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074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特别是涉及排出从空气过
滤器去除下来的尘埃的对策。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空气吸入口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的空调装置的室内 机組中,设置有用以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除尘机构的 室内机组已为所知。这种室内机組中,设置有贮留去除下来的尘埃 的贮留箱,使用者必需从室内机組上取下贮留箱清除其中的尘埃。 然而,这种室内机組, 一般设置在室内的高处,对于高龄者或女性 来说取下贮留箱是件烦瑣的事情,这成为问题。 在此,具有将从空气过滤器上去除下来的尘埃自动地排出室内 机組外的功能的空调装置提出在专利文献1中。 具体地讲,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在室内机組内设置有为去 除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除尘机构(垃圾收取箱)。还有,室外机組 内设置有垃圾回收箱和抽真空风扇。并且,室内机組的垃圾收取箱 和室外机組的垃圾回收箱由垃圾搬送管连接。该空调装置中,由垃 圾收取箱收取从空气过滤器去除下来的垃圾(尘埃),该垃圾由抽真 空风扇吸入垃圾回收箱。由此,不需利用者动手,捕捉到空气过滤 器上的垃圾就可以排出机組外。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301363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以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中,要将从空气过滤 器去除下来的尘埃从该空气过滤器的位置移动到任意位置,就需要 设置用以移动尘埃的抽真空风扇,所以就增加了这部分的成本,也 会引起装置(室外机組)的体积增大的问题。特别是由于移动废弃尘 埃的频度并不是那么高,只为了这个移动尘埃就设置抽真空风扇,
6将是十分不经济的,这成为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各点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备从空气过滤器去除尘埃的机能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中,不导致装置体积的增大,又可以筒单地将去除下来的尘埃搬送到规定位置。一为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一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以在壳体34内包括室内热交换器37、从室内吸入空气的室内风扇39、以及设置在该室内风扇39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40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为前提的。并且,本发明还包括去除捕捉到所述空气过滤器40上的尘埃的除尘机构50和利用所迷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将由所迷除尘机构50去除下来的尘埃搬送到规定位置的尘埃搬送机构70。 所述发明中,由室内风扇39吸入壳体34内的空气,在通辻空气过滤器40之际,该空气中所含的尘埃被空气过滤器40捕捉。被空气过滤器40捕捉了的尘埃,由除尘机构50去除。被去除下来的尘埃,又被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搬送到规定的位置(例如壳体34夕卜)。也就是说,利用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将从空气过滤器40去除下来的尘埃搬送到别的地方。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室内风扇39配置为将从室内吸入的空气吹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7。另一方面,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构成为利用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7之前的所述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将由所述除尘机构50去除下来的尘埃搬送到规定位置。 所述发明中,由除尘机构50去除下来的尘埃由供給室内热交换器37之前的空气搬送到规定位置。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包括贮留由所述除尘机构50去除下来的尘埃的贮尘容器60。另一方面,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构成为将所迷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导入所迷贮尘容器60,使得贮留在所述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与空气一起被搬送到规定位置。
所述发明中,从空气过滤器40去除下来的尘埃贮留到贮尘容器60内。并且,由于将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导入贮尘容器60内,使得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被搬送到规定的位置。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室内风扇39配置为将从室内吸入的空气吹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7。另一方面,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构成为将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7之前的所述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导入所述贮尘容器60。 所述发明中,由于供给室内热交换器37之前的空气被导入贮尘容器60,所以贮尘容器60的尘埃被搬送到规定位置。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迷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包括位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7与所述室内风扇39之间的并将该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导入所述贮尘容器60内的供给侧导管71,及将贮留在所述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与空气一起搬送到规定位置的排出侧导管74。 所述发明中,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流入供给侧导管71后供给贮尘容器60。贮尘容器60的尘埃与送来的空气一起通过排出侧导管74被搬送到规定位置。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中设置有开关用以导入所述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导入口的开关机构72。 所迷发明中,来自室内风扇39的空气被导入贮尘容器60的导入口,由开关机构72任意开关。例如,该导入口,在通常运转时由开关机构72关闭,而在清扫空气过滤器40时又由开关机构72打开。由此,只在需要清扫过滤器的时候将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导入贮尘容器60。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迷尘埃搬送机构70中,在导入所述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导入口设置有集风板91。 所述发明中,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被集风板91捕捉。也就是说,由于设置有集风板91而使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变得容易
