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448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一种由隔板将框体内分隔为热交换室和机械室,在热交换室 内收容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在机械室内收容有压缩机、电气安装箱(電 装箱)和储液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近年来,为了试图实现机械室的 小型化,提出了一种在该机械室内将压缩机和储液器上下设置,并且将该
储液器安装在隔板上的方案(例如,参考日本特开平09-243115号公报)。 还提出 一种将电气安装箱大致水平地配置在隔板上部,并且使电气安装箱 的 一端向热交换室侧突出,借助通过热交换室的空气冷却该电气安装箱的 室外机组(例如,参考日本特开2001-201110号公报)。
在这种室外机组中,还公知一种在框体内安装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多 个翅片管式热交换部且弯折形成为在一端部侧形成台阶部的热交换器的空 调装置的室外机组(例如,参考日本特开2002-250544号^^报)。
在隔板上安装储液器的结构中,由于储液器的重量比较重(例如,8kg), 因此要求隔板具有不因储液器重量而变形的强度。并且,由于在压缩机运 转时产生的振动通过配管传递到储液器上,因此需要考虑该振动引起的隔 板的振动。还需要考虑到的是,如果隔板振动,与此相伴,和隔板相连且 构成框体的面板也会振动,其结果室外机组发出噪音。针对于此,在现有 的技术中,在隔板和储液器之间设置弹性部件,因此存在将储液器安装在 隔板上的结构变得很复杂的问题。此外,由于考虑到使电气安装箱的一端 向热交换室侧突出的情况下,这些突出部分会阻挡送风,从而导致降低热 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因此希望设置电气安装箱时控制突出量。但另一方 面,如果减小电气安装箱突出量后使其配置到热交换室侧,则存在框体上 安装该电气安装箱变得困难的问题。 并且,在现有的结构中,热交换器形成框体侧面的一部分,将管板设在配置于外侧的热交换部上,在该管板上安装了框体的前面板。因此,在热 交换器的台阶部,外部气体流通得很不通畅,该台阶部无助于热交换,所 以存在该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考虑到上述种种情况,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抑制隔 板的振动,进而能够抑制伴随该振动而产生的噪音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
本发明的另 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抑制电气安装箱向热交换室侧突 出的量,而且将电气安装箱易于安装到框体上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热交换器的台阶部有助于热交换,从 而力求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由隔板将框体内分 隔为热交换室和机械室,在热交换室内收容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在才几械 室内收容有压缩机、电气安装箱和储液器;该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的特征 在于,在所述隔板上贴靠加强板,通过该加强板将所述储液器安装在所述
隔板上,并且将该隔;〖反的一端和所述加强^反一并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管 板上。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通过加强板将储液器安装在隔板上,因此能够利 用该加强板提高隔板的刚性,由此抑制该隔板的振动。进而,由于隔板的 一端和加强板一并固定在热交换器的管板上,因此隔板的振动不易传递到 热交换器上,从而能够抑制伴随该振动而产生噪音。
在这种结构中,也能够所述储液器具有容器本体和固定在该容器本体 上的 一对安装金属件,所述加强板对应于这些安装金属件的间距配置在所 述隔板上。
另外,也能够在所述隔板和所述加强板上形成有贯穿这些隔板和加强 板的孔部,该孔部能够勾挂所述储液器的安装金属件。
还能够在所述机械室内具有连接在同所述压缩机和储液器相连的制冷 回路上的辅助阀(寸一匕、、7/《少7"),通过所述加强板将支撑该辅助阀的 支承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上。
本发明的另 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由隔板将框体内分隔为热交换 室和机械室,在热交换室内收容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在机械室内收容有压缩机和电气安装箱;该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安装 箱具有以和所述隔板大致相同的宽度在该隔板上延伸且在所述机械室侧支
撑电气安装组件(電装二二:y卜)的支承板,在所述隔板上端部载置该支
承板的状态下,能够将该支承板的一端部临时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管板上。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隔板上延伸的支承板的机械室侧支撑有电气安 装组件,因此能够抑制电气安装箱向热交换室侧突出的量。而且,在所述 隔板上端部载置该支承板的状态下,由于能够将该支承板的 一 端部临时固 定在热交换器的管板上,因此能够简单地将电气安装箱安装在框体上。
