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常压热水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015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节能常压热水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常压热水锅炉,特别是高效节能常压热水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常压热水锅炉种类繁多,其大部分是通过增加水管束等方法增加受热面积,以提高锅炉热能效率。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锅炉的热效率,但是其效果不够显著,而且大部分热水锅炉在运行过程中排放存在大量粉尘的烟气,成为一个环境污染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引导锅炉内部的烟气走向,大量增加受热面积,提高烟气余热的回收率,进而有效提高锅炉热能效率,并且通过多回程粉尘沉降,可提高烟尘净化程度的高效节能常压热水锅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高效节能常压热水锅炉包括炉体、炉体底座、设置于所述炉体内的上层水冷炉排和下层炉排、形成于所述上层水冷炉排和下层炉排之间的炉膛、设置于炉体内壁上的水冷壁管、设置于炉体上部的烟管束及与所述烟管束相连接的排排烟箱。所述炉体内设有通过设置在所述炉膛一侧的高温烟气出口与所述炉膛相连通的烟室,所述烟室内垂直排列有对流管束,所述烟室内、炉膛的上部设有一端连接在所述水冷壁管上,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上层水冷炉排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薄式换热壁,所述第一薄式换热壁的上部依次排列有彼此相隔一定间距的第二薄式换热壁和第三薄式换热壁,所述第二薄式换热壁的一边连接有与高温烟气出口相对的竖置下间隔水壁,所述第三薄式换热壁的一边连接有与所述烟管束相对的竖置上间隔水壁;所述炉膛壁和下间隔水壁之间的空间构成燃尽室,所述第一薄式换热壁和第二薄式换热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前烟室,所述第二薄式换热壁和第三换热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中烟室,第三换热壁和烟管束之间的空间构成后烟室,并且所述燃尽室、前烟室、中烟室和后烟室相互贯通;所述烟管束之间穿插设有热管。
所述第一薄式换热壁、第二薄式换热壁和第三薄式换热壁相互平行、相互错开排列,并且向下倾斜。
所述炉体底座上依次设有分别与下层炉排、燃尽室和中烟室相对应的带有清灰门的左灰尘室、中灰尘室和右灰尘室。
所述炉体顶部呈拱形状。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常压热水锅炉相比,由于采用薄式换热壁方式,进行多回程换热,并且采用对流管束、热管及烟管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因而不仅可有效提高烟气余热的回收率,进而有效提高锅炉热能效率,而且可极大提高烟尘净化程度,从而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常压运行安全可靠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高效节能常压热水锅炉包括炉体4、炉体底座1、设置于所述炉体4内的上层水冷炉排16和下层炉排8、形成于所述上层水冷炉排16和下层炉排8之间的炉膛18、设置于炉体4内壁上的水冷壁管2、设置于炉体4上部的烟管束13及与所述烟管束13相连接的排烟箱6。所述炉体4内设有通过设置在所述炉膛18一侧的高温烟气出口11与所述炉膛18相连通的烟室,所述烟室内垂直排列有对流管束14,所述烟室内、炉膛18的上部设有一端连接在所述水冷壁管2上,另一端通过连接管29与所述上层水冷炉排16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薄式换热壁3,所述第一薄式换热壁3的上部依次排列有彼此相隔一定间距的第二薄式换热壁5和第三薄式换热壁12,所述第一薄式换热壁3、第二薄式换热壁5和第三薄式换热壁12相互平行、相互错开排列,并且向下倾斜。所述第二薄式换热壁5的一边连接有与高温烟气出口11相对的竖置下间隔水壁31,所述第三薄式换热壁12的一边连接有与所述烟管束13相对的竖置上间隔水壁30,所述第二薄式换热壁5和第三薄式换热壁12的另一边分别与对流管束14相连接。所述上层水冷炉排16和第一薄式换热壁3之间构成投煤室26,所述炉膛18壁和下间隔水壁31之间的空间构成燃尽室19,所述第一薄式换热壁3和第二薄式换热壁5之间的空间构成前烟室20,所述第二薄式换热壁5和第三换热壁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中烟室21,第三换热壁12和烟管束13之间的空间构成后烟室22,并且所述燃尽室19、前烟室20、中烟室21和后烟室22相互连通;所述烟管束13之间穿插设有热管15。所述炉体底座1上依次设有分别与下层炉排8、燃尽室19和中烟室21相对应的带有清灰门的左灰尘室24、中灰尘室10和右灰尘室9。所述炉体4外壁的一侧设有对应于投煤室26的上炉门7和对应于炉膛18的下炉门26,炉体4底部设有用于连接各个细管的集管箱27。所述炉体4顶部呈拱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干材放入上层冷水炉排16,并点燃。