8流动。因此,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也就容易被导入贮尘容器60。其结果,增大了导入贮尘容器60的空气的导入量,也就容易将贮尘容器60的尘埃搬送到规定的位置。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构成为将贮留在所述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搬送到所述壳体34外。 所述发明中,贮尘容器60的尘埃被搬送到室内天棚里等的壳体34外。 第九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包括比所述贮尘容器60的容积大的尘埃捕集箱92。并且,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构成为将贮留在所述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搬送到所述尘埃捕集箱92中。 所述发明中,尘埃被从贮尘容器60搬送到尘埃捕集箱92内贮留。由于尘埃捕集箱92的容积大,所以能够贮留大量的尘埃。 第十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二或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7供给室内的吹出口23上,设置有用以调节风向的风向调节板23a。并且,本发明,在所迷尘埃搬送机构70搬送尘埃时,调节所迷风向调节板23a使得所述吹出口 23的通风阻力成为最大。 所述发明中,尘埃被从贮尘容器60搬送时,吹出口 23的通风阻力最大。这样做,减少了吹出口 23的吹出量,而这部分空气就被导入贮尘容器60。由此增大了搬送贮尘容器60的尘埃的搬送量。 第十一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二或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搬送尘埃时,停止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7供给载热体。 所迷发明中,例如,若是包括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8的空调装置10的情况,在尘埃被从贮尘容器60搬出之际,停止向室内热交换器37供给制冷剂。这样做,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既不会在室内热交换器37被加热也不会被冷却。第十二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搬送尘埃时,使所述室内风扇39的转速达到最大。 所述发明中,在搬送尘埃时,室内风扇39是用最大转数运转的,所以增大了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量,也就增大了导入贮尘容器60的空气量。因此,增大了搬送贮尘容器60的尘埃的搬送量。 第十三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除尘机构50包括设置在所述贮尘容器60上且与所述空气过滤器40接触的刷部件51,及使所述空气过滤器40相对于该刷部件51移动的过滤器移动机构52。 所述发明中,由于过滤器移动机构52的作用,空气过滤器40边与刷部件51接触边移动。伴随着该移动,空气过滤器40上的尘埃由刷部件51扫落(去除)。由刷部件51去除下来的尘埃,就那样贮留到贮尘容器60中。 第十四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的导入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导入口上,设置有构成为随着所述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而开关该导入口的开关机构72。 所述发明中,由于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尘埃搬送机构70的导入口自动开关。例如,根据整个空气过滤器40的尘埃去除时刻的设定来开关开关机构72。因此,去除完尘埃后,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被导入贮尘容器60,去除下来的尘埃就能被集中搬送到规定位置。 第十五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除尘机构50的刷部件51,包括毛绒(pile)织物构成的接触所述空气过滤器40的刷部51b。 所述发明中,空气过滤器40边接触刷部件51的刷部51b边移动。伴随着该移动,空气过滤器40的尘埃由刷部51b扫落(去除)。另一方面,由于刷部51b由毛绒织物构成,所以刷毛长度较短。因此,贮尘容器60内,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流通不会由于刷部51b的刷毛而受到太大的阻碍。也就是说,吹出空气在贮尘容器60
10内容易流通。 第十六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刷部 件51设置在形成于所述贮尘容器60的上表面的开口部62。并且, 在所述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方向上比所述刷部件51更靠后方一侧 的所述开口部62的缘部6c,构成使通过所述刷部件51的所述空气 过滤器40上的尘埃与该空气过滤器4 0 —起移动的引导部。 所述发明中,刷部件51设置在贮尘容器60的开口部62并接 触空气过滤器40。在空气过滤器40移动并通过刷部件51之际,附 着在空气过滤器40上的尘埃由刷部件51扫落。然而,并不能保证 所有的尘埃确实被扫落,漏扫的尘埃还附着在空气过滤器40上、 或者是成为了脱离空气过滤器40的状态。该尘埃,伴随着空气过 滤器40的移动向着刷部件51的后方(即空气过滤器40移动方向的 反方向)移动。 在此,若在开口部62的刷部件51的后方侧缘部6c没有经过 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则通过刷部件51的尘埃被该缘部6c遮挡停滞 在该缘部6c和刷部件51之间的间隙处。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40 在移动,但是尘埃却停留在缘部6c和刷部件51之间。该停滞了的 尘埃,若不断地增大而又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硬度后,则从空气过滤 器40被弹出落入室内。然而,本发明中,在开口部62的后方侧缘 部6c构成为了引导部,所以没有被刷部件51扫落的尘埃随着该缘 部6c与空气过滤器40—起顺利地移动。由此,避免了在刷部件51 后方的尘埃的停滞状态。 第十七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十六方面的发明中,所迷开口 部62的缘部6c,成为朝着所述刷部51b渐渐变细的先端渐细的形 状。 所迷发明中,没有被刷部件51扫落的尘埃不会被开口部62 的缘部6c遮挡,而是沿着该缘部6c的面确实且顺利地在空气过滤 器40的移动方向上移动。 第十八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十七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刷部 件51包括圓柱状的轴部51a和设置在该轴部51a的外周面上的刷