在该结构中,所述支承板在其一端部也能够具有孔部,该孔部可用于 勾挂设于所述管板上的螺钉部。而且,所述孔部能够具有小径孔和与该小 径孔相连的大径孔,将这些小径孔和大径孔设置在以所述支承板的下端为 中心的大致相同半径上。所述支承板也能够具有从该支承板的下端部向所 述机械室侧延伸的舌片部。
本发明的另 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在框体内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 叠多个翅片管式热交换部且弯折形成为在一端部侧形成台阶部的热交换
器;该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的特征在于,具有将外部气体引入至所述台阶 部的导板,将该导板的一端安装在配置于内侧的热交换部上,并且将该导 板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框体的底板上,此时在该另一端和配置于外侧的热 交换部的端部之间设有流通所述外部气体间隙。
根据该结构,通过导板的另一端和配置于外侧的热交换部的端部之间 的间隙被吸入的外部气体,由导板引入并通过热交换器的台阶部。因此, 通过该台阶部有助于热交换,能够试图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而且, 由于导板的一端安装在配置于内侧的热交换部上,而另 一端安装在框体的 底板上,因此通过该导板,能够简单地连接热交换器和框体的底板。
在该结构中,在所述导板上还能够安装所述框体的前面板。而且,也 能够在所述导板上形成使连接件通过的开口部,该连接件用于连接配置于 内侧的热交换部和与该热交换部邻接的热交换部。另外,热交换器能够层 叠3层大致相同形状的所述热交换部而构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储液器通过加强板安装在隔板上,因此因该加强板 提高了隔板的刚性,由此抑制该隔板的振动。进而,由于隔板的一端与加强板一并固定在热交换器的管板上,因此隔板的振动不易传递到热交换器 上,能够抑制伴随该振动产生噪音。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隔板上延伸的支承板的机械室侧支撑有电气安装 组件,因此能够抑制电气安装箱向热交换室侧突出的量。而且,在隔板上 端部载置该支承板的状态下,能够将该支承板的 一端部临时固定在热交换 器的管板上,所以能够简单地将电气安装箱安装在框体上。
进而,根据本发明,通过导板的另一端和配置于外侧的热交换部的端 部之间的间隙被吸入的外部气体,由导板导引入并通过热交换器的台阶部。 因此,通过该台阶部有助于热交换,能够试图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组的内部结构的正视图2是室外机组的内部结构的顶视图3是表示隔板和储液器的立体图4是表示隔板的结构的立体图5是表示储液器在隔板上的安装状态的顶视图6是表示配置在隔板上的电气安装箱的立体图7是表示电气安装箱的结构的立体图8是用于说明电气安装箱的安装顺序的视图9是表示台阶部的立体图IO是表示配置在台阶部的导板的结构的立体图11是用于说明在台阶部流通的外部气体的流动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由室外机组IO和室内机组(未图示)构成, 制冷剂流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制冷回路,进行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室 外机组10设置在室外,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当在进行制冷运行时,使 制冷剂冷凝,并向外部放出热量;当在进行制热运行时,使制冷剂蒸发, 并从外部吸收热量。在下面叙述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是从设置有室外 机组10的状态下从前面观察的方向。图1是从前面观察室外机组10的视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室外机组
IO的视图。该室外机组IO具有大致长方体箱形状的机组壳体(框体)11, 该机组外壳11具有底板12、顶板l3、前面板"和外板l5,机组壳体11 的内部由立设在底板12上的隔板16纵向隔开,被分隔成热交换室Rl和 机械室R2。另外,在图l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拆卸前面板14的状态,前 面板14由以隔板16为界左右一分为二的第一前面板14A和第二前面板 14B构成,通过拆卸掉各前面板14A, 14B,操作者能够从前面对热交换 室Rl和机械室R2内的零件进行维修操作。
如图2所示,在热交换室Rl内,热交换器21 4皮收容在热交换室Rl 的背面侧,而在前面侧收容有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的送风机22A, 22B。 从上面观察,热交换器21被弯折成大致L形,且从热交换室R1的左侧面 (外侧面)沿着背面而配置。由此,热交换器21形成热交换室Rl (即机组 壳体ll)的左侧面和背面,从该左侧面直到背面的露出面的整体作为通风 路(吸气口)而发挥作用。在本结构中,为了防止人体等接触到该热交换 器21上,热交换器21的表面覆盖着由树脂性网状件等构成的翅片护罩(7 Y y力'一 卜、、)(未图示)。
送风机22A, 22B安装在设置于热交换室Rl内的左右一对支柱24L, 24R上。这些支柱24L, 24R的上端部分别挂在热交换器21的上缘部,并 且将这些支柱24L, 24R的下端部用螺钉紧固在底板12上。
