,如图4所示,在送风风扇38的中心,设有风扇马达容纳部62。风扇马达容纳部62具有一个底面开口的中空圆筒形状,并且配置成在送风风扇38容纳于室外机3中的状态下,使上述开口面向前面侧,即下游侧。风扇马达容纳部62中容纳有从前面侧插入的风扇马达39。送风风扇38固定在风扇马达39的旋转轴上,并且通过风扇马达39以平行于前后方向的轴为中心被驱动旋转。通过送风风扇38产生的空气流从室外机3背面侧被吸入通气室,并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0、喇叭口45、前板52的吹出孔59,向室外机3的外部排出。
图3及图6中所示的喇叭口45由聚丙烯等树脂形成,并且形成对通过送风风扇38产生并向室外吹出的空气流进行导向的空气路径。喇叭口45配置成,沿前板52的内面固定在前板52的内面,并且覆盖送风风扇38的周围。通过送风风扇38产生的空气流从外部经由室外机3的背面侧被吸入通气室,并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0,经由喇叭45的开口及前板52的吹出孔59向室外机3的外部吹出。如图3所示,喇叭口45具有圆筒部63及平面部64。
圆筒部63具有薄壁的中空圆筒形状。圆筒部63设置在喇叭口45的后侧部分上,构成使通过送风风扇38产生的空气流通过的圆形开口。圆筒部63配置成,使开口中心与送风风扇38的旋转轴一致。在该圆筒部63的内侧,插入有送风风扇38的前侧的一部分(参照图6)。
从正面看,平面部64是具有长方形外形的薄壁部件,其设置在喇叭口45的前面侧部分上。平面部64的面积的大部分被圆形开口所占据。该开口的边缘连接在圆筒部63上,使通过送风风扇38产生的空气穿过。在平面部64的上端与下端设有螺孔,该平面部64通过螺纹紧固而被固定在前板52的内面。从而,喇叭口45被安装在前板52的内面上,并以前板52为基准进行定位。
风扇马达39从前面侧插入送风风扇38的圆筒部63中,并且被安装在送风风扇38上。风扇马达39配置成,使其旋转轴位于与室外机3的前后方向平行的位置。风扇马达39的旋转轴固定在送风风扇38的旋转中心,风扇马达39驱动送风风扇38旋转。
风扇马达架44是固定风扇马达39、支承风扇马达39的部件,由金属板形成。如图5及图6所示,风扇马达架44配置在送风风扇38的前面侧,位于风扇马达39的前面侧,且配置在喇叭45的前面侧。风扇马达架44沿着前板52的内面配置,并且被固定在前板52的内面上。从而,风扇马达架44以前板52为基准进行定位。并且,在组装好前板组装体6的状态下,风扇马达架44位于前板52与喇叭45之间,并且与前板52及喇叭口45内接。如图5所示,从正面看,风扇马达架44具有在垂直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外形,且具有薄壁形状,并延伸到与室外机3的上面及下面大致相同的高度。也就是说,风扇马达架44的上下两端延伸到与前板52的上下两端相同的高度。在风扇马达架44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有螺孔。该螺孔被设置成,在组装好前板组装体6的状态下与分别设置在前板52的上端及下端上的螺孔一致。而且,在前板组装体6固定在室外机3上时,前板52的上端与风扇马达架44的上端通过共同的螺钉螺纹紧固在顶板前部58上。并且,前板52的下端与风扇马达架44的下端通过共同的螺钉螺纹紧固在底板前部57上。
并且,从正面看,在风扇马达架44上,沿垂直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长方形开口。这些开口的左右宽度分别稍小于风扇马达架44的左右宽度,各开口接近垂直方向配置。从而,风扇马达架44由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的两个竖直部件65和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的多个水平部件66构成,其形状为通过水平部件66连接隔开间隔配置的竖直部件65之间的形状。因此,从正面看,风扇马达架44的表面积变小了,可减少送风风扇38的通风阻力。并且,在组装好前板组装体6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风扇马达架44的竖直部件65与前板52的格子60的一部分重叠配置。因此,可进一步减少送风风扇38的通风阻力。
<特征>
(1)以往,为了确保强度,将风扇马达架44固定在顶板50与底板51上,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空调机1的室外机3中,大多把风扇马达架44配置在风扇马达38与室外热交换器3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组装空调机1的室外机3时,风扇马达架44、风扇马达39、送风风扇38从背面侧b依次被固定,风扇马达架44的下端固定在底板51上。另外,还分别固定有前板52与喇叭口45。之后,送风风扇插入喇叭口45的开口中的同时,前板52被固定在底板51上。在这种情况下,送风风扇38通过风扇马达架44以底板51为基准进行定位,与此相对,喇叭口45以前板52为基准进行定位。因此,要想提高送风风扇38与喇叭口45之间的位置尺寸精度是比较困难的,而且缩小喇叭口45的开口内周面与送风风扇38的外周之间的间隙也是比较困难的。为了提高室外机3的风性能,优选缩小喇叭口45与送风风扇38之间的间隙,但是在以往空调机1的室外机3中,要想确保风扇马达架44的安装部分的强度且缩小间隙是比较困难的。