ii部51b。并且,所述开口部62的缘部6c的端面,形成为沿着所迷 刷部51b的圓孤状。 所迷发明中,刷部件51整体形成为圓柱状,该圆柱状周方向 的一部分从开口部62露出。并且,如图17所示,由于开口部62 缘部6c的端面沿着刷部51b形成为圆弧状,所以缘部6c与刷部件 51之间的间隙就无限缩小。也就是说,在紧贴刷部件51的后方形 成了与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缘部6c。由此,通过刷部 件51后的尘埃更不容易停滞在缘部6c与刷部件51之间,因而更 顺利地向着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方向移动。 第十九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刷部 件51配置在形成于所迷贮尘容器60的上表面的开口部62。并且, 所述空气过滤器40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甩以关闭所述开口部62的关 闭部件138。 所迷发明中,刷部件51设置在贮尘容器60的开口部62并接 触空气过滤器40。空气过滤器40移动并在通过刷部件51之际,附 着在空气过滤器40的关闭部件138以外的规定部分的尘埃由刷部 件51扫落。还有,在搬送贮留在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之际,空气 过滤器40移动,由该关闭部件138关闭贮尘容器60的开口部62。 一发明的效果一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将从空气 过滤器40去除下来的尘埃搬送到规定位置。因此,不需要另外设 置吸引风扇等的搬送器,就可以用筒单的方法将去除下来的尘埃移 动到容易废弃的规定地方。由此,不会导致增大机組体积,还可以 提高废弃从空气过滤器40去除下来的尘埃的废弃作业的效率。 还有,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利用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7之前 的空气搬送由除尘机构50去除下来的尘埃。为此,与用通过室内 热交换器37后的空气搬送尘埃的情况相比,减小了空气的流通阻 力,容易确保尘埃的搬送力。由此,不再需要增大为搬送尘埃的室 内风扇39的功率。
还有,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设置有贮留从空气过滤器40去除下来的尘埃的贮尘容器60,向该贮尘容器60中导入室内风扇39 的吹出空气。因此,可以暂时将去除下来的尘埃贮留到贮尘容器60 中,就可以将该尘埃聚集起来搬送。由此,就能够提高尘埃的搬送 效率。 还有,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将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7之前 的空气导入了贮尘容器60。因此,例如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因为 是将由室内热交换器37冷却前的空气导入贮尘容器60,所以就能 够防止在贮尘容器60中由于冷空气产生的结露。由此,不再需要 另外釆取防止结露对策,就可以获得成本的削减。
特别是,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设置有用以搬送导入贮尘容器 60的室内风扇的吹出空气的供给侧导管71及排出侧导管74。 因此,确实能够由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将从空气过滤器40去除 下来的尘埃搬送到规定的位置。 再有,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是在尘埃搬送机构70的空气导 入口设置有开关机构72。因此,通过在需要清扫空气过滤器40时 打开开关机构72,就可以将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导入贮尘容器 60。为此,也就可以防止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无作为地供给贮 尘容器60。由此,在通常运转时,能够将全部室内风扇39的吹出 空气供给室内热交换器37。其结果,不会降低居住者的舒适性。 还有,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因为是在尘埃搬送机构70的空 气导入口设置有集风板91,所以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容易流入 该导入口,也就可以增大向贮尘容器60的空气导入量。由此,提 高了尘埃的搬送效率。由此,提高了尘埃的搬送效率,也就可以缩 短空气过滤器40的清扫运转时间。 还有,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是将尘埃搬送到壳体34外,就 可以省去从安装在高处的机組13取出尘埃的工作。因此,就可以 提高利用者的尘埃废弃作业的效率。 还有,根据第九方面的发明,是将尘埃从贮尘容器60搬送到 比该贮尘容器60容积大的尘埃捕集箱92中并贮留。因为贮尘容器 60设置在空气过滤器40的附近,即吸入空气通路的附近,所以为了不影响空气的流动而尽可能地缩小容积。这样做,贮尘容器60 中就不能贮留更多的尘埃,但是本发明中能够由尘埃捕集箱92贮 留更多的尘埃。由此,就可以减小废弃尘埃的频度,进一步省去利 用者的工作量。再有,通过将尘埃捕集箱92配置在容易废弃尘埃 处,就可以提高尘埃废弃作业的效率。还有,只要对多个室内机組 13设置共同的尘埃捕集箱92,就可以集中回收多个室内机組13内 捕捉到的尘埃。因此,即便是具有多台室内机組13的情况下,也 能够提高尘埃废弃作业的效率。
还有,根据第十方面的发明,是在尘埃搬送机构70搬送尘埃 时,使吹出口 23的通风阻力最大。由此,减少了吹出口23的吹出 空气量,就能够增大向贮尘容器60中的空气导入量。因此,就可 以提高尘埃的搬送效率,其结果,也就能够縮短空气过滤器40的 清扫运转时间。 再有,根据第H~—方面的发明,在尘埃搬送机构70搬送尘埃 时,停止了向室内热交换器37的载热体的供给。因此,过滤器清 扫时,就可以阻止在室内热交换器37的热交换。过滤器清扫时, 因为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一部分供给了贮尘容器60,所以向 室内热交换器37的空气供给量就比通常运转时减少。若是就这样, 在室内热交换器37空气就可能被过加热或过冷却,就会损坏居住 者的舒适性。还有,由于空气的过度冷却,在室内热交换器37就 会产生结露,这成为问题。然而,本发明中,因为阻止了室内热交 换器37中的热交换,所以空气不会被过度地冷却或加热,也就可 以防止所述的不好情况的发生。 还有,根据第十二方面的发明,是在尘埃搬送机构70搬送尘 埃时,使得室内风扇39的转数成为最大。因此,也就可以增大向 fc尘容器60的空气导入量,也就提高了尘埃的搬送效率。 还有,根据第十三方面的发明,可以确实将由刷部件51去除 下来的尘埃暂时贮留到贮尘容器60中。并且,因为是使空气过滤 器40相对于刷部件51移动,就可以去除空气过滤器40整个面上 的尘埃。
还有,根据第十四方面的发明,是在尘埃搬送机构70的空气 导入口设置有随着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而开关的开关机构72。因 此,就能够自动开关空气导入口。为此,就可以省去利用者的排出 尘埃劳动。 还有,第十五方面的发明,是在刷部件51上具有毛绒织物构 成的刷部51b,所以刷部51b的刷毛长度变短。因此,就可以降4氐 贮尘容器60内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流通阻力。其结果,就可 以提高贮留在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的搬送效率。 还有,根据第十六方面的发明,是将贮尘容器60的开口部62 后方侧的缘部6c构成能够使得尘埃与空气过滤器40 —起移动的引 导部。因此,没有被刷部件51扫落的尘埃不会被缘部6c遮挡而是 能够与空气过滤器40 —起移动。由此,就可以防止尘埃停滞在开 口部62的缘部6c与刷部件51之间的间隙中渐渐变^^落入室内等。 其结果,提高了空气过滤器40的清扫功能的可信度。 还有,根据第十七方面的发明,是将贮尘容器60的开口部62 后方侧的缘部6c形成为先端渐细的形状,所以没有#1刷部件51扫 落的尘埃能够沿着开口部62的缘部6c的面顺利地移动。因此,就 能够确实防止尘埃停滞在开口部62的缘部6c与刷部件51之间的 间隙中。其结果,进一步提高了空气过滤器40的清扫功能的可信 度。 还有,根据第十八方面的发明,是将贮尘容器60的开口部62 后方侧的缘部6c的端面,形成为沿着圓柱状的刷部51b的圓弧状。 