送风机22A由通过底座25固定在支柱24L, 24R上部的风扇电动机 26A,以及安装在该风扇电动机26A的轴上的叶片式风扇(轴流风扇)27A 构成。该叶片式风扇27A接近热交换室Rl的前侧而配置。另外,该叶片 式风扇27A的前部伸入到圆形肋部形状的风扇覆盖部28A内,该风扇覆盖 部28A设在热交换室Rl的第一前面板14A的上部,而且该风扇覆盖部28A 的开口部具有作为通风路(吹出口 )的功能,该开口部由能够防止人体等 接触到叶片式风扇27上的风扇护罩(7 7 y力、一 K ) 29A所覆盖。送风机 ^B设在所述支柱24L, 24R的下部,其具有与所述送风机22A大致相同 的结构,所以使用与构成该送风才几22A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 说明。
如果风扇电动机26A, 26B动转驱动叶片式风扇27A, 27B,则从室 外机组10的周围,更具体地说,从热交换器21的背面侧和左侧面侧将外部气体吸入到热交换室R1内,外部气体经过热交换器21的大致前面之后, 通过热交换室R1前面的风扇覆盖部28A, 28B排出到外界。即,该室外 机组10构成为从前面吹出热交换后的空气的前面吹出类型。
如图1所示,在机械室R2内,构成制冷回^各一部分的压缩机31、储 液器32和四通阀33或膨胀阀(未图示)之类的阀体等制冷回路构成部件 通过配管纟皮连接,这些制冷回路构成不件纟皮收容在该机械室R2的大致下 侧空间内。
在本结构中,压缩机31和储液器32均具有相同容积的压缩容器,并 在所述机械室R2内沿上下方向排列而配置。具体地说,压缩机31被设置 在底板12上,在该压缩机31的上方,储液器32 4皮安装在隔板16上。由 此,能够抑制机械室R2内的压缩机31和储液器32的设置空间。
另外,在机械室R2的前面侧的大致中间位置配置有支承板36,在该 支承板36上固定有气管用辅助阀37和液管用辅助阀38。在这些气管用辅 助阀3 7和液管用辅助阀3 8内,分别连接从室内机组延伸的机组配管的气 管和液管(未图示),由此构成循环制冷剂的制冷回路。在机械室R2的 上方空间配置有电气安装箱40,在该电气安装箱40内布设有控制空调装 置的控制基板等各种电气安装件。该电气安装箱40的结构包括在隔板 l6上部延伸的第一支承板(支承板)41,以及安装在该第一支承板41上 的第二支承板42,在这些第一支承板41和第二支承板42上配置有基板等 电气安装组件。
下面,对隔板16和储液器32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隔板16和储液器32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隔板16结构的 立体图,图5是表示储液器32在隔板16上的安装状态的顶视图。
如图3所示,隔板16形成为托盘形状,其结构包括配置在热交换室 Rl和机械室R2之间并用以分隔该热交换室Rl和机械室R2的基板部16A、 将该基板部16A前面侧的侧缘部向机械室R2侧弯折而形成的前面部16B、 将基板部16A背面侧的侧缘部向机械室R2侧倾斜弯折而形成的斜面部 16C、将该斜面部16C的侧缘部和所述前面部16B大致平行地弯折而形成 的背面部16D、将基板部16A的上缘部向机械室R2侧弯折而形成的上面 部16E,以及将基板部16A的下缘部和该上面部16E大致平行地向机械室 R2侧弯折而形成的下面部16F。由此,隔板16通过用薄的金属板被形成为所述托盘形状,试图提高该
隔板16的刚性(强度)。进而,在本结构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隔板16的 刚性,在该隔板16的一部分上设置加强板50。加强板50贴靠设置在隔板 16的一表面上(机械室侧的面上),通过该加强板50,在隔板16上安装 有储液器32。
该储液器32包括作为压力容器而形成的容器本体32A,以及分别设 在该容器本体32A上部和下部的上下一对的安装金属件32B。如图5所示, 该安装金属件32B是在大致-形金属件的大致中央处固定螺栓32C而形成的。
另外,如图3所示,加强板50以规定间隔P配置在隔板16的上下两 个位置上,该规定间隔P对应于储液器32的安装金属件32B的安装间距。 在本结构中,由于只是将加强板50贴靠在隔板16的一部分上,因此相比 较于加厚轧压形成隔板整体的现有技术,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即使 在因变更储液器的容量而需要改变安装金属件的安装间距时,也能够以对 应于该安装间距的间隔将加强板50配置在隔板16上,从而能够广泛地对 应于各种产品。
加强板50的形成从隔板16的前面部16B —直到基板部16A、斜面部 16C及背面部16D,并且弯折形成为和该隔板16大致相同的形状。具体地 说,如图4所示,加强 板50包括分别对应于隔板16的基板部16A、前 面部16B、斜面部16C和背面部16D的基板部50A、前面部50B (图5 )、 斜面部50C和背面部50D,将这些基板部50A、前面部50B (图5)、斜 面部50C和背面部50D的上缘和下缘分别弯折成大致L形而形成肋部50E。
加强板50由于通过具有所述肋部50E形成为托盘形状,因此提高了 该加强板50自身的刚性。另外,通过将加强板50形成为和隔板16大致相 同的形状,并贴靠在该隔板16上,加强板50和隔板16形成一体化,所以 利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提高隔板16的刚性。
在本结构中,虽然加强板50和隔板16通过点焊来接合,但是也能够 利用紧固螺钉等方式接合。
如图3所示,隔板16通过将该隔板16的下面部16F和底板12用螺 钉紧固并立设于该底板12上。进而,将隔板16的背面部16D (—端)用 螺钉紧固在热交换器21上。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热交换器21在该热交换器21的图中右侧的端部上安装管板35,在该管板35上形成有将机组 壳体11内侧的侧缘部弯折成大致L形的肋部35A。在本结构中,如图5 所示,将隔板16的背面部16D和加强板50的背面部50D —并用螺钉紧固 在管板35的肋部35A上。而且,在本结构中,将隔板16的前面部16B和 加强板50的前面部50B—并用螺钉紧固在第一前面板14A上。由此,由 于通过加强才反50来加强的部分将隔板16固定在管板35和第一前面板14A 上,因此能够将该隔板16更牢固地支撑在机组壳体11内,该隔板16的振 动不易传递到热交换器21或机组壳体11的各个面板上,因而能够抑制伴 随该振动而产生的噪音。
