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175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烹调器,涉及一种利用热风或过热水蒸汽对 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加热烹调器,公开有一种为了进行没有加热不均的烹 调,而从烹调室的顶板面及左右的侧面吹出蒸汽的烹调器(例如参照
特开2005 - 344967号公报)。该加热烹调器具备载置在烹调室的上面 的蒸汽升温装置,将来自该蒸汽升温装置的蒸汽经由顶板蒸汽吹出口 向烹调室供给,并且,经由蒸汽供给路径从左右的侧面吹出口供给来 自蒸汽升温装置的蒸汽。
但是,在上述加热烹调器中,由于从蒸汽升温装置到侧面吹出口 的蒸汽供给路径从顶板面侧向侧面侧弯曲,所以,不仅构造复杂、部 件成本增高,而且组装费时,存在制造成本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有效地 向烹调室供给热介质,而且可降低部件个数,组装容易、能够降低制 造成本的加热烹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通过由热介质供给部得 到的热介质对烹调室内收容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加热物以从上述烹调室的底面隔开间隔的状态被载置在上 述烹调室内,
上述热介质具有从在上述烹调室的内壁面中的单一内壁面上设 置的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吹出口,向不同的方向吹出的至少第一方向 的热介质成分和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
上述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向上述被加热物的第一面输送, 上述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向上述第一面的背面、即上述被加 热物的第二面侧输送。其中,在本发明中,将加热到ioot;以上的过热状态的状态称为过 热水蒸气,将如以往的烤箱炉灶那样只对空气加热而得到的高温空气 表示为热风。
而且,在本发明中,作为包括上述过热水蒸汽和热风的概念,表
示为热介质。
根据上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当在上述烹调室内以从该烹调室的 底面隔开间隔的状态加热被收容的被加热物时,从上述热介质供给部 的吹出口吹出的笫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_向被加热物的第一面输送, 而向与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不同的方向吹出的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
分,^t向被加热物的第一面的背面、即笫二面侧输送。由此,可以向 烹调室内的被加热物的第一面和其背面、即第二面有效地供给热介质, 能够进行无加热不均的烹调。因此,不仅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向烹调室 有效地供给热介质,而且可降低部件个数、使组装容易,能够降低制
造成本。
而且,在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
具备在从设置于上述烹调室的吸入口吸入了从上述热介质供给部 的上述吹出口吹出的上述热介质之后,使其再次回流到上述热介质供 给部的循环部,
上述吹出口和上述吸入口分别设置在上述烹调室的内面中的不同
的内面上。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由于基于上述烹调室的循环部, 在从烹调室内经由吸入口吸入了从上迷热介质供给部的吹出口吹出的 热介质之后,使其再次回流到热介质供给部,所以,可以通过热介质 供给部进行热回收,能够提高热效率。
并且,在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
上述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一面是与上述烹调室的配置有上述热介质 供给部的内壁面侧对置的面,
上述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直接吹向上述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一
面,
上述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暂时吹向上述烹调室的与配置有上 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内壁面侧邻接的内壁面,然后,皮导向上述被加热物 的上述第二面侧。调器,由于将上述第一方向的热介质 成分直接吹向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一面,而将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暂 时吹向烹调室的与配置有热介质供给部的内壁面侧邻接的内壁面,然 后导向被加热物的第二面侧,所以,可以将从热介质供给部吹出的热 介质高效地供给到被加热物的背面、即第二面侧。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在与上述第二方向的热介 质成分被暂时吹出的上述吹出口邻接的内壁面,设置有用于将上述热 介质向上述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二面侧引导的热介质引导部。