因此,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小该缘部6c与刷部件51之间的间隙。也 就是说,在紧挨着刷部件51的后方形成了用以移动尘埃的引导部。 因此,就可以进一步确实地防止在刷部件51后方的尘埃的停滞。 还有,根据第十九方面的发明,是在空气过滤器40的一部分 上设置有关闭贮尘容器60的开口部62的开关部件138。因此,在 向贮尘容器60中导入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来搬送尘埃之际,可 以关闭贮尘容器60的开口部62。由此,就可以防止贮尘容器60 中的尘埃从开口部62流出。其结果,就可以防止尘埃落入室内。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构成 的管线系统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組的纵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組的横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A位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从下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板的 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过滤器的俯 视图(平面图)。
图7,是表示从后看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尘容器 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尘容器的旋转 机构的图;图8(a),表示非旋转时的状态,图8(b),表示旋转时的 状态。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給侧导管的气 流调节器开闭机构的图;图9(a),表示气流调节器关闭的情况,图 9(b),表示气流调节器打开的情况。
图10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 一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器清扫运转 的动作;图10(a),表示通常的运转状态,图10(b),表示过滤器巻 取时的状态,图10(c),表示过滤器巻回时的状态,图10(d),表示 棑出尘埃时的状态。
图11 ,是表示第 一 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集风板的立 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一 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室内机組的 图;图12(a),是从天棚内看的俯视图,图12(b),是侧面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所涉及的贮尘容器及 旋转刷的构成的横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由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刷去 除尘埃的动作的横剖视图;图14(bl)至图14(b5)是按顺序表示的。
16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八变形例所涉及的室内机組的 横剖视图。
图16,是为了说明在旋转刷后方尘埃的停滞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九变形例所涉及的贮尘容器及 旋转刷的构成的横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九变形例所涉及的贮尘容器及 旋转刷的构成的横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組的构成的 纵剖视图。
图20,是表示从上看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組的 构成的横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板、空气过滤器 及贮尘容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过滤器的安装 部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器驱动机构的 构成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从上看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尘机构及 化尘容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从下看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除尘机构及 贮尘容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6,是用与贮尘容器的关系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 的贮留量检测器的构成的横剖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尘容器和空气过 滤器的开关部件的关系的横剖视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尘埃搬送机构的主 要部位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9 ,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尘埃搬送机构的主 要部位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30,是表示从室内一侧看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板,并且装饰板的一部分被切掉的部分剖视图。
图3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流调节盒
与管嘴(nozzle)插入部的连接关系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嘴插入部的构成 的纵剖视图。
图33 ,是概括地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过滤器 与除尘机构的关系的图;图33(a)及图33(b),表示过滤器清扫运转 时的状态;图33(c),表示通常运转时的状态。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刷清扫动作时的除 尘机构的动作的横剖视图。
图35,是表示从下看本发明笫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組的 立体图。
图3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組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組的图;图 37(a),表示从下看的橫剖视图;图37(b)及图37(c),是表示从图37(a) 的侧面看的纵剖视图。
图38,是表示从后看本发明笫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刷驱动机构 及过滤器导轨的立体图。
图39,是表示从后看本发明笫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器驱动 机构和空气过滤器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贮尘容器和空气过 滤器的开关部件的关系的横剖视图。
图4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尘埃搬送机构的主 要部位的构成的剖枧图。