由于通过加强板50将储液器32安装在隔板16上,因此能够利用该加 强板50提高隔板16的刚性,防止隔板16因储液器32的重量而变形,并 且能够防止伴随该储液器32振动而使该隔板16产生振动。
如图4所示,在隔板16的基板部16A和加强板50的基板部50A上形 成有贯穿它们的锁眼形孔(孔部)52。该锁眼形孔(Zf3求孔)52具有将 大径孔52A和小径孔52B上下关联形成的结构,小径孔52B形成得其直 径比储液器32的安装金属件32B的螺栓32C的直径要大,比柠紧在该螺 栓WC上的螺母53的直径要小。而且,大径孔52A形成得其直径比所述 螺母53的直径要大。
当把储液器32安装在隔板16上时,在该储液器32的安装金属件32B 的螺栓32C上拧紧螺母53的状态下,连同螺母53 —起把螺栓32C穿过锁 眼形孔52的大径孔52A。随后,如果使储液器32向下方移动,所述螺栓 32C向小径孔52B内移动,螺母53就被勾挂在该小径孔52B内。因此, 能够简单地将储液器32临时固定在隔板16上于是,通过紧固螺母53, 就能够将储液器32固定在隔板16上。由此,因为在隔板16和加强板50 上设有能够勾挂储液器32的安装金属件32B的锁眼形孔52,所以能够将 储液器32临时固定在隔板16上,因而即使操作者一个人也能够将储液器 32容易安装在隔板16上。
如图5所示,在下方的加强板50上连接有支撑所述的气管用辅助阀 37和液管用辅助阀38的支承板36的一端36A,该支承板36的另 一端36B, 则连接在外^反15的前面侧的端部上。
在设置室外机组IO时,在气管用辅助阀37和液管用辅助阀38上分别连接机组配管的气管和液管(未图示),此外,即使在设置之后,通过液
管用辅助阀38也能够补充制冷剂。因此,由于在气管用辅助阀37和液管 用辅助阀38上,装卸配管等的几率比较大,因此希望可靠地固定气管用辅 助阀37和液管用辅助阀38。
在本结构中,由于支承板36的一端36a通过下方的加强板50固定在 隔板16上,因此在气管用辅助阀37和液管用辅助阀38上能够简单地装卸 配管。
才艮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由隔板16将机组壳体n内分隔为热交换室ri
和机械室r2,在热交换室r1内收容有热交换器21和送风机22a、 22b, 在机械室r2内收容有压缩机31和储液器32,将加强板50贴靠在隔板16 上,并且通过该加强板50将储液器32安装在隔板16上,因此以简单的结 构,并利用加强板50能提高隔板16的刚性,还能够防止因储液器32的重 量而隔板16发生变形,并且能够抑制伴随该储液器32振动而该隔板16 振动。进而,由于将该隔板16的背面部16d和加强板50—并固定在热交 换器21的管板35上,因此能够将该隔板16更牢固地支撑在机组壳体11 内,从而该隔板16的振动不易传递到热交换器21上,并且能够抑制伴随 该振动而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施方式,储液器32具有容器本体32a和固定在该容器本体 "a上的一对安装金属件32b,由于加强板50对应于这些安装金属件32b 的间距配置在隔板16上,因此,即使在储液器的安装金属件的安装间距发 生了变化,也能够以对应于该间距的间隔,将加强板50配置在隔板16上, 因而能够广泛地对应使用的各种产品,能够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隔板16和加强板50上形成有贯穿这些隔板 16和加强板50且能勾挂储液器32的安装金属件32b的锁眼形孔52,因 此能够将储液器32临时固定在隔板16上,即使操作者一个人也能够将储 液器32容易安装在隔板16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机械室r2内具有连接在同压缩机31及储液器32 相连的制冷回路的气管用辅助阀37和液管用辅助阀38,由于通过加强板 50将支撑该气管用辅助阀37和液管用辅助阀38的支承板36的一端36a 固定在隔板16上,因此能够将这些气管用辅助阀37和液管用辅助阀38 牢固地支撑在机组壳体11内,并且能够易于进行将配管在该气管用辅助阀37和液管用辅助阀38上装卸的操作。
下面,说明电气安装箱40的安装结构。
图6是表示电气安装箱40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其放大立体图。
如图7所示,电气安装箱40具有在隔板16的上部延伸的第一支承板 41,在该第一支承板41的机械室R2侧,配置有生成用于驱动压缩机31 的直流电源的变换器基板43。由于该变换器基板43是实际安装有变换器 电路等发热量比较大的电气元件的基板,因此在该变换器43的相反侧,即 在第一支承板41的热交换室Rl侧,配置有能够排放该变换器基板43所 产生的热量的散热片44。该散热片44具有将构成多个翅片的金属板在左 右保持间隔而排列的结构。
另外,在第一支承板41的热交换室R1侧,配置有覆盖所述散热片44 的盖体45。该盖体45是将金属板弯折形成的,在其上部和下部形成有使 与散热片44的翅片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空气通过的开口 45A。
第一支承板41具有和隔板16大致相同的宽度,配置在该隔板16的上 部,从而与该隔板16相互配合,具有分隔热交换室Rl和机械室R2的功 能。在本结构中,第一支承板41的高度设定为将其放置在隔板16上时, 总高度和热交换器21大致相同。
该第一支承板41形成为托盘状,其结构包括配置有所述变换器基板 43和散热片44的基板部41A、将该基板部41A的前面侧的侧缘部向机械 室R2侧弯折而形成的前面部41B、将基板部41A的背面侧的侧缘部与所 述前面部41B大致平行地弯折而形成的背面部(一端部)41C、将基板部 16A的上缘部向机械室R2侧弯折而形成的上面部41D ,以及将基板部41A 的下缘部与该上面部41D大致平行地向机械室R2侧弯折而形成的下面部 41E。在本结构中,在第一支承板41上将该第一支承板41的下面部41E 的缘部向下方弯折而形成有舌片部41F。