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可以通过在与暂时吹出上述第 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的上述吹出口邻接的内壁面设置的热介质引导 部,将上述热介质高效导向被加热物的第二面侧。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上述 吹出口分别设置在上述烹调室的与顶板面近似平行的平面部及与上述 平面部邻接的倾斜部。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可容易地从在上述烹调室的与 顶板面近似平行的平面部设置的吹出口 ,对被加热物的第一面侧吹出 笫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并且,可容易地从与上述平面部邻接的倾斜 部的吹出口朝向烹调室的侧壁面吹出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
而且,在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将上述热介质供给部和其 吹出口配置在上述烹调室的顶板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通过将上述热介质供给部和其 吹出口配置在烹调室的顶板侧,使从热介质供给部到烹调室的路径中 的过热蒸汽不降低温度,而从热介质供给部立即通过吹出口供给到烹 调室内,所以,可降低热损失。
并且,在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
上述循环部具有强制输送空气的送风部,
由上述循环部强制向上述热介质供给部输送的空气在被上述热介 质供给部再次加热之后,被吹向上述烹调室内的上述被加热物。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由于通过上述循环部的送风部 强制向热介质供给部输送空气,由热介质供给部再次加热后的热介质 被吹向烹调室内的被加热物,所以,可向被加热物猛烈供给热介质。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热介质含有ioo度以
6上的过热状态的水蒸气。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通过向被加热物供给含有100
度以上过热状态的水蒸气的热介质,当在被加热物的表面结露时放出 潜热也会加热被加热物。由此,能够可靠且迅速地将过热蒸汽的大量 的热均匀赋予给被加热物的整个面,可实现均匀、完成情况良好的加 热烹调。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热介质含有对空气进 行加热而得到的热风。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可采用以往所使用的烤箱烹调 用的方法。
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通过由热介质供给部得到的热介质对烹调室 内收容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
具有以从上述烹调室的底面隔开间隔的状态在上述烹调室内支承 上述被加热物的支承部,
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吹出口被设置在上述烹调室的内壁面中的单 一内壁面上,
上述吹出口将上述热介质至少分为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和第二 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而向不同的方向吹出,
上述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吹向上述被加热物的第一面,
上述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吹向上述第一面的背面、即上述被 加热物的第二面侧。
根据上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当以从上述烹调室的底面隔开间隔 而由支承部载置的状态,对烹调室内收容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时,从 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吹出口吹出的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吹向,皮加 热物的第一面,而被吹向与笫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不同方向的第二方 向的热介质成分,被吹向被加热物的第一面的背面、即第二面侧。由 此,可以向烹调室内的^皮加热物的第一面和其背面、即第二面有效地 供给热介质,能够进行无加热不均的烹调。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 向烹调室有效地供给热介质,并可以降低部件个数、使组装容易,能 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
上述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一面是与上述烹调室的配置有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内壁面侧对置的面,