图43,是表示从室内机組下方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 过滤器清扫运转时的空气流向的横剖视图。
图44,是表示从室内机組下方看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
18过滤器清扫运转时的空气流向的横剖视图。
图45,是表示从室内机組下方看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
的室内机組的横剖视图。
一符号说明—10空调装置
13室内机组
23吹出口
23a风向调节板
34壳体
37室内热交换器
39室内风扇
40空气过滤器
50除尘机构
51旋转刷(刷部件)
51a轴部
51b席'J部
52过滤器移动机构
60贮尘容器
62刷用开口(开口部)
70尘埃搬送机构
71供给侧导管
72气流调节器(开关机构)
74排出侧导管
91集风板
92尘埃捕集箱
6c开口缘部(缘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室内机組13的空调装置10。该空调装置10中,室内机組13 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天花板。另外,以下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 的空调装置10,接下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室内机組13。
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装置10包括室外机組11和室内机組 13。室外机組11中设置有压缩机30、室外热交换器35、膨胀阀36、 四通换向阀33及室外风扇12。室内机組13中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 37及室内风扇39。 所述室外机組11中,压缩机30的喷出侧连接有四通换向阀 33的第一阀口 Pl。压缩机30的吸入侧连接有四通换向阀33的第 三阀口 P3 。 所述室外热交换器35是由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的。室 外热交换器35的一端连接于四通换向阀33的第四阀口 P4。室外 热交换器35的另一端连接于液态侧关闭阀15。 所述室外风扇12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35的附近。室外热交换 器35中,进行由室外风扇12送来的室外空气和流通的制冷剂之间 的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35与液态侧关闭阀15之间,设置有可变 开度的膨胀阀36。还有,四通换向阀33的第二阀口 P2连接于气 态侧关闭阀16。 所迷四通换向阀33,能够切换第一阀口 Pl与第二阀口 P2相 互连通且第三阀口 P3与第四阀口 P4相互连通的第一状态(图1中 实线表示的状态)、及第一阀口 Pl与第四阀口 P4相互连通且第二 阀口 P2与第三阀口 P3相亙连通的第二状态(图1中虛线表示的状 态)。 该空调装置10中,四通换向阀33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制 热运转,四通换向阀33为第二状态情况下进4亍制冷运转。制热运 转时,在制冷剂回路18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35起蒸发器的作用 且室内热交换器37起冷凝器的作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另一 方面,制冷运转时,在制冷剂回路18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35起 冷凝器的作用且室内热交换器37起蒸发器的作用的蒸气压缩式制 冷循环。
20
<室内机組的构成>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室内机組13包括具有壳主体26和装 饰板27的壳体34。壳体34内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37、冷凝水盘 38、室内风扇39、空气过滤器40、除尘机构50、贮尘容器60及尘 埃搬送机构70。 所述壳主体26形成为下侧开放的近似矩形箱体。壳主体26 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隔热材17。壳主体26设置为下部穿通天棚板的 开口的状态。 所述装饰板27形成为矩形板状。装饰板27的平面形状比壳主 体26的平面形状大一圈。装饰板27安装为以夹着密封部件19的 状态覆盖在壳主体26的下侧。在将装饰板27安装在壳主体26上 的状态时,是装饰板27暴露在室内。 如图5所示,装饰板27上形成有一个吸入口 22和四个吹出口 23。吸入口 22形成为矩形,且位于装饰板27的中央部。吸入口 22 中嵌入了形成为细缝状的吸入栅29。各吹出口 23形成为细长的矩 形状。各吹出口 23沿装饰板27的各边形成。并且,各吹出口 23 上设置有风向调节板23a(参照图2等)。通过旋转该风向调节板23a 调节风向(吹出方向)。 所述室内风扇39是所谓的涡旋风扇。室内风扇39配置在壳主 体26的中央附近,且位于吸入口 22的上侧。室内风扇39包括风 扇马达39a和风扇叶39b。风扇马达39a固定在壳主体26的顶4反上。 风扇叶39b连结于风扇马达39a的旋转轴上。室内风扇39的下侧 设置有连通于吸入口 22的喇叭口 25。在壳体34内,该喇9V口 25 将室内热交换器37上游侧的空间分隔为室内风扇39侧和吸入栅29 侧。室内风扇39构成为通过喇叭口 25从下侧吸入空气向四周吹出。 室内热交换器37是由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室内热交 换器37从俯视看形成为口字状,且配置在围绕室内风扇39的周围。 室内热交换器37中进行由室内风扇39送来的室内空气(吹出空气) 和流动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
所述冷凝水盘38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37的下侧。冷凝水盘
2138是用来接收在室内热交换器37上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产生的冷凝 水的。冷凝水盘38中,设置有为排冷凝水的排水泵(省略图示)。冷 凝水盘38具有倾向设置有排水泵位置的倾斜度以便聚集冷凝水。
所述空气过滤器40形成为长薄片状,且配置在喇叭口 25的下 侧(入口侧)。如图6所示,空气过滤器40包括平面看为矩形的过錄、 器本体41和巻取部42。过滤器本体41形成为覆盖喇叭口 25的入 口的大小,并是捕捉吸入室内风扇39的室内空气中的尘埃的部分。 巻取部42与过滤器本体41的一对相对边连接,并是由后述的除尘 机构50的第一巻取辊53及第二巻取辊54巻取的部分。还有,过 滤器本体41的巻取部42没有连接的各边(以下称为侧边)上,形成 有气流调节器用突片43及容器用突片44。气流调节器用突片43 形成在过滤器本体41的端部。容器用突片44基本形成在整个侧边 上。 所述除尘机构50是为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40上的尘埃的。 除尘机构50包括刷部件的旋转刷51和过滤器移动机构52。 所述过滤器移动机构52,不仅支撑空气过滤器40在规定位置, 还使空气过滤器40相对于旋转刷51往返运动。过滤器移动机构52 包括第一巻取辊53、第二巻取辊54及引导滚筒55。 所述第一巻取辊53及第二巻取辊54,配置在喇叭口 25下侧 且在其入口的外侧。第一巻取辊53位于图2的右侧(以下称为后方 侧),第二巻取辊54位于图2的左侧(以下称为前方侧)。各巻取辊 53、 54,构成为由驱动用马达56驱动进行可逆回转,并巻取空气 过滤器40的巻取部42。由此,空气过滤器40的过滤器本体41向 前方侧或后方侧移动。引导滚筒55配置在比第一巻取辊53稍稍靠 前侧。该引导滚筒55,构成为从下面支撑空气过滤器40的巻取部 42,并且随着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而旋转。 另外,所述喇叭口25的下表面,安装着形成为围绕着入口周 围的成为框状的引导部件57(参照图2及图4)。该引导部件57,是 用以从空气过滤器40上引导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的。