如图7所示,如果将第一支承板41载置在隔板16上,该舌片部41F 向该隔板l6的上端部的机械室R2侧延伸。该舌片部41F在将第一支承板 41载置在隔板l6上时作为定位导向件而发挥作用,并且作为覆盖第一支 承板41和隔板16之间间隙的盖体而发挥作用。因此,即使雨水从热交换 室Rl通过隔板16和第一支承板41之间的间隙浸入到机械室R2内,由于 这些雨水遇到舌片部41F就会向机械室R2的下方流动,因此这些雨水不会浸入到电气安装箱40内。
另外,电气安装箱40具有固定在第一支承板41上且在机械室R2的 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承板42。该第二支承板42包括在机械室R2的宽度 方向延伸的板部42A,以及将该板部42A的下缘部向前方弯折而形成的底 板部42B,并在该板部42A的前面侧配置有过滤器基板46,在该板部斗2A 的背面侧配置有电抗器4 7 。
在板部42A的前面侧配置有从上面观察弯折成大致-形的覆盖过滤器 基板46的盖体48。该盖体48由螺钉等固定在板部42A上,卸掉该螺钉就 能够简单地将盖体48从板部42A上拆卸下来。在盖体48的前面配置有能 够控制室外机组10内的各种装置运行的控制基板49。由于该控制基板49 被配置在4几械室R2的前面侧,因此例如拆卸第二前面板14B (参考图2) 而易于进行维护。
另外,在第二支承板42的底板部42B上固定有将金属板弯折而形成 的安装板51,在该安装板51的前面侧配置有用于向室外机组10内提供电 源,且和室内机组等进行通信的端子台52。
如上所述,电气安装箱40具有第一支承板41和第二支承板42,由于 在这些第一支承板41和第二支承板42上配置有作为电气安装组件的所述 变换器基板43、散热片44、过滤器基板46、电抗器47、控制基板49以及 未图示的功率继电器和电容器等,因此电气安装箱40的重量变得比较重 (例如大约llkg),因而这种电气安装箱40的安装操作比较困难。
因此,在本结构中,在隔板16的上面部载置电气安装箱40的第一支 承板41的状态下,能够将该第一支承板41的背面部41C临时固定在热交 换器21的管板35上。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第一支承板41的背面部 41C上形成有能够勾挂在螺钉62上的锁眼形孔(孔部)61,该螺钉62安 装在管板35的肋部35A上。
该锁眼形孔61具有将小径孔61A和大径孔61B关联而形成的结构, 小径孔61A的直径比螺钉62的螺紋直径要大,比该螺钉62的头部直径要 小。另外,大径孔61B的直径比所述螺钉62的头部要大,且该头部能够 通过。
在本结构中,锁眼形孔61倾斜形成为大径孔61B位于比小径孔61A 更靠近机械室R2侧的下方的位置。更具体地说,锁眼形孔61形成在以第一支承板41的下面部41E的热交换室Rl侧的角部41E1为中心的大致相 同半径上。
如上所述,由于锁眼形孔61倾斜形成为大径孔61B位于比小径孔61A 更靠近机械室R2侧的下方的位置,因此,如图8所示,在安装有电气安 装箱40的情况下,大径孔61B不会比管板35的肋部35A更向热交换室 Rl侧延伸。据此,由于大径孔61B由所述肋部35A被堵住,因此能够防 止热交换室Rl和机械室R2通过该大径孔61B相连通,以防止雨水等从该 大径孔61B浸入到电气安装箱40内。
下面,对电气安装箱40的安装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第一支承板41和第二支承板42组合,在这些第一支承板41 和第二支承板42上配置电气安装组件,形成电气安装箱40。
接着,如图8所示,将第一支承板41的下面部41E载置在隔板16的 上面部16E上,并将所述舌片部41F作为导向件,压入第一支承板41的 背面部41C,直至其抵接在热交换器21的管板35的肋部35A。此时,电 气安装箱40将舌片部41F作为导向件在隔板16的上面部16E上滑动,从 而能够利用很小的力将电气安装箱40压入到规定的位置。
接着,如图8所示,将电气安装箱40的上部(例如,第一支承板41 的上面部"D)向机械室Rl侧倾斜,将形成在第一支承板41的背面部41C 上的锁眼形孔61的大径孔61B插入在预先轻轻柠入管板35的肋部35A上 的螺钉62的头部。如上所述,由于该锁眼形孔61形成在以第一支承板41 的下面部41E中热交换室Rl侧的角部41E1为中心的大致相同半径上,因 此,如果以该角部41E1为中心,在顺时针旋转方向(图中R方向)上转 动第一支承板41 (电气安装箱40),则螺钉62向小径孔61A内移动,螺 钉的头部就会勾桂在该小径孔61A上。
因此,能够将电气安装箱40简单地临时固定在机组壳体11上,具体 地固定在隔板16和热交换器21的管板35上。另外,柠紧所述螺钉62, 并且通过形成在第二支承板42和安装板51的缘部的螺钉孔64,将电气安 装箱40固定在外板15 (图2)的前侧端部上。
如上所述,由于在电气安装箱40的第一支承板41的背面部41C上形 成有将第一支承板41载置在隔板16的上面部上的状态下可勾挂在设于热 交换器21的管板:35上的螺钉62的锁眼形孔61,因此,能够将电气安装箱40临时固定在隔板16和热交换器21的管板35上,并且,即使操作者 一个人也能够将电气安装箱40容易安装在机组壳体11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由隔板16将机组壳体11内分隔为热交换室Rl 和机械室R2,在热交换室Rl内收容有热交换器21和送风机22A, 22B, 在机械室R2内收容有压缩机31和电气安装箱40,该电气安装箱40具有 以和隔板16大致相同的宽度在该隔板16上延伸且在机械室R2侧支撑变 换器基板43的第一支承板41,因此,在该第一支承板41的热交换室Rl 侧,只有冷却所述变换器基板43的散热片44突出,从而能够抑制电气安 装箱40向热交换室Rl侧突出的量。因此,能够抑制因电气安装箱40向 热交换室R1内突出而产生的挡风阻力,能够试图提高热交换器21的热交 换效率。
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将送风机22A, 22B上下排列配置的 结构中,由于将该送风机22A, 22B配置在热交换室Rl内,使得通过抑 制电气安装箱40的突出量,使从这些送风机22A, 22B送出的空气气流分 布最佳,因此能够进一步试图提高热交换器21的热交换效率。