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上述吹出口具有下述形态将上述第一方向 的热介质成分直接吹向上述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一面,且将上述第二方 向的热介质成分暂时吹向上述烹调室的与配置有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 内壁面侧邻接的内壁面,
并具有热介质引导部,其被设置成将被暂时吹向上述烹调室的与 配置有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内壁面侧邻接的内壁面的上述第二方向的 热介质成分,引导到上述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二面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吹出口将 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直接吹向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一面,而将第二方 向的热介质成分暂时吹向烹调室的与配置有热介质供给部的内壁面侧 邻接的内壁面。然后,通过上述热介质引导部将暂时吹向邻接的内壁 面的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导向被加热物的第二面侧,因此,从热介 质供给部吹出的热介质会被高效地供给到被加热物的背面、即第二面 侧。
综上所述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能够实现下述加热烹 调器不仅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向烹调室有效地供给热介质,而且可减 少部件个数,使组装容易,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图l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门打开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概略构成图。 图4是图l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控制框图。 图5是从正面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的烹调室时的示意图。 图6是从正面观察本发明笫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烹调室时的 示意图。
图7是从正面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烹调室时的 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外观立体图。该加
热烹调器在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壳体10的正面设置有近似以下端侧的边为 中心转动的门12。在门12的右侧设置有操作面板ll,在门12的上部设 置有手柄13,并且在门12的近似中央设置有耐热玻璃制的窗14。
此外,图2表示了将加热烹调器1的门12打开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 图,在主体壳体IO内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烹调室20。烹调室20在面向 门12的正面侧具有开口部20a,烹调室20的侧面、底面以及顶面由不锈 钢板形成。而且,门12的面向烹调室20—侧由不锈钢板形成。在烹调 室20的周围及门12的内侧配置有隔热件(未图示),用于使烹调室20 内与外部隔热。
而且,在烹调室20的底面放置有不锈钢制的托盘21,在托盘21上 设置有用于载置被加热物的作为支承部的一个例子的不锈钢丝制的托架 24。另外,在打开门12的状态下,门12的上面侧近似水平,当取出被 加热物时,能够暂时放置在门12的上面。
并且,在主体壳体10的烹调室20的左侧,设置有用于收纳密闭式 供水箱30的供水箱用收纳部31。供水箱30被从前面侧朝向后面侧插入 到供水箱用收纳部31内。
图3是表示加热烹调器1的基本构成的概略构成图。如图3所示, 该加热烹调器l具备烹调室20、用于贮存蒸汽用水的水箱30、使从水 箱30供给的水蒸发来产生蒸汽的作为蒸汽产生部的一个例子的蒸汽产生 装置40、对来自蒸汽产生装置40的蒸汽进行加热的作为热介质供给部的 一个例子的蒸汽升温装置50、和控制蒸汽产生装置40与蒸汽升温装置 50等的动作的控制装置80。在烹调室20内设置的托盘21上载置有栅格 状的托架24,可在该托架24的大致中央处放置被加热物90。这样,被 加热物90以与烹调室20的底面隔开间隔的状态被收容在烹调室20内。
另外,设置在水箱30的下,侧的连接部30a,能够与设置在笫l供水 管31的一端的漏斗状接入口 31a连接。而且,从第1供水管31分支而 向上方延伸的第2供水管32的端部上连接着泵35的吸入侧,该泵35的 吐出侧连接着第3供水管33的一端。并且,在从第1供水管31分支而 向上方延伸的水位传感器用管38的上端,配置有水箱用水位传感器36。 进而,在从第1供水管31分支而向上方延伸的大气开放用管37的上端,
9连接有后述的排气管道65。
而且,第3供水管33呈从垂直配置的部分近似水平弯曲的L字状, 在第3供水管33的另一端上连接有辅助水箱39。并且,在辅助水箱39 的下端连接有第4供水管34的一端,在该第4供水管34的另一端上连 接有蒸汽产生装置40的下端。另外,在蒸汽产生装置40的与第4供水 管34的连接点的下侧,连接有排水阀70的一端。而且,在排水阀70的 另一端上连接有排水管71的一端,排水管71的另一端连接在排出通路 64的排气口 27的上游侧。另外,辅助水箱39的上部经由大气开放用管 37和排气管道65而与大气连通。
