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炼钢炉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938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炼钢炉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炼钢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炼钢炉窑。
背景技术
目前的炼钢炉基本上采用转炉,这些转炉主要包括炉壳、倾翻传动设备、耐火材料和辅助设施,其设备投资大,维护与维修费用高,从而制约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在转炉出钢过程中,下渣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钢水质量的好坏,尤其是炉外精炼和转炉冶炼优质钢时,为获得较纯的钢,在出钢中应尽可能减少钢渣含量。目前转炉挡住钢渣出钢的工艺有较多,如采用挡渣球、挡渣锥或气体挡渣等,但结果都不理想,并且上述挡渣出钢工艺还存在着成本高,操作不方便等缺点。现有一种专利号为00129339.7的中国发明专利,同样想在转炉上来提高出钢效果,而没有从根本来改变转炉出钢的方式,所以其效果仍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利用磁力来实现定向出钢的炼钢炉窑,它不尽能有效地提高出钢纯度,而且还能大幅度降低设施的制作成本,延长炼钢炉窑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炼钢炉窑,包括有炉体,在炉体侧壁上开有出钢口和出渣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炉体之外邻近炉体外壁处设置有能产生行波磁力的直线电机,所述的直线电机自炉体底部位置方向伸展至炉体的出钢口位置,并且直线电机在对应炉体的出钢口位置的部位呈朝远离炉体出钢口的方向延伸的弧形状。
所述的直线电机至少在面对炉体的一侧垫有耐热保护材料。
上述直线电机包括有能产生行波磁场的线圈和调节参数仪器,所述线圈通过导线与电源和调节参数仪器相连接。
上述的炉体在位于出钢口与炉底之间的外侧壁上还可分布有起振荡钢铁水作用的小直线电机,小直线电机由导线与电源相连,且在直线电机与炉体外壁之间亦垫有耐热保护材料。所述小直线电机可优选为四台,并以均匀分布的方式贴置于炉体中下部的外侧壁上。
作为改进,所述出渣孔可设计呈螺旋状的通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炉体可设置于框架中,该框架可由梁、柱、支撑杆和与炉体相适配的底座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转炉出钢为定炉磁力出钢来达到出钢的理想效果。其优点在于第一,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转炉传动装置和钢壳结构,从而大幅度地减小设备的投资,以致降低了本设施的生产成本,为市场上的价格竟争提供了有利基础;第二,有利于扩大生产能力,决定转炉冶炼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炉容、炉体倾翻能力、氧压、配套设备能力及能源允许,而本实用新型即能方便地扩大炉体和提高电机的功率,只需花很少的费用即能达到理想扩大再生产的目的;第三,能有效地减少设备检修时间,每年只许10-15天,此为正常转炉情况下的年维修时间,因为作为主要出钢设备的直线电机可以实现无接触传递力,机械摩擦损耗几乎为零,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炉窑故障少、免维修,因此工作既安全又可靠且使用寿命长;第四,能更容易实现顶底复吹、电磁搅拌的工艺,因炉体不动,降低了接管难度,减少了提落枪时间和摇炉时间,加上电磁搅拌作用,可大大提高冶炼质量;第五,有利于解决出钢时带渣的问题,提高钢的纯度,这是由于钢渣无磁性,不会在电磁力推动下进入钢包;第六,本实用新型炼钢炉窑由于不需转动炉窑即能出钢,从而大大地缩小了炉窑的整体体积,可使厂房结构整体降低6-10米,既降低费用又减小施工难度。所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产品,值得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图1在出钢时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钢水在磁力作用下振荡时的示意图;图5是用于固定本实施例炉体的框架剖视图;图6是图5中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有炉体1,在炉体1上开有出钢口12,所述出钢口12其下方且位于炉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能产生行波磁力的直线电机,见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直线电机包括有能产生行波磁场的线圈2和调节参数仪器,并在直线电机与炉体1的固定处垫有耐热保护材料3。当直线电机伸展至炉体1的出钢口12位置时其结构变形成向外延伸的弧形状21,见图1和图2所示,直线电机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在所述炉体1侧壁上开有出渣孔11,见图3所示,该出渣孔11呈螺旋状的通孔。在所述炉体1位于出钢口12与炉底之间的外侧壁上还分布有起振荡钢铁水作用的小直线电机4,小直线电机4由导线与电源相连,且在直线电机与炉体1外壁之间亦垫有耐热保护材料3。所述小直线电机4有四台,并以均匀分布的方式贴置于炉体1中下部的外侧壁上。所述炉体1设置于框架5中,该框架5由梁51、柱50、支撑杆52和与炉体1相适配的底座53组成,见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操作如下本实用新型由框架、炉体、和辅助设施组成,框架采用普通耐热钢筋混凝土结构,选用不锈钢钢筋,耐热度≤600℃,框架的形状,以矮胖为佳,当然也可根据炉体容量设计成其他形状,可紧贴地面也可部分地下,以炉体出钢口不低于钢包高度为宜。其目的是保证炉体强度可承受钢液的重量和冶炼时的冲击,可通过专业计算得出。框架基础底座及钢液以下部分框架侧壁都要进行加固处理,所述框架由两组梁、四组柱和多组支撑杆及缸形结构底座组成,见图5所示。