在隔板l6的上面部16E载置第一支承板41的状态下,由于该第一支 承板41的背面部41C能够临时固定在热交换器21的管板35的肋部35A 上,因此能够简单地将电气安装箱40安装在机组壳体11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一支承板41具有在该第一支承板41的背面 部41C上可勾挂安装于管板35的肋部35A上的螺钉62的锁眼形孔61, 因此能够将电气安装箱40临时固定在隔板16和热交换器21的管板35上, 从而,即使操作者一个人也能够容易地将电气安装箱40安装在机组壳体 11内。
进而,#4居本实施方式,由于锁眼形孔61包括小径孔61A和大径孔 61B,并且这些小径孔61A和大径孔61B形成在以第一支承板41的下面 部41E中热交换室Rl侧的角部41E1为中心的大致相同的半径上,因此, 通过以该角部41E1为中心,在顺时针旋转方向(图中R方向)上转动第 一支承板41 (电气安装箱40),能够简单地将螺钉62勾挂在该锁眼形孔 61上。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一支承板41具有从该第一支承板41 的下面部41E向隔板16的上面部16E的机械室R2侧延伸的舌片部41F,因此在安装电气安装箱40时,通过将所述舌片部41F作为导向件,在隔 板16的上面部16E上滑动电气安装箱40,就能够利用很小的力将电气安 装箱40压入到规定的位置。
进而,由于舌片部具有覆盖第一支承板41和隔板16之间间隙的功能, 因而即使雨水从热交换室Rl通过隔板16和第一支承板41之间的间隙浸 入到机械室R2内,这些雨水遇到舌片部41F而会流到机械室R2的下方, 因此能够防止这些雨水浸入到电气安装箱40内。
下面,对热交换器2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热交换器21是在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 为3个)翅片管式热交换部151, 152, 153而形成的。配置在内侧的热交 换部151的结构,包括流通制冷剂的制冷剂管151A以及配置在该制冷 剂管151A周围的多个散热用翅片151B。另外,配置在中间和外侧的热交 换部152, 153形成为和所述热交换部151大致相同的大小,并且具有和该 热交换部151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省略对其 说明。
如图2所示,热交换部151 ~ 153将图中右侧的端部位置对齐而配置, 在该端部配置有连接热交换部151 ~ 153之间的第一管板35。该第一管板 35具有将第一管板35的机组壳体11内侧的缘部弯折成大致L形的肋部 35A,所述隔板16被螺钉紧固在该肋部35A上。
如上所述,热交换部151 ~ 153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将图中右侧端 部的位置对齐而配置,并且从上面观察,分别弯折成大致L形。因此,热 交换部151 ~ 153的图中左侧(一侧)的端部并不对齐,在该端部侧形成台 阶部55。具体地,与配置于内侧的热交换部151的端部151C相比,配置 在中间的热交换部152的端部152C位于后方,而与该端部152C相比,配 置于外侧的热交换部153的端部153C位于后方。因此,各端部151C~ 153C 的位置并不对齐,其结果,在热交换器21的一端部侧形成台阶部155。
如图IO所示,在台阶部155上配置有导板156,该导板通过所述送风 机22A, 22B的运行,将外部气体引入至该台阶部155上。该导板156是 具有和热交换器21大致相同高度的板部件,其结构包括和台阶部155 中各热交换部151-153的翅片151B-153B大致平4亍地配置的前面部 156A、将该前面部156A的一端向台阶部155侧弯折而形成的侧面部156B,以及将所述前面部156A的另 一端即该侧面部156B的相反侧的端部向前面 板14侧弯折而形成的固定部156C。该固定部156C (—端)安装在配置于 内侧的热交换部151上。
具体地,在该热交换部151的端部151C上配置有用于将导板156安 装在该热交换部151上的第二管板157。该第二管板157包括和热交换 部151的翅片151B大致平^f亍地配置的端斧反157A,以及将该端^反157A的 左侧的端部,即外侧的热交换部153侧的端部向前面纟反14侧弯4斤而形成的 肋部157B。该肋部157B具有和导^反156的固定部156C大致相同的宽度, 通过用螺钉将该肋部157B和固定部156C配合在一起,导板156就被安装 在热交换部151上。在本结构中,通过将一片板材弯折就能够简单地形成 导板156。
一方面,导板156的侧面部(另一端)156B安装在底板12上。具体 地,底板12在其周围具有立起部112A,在该立起部112A上形成有凹部 1UB,该凹部1UB在与导板156的侧面部156B相对的位置处。该凹部 112B下凹至和所述侧面部156B抵接的位置处,通过用镙钉158固定凹部 112B和侧面部156B,导板156的侧面部(另 一端)156B安装在底板12 上。
如上所述,由于导板156的固定部156C安装在配置于内侧的热交换 部151的第二管板157上,导板156的侧面部156B安装在形成于底板12 的立起部112A上的凹部112B内,因此,通过该导板156热交换器21和 底板12连接在一起。因此,不再需要将热交换器21连接在底板12上的专 用部件,从而减少了零件数目,并且试图简化组装操作。
在此,导板156安装在底板12上,以便于该导板156的侧面部156B 和配置于外侧的热交换部153的端部153C之间形成宽度为W的间隙160。 该间隙160的宽度W的大小能够使外部气体通过间隙160流入台阶部155 内。
由此,通过送风才几22A, 22B的运行,经过所述间隙160吸入的外部 气体,如图11中箭头X所示,被引入至导板156并通过热交换器21的台 阶部155。因此,通过在台阶部155流通充足的外部气体,该台阶部155 有助于热交换,从而试图提高热交换器21的热交换效率。
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层叠3个以上的热交换部151-153形成热交换器21的情况下,如图ll的斜线所示,由于利用导板156参与 热交换的面积进一步增大,因此获得的效果也进一步提高。