而且,蒸汽产生装置40具有下侧连接着第4供水管34的另一端 的罐体(pot) 41、配置在罐体41内的底面附近的蒸汽产生加热器42、 配置在罐体41内的蒸汽产生加热器42的上侧附近的水位传感器43、和 安装在罐体41的上侧的蒸汽吸引喷射器44。并且,在设置于烹调室20 的侧面上部的吸入口 25的外侧,配置有风扇軍(fan casing) 26。而且, 借助设置在风扇罩26的作为送风部的一个例子的送风风扇28,从吸入口 25吸入烹调室20内的蒸汽,并经由第1管61及第2管62将蒸汽送入到 蒸汽产生装置40的蒸汽吸引喷射器44的入口侧。第1管61被配置成大 致水平, 一端与风扇罩26连接。另外,第2管62 ;故配置成近似垂直, 一端与第1管61的另一端连接,而另一端连接在蒸汽吸引喷射器44的 内喷嘴(inner nozzle) 45的入口侧。
蒸汽吸引喷射器44具有将内喷嘴45的外侧包入的外喷嘴(outer nozzle) 46,内喷嘴45的吐出侧与罐体41的内部空间连通。而且,在 蒸汽吸引喷射器44的外喷嘴46的吐出侧连接着第3管63的一端,在该 第3管63的另一端上连接有蒸汽升温装置50。
由上述风扇罩26、第1管61、笫2管62、蒸汽吸引喷射器44、第3 管63及蒸汽升温装置50形成了作为循环部的一个例子的外部循环路径 60。而且,设置在烹调室20的侧面的下侧的排出口 27上连接着排出通 路64的一端,排出通路64的另一端连接着排气管道65的一端。并且, 在排气管道65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口 66。在上述排出通路M的排气管 道65侧外嵌安装有散热器69。而且,在形成外部循环路径60的第1管 61与第2管62的连接部上,经由排气通路67连接着排气管道65。并且, 在排气通路67的第1、第2管61、 62的连接侧,配置有开闭排气通路67的挡板68。
另外,蒸汽升温装置50在烹调室20的顶板侧的大致中央处具有 开口向下配置的盘形壳体51、和配置在该盘形壳体51内的蒸汽加热加热 器52。盘形壳体51的底面由设置在烹调室20的顶板面的金属制凸部100 形成。
接着,对图4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框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80与送风风扇28、蒸汽加热加热器52、挡 板68、排水阀70、蒸汽产生加热器42、操作面板ll、水箱用水位传感 器36、水位传感器43、检测烹调室20(图3所示)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 器81、检测烹调室20内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82、泵35连接。
上述控制装置80由微机及输入输出电路等构成,根据来自水箱用水 位传感器36、水位传感器43、温度传感器81及湿度传感器82的检测信 号,按照既定的程序对送风风扇28、蒸汽加热加热器52、挡板68、排水 阀70、蒸汽产生加热器42、操作面板11及泵35进行控制。
在上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l中,若操作面板ll中的电源开关(未图 示)被按压,则电源接通,基于操作面板ll的操作而开始加热烹调的运 转。于是,首先控制装置80关闭排水阀70,在通过挡板68将排气通路 67关闭的状态下开始泵35的运转。由泵35经由第一 ~第四供水管31 ~ 34从水箱30向蒸汽产生装置40的罐体41内供水。然后,当水位传感器 43检测到罐体41内的水偉达到了既定水位时,使泵35停止,不进行供 水。
接着,向蒸汽产生加热器42通电,由蒸汽产生加热器"对罐体" 内存留的既定量的水进行加热。
然后,与蒸汽产生加热器42的通电同时、或当罐体41内的水的温 度达到既定温度时,开启送风风扇28,并对蒸汽升温装置50的蒸汽加热 加热器52通电。于是,送风风扇28将烹调室20内的空气(包括蒸汽) 从吸入口 25吸入,并将空气(包括蒸汽)输送到循环路径60。由于送风 风扇28采用了离心风扇,所以,与利用螺旋桨式风扇相比,能够产生高 压。并且,通过由直流马达使用作送风风扇28的离心风扇高速旋转,能 够使循环气流的流速变得极快。
接着,当蒸汽产生装置40的罐体41内的水沸腾时,产生了饱和蒸 汽,所产生的饱和蒸汽在蒸汽吸引喷射器44的位置与通过循环路径60的循环气流合流。从蒸汽吸引喷射器44喷出的蒸汽经由第二管63以高 速流入到蒸汽升温装置50中。
图5表示了从正面观察烹调室20的示意图,在烹调室20的顶板侧 设置有具有相对顶板面倾斜的倾斜面100b的凸部100,在凸部100的平 面100a上设置有与烹调室20的底面侧面对的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 101,并且,在凸部100的倾斜面100b上设置有与烹调室20的侧面侧面 对的多个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凸部 100设定成剖面为梯形状,但凸部的形状不限定于此,而且,凸部100 的具有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的倾斜面100b仅在烹调室20的左右的 侧面侧设置,但也可以在烹调室20的前后的前面侧、后面侧设置,还可 以组合这些设置方法。上述笫一顶板蒸汽吹出孔101是将来自蒸汽升温 装置50的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向,皮加热物90的第一面吹出的吹出口 的一个例子,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是将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第二 方向的热介质成分向被加热物90的笫二面吹出的吹出口的一个例子。