所述旋转刷51包括棒状的轴部和轴部周围的由多数刷毛构成
22的刷部。旋转刷51设置在下面叙述的贮尘容器60的刷用开口 62 处,并配置在空气过滤器40下侧的前方一侧。旋转刷51构成为当 过滤器本体41移动时,通过刷部接触该过滤器本体41而去除尘埃。 另外,旋转刷51,配置在与引导部件57之间且夹着空气过滤器40 的位置。因此,过滤器本体41确实被按到旋转刷51上,提高了尘 埃的去除效率。
所述贮尘容器60贮留由旋转刷51去除下来的尘埃。也如图7 所示,贮尘容器60为稍稍细长的矩形容器。贮尘容器60以横过该 空气过滤器40的状态配置在空气过滤器40下侧的前方侧。并且, 如上所述,贮尘容器60上表面形成的刷用开口 62中设置有旋转刷 51。 所述贮尘容器60前方一侧的面突出形成为圓弧状的圓弧部 61。空气过滤器40沿着该圓孤部61折回,巻入第二巻取辊54。还 有,沿着贮尘容器60宽度方向的一个面(以下称为侧面)和后方一側 的面(以下称为后表面)上,分别形成了接下来要叙述的连接尘埃搬 送机构70的软管75的导管用开口 63。 所述贮尘容器60构成为随着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而旋转。也 如图8所示,贮尘容器60上设置有贯穿该贮尘容器60长方向的旋 转轴65,并且设置有突出上表面的端部即过滤器作用部64。在通 常运转时,贮尘容器60的后方侧受弹簧66的弹力向上转动(参照 图8(a))。这种状态下,密封贮尘容器60后方侧和引导部件57之间 形成有密封部,遮断贮尘容器60内部与室内风扇39吸入侧。还有, 当清扫过滤器时,空气过滤器40移动使得该空气过滤器40的容器 用突片44接触过滤器作用部64,从而使得贮尘容器60被按下朝下 旋转(参照图8(b))。这种状态下,以上所述的密封部开口,过滤器 本体41容易通过贮尘容器60与引导部件57之间。如上所述,旋 转轴65、过滤器作用部64及弹簧66构成随着空气过滤器40的移 动旋转贮尘容器60的旋转机构。 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是将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导入贮尘容 器60,再从该贮尘容器60将尘埃与空气一起搬送出(排出)壳体34外的机构,包括供给侧导管71及棑出侧导管74。也就是说,该尘 埃搬送机构70构成为利用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将贮尘容器60 的尘埃搬送到规定位置。 所述供给侧导管71及排出侧导管74配置在喇叭口 25下侧的 空间。供给侧导管71,出口端通过软管73连接于贮尘容器60后表 面的导管用开口 63。排出侧导管74,入口端通过软管75连接于贮 尘容器60侧面的导管用开口 63。 所述供给侧导管71,构成为该供给侧导管71的入口側开口连 通于室内风扇39的配置空间,在该开口部设置有能自由开闭的气 流调节器72。也就是说,供给侧导管71的入口侧开口位于室内风 扇39的吹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37之间。如图9所示,该气流调节 器72构成为随着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而进行开关。具体地讲,供 给侧导管71的内部设置有一端安装在气流调节器72的开关盖72a 上的开关用控制杆81。开关用控制杆81,在中途有旋转轴82,构 成为以该旋转轴82为中心旋转。开关用控制杆81的另一端,成为 从供给侧导管71的上表面开口孔出入的过滤器作用部81a。 也就是说,所述供给侧导管71的入口侧开口 ,构成为导入通 过室内热交换器37之前的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导入口 。还有, 气流调节器72构成开关该尘埃搬送机构70导入口的开关机构。 根据以上构成,通常运转时,开关用控制杆81的一端侧(气流 调节器72—侧)由弹簧83的弹力而向下,气流调节器72关闭开关 盖72a(参照图9(a))。由此,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不流入供给侧 导管71。另外,这种状态下,开关用控制杆81的过滤器作用部81a 成为从供给侧导管71的上表面开口孔突出的状态。还有,气流调 节器72,在清扫过滤器时,随着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使得空气过 滤器40气流调节器用突片43接触过滤器作用部(81a),由此该过滤 器作用部81a没入供给侧导管71内(参照图9(b))。这种状态下,开 关用控制杆81的一端侧向上旋转,打开气流调节器72的开关盖 72a。由此,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从气流调节器72流入供给侧 导管71,供给贮尘容器60。
24
所述排出侧导管74的出口端贯穿壳主体26的侧壁,尽管未图 示,该排出侧导管74延长到室内天花板下面。也就是说,该排出 侧导管74,构成为将贮留在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与来自供给侧导 管71的空气一起搬送(排出)到天花板附近。还有,尽管未图示,本 实施方式中,搬送到天花板附近的尘埃就那样贮留在天花板附近。 <过滤器清扫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构成为能够切换进行制冷热运转的 通常运转、及进行空气过滤器40的清扫的过滤器清扫运转。 首先,通常运转中,压缩机30、室外风扇12及室内风扇39 被驱动。室内机組13中,室内空气从吸入口 22吸入并通过喇p八口 25后,从室内风扇39吹出。该吹出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37的制 冷剂进行热交换被冷却或加热后,从各个吹出口 23供给室内。 如图10(a)所示,在所述的通常运转中,空气过滤器40设置在 覆盖喇叭口 25的规定位置。因此,从吸入口 22吸入的室内空气, 在流入喇叭口 25前通过空气过滤器40,在通过时尘埃被捕捉。还 有,供给侧导管71的气流调节器72关闭,从室内风扇39的吹出 空气不会流入供给侧导管71。因此,从室内风扇39吹出的全部空 气供给室内热交换器37,所以防止了该室内风扇39的运转效率的 降低。 接下来,参照图10(b)至图10(d)说明过滤器清扫运转(过滤器 清扫作业)。过滤器清扫运转中,进行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40上 的尘埃的除尘动作、及将去除下来的尘埃搬送出壳体34外的尘埃 搬送动作。 首先,过滤器清扫运转中,室内风扇39停止,并且除尘机构 50的两台驱动马达56被驱动,进行除尘动作。这种状态下,如图 10(b)所示,空气过滤器40被第二巻取辊54巻取而移动。这样,空 气过滤器40的容器用突片44接触贮尘容器60的过滤器作用部64, 贮尘容器60向下旋转。由此,因为贮尘容器60的后方侧与引导部 件57之间开着口,特別是过滤器本体41不影响贮尘容器60通过 旋转刷51和引导部件57之间。因此,过滤器本体41由于贮尘容
25器60的影响去除了尘埃,防止了从吸入栅29落到室内。还有,贮尘容器60与供給侧导管71及排出侧导管74,由于分别是由软管73、 75连接的,所以不会由于贮尘容器60的旋转动作而折断。