所述炉体采用耐热材料在框架内直接砌筑而成,材质、厚度及形式都与转炉近似,炉外,在位于出钢口与炉底之间安装有四台直线电机,该直线电机,功率可小于出钢用电机,调整参数,使其起到电磁搅拌的作用。当钢水冶炼合格、且出渣完毕后,启动直线电机,三相绕组通入交变电流时,即产生行波磁场,位于行波磁场中的钢液因切割磁力线而感应出电流,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便产生电磁力。这种电磁力推动钢液延炉壁向出钢口快速流动,当钢水到达出钢口处,直线电机变成弧形向外延伸(上覆保护耐热材料),引导钢水进入钢包,达到出钢目的。所述的出钢口其两侧可扩展成椭圆形,以便于向炉窑内加兑铁水和其他辅料。由于同一冶炼能力的炉体,钢渣6液面和钢液面的高度基本不变,因此可在炉壁外侧在位于钢渣6与钢液面之间开有出渣孔,出渣孔处部分炉墙沿切线方向砌筑,以便钢渣6液出炉前起缓冲作用,外部使用扒渣机(成型设备)每次出渣时不要全部完全出净,让残留钢渣6液凝固自行封住出渣孔,外部可设耐火门,共同起到封闭作用。其他结构及辅助设施、冶炼工艺基本与转炉冶炼相同,其冶炼过程为从出钢口中加入铁水,原料--吹炼--出渣--出钢。
权利要求1.一种炼钢炉窑,包括有炉体(1),在炉体(1)侧壁上开有出钢口(12)和出渣孔(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炉体(1)之外邻近炉体(1)外壁处设置有能产生行波磁力的直线电机,所述的直线电机自炉体(1)底部位置方向伸展至炉体(1)的出钢口(12)位置,并且直线电机在对应炉体(1)的出钢口(12)位置的部位呈朝远离炉体出钢口(12)方向延伸的弧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炼钢炉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电机至少在面对炉体(1)的一侧垫有耐热保护材料(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炼钢炉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包括有能产生行波磁场的线圈(2)和调节参数仪器,所述线圈(2)通过导线与电源和调节参数仪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炼钢炉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在位于出钢口(12)与炉底之间的外侧壁上还分布有起振荡钢铁水作用的小直线电机(4),小直线电机(4)由导线与电源相连,且在直线电机与炉体(1)外壁之间亦垫有耐热保护材料(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炼钢炉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振荡钢铁水作用的小直线电机(4)有四台,并以均匀分布的方式贴置于炉体(1)中下部的外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炼钢炉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孔(11)呈螺旋状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炼钢炉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1)设置于框架(5)中,该框架(5)由梁(51)、柱(50)、支撑杆(52)和与炉体(1)相适配的底座(53)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炼钢炉窑,包括有炉体(1),在炉体(1)侧壁上开有出钢口(12)和出渣孔(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炉体(1)之外邻近炉体(1)外壁处设置有能产生行波磁力的直线电机,所述的直线电机自炉体(1)底部位置方向伸展至炉体(1)的出钢口(12)位置,并且直线电机在对应炉体(1)的出钢口(12)位置的部位呈朝远离炉体出钢口(12)方向延伸的弧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转炉出钢为定炉磁力出钢,来达到出钢的理想效果。其优点在于第一,本实用新型因不需要转炉传动装置和钢壳结构,从而大幅度地减小设备的投资;第二,因直线电机能实现无接触传递力,机械摩擦损耗几乎为零,所以炉窑故障少、免维修且使用寿命长;第三,提高钢的纯度,这是由于钢渣无磁性,不会在电磁力推动下进入钢包。
文档编号F27D27/00GK2839296SQ200520013099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8日
发明者杨继新 申请人:杨继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