然后,从蒸汽产生装置40流入到蒸汽升温装置50的蒸汽被蒸汽加 热加热器52加热,成为近似300"C (基于烹调的内容而不同)的过热蒸 汽。该过热蒸汽的一部分从设置于凸部100的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 101朝向烹调室20内的下方喷出。另外,过热蒸汽的另一部分从设置于 凸部100的倾斜面100b的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被设置在烹调室20 的左右的侧面的热介质引导部91引导,使得过热蒸汽被从下面侧提供给 烹调室20内的-皮加热物90。
由此,从烹调室20的顶板娜的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101喷出的过热 蒸汽被朝向中央的被加热物90侧供给,并且,从烹调室20的左右的第 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向侧面侧吹出的过热蒸汽被高效提供到被加热物 90的背面侧。然后,反复进行烹调室20内的蒸汽依次被吸入到吸入口 25,通过循环路径60再次返回到烹调室20内这一循环。
这样,通过在烹调室20内形成过热蒸汽的流动,不仅会均匀地维持 烹调室20内的温度、湿度分布,而且将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过热蒸 汽从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101和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喷出,从而能 够高效地与托架24上载置的,皮加热物90的上面侧和下面侧沖撞。由此, 通过过热蒸汽的冲撞对被加热物90进行加热。此时,与被加热物90的 表面接触过的过热蒸汽,通过在被加热物90的表面结露时放出潜热也会加热被加热物90。由此,能够可靠且迅速地将过热蒸汽的大量的热均匀 赋予给被加热物90的整个面。并且,还通过主要从凸部100的平面100a 放射的辐射热加热,皮加热物90。因此,能够实现均匀、完成情况良好的 加热烹调。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不使蒸汽产生装置40产生 蒸汽的烹调程序。该情况下,通过由送风风扇28从吸入口 25吸入图3 所示的烹调室20的空气,并再次送入到蒸汽升温装置50,从第一顶板蒸 汽吹出孔101和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喷出热风或含有蒸汽的热风作 为热介质。
而且,在上述加热烹调的运转中,随着时间的经过,烹调室20内的 蒸汽量将增加,在数量上多余的量的蒸汽可以从排出口 27经由排出通路 64、排气管道65从排气口 66向外部排出。此时,通过由设置在排出通 路64上的散热器69使穿过排出通路64的蒸汽冷却结露,来防止蒸汽被 直接向外部排出,基于散热器69而在排出通路64内结露的水从排出通 路64内流下、被导入到托盘21,与因烹调而产生的水一同在烹调结束后 净皮处理。
烹调结束之后,通过控制装置80在操作面板11上显示烹调结束的 信息,进而,通过设置于操作面板ll的蜂鸣器(未图示)发出信号的声 音。由此,当由知晓烹调结束的使用者打开门12时,控制装置80利用 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门12被开启,瞬间打开排气通路67的挡板68。 于是,循环路径60的第一管61通过排气通路67与排气管道65连通, 由送风风扇28将烹调室20内的蒸汽经由吸入口 25、第一管61、排气通 路67及排气管道65从排气口 66排出。该挡板动作在烹调过程中使用者 打开门12时也同样发挥功能。从而,使用者不会暴露于蒸汽中,能够安 全地从烹调室20内取出#热物90。
根据上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当利用经由设置在烹调室20的顶板侧 的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101从蒸汽升温装置50供给的过热蒸汽,对 被加热物进行加热时,借助在烹调室20的顶板侧设置的多个第二顶板蒸 汽吹出孔102,将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过热蒸汽的一部分朝向烹调室 20的侧面侧吹出,由此,从多个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吹出的过热蒸 汽被在烹调室20的左右的侧面设置的热介质引导部91引导,使过热蒸 汽从侧方向烹调室20内的被加热物90供给。由此,可有效地从上方及
13侧方向烹调室20内的被加热物90供给过热蒸汽,能够进行没有加热不 均的烹调。因此,不仅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有效地向烹调室20供给过热蒸 汽,而且可降低部件个数、使组装容易,从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基于上述烹调室20的外部循环路径60,使从蒸汽升温装置 50的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101及多个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吹出 的过热蒸汽,在从烹调室20内经由吸入口 25吸入之后,再次回流到蒸 汽升温装置50中,所以,能够通过蒸汽升温装置50进行热回收,可提 高热效率。
另外,将来自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101的过热蒸汽的一部分(第 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直接吹向被加热物90的上面、即第一面,将来 自多个笫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的过热蒸汽的一部分(第二方向的热介 质成分),暂时吹向烹调室20的与配置了蒸汽升温装置50的顶板面侧 邻接的侧壁面,然后导向被加'热物90的背面、即第二面侧,所以,从蒸 汽升温装置50吹出的过热蒸汽被高效地向被加热物90的背面、即第二 面侧供给。