另外,如图10所示,在导^反156的前面部156A和固定部156C上, 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参考图l)切口 (开口 部)161。该切口 161用于连"l妄配置在内侧的热交换部151和配置在中间(和 该热交换部邻接)的热交换部152。在本结构中,通过该切口 161,以束带 (连接件)162束缚配置在内侧的热交换部151的制冷剂管151A和配置在 中间的热交换部152的制冷剂管152A,从而能够简单地连接这些热交换部 151, 152。
如果扩大该切口 161,就易于进行利用束带(結束/《乂 K) 162捆紧制 冷剂管151A, 152A的操作。但是,为了使外部气体通过该切口 161跑到 热交换器21的内侧的空间,因此该切口 161的大小优选小到不妨碍利用束 带进行捆紧操作的程度。
在本结构中,虽省略了图示,但能够利用束带在导板156的内侧将配 置在中间的热交换部152的制冷剂管152A和配置在外侧的热交换部153 的制冷剂管153A捆紧,从而将热交换部152, 153连接在一起。
如图9所示,在导板156的侧面部156B上固定有第一前面板114A。 该第一前面板114A具有将热交换器21的台阶部155的端部向背面侧弯折 而形成的侧部114Al,该侧部114A1向导板156的侧面部156B的外侧延 伸,;故螺4丁紧固在该侧面部156B上。
虽省略了图示,但在该侧部114A1形成有下凹至与侧面部156B抵接 的位置的凹部,通过将该凹部和侧面部15 6B用螺钉固定,第 一 前面板114A 被安装。根据这种结构,不再需要用于将第一前面板114A安装在外侧的 热交换部153的端部153C上的管板,从而减少了零件数目,并且能够试 图简化组装搡作。
如图11所示,在本结构中,第一前面板114A的侧部114A1安装为和 导板156的侧部156B大致重叠。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所述间隙160因 第一前面板114A的侧部114A1变得狭窄,并且防止因该侧部1MA1导板 156的侧面部156B露出在外部,从而能够试图提高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 10的美观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机组壳体11内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翅片管式热交换部151 ~ 153且弯折形成为在一端部侧产生台阶部155的热交 换器21,又具有将外部气体引入至台阶部155的导板156,将该导板156 的固定部156C安装在配置于内侧的热交换部151上,并且将该导板156 的侧面部156B安装在机组壳体11的底板12上,此时在该侧面部156B和 配置于外侧的热交换部153的端部153C之间设有外部气体流通的间隙 160,因此,通过该间隙160吸入的外部气体被引入至导板156并流经热交 换器21的台阶部155。因此,在台阶部155流通充足的外部气体,A/v而该 台阶部155有助于热交换,因此提高了热交换器21的热交换效率。
另外,由于通过该导板156,热交换器21和底板12连接在一起,因 此不再需要将热交换器21连接在底板12上的专用部件,从而减少了零件 数目,并且能够试图简化组装操作。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第一前面板114A安装在导板156上, 因此不再需要将第一前面板114A安装在外侧的热交换部153的端部153C 上的管板,从而减少了零件数目,并且能够试图简化组装操作。
而且,才艮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导板156上形成有将连接配置在内侧 的热交换部151和配置在中间的热交换部152的束带162通过的切口 161, 因此,通过该切口 161,以束带162捆紧配置在内侧的热交换部151的制 冷剂管151A和配置在中间的热交换部152的制冷剂管152A,从而能够简 单地将这些热交换部151, 152连接在一起。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热交换器21层叠3层大致相同形状的热交换 部151-153而形成,因此由导4反156参与热交换的面积,相比于层叠2 个热交换部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在上面,虽然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 定于此。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隔板16上配置了 2个加强板50,但是并 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配置1个或3个以上的加强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 中,虽然对于将支撑气管用辅助阀37和液管用辅助阀38的支承板36通过 下方的加强板50固定在隔板16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通过上方 的加强板50固定在隔一反16上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于将3个热交换部151, 152, 153层 叠而形成的热交换器2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热交换器也具有将热交换部层叠2层、4层或5层的结构。在本结构中,如上所述那样,层叠的热 交换部的数目越多,越能提高热交换效率,因此进一步获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连接件使用了束带62,但是并不限定于