过滤器本体41在通过贮尘容器60与引导部件57之间时,由旋转刷51去除尘埃。去除下来的尘埃贮留在贮尘容器60内。这种状态下,气流调节器72还关闭着。并且,当过滤器本体41整体都通过了旋转刷51,则各驱动马达56自动反转驱动使得空气过滤器40巻回(参照图10(c))。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40由第一巻取辊53巻取。另外,到切换驱动马达56的旋转方向为止,由于空气过滤器40的容器用突片44连续接触着过滤器作用部64,所以贮尘容器60 —直向下旋转。 当空气过滤器40巻回并返回到规定位置,则空气过滤器40的容器用突片44隔离过滤器作用部64,贮尘容器60向上旋转返回原来的状态。也就是说,贮尘容器60的后方侧与引导部件57之间被密封。并且,若空气过滤器40返回到规定位置,室内风扇39再次被驱动,进行尘埃搬送动作。 当室内风扇39再次被驱动,空气过滤器40继续被第一巻取辊53巻取。也就是说,图10中,空气过滤器40从规定位置向右方向移动。当空气过滤器40移动,则空气过滤器40的气流调节器用突片43接触供給侧导管71的过滤器作用部81a。这样,如图10(d)所示,旋转供给侧导管71的开关用控制杆81,打开气流调节器72的开关盖72a。另外,这时停止驱动马达56。 打开气流调节器72,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一部分流入供给侧导管71后,供给贮尘容器60。流入贮尘容器60的空气,与尘埃一起流向排出侧导管74排出到天棚里。这样,贮留在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排出到壳体34夕卜。在此之际,由于贮尘容器60与引导部件57之间被密封,所以供给贮尘容器60的空气不会从刷用开口62流出。该排出动作在规定时间进行,驱动马达56再次被驱动,空气过滤器40回到规定位置。由此,空气过滤器40的气流调节器用突片43分离开关用控制杆81的过滤器作用部81a,关闭气流调节器72。以上结束过滤器清扫运转。 另外,过滤器清扫运转时,驱动马达56的逆转或者停启时刻,也可以根据驱动马达56的旋转数进行计量。还可以通过在规定处配置限位开关,并且将对应该限位开关的撞针(striker)设置在空气过滤器40中,由此计量驱动马达56的停启等的时刻。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一
本实施方式中,是将从空气过滤器40去除下来的尘埃贮留到贮尘容器60内,再由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将该尘埃搬送(排出)到壳体34夕卜。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是利用已经有的室内风扇39排出尘埃的。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吸引风扇等搬送器就可以省去利用者排出尘埃的烦瑣事。由此,不会导致机組的增大,可以由简单且低成本地将空气过滤器40的尘埃排出机組外。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将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导入贮尘容器60并排出的供给侧导管71及排出侧导管74。因此,确实能够由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将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搬送出(棑出)机組外。 再有,本实施方式中,在供给侧导管71中设置有自由开关的气流调节器72,所以,在需要清扫过滤器时打开气流调节器72,由此能够利用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因此,就可以防止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无谓地供给贮尘容器60。由此,就可以防止室内风扇39的运转效率降低,获得节能效果。还有,通常运转时,确实可以将室内风扇39的所有吹出空气供给室内,也就可以抑制居住者舒适感的降低。 特别是,气流调节器72的开关动作,是利用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动作自动进行的,能够更进一步省去利用者的麻烦。 还有,是将尘埃从室内机組13搬送到室内天棚里并贮留,所以不需要从机组排出尘埃后的处理(善后)。因此,可以省去利用者的工作。还有,尘埃贮留在天棚里,不需要在机組外(室内)设置贮尘容器等,就可以得到装置的小型化和维持室内环境。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27一第一变形例一
如图11所示,本第一变形例,是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供
给侧导管71的气流调节器72中设置有集风板91。具体地讲,集风板91是纵长的凹面板,设置在气流调节器72入口的半周围部。并且,集风板91配置成凹面91a朝着室内风扇39的吹出方向。该变形例中,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确实由集风板91捕捉。因此,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容易从气流调节器72流入(导入)供给侧导管71。由此,增大了向贮尘容器60的空气供给量(导入量),尘埃容易被排出。其结果,提高了尘埃的排出效率(搬送效率),缩短了过滤器清扫的运转时间。
—第二变形例一
如图12所示,本第二变形例,是将尘埃搬送到设置在壳体34外的尘埃捕集箱92中并贮留的。具体地讲,尘埃捕集箱92安装在天棚里壳体34的侧面。尘埃捕集箱92连接于从壳体34内延伸的排出侧导管74,从贮尘容器60搬送来尘埃并贮留。该尘埃捕集箱92的容积,与贮尘容器60相比大很多。因此,能够比贮尘容器60贮留更多的尘埃。也就是说,因为贮尘容器60设置在空气过滤器40下方,即吸入空气通道的附近,所以,为了不影响空气的流动尽可能地缩小该贮尘容器60的体积。为此,贮尘容器60并不能贮留太多的尘i矣。本变形例中,尘埃捕集箱92能够贮留大量的尘埃,就可以减少废弃尘埃的频率。再有,是将尘埃捕集箱92设置在天棚里,因此不会影响室内的环境,还可以充分地确保尘埃捕集箱92的容积。 还有,尘埃捕集箱92中设置有为取出贮留的尘埃的取出部93。所述取出部93 ,是由吸尘器等通过形成在装饰板27上的调节袋27a(adjuster pocket 27a)从该取出部93吸出(取出)尘埃。由此,就能够定期废弃尘埃捕集箱92的尘埃。调节袋27a, 一般是为了点检及维修而设置的室内与天棚里的连通口 ,形成在装饰板27的各个角部。另外,通常时调节袋27a由盖子盖着。这样,本变形例,是利用原来就设置有的调节袋27a取出贮留在尘埃捕集箱92内的尘埃的。
另外,本变形例中,还可以将尘埃捕集箱92设置在壳体34内。 这种情况下,例如尘埃捕集箱92上设置有通过打开吸入栅29就可 以由吸尘器等取出尘埃的地方。 —第三变形例一
本第三变形例,是在所述第 一 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清扫运转中搬 送尘埃时,调节风向调节板23a使得各个吹出口 23的通风阻力成 为最大。这种情况下,在过滤器清扫运转中,各吹出口 23的通风 阻力最大(变大),所以吹出口 23的吹出量比通常运转时大幅度减 少。并且,与该减少部分相应地,增大了流入供給侧导管71的空 气流入量。因此,向贮尘容器60供给的空气量增大。由此,提高 了贮留在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的排出效率(搬送效率),缩短了过滤 器清扫运转的时间。 另外,本变形例中,还可以是各吹出口 23由风向调节板23a 关闭,使得吹出口 23的吹出量为零(近似为零)。这种情况下,向供 给侧导管71流入的空气量进一步增加,使得尘埃的排出效率(搬送 效率)更加提高。 —第四变形例一
本第四变形例,是在所述第 一 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清扫运转中搬 送尘埃时,使得室内风扇39的转数成为最大。这种情况下,在过 滤器清扫运转中,增大了流入供给侧导管71的空气流入量。因此 提高了贮尘容器60的尘埃的排出效率。 另外,本变形例中,即便是不使室内风扇39成为最大转数的 运转,而只要是比通常运转时高的运转即可。 —第五变形例一
本第五变形例,是在所述第一 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清扫运转中搬 送尘埃时,停止了压缩机30。也就是说,在过滤器清扫运转时,停 止了向室内热交换器37供给制冷剂。这样,在室内热交换器37空 气不被加热或冷却。由此能够防止过度冷却或加热了的空气供给室 内,就能够维持居住者的舒适性。
也就是说,过滤器清扫运转时,因为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
29的一部分旁通室内热交换器37导入供给侧导管71,所以向室内热 交换器37的空气供给量就比通常运转时减少。如若这样,在室内 热交换器37空气就会过度冷却或是加热,就会损坏居住者的舒适 性,但是通过停止压缩机30就能够防止这个问题。还有,若在室 内热交换器37的空气过冷却,则室内热交换器37上就会产生结露, 但是本变形例就能够防止这一 点。 —第六变形例一