此外,上述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暂时吹出,可由在与多个第二 顶板蒸汽吹出孔102邻接的侧壁面上设置的热介质引导部91,高效地将 过热蒸汽导向被加热物90的第二面侧。
而且,由于设置在烹调室20的顶板侧的凸部100的相对烹调室20 的顶板面倾斜的倾斜面100b上设置有多个笫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所 以,容易使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过热蒸汽的一部分朝向烹调室20的 侧面侧》
并且,通过将蒸汽升温装置50、和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101及 多个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配置在烹调室20的顶板侧,可使从蒸汽升 温装置50向烹调室20的路径中的过热蒸汽的温度不降低,能够从蒸汽 升温装置50立即经由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101及多个第二顶板蒸汽 吹出孔102向烹调室20内供给,因此,可降低热损失。
另外,由于将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过热蒸汽借助面向烹调室20 的底面侧的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101朝向烹调室20的底面侧下方供 给,并且,将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过热蒸汽借助面向烹调室20的侧 面侧的多个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朝向烹调室20的侧面侧供给,所以, 能够将过热蒸汽有效地向烹调室20内的被加热物90供给,而不会发生
14加热不均。
此外,由于蒸汽产生装冥40所产生的蒸汽被提供给蒸汽升温装置 50,从蒸汽升温装置50备含有蒸汽的过热蒸汽提供给烹调室20内的被 加热物,所以,能够实现利用了过热蒸汽的完成情况良好的烹调。
图6表示了从正面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烹调室 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除了烹调室的凹部之外,采用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相同的构成,同一构成部^J武予同一参照 标记,在省略其说明的同时,援用了图1~图3。
如图6所示,在烹调室220的顶板侧设置了具有相对顶板面倾斜的 倾斜面200a的凹部200。在顶板面204上设置有与烹调室220的底面侧 面对的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201,并且,在凹部200的倾斜面200a 上设置有与烹调室220的侧面侧面对的多个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202。另 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凹部200的形状设定成剖面为梯形状,但 凹部的形状不限定于此,而且,凹部200的具有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202 的倾斜面200a仅在烹调室220的左右的侧面侧设置,但也可以在烹调室 220的前后的前面侧、后面侧设置,还可以采用它们的组合。上述第一顶 板蒸汽吹出孔201是将来自作为热介质供给部的一个例子的蒸汽升温装 置50的、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朝向被加热物90的第一面吹出的吹出 口的一个例子,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202是将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第 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朝向被加热物90的第二面吹出的吹出口的一个例 子。
并且,从蒸汽产生装置40流入到蒸汽升温装置50的蒸汽被蒸汽加 热加热器52加热,成为近似3001C (基于烹调的内容而不同)的过热蒸 汽。该过热蒸汽的一部分从设置于顶板面204的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 孔201朝向烹调室220内的TF方喷出。另外,过热蒸汽的另一部分从设 置于凹部200的倾斜面200a 6^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202被设置在烹调室 220的左右的侧面的热介质引导部92引导,使得过热蒸汽被从下面侧提 供给烹调室220内的被加热物90。
由此,从烹调室220的顶板侧的笫一顶板蒸汽吹出孔201喷出的过 热蒸汽被朝向中央的被加热物90侧猛烈供给,并且,从烹调室220的左 右的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202向侧面侧吹出的过热蒸汽被高效提供到被
15加热物90的背面侧。然后,反复进行烹调室220内的蒸汽依次被吸入到 吸入口 25,通过循环路径60再次返回到烹调室220内这一循环。