此,也能够用铁丝、绳子或皮带来连接热交换部。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于上下配置2台送风机22A, 22B的 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勿庸置疑的是也能够配置1台送风机。
权利要求
1. 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由隔板将框体内分隔为热交换室和机械室,在热交换室内收容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在机械室内收容有压缩机、电气安装箱和储液器;该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上贴靠加强板,通过该加强板将所述储液器安装在所述隔板上,并且将该隔板的一端和所述加强板一并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管板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 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固定在该容器本体上的一对安装金属件,所述加强板对 应于这些安装金属件的间距配置在所述隔板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 板和所述加强板上形成有贯穿这些隔板和加强板且能够勾挂所述储液器的 安装金属件的孔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 械室内具有连接在同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储液器相连的制冷回路上的辅助 阀,通过所述加强板将支撑该辅助阀的支承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上。
5. —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由隔板将框体内分隔为热交换室和机械 室,在热交换室内收容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在机械室内收容有压缩机、 电气安装箱和储液器;该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安装箱具有以和所述隔板大致相同的宽度在该隔板上延伸且 在所述机械室侧支撑电气安装组件的支承板,在所述隔板的上端部载置该 支承板的状态下,能够将该支承板的一端部临时固定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管 板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 板在该支承板的 一端部具有能够勾挂在设于所述管板上的螺钉部的孔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部 具有小径孔和与该小径孔相连的大径孔,并且将这些小径孔和大径孔设置 在以所述支^R板的下端为中心的大致相同半径上。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 板具有从该支承板下端部向所述隔板上端部的所述机械室侧延伸的舌片部。
9. 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由隔板将框体内分隔为热交换室和机械 室,在热交换室内收容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在机械室内收容有压缩机、 电气安装箱和储液器;该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的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由在厚度方向上层叠多个且弯折形成为在该热交换器的 一端部侧形成台阶部的翅片管式热交换部构成,将该导板的 一端安装在配置于内侧的热交换部上,并且将该导板的另 一端 安装在所述框体的底板上,此时该另 一端和配置于外侧的热交换部的端部 之间设有流通所述外部气体的间隙。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导板上安装有所述框体的前面板。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导板上形成有使连接件通过的开口部,该连接件用于连接配置于内侧的热 交换部和与该热交换部邻4妄的热交换部。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 交换器将大致相同形状的所述热交换部层叠3层而形成。
全文摘要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由隔板将机组壳体内分隔为热交换室和机械室,在热交换室收容有热交换器和送风机,在机械室收容有压缩机、电气安装箱和储液器。在隔板上贴靠加强板,通过该加强板在隔板上安装储液器,将该隔板的背面部和加强板一并固定在热交换器的管板上。电气安装箱具有以和隔板大致相同的宽度在该隔板上延伸且在机械室侧支撑变换器基板的第一支承板,在隔板的上面部载置该第一支承板的状态下,能够将该第一支承板的背面部临时固定在热交换器管板的肋部上。进而,在机组壳体内具有层叠的多个翅片管式热交换部弯折形成为在一端部侧形成台阶部的热交换器,还具有将外部气体引入至台阶部的导板,将该导板的固定部安装在配置于内侧的热交换部上,并且将该导板的侧面部安装在机组壳体底板上,此时在该侧面部和配置于外侧的热交换部的端部间设有流通外部气体的间隙。
文档编号F24F1/14GK101430118SQ20081017788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5日
发明者中村豪志, 小山浩司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