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氧化二钒焙烧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5207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五氧化二钒焙烧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物提炼窑领域,涉及五氧化二钒焙烧窑。
背景技术
五氧化二钒提炼窑,通常采用平窑提炼,平窑的结构包括窑体,进料 口,出料口,燃烧室,风门,风机,烟囱。由于平窑的燃烧与焙烧共用一 室,由风机送风内燃加热焙烧,燃料煤与钒土矿物料按一定比例混和在一 起成型制成生料,不仅窑内温度和时间难以调控,而且所出产品中混进煤
粉杂质和有害物质,影响钒矿产品纯度和质量;由于平窑的燃烧室只能加 一层生料,所以五氧化二钒提炼产量受到限制;由于平窑的燃烧室靠风机 送风内燃,没有喷火口,所以不仅热传送慢,预热区短,而且焙烧区域较 小,出窑周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设计人在多年从事平窑提炼五氧化二钒的生产活动中,经过大量调査 分析,发现平窑提炼五氧化二钒存在着上述诸多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五氧化二钒焙烧窑,能够较好地解决平窑提炼五氧化二钒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五氧化二钒焙烧窑,其结构 包括窑体,进料道口,出料道口,燃烧室,烟囱,还设有焙烧室,其中 燃烧室通过喷火口连通火道,喷火口呈夹角偏向预热区,焙烧室在预热区
采用湿气排管与烟囱连通。
为了提高预热区温度,燃烧室按不同距离设置两个以上(以三个为好);
为了增大焙烧空间,提高焙烧质量和产量,火道设置三个以上,火道 之间上下连通,火道的隔火墙把焙烧室相间成两条以上焙烧隧道;为了进 一步提高焙烧质量和产量,在焙烧隧道内设两层以上焙烧格层(以四层为 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所建造的五氧化二钒焙烧窑,由于 将燃烧室与焙烧室分设,不仅燃料煤不与焙烧矿物混杂,而且可视焙温度 和时间增减加煤量;由于将燃烧室按不同距离分开设置两个以上,并将喷 火口呈夹角射向预热区,实现自然风,不仅提高了预热区的温度,而且相 应延长了高温区,增加了焙烧区域;由于火道增加,把焙烧室间隔出多条 焙烧隧道,并在每条焙烧隧道内设焙烧格层,所以不仅热量分布均匀,增 大了焙烧空间,而且提高了焙烧质量和产量;所设湿气排管能将焙烧室(焙 烧隧道)内的水蒸汽等湿气排放窑外,不仅减低了预热带内湿度,避免了 焙烧坯料倒塌,爆裂停窑,而且减轻了工场的污染,改善了工作环境。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五氧化二钒焙烧窑,与现有五氧化二钒平窑 相比,具有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加快了出窑周期,节省投资,节约能源 等显著优点。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五氧化二钒焙烧窑窑体横剖面示意图2表示图1中A-A线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五氧化二钒焙烧窑的具体 结构,其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
本实用新型五氧化二钒焙烧窑的实施例1,参见图l,图2,其结构包 括窑体l,进料道口6,出料道口8,燃烧室7,烟囱5,焙烧室2,窑体 内衬保温层,燃烧室7的喷火口 (图中未显示)连通火道3,喷火口呈30-45 °夹角射向预热区,焙烧室2在预热区采用湿气排管4与烟囱5中部连通, 排除矿料水份。
本实用新型五氧化二钒焙烧窑的实施例2,参见图2,其结构包括在 实施例l的结构中,燃烧室7设置三个,燃烧室7.1设置在预热区,依次递 减间距向高温区布设燃烧室7.2, 7.3。
本实用新型五氧化二钒焙烧窑的实施例3,参见图l,图2,其结构包 括在实施例l的结构中,火道3设置3个,上下之间连通,三个火道把 焙烧室2隔分成二条焙烧隧道,将各焙烧隧道预热区湿气汇集通过湿气排 管4与烟囱5中部连通,排出窑外。
本实用新型五氧化二钒焙烧窑的实施例4,参见图l,其结构包括在 实施例3的结构中,所述焙烧隧道内设四层焙烧格层。
经综合各实施例,试建的五氧化二钒焙烧窑,经试运行考核,效果理 想,均达到设计要求,实现了发明目的,受到参试人员高度评价。
权利要求1、一种五氧化二钒焙烧窑,包括窑体,进料道口,出料道口,燃烧室,烟囱,其特征是还设有焙烧室,燃烧室通过喷火口连通火道,喷火口呈夹角偏向预热区,焙烧室在预热区采用湿气排管与烟囱相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的五氧化二钒焙烧窑,其特征是所述的燃烧室按不 同距离设置两个以上燃烧室。
3、 如权利要求1的五氧化二钒焙烧窑,其特征是所述火道设置三个 以上,火道之间上下连通,火隧道的隔火墙把焙烧室相间成两条以上焙烧隧道。
4、 如权利要求3的五氧化二钒焙烧窑,其特征是所述焙烧隧道内设 两层以上焙烧格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矿物提炼窑领域提供了一种五氧化二钒焙烧窑,主要特点是设置焙烧室,与燃烧室分设,燃烧室采用喷火口连通火道,喷火口呈夹角,焙烧室在预热区采用湿气排管与烟囱连通,与五氧化二钒平窑相比,具有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加快出窑周期,节省投资,节约能源等显著优点。
文档编号F27B9/06GK201072290SQ20072009124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9日
发明者杨铁卷 申请人:杨铁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