这样,通过在烹调室220内形成过热蒸汽的对流,不仅会均勻地维 持烹调室220内的温度、湿度分布,而且将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过热 蒸汽从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101和笫二顶板蒸汽吹出孔202喷出,从而 能够高效地与托架24上载置的被加热物90冲撞。由此,能够可靠且迅 速地将过热蒸汽的大量的热均匀赋予给被加热物90的整个面。因此,能 够实现均匀、完成情况良好的加热烹调。
上述笫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 同样的效果。
图7表示了从正面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烹调室 的示意图。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除了上下两层的托盘构造和侧 面吹出构造之外,采用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同样的构成,对 同一构成部赋予了同一参照标记,在省略其说明的同时,援用了图1~图3。
如图7所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具备在烹调室320内的 下层和上层配置的2个托盘301、 302。而且,在烹调室320内的左右的 侧面,设置有长度方向近似水平的大致长方形状的、作为侧面热介质吹 出口的一个例子的侧面蒸汽吹出口 322。作为热介质供给部的一个例子的 蒸汽升温装置50,分别与向烹调室320的左右两侧延伸的蒸汽供给通路 323的一端连接。而且,蒸汽供给通路323的另一端沿着烹调室320的两 侧面向下方延伸,与设置在烹调室320的两面侧且下侧的侧面蒸汽吹出 口 322连接。
并且,在烹调室320的底面配置有下加热器303,在该下加热器303 上配置有陶瓷玻璃304。将来自下加热器303的辐射热通过陶瓷玻璃304 向下层的托盘301放射。
经由在上述烹调室320的顶板侧设置的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 101,将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过热蒸汽的一部分向在上层的托盘302 上栽置的托架324上的被加热物390的上侧供给。另一方面,通过经由 在烹调室32 0的顶板侧设置的多个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 ,将来自蒸汽 升温装置50的过热蒸汽的一部分向烹调室320的侧面侧吹出,使从多个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吹出的过热蒸汽被设置在左右的侧面的热介质 引导部391引导,从而高效向上层的托盘302所载置的托架324上的被 加热物390的下侧供给。
通过在侧面蒸汽吹出p 322的中央部分配置由沖压金属构成的分隔 板310,使从侧面蒸汽吹出口 322吹出的过热蒸汽分支为斜下方和斜上 方。由此,从侧面蒸汽吹出口 322向斜上方吹出的过热蒸汽,被提供到 下层的托盘301所栽置的托架324上的被加热物390的上侧,而从侧面 蒸汽吹出口 322向斜下方吹出的过热蒸汽,净皮提供到下层的托盘301所 载置的托架324上的被加热物390的下侧。
根据上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在能够实现两层烹调的构成中,即, 在配置于烹调室320内的上层和下层的两个托盘301、 302上栽置,皮加热 物390的结构中,经由连接蒸汽升温装置50和侧面蒸汽吹出口 322的蒸 汽供给通路323,将来自蒸汽升温装置50的过热蒸汽从侧面蒸汽吹出口 322供给到托盘301、 302之间的空间。由此,由于经由顶板侧的第一顶 板蒸汽吹出孔101和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而供给的过热蒸汽,被提 供给上层的托盘302所载置的被加热物390,另一方面,经由设置在烹调 室320的侧面的侧面蒸汽吹出口 322而供给的过热蒸汽,被提供给下层 的托盘301所载置的被加热物390,所以,即便是上下两层的托盘构造, 也能实现加热均匀、完成情况良好的烹调。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具有与笫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 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笫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通过作为热介质供给部的 一个例子的蒸汽升温装置50使蒸汽产生装置40所产生的蒸汽过热而得 到的过热蒸汽,供给到烹调室20、 220、 320内的构成,但也可以将本发 明的加热烹调器应用到下述将热风、或含有蒸汽的热风供给到烹调室内 的结构,即,不利用蒸汽产生装置40产生蒸汽,而利用送风风扇28将 烹调室20、 220、 320的空气从吸入口 25吸入,并再次送入到蒸汽升温 装置50而得到热风、或禽有蒸汽的热风。
权利要求