在上述空调机1的室外机3中,风扇马达架44、喇叭口45及前板52以前板52为基准一体地组合。因此,风扇马达架44与喇叭口45分别以前板52为基准进行定位。从而,提高了送风风扇38与喇叭口45的位置尺寸精度,并且很容易对准送风风扇38与喇叭口45的中心。因此,很容易缩小喇叭口45的开口的内周面与送风风扇38的外周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提高风性能和减少风性能的偏差。
(2)在上述空调机1的室外机3中,提高了送风风扇38与喇叭口45的位置尺寸精度。因此,从正面看,容易使前板52的格子60与风扇马达架44的竖直部件65位于相同的位置并且重合。进而,可进一步减少通过通气室及前板52吹出的空气流的通风阻力。
(3)在上述空调机1的室外机3中,送风风扇38、风扇马达39、风扇马达架44、喇叭口45、前板52被模块化,这些风循环(風回り)构成部件紧凑地汇集在一起。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连接这些构成部件的配线处理也变得容易。由此,在上述空调机1的室外机3中,提高了生产率。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板52由树脂形成,但是也可以由金属板形成。不过,从降低成本或轻量化的观点出发,前板52优选由树脂形成。并且,在本发明中,风扇马达架44不仅固定在前板52上,也固定在底板51与顶板50上,因此,即使前板52是由树脂形成的,也很容易确保必要的强度。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正面看,前板52的格子60与风扇马达架44的竖直部件65重叠配置,从而减少了通风阻力,不过,也可以通过其他配置方式减少通风阻力。例如,从正面看,也可以将格子60与水平部件66重叠配置,另外,从正面看,通过使狭缝与风扇马达架对称性良好地配置,也能够减少通风阻力。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风扇马达架44以前板52为基准进行定位,因此提高了配置的尺寸精度,从而能以更高的精度制造如上述那样配置的室外机3。
本发明比较容易缩小喇叭口与送风风扇之间的间隙,因此适合提高空调机的室外机的风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机(1)的室外机(3),包括室外机外壳(5),具有配置在上面的顶板(50);配置在下面的底板(51);配置在前面、并设有空气吹出孔(59)的前板(52);送风风扇(38),被容纳在所述室外机外壳(5)中,产生通过所述前板(52)的所述吹出孔(59)吹出的空气流;喇叭口(45),引导通过所述送风风扇(38)产生的所述空气流;风扇马达(39),驱动所述送风风扇(38)旋转;风扇马达架(44),固定有所述风扇马达(39),并且配置在所述送风风扇(38)前面侧,所述风扇马达架(44)的上部固定在所述顶板(50)的前部,下部固定在所述底板(51)的前部;所述喇叭口(45)与所述风扇马达架(44)以所述前板(52)为基准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外机(3),其特征是,所述风扇马达架(44)与所述喇叭口(45)沿着所述前板(52)的内面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外机(3),其特征是,所述风扇马达架(44)配置在所述喇叭口(45)与所述前板(52)之间,并且与所述喇叭口(45)及所述前板(52)内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外机(3),其特征是,所述前板(52)是由树脂制成的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外机(3),其特征是,所述前板(52)的吹出孔(59)由格子(60)隔开的多个狭缝构成;所述风扇马达架(44)与所述格子(60)配置成,可减小所述空气流的吹出阻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外机(3),其特征是,所述风扇马达架(44)具有竖直部件(65),从正面看,上述竖直部件(65)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格子(60)重叠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1)的室外机(3),其特征是,所述前板(52)、所述喇叭口(45)、所述送风风扇(38)、所述风扇马达(39)及所述风扇马达架(44)被模块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提高风性能的空调机的室外机。该空调机的室外机(3)具有室外机外壳、送风风扇(38)、喇叭口(45)、风扇马达(39)及风扇马达架(44)。室外机外壳具有配置在上面的顶板(50);配置在下面的底板(51);配置在前面且设有空气吹出孔(59)的前板(52)。送风风扇(38)被容纳在室外机外壳中,产生通过前板(52)的吹出孔(59)吹出的空气流。喇叭口(45)引导通过送风风扇(38)产生的空气流。风扇马达(39)驱动送风风扇(38)旋转。风扇马达架(44)上固定有风扇马达(39),该风扇马达(44)配置在送风风扇(38)的前面侧,而且其上部固定在顶板前部(58)上,其下部固定在底板前部(57)上。喇叭口(45)与风扇马达架(44)以前板(52)为基准进行定位。
文档编号F24F1/38GK1829885SQ200480021889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4日
发明者日夏和久, 冈本高宏, 寺田祐一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