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电磁加热锅具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474044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电磁加热锅具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具的加工方法,尤其指一种可电磁加热锅具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各种可烹饪的锅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今,电磁炉由于其安全、环保、卫生、能量转换率高而日益普及。电磁炉是采用电磁感应产生涡流的原理对烹饪锅具进行加热,可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其锅底必须具有在电磁炉上可产生涡流的物体,而普通锅具的一般不能在电磁炉上产生涡流,就无法在电磁炉上使用。因此,一些能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被发明出来,如专利号为ZL200420058442.3(公告号为CN276109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电磁炉用火锅锅具》,它是在锅具本体底部的内表面上设置一导磁金属。
众所周知,除了汞等极少数金属,大多金属物体在一般情况下都呈固态,可电磁加热的锅具就是要把这种固态的金属物体固定在锅具本体的底部。而目前,在非导磁性锅具上设置导磁金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贴膜法,即在锅具本体底部的底面烧接上导磁膜,因烧接的温度一般在750℃左右,如专利号为ZL200310103236.X(公告号为CN1206955C)的中国发明专利《用于电磁炉的陶瓷煲》,它就是在锅具本体底部贴上带有银、铜、铁成分的金属膜,从而使陶瓷煲能在电磁炉上加热,但这种贴膜法制膜、贴膜的工艺和步骤比较繁杂,而且要求较高,因此使成本大大增加,而且这种贴膜法较多的应用在砂锅、陶瓷锅上,不大适用于本体为玻璃、铝制的锅具上;第二种是复合法,即在锅底的底面上用铸造等方式物理的复合上导磁金属,较多的应用在铝制锅具之上,但无法适用到锅具本体为玻璃、砂制、陶瓷之类的锅具之上,如专利号为ZL99248904.0(公告号为CN239051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复底电磁锅》就公开了采用这种复合法的锅具,它把钢板作为导磁板,通过把锅底的嵌块嵌在钢板上的嵌孔中而把钢板复合在锅底下,从而使锅具能够在电磁炉上加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的可电磁加热锅具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可电磁加热锅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把金属物体熔化成液态,然后用高压气体把金属液体喷涂在锅具本体的底部之上。
其中,所述的金属液体可以喷涂在锅具本体底部的外表面,但为使锅具的加热效果更佳,以喷涂在锅具本体底部的内表面为佳。
所述锅具本体的材料可以是玻璃、陶瓷、砂等非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铝、铜等金属材料。
所述金属的材料可以是任何可在电磁炉上产生涡流且能发热的金属。
而用高压气体喷涂金属液体的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技术,但为便于实施,减小成本,可以把高压气体的输送管设置在金属液体输送管的输出口,在金属液体源源不断的输出时,用高压气体把位于金属液体输送管的输出口的金属喷射在锅具本体的底部;但要把金属保持在液态的状态,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其输送管非常容易堵塞,为避免金属液体的输送管堵塞,更加便于实际实施,所述用高压气体喷涂金属液体的方法可以用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燃烧而熔化金属,然后用高压气体把熔化了的金属液体喷射在锅具本体的底部,其中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可以是乙炔、氧气等组合;但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燃烧的速度难以很好控制,有时会造成金属的滴落而浪费,因此,所述用高压气体喷涂金属液体的方法也可以用分别带有正、负电极的金属棒互相靠近,产生电弧,利用电弧使金属棒端部立即熔化,然后用高压气体把金属棒端部的金属液体喷射在锅具本体的底部,只要控制带正、负电极的金属棒的移动速度就可以掌握金属液体的喷涂密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高压气体把金属液体喷射成雾化状态,使雾化的金属液态颗粒碰触到相对温度较低的锅具本体,金属液态颗粒预冷即永久性的粘附在锅具本体的底部之上,两者结合的效果非常好、非常牢固,而且这种方法,突破了现有技术中金属锅具和非金属锅具加工成可电磁加热锅具的方法不能通用的局限,适用范围扩大到玻璃、陶瓷、砂、铝、铜制等的锅具,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市场上销售使用的锅具材料,范围非常广泛;本发明公开的方法非常简单,易于实施。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操作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操作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该可电磁加热锅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把金属物体熔化成液态,然后用高压气体把金属液体喷涂在锅具本体1的底部之上;而所述用高压气体喷涂金属液体的方法是把高压气体的输送管3设置在金属液体输送管2的输出口21,用高压气体把位于金属液体输送管2的输出口21端部的金属喷射在锅具本体1的底部。
本发明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用高压气体喷涂金属液体的方法是用可燃气体4、助燃气体5燃烧而熔化金属,高压气体的输送管3则设置在金属棒6的端部,然后用高压气体把熔化了的金属液体喷射在锅具本体1的底部,其中,所述可燃气体4、助燃气体5在本实施例中分别是乙炔和氧气。
本发明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用高压气体喷涂金属液体的方法是用分别带有正电极的金属棒7、负电极的金属棒8互相靠近,产生电弧,利用电弧使两根金属棒7、8端部的金属立即熔化,而高压气体的输送管3设置在两根金属棒7、8的正中间,高压气体就正好把熔化了的金属液体喷射在锅具本体1的底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电磁加热锅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把金属物体熔化成液态,然后用高压气体把金属液体喷涂在锅具本体(1)的底部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磁加热锅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高压气体喷涂金属液体的方法是把高压气体的输送管(3)设置在金属液体输送管(2)的输出口,用高压气体把位于金属液体输送管(2)的输出口(21)端部的金属喷射在锅具本体(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磁加热锅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高压气体喷涂金属液体的方法是用可燃气体(4)、助燃气体(5)燃烧而熔化金属(6),然后用高压气体把熔化了的金属液体喷射在锅具本体(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磁加热锅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高压气体喷涂金属液体的方法是用分别带有正、负电极的金属棒(7、8)互相靠近,产生电弧,两根金属棒(7、8)端部的金属立即熔化,然后用高压气体把金属液体喷射在锅具本体(1)的底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电磁加热锅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把金属物体熔化成液态,然后用高压气体把金属液体喷涂在锅具本体(1)的底部之上,即把高压气体的输送管(3)设置在金属液体输送管(2)的输出口,用高压气体把位于金属液体输送管(2)的输出口(21)端部的金属喷射在锅具本体(1)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高压气体把金属液体喷射成雾化状态,使雾化的金属液态颗粒碰触到相对温度较低的锅具本体即永久性的粘附在锅具本体的底部之上,两者结合的效果非常牢固,而且突破了现有技术中金属锅具和非金属锅具加工成可电磁加热锅具的方法不能通用的局限,适用范围扩大到玻璃、陶瓷、砂、铝、铜制等的锅具,范围非常广泛。
文档编号F24C7/00GK1823664SQ20061005003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4日
发明者商少清, 商国安, 商国雄 申请人:商少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