1. 一种加热烹调器,通过由热介质供给部得到的热介质对烹调室内收容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上述被加热物以从上述烹调室的底面隔开间隔的状态被载置在上述烹调室内,上述热介质具有从在上述烹调室的内壁面中的单一内壁面上设置的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吹出口,向不同的方向吹出的至少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和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上述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向上述被加热物的第一面输送,上述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向上述第一面的背面、即上述被加热物的第二面侧输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从设置于上述烹调室的吸入口吸入了从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上述吹出口吹出的上述热介质之后,使其再次回流到上述热介质供 给部的循环部,上述吹出口和上述吸入口分別设置在上述烹调室的内面中的不同 的内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一面是与上述烹调室的配置有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内壁面侧对置的面,上述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直接吹向上述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一面,上述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暂时吹向上述烹调室的与配置有上 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内壁面侧邻接的内壁面,然后被导向上述被加热物 的上述第二面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暂时吹出的上述吹出口邻接的内壁面,设置有用于将上述热介质向上述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二面侧引 导的热介质引导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上述吹出口分别设置在上述烹调室的与顶板面近似平行的平面部及与上述平面部邻接的倾斜部。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热介质供给部和其吹出口配置在上述烹调室的顶板侧。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循环部具有强制输送空气的送风部,由上述循环部强制向上述热介质供给部输送的空气在被上述热介 质供给部再次加热之后,被吹向上述烹调室内的上述被加热物。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介质含有IOO度以上的过热状态的水蒸气。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介质是对空气进行加热而得到的热风。
10、 一种加热烹调器,通过由热介质供给部得到的热介质对烹调 室内收容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从上述烹调室的底面隔开间隔的状态在上述烹调室内支承 上述被加热物的支承部,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吹出口被设置在上述烹调室的内壁面中的单 一内壁面上,上述吹出口将上述热介质至少分为笫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和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而向不同的方向吹出,上述第一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吹向上述被加热物的第一面, 上述第二方向的热介质成分被吹向上述第一面的背面、即上迷被加热物的第二面侧。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一面是与上述烹调室的配置有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内壁面侧对置的面,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上述吹出口具有下述形态将上述第一方向 的热介质成分直接吹向上述被加热物的上述第一面,且将上述第二方 向的热介质成分暂时吹向上述烹调室的与配置有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 内壁面侧邻接的内壁面,并具有热介质引导部,其被设置成将被暂时吹向上述烹调室的与 配置有上述热介质供给部的内壁面侧邻接的内壁面的上述第二方向的 热介质成分,引导到上逸被柳熱物的上述笫二面侧。
全文摘要
在烹调室(20)的顶板侧设置了具有相对顶板面倾斜的倾斜面(100b)的凸部(100)。来自上述蒸汽升温装置(50)的过热蒸汽从设置于凸部(100)的平面(100a)的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101)朝向烹调室(20)内的底面侧吹出,并且,从设置于凸部(100)的倾斜面(100b)的多个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朝向烹调室(20)内的侧面侧吹出。从多个第一顶板蒸汽吹出孔(101)和多个第二顶板蒸汽吹出孔(102)吹出的过热蒸汽,被有效地提供到以与烹调室(20)的底面隔开间隔的状态载置在烹调室(20)内的被加热物(90)的上面侧和背面侧。
文档编号F24C1/00GK101454614SQ20078001926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5日
发明者下田英雄, 平野浩史, 松林一之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