然后从上炉门7向投煤室26放入一定量的煤炭引燃,之后再继续添煤17。空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从上层水冷炉排16煤层的上部进入炉膛18。上层水冷炉排16上的新煤层受到来自下面炽热煤层的高温热辐射而加热,经过干燥排出大量挥发物。这种挥发物和空气混合后,经过炽热煤层和灰渣层进行充分燃烧。煤炭脱除挥发物后变成焦块。其中大部分焦块在上层水冷炉排16上进行燃烧,并挥发出大量热量,而一小部分小焦块23从上层水冷炉排16拨落到下层炉排8上进行燃烧。燃烧所产生的大量高温烟气,一部分热量被上层水冷炉排16吸收,而大部分烟气通过高温烟气出口11进入由薄式换热壁构成的对流换热段,即,通过高温烟气出口11的烟气首先进入燃尽室19,然后在下间隔水壁31的阻挡下,烟气沿着第一薄式换热壁3和第二薄式换热壁5之间的空间进入前烟室20,之后,又在上间隔水壁30的阻挡下,烟气通过第二薄式换热壁5和第三薄式换热壁12之间的空间进入中烟室21,随后进入后烟室22,以继续进行快速换热。最后,烟气折入烟管13再次进行换热后,通过排烟箱6排入大气。这样,使从炉膛18上升的烟气路线呈S形,不仅增加了烟气的形成和阻力,而且也大大增加了受热面积。同时,在烟气流通时,由于经过双层反烧,其挥发物得以充分燃烧,并且流入烟室时,烟气中所夹杂的粉尘颗粒多次撞击间隔水壁,并折向流动时,烟气粉尘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与烟气分离,进一步净化了烟气,降低了烟气黑度。所沉降的灰尘分别落入底座1上的左灰尘室24、中灰尘室10和右灰尘室9,并可通过设置在其上的清灰门,清除灰尘。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热水锅炉相比,其水力系统结构简单,布置合理,在高温烟气中采用薄式热水壁对流换热后,避免了单相介质(热水)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发生汽化或过冷沸腾所引发的爆管等安全事故,使水力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常压热水锅炉,包括炉体(4)、炉体底座(1)、设置于所述炉体(4)内的上层水冷炉排(16)和下层炉排(8)、形成于所述上层水冷炉排(16)和下层炉排(8)之间的炉膛(18)、设置于炉体(4)内壁上的水冷壁管(2)、设置于炉体(4)上部的烟管束(13)及与所述烟管束(13)相连接的排排烟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4)内设有通过设置在所述炉膛(18)一侧的高温烟气出口(11)与所述炉膛(18)相连通的烟室,所述烟室内垂直排列有对流管束(14),所述烟室内、炉膛(18)的上部设有一端连接在所述水冷壁管(2)上,另一端通过连接管(29)与所述上层水冷炉排(16)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薄式换热壁(3),所述第一薄式换热壁(3)的上部依次排列有彼此相隔一定间距的第二薄式换热壁(5)和第三薄式换热壁(12),所述第二薄式换热壁(5)的一边连接有与高温烟气出口(11)相对的竖置下间隔水壁(31),所述第三薄式换热壁(12)的一边连接有与所述烟管束(13)相对的竖置上间隔水壁(30);所述炉膛(18)壁和下间隔水壁(31)之间的空间构成燃尽室(19),所述第一薄式换热壁(3)和第二薄式换热壁(5)之间的空间构成前烟室(20),所述第二薄式换热壁(5)和第三换热壁(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中烟室(21),第三换热壁(12)和烟管束(13)之间的空间构成后烟室(22),并且所述燃尽室(19)、前烟室(20)、中烟室(21)和后烟室(22)相互连通;所述烟管束(13)之间穿插设有热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常压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式换热壁(3)、第二薄式换热壁(5)和第三薄式换热壁(12)相互平行、相互错开排列,并且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常压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底座(1)上依次设有分别与下层炉排(8)、燃尽室(19)和中烟室(21)相对应的带有清灰门的左灰尘室(32)、中灰尘室(10)和右灰尘室(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常压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4)顶部呈拱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常压热水锅炉。它包括炉体、上层水冷炉排和下层炉排、炉膛、烟管束及排烟箱。所述炉体内设有通过设置在所述炉膛一侧的高温烟气出口与所述炉膛相连通的烟室,所述烟室内垂直排列有对流管束,所述烟室内、炉膛的上部设有相隔一定间距依次排列的多个薄式换热壁,所述薄式换热壁的一边连接有间隔水壁,所述薄式换热壁和间隔水壁将烟室分成四个小烟室,所述烟管束之间穿插设有热管,从而使烟气流道呈S形。本实用新型具有受热面积大,热能效率高,烟尘净化程度高,且安装使用方便,常压运行安全可靠等特点。
文档编号F24H1/40GK2876616SQ20052002967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31日
发明者臧国谊 申请人:臧国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