本第六变形例,是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省略供给侧导管71, 使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直接导入贮尘容器60的。这种情况下, 贮尘容器60上形成了导入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导入口 ,并设 置有开关该导入口的气流调节器。根据该变形例,省略了供给侧导 管71,就可以相应地获得室内机組13的小型化。 —第七变形例一
本第七变形例,是改变了设置在贮尘容器60上的旋转刷51的 构成及去除尘埃的方法。如图13所示,本变形例的贮尘容器60上, 旋转刷51和非旋转刷5设置在刷用开口 53中。 所迷旋转刷51包括细长圆柱状轴部51a、及安装在该轴部51a 的外周面上的刷部51b。刷部51b设置在轴部51a圆周方向的一部 分上,并且沿着轴部51a的长方向延长。刷部51b由所谓的毛绒织 物构成。该毛绒织物是在基布上织入毛(毛绒丝)而成的带毛纤维, 毛长较短。并且,该毛绒织物,是毛的排列方式是如图13的状态 向后方倾斜的倾斜毛绒。也就是说,刷部51b的毛排列,当过滤器 本体41向前移动之际,向该过滤器本体41倾斜。旋转刷51,构成 为刷部51b接触过滤器本体41。刷部51b,若过滤器本体41逆着 刷毛排列的倾斜方向移动,就能够有效地去除(捕捉)过滤器本体41 的尘埃。另一方面,若过滤器本体41顺着刷部51b的刷毛排列的 倾斜方向移动,就无法去除(捕捉)过滤器本体41的尘埃,相反捕捉 在刷部51b上的尘埃被去除。另外,旋转刷51由未图示的马达等 的驱动器驱动,进行以轴部51a的轴心为中心的可逆旋转。所述非旋转刷5,配置在旋转刷51的后方侧。非旋转刷5包括本体部5a、刷部5b、及弹簧部5c。本体部5a为4^状部件,形成 为与旋转刷51的轴部51a相同长度。本体部5a,它的板面相对旋 转刷51设置。还有,本体部5a的上部对应于旋转刷51的轴部51a 的外周成为圓弧部。该本体部5a的圆弧部上,沿着本体部5a的长 方向整个设置有刷部5b。刷部5b由毛绒织物的倾斜毛绒构成,毛 排列如图13向着下侧倾斜。并且,该刷部5b,构成为由旋转刷51 的旋转与旋转刷51的刷部51b接触。弹簧部5c设置在本体部5a 的下端,安装于贮尘容器60的内壁上。也就是说,本体部5a由弹 簧部5c支撑。该非旋转刷5,是为了从旋转刷51去除由旋转刷51 去除下来的尘埃的。
接下来,参照图14说明所述旋转刷51的尘埃去除动作。该尘 埃去除动作,是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清扫运转时的图10(b) 的阶段(即,过滤器本体41向前移动的阶段)进行的。并且,所述第 一实施方式的图10(b)中,是使空气过滤器40连续地向前移动,但 是本变形例中,是使空气过滤器40间歇性地向前移动。 具体地讲,首先,如图14(bl)所示,过滤器本体41由驱动马 达56驱动向前移动。在此之际,旋转刷51停止于刷部51b露出刷 用开口 53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旋转刷51的刷部51b位于过滤器 本体41的正下方并接触该过滤器本体41的状态下,旋转刷51停 止。 并且,过滤器本体41移动规定距离后停止(参照图14(b2))。由 于该过滤器本体41的移动,过滤器本体41上的尘埃由刷部51b捕 捉(参照图14(b2))。也就是说,在过滤器本体41中通过旋转刷51 的刷部51b的区域的尘埃被除去。在此,因为刷部51b的毛排列向 着与过滤器本体41的行进方向相反(即后方)的方向倾斜,所以过滤 器本体41上的尘埃容易由刷部51b扫去。因此提高了旋转刷51的 除埃效率。 若过滤器本体41停止,如图14(b3)所示,旋转刷51向着图 14中的右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此之际,旋转刷51是在刷部51b 捕捉着尘埃的状态下旋转。还有,旋转刷51与非旋转刷5的刷部
3151b、 5b相互接触状态下旋转刷51旋转。并且,旋转刷51只旋转 规定的旋转角度后停止。也就是说,旋转刷51,至少旋转到刷部 51b周方向的左端部(图14(b2)的左侧端部)接触到非旋转刷5的刷 部5b为止。 接下来,如图14(b4)所示,旋转刷51与所述逆向(即逆时针方 向)旋转。这样,捕捉在旋转刷51的刷部51b上的尘埃由非旋转刷 5的刷部5b去除。这是因为非旋转刷5的刷部5b的毛排列向下, 即毛排列朝着旋转刷51的旋转方向倾斜,为此从旋转刷51的刷部 51b扫落(去除)尘;矣。还有,通过双方的刷部51b、 5b接触,非旋 转刷5的本体部5a被向后推,但是又由于弹簧部5c的弹性使得本 体部5a向前。由此,刷部51b、 5b不需要分离,非旋转刷5就能 够适当地被推向旋转刷51。因此,就能够更确实地,人旋转刷51的 刷部51b去除尘埃。由以上所述,非旋转刷5的刷部5b上捕捉到 尘埃。旋转刷51旋转到原来的状态(图14(b2)的状态)停止。 接下来,如图14(b5)所示,旋转刷51再次向右旋转(顺时针旋 转)规定的旋转角度。这样,捕捉在非旋转刷5的刷部5b上的尘埃 由旋转刷51的刷部51b扫落,落入贮尘容器60底部。这是因为, 旋转刷51的刷部51b的毛排列朝着旋转方向倾斜,确实可以从非 旋转刷5的刷部5b扫落尘埃。在此之际,也与以上所述一样,由 于弹簧部5c的弹性使得非旋转刷5适当地被推压到旋转刷51上, 为此,确实可以从非旋转刷5上去除尘埃。通过以上所述,从非旋 转刷5的刷部5b去除下来的尘埃贮留到贮尘容器60中。旋转刷51 只旋转规定的角度,然后再向左旋转(逆时针旋转)返回到原来的状 态(图14(bl)),之后过滤器本体41就会再次移动规定的距离,重复 以上的动作。
这样,本变形例中,用毛绒织物构成旋转刷51的刷部51b。 因此,由于刷部51b的毛短,削减了贮尘容器60内的空气(即室内 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流通阻力。由此,就可以提高贮留在贮尘容 器60内的尘埃的搬送效率。
再有,本变形例中,将刷部51b设置在轴部51a的周方向的一部分。因此,与设置在轴部51a的全周上相比,进一步减弱了贮尘 容器60内的空气流通阻力,也就进一步提高了尘埃的搬送效率。
还有,本变形例中,设置有用以去除捕捉在旋转刷51上的尘 埃的非旋转刷5。因此,确实能够从旋转刷51去除尘埃并将其贮留 在贮尘容器60中。 这样,过滤器本体41间歇式移动,每当它停止时去除捕捉在 旋转刷51上的尘埃并将其贮留到贮尘容器60中。如所述第一实施 方式那样,若连续移动过滤器本体41去除尘埃,则捕捉到旋转刷 51上的尘埃徐徐增加。为此,旋转刷51的去除效率就会降低。然 而,本变形例中,过滤器本体41上的尘埃分数次去除,每当此时 就去除旋转刷51上的尘埃。因此,不会降低旋转刷51的去除效果, 能够去除过滤器本体41的尘埃。其结果,确实能够将从空气过滤 器40去除下来的尘埃贮留到贮尘容器60中。 —第八变形例一
如图15所示,本第八变形例,是取代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将空 气过滤器30形成为矩形的方式,而是将空气过滤器100形成为了 圆形。 具体地讲,本变形例的空气过滤器100,由驱动马达102驱动 而旋转。另外,尽管未图示,空气过滤器IOO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齿 轮部,在该齿轮部上啮合着驱动马达102的齿轮。也就是说,驱动 马达102构成过滤器驱动机构。还有,空气过滤器IOO的外周部的 一处,设置有一个气流调节器用突片101。气流调节器用突片101, 是向着空气过滤器100的径向外突出的板片。
还有,本变形例的贮尘容器60,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配置在空气过滤器100的下方且沿着空气过滤器100的径向延长。 也就是说,旋转刷51沿着空气过滤器100的径向配置,且接触该 空气过滤器IOO。本变形例中,空气过滤器100旋转,从而由旋转 刷51去除该空气过滤器100的尘埃。并且,去除下来的尘埃贮留 到贮尘容器60中。
还有,本变形例的供给侧导管71,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33配置为朝着空气过滤器100的圆心延伸。并且,供给侧导管71构 成为通过以上所述的空气过滤器100的气流调节器用突片101接触 过滤器作用部81a打开气流调节器72。另外,贮尘容器60与所述 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分別由软管73、 75连接于供给侧导管71及棑 出側导管74。该变形例也是将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导入供给侧 导管71,将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排出壳体34外。
—第九变形例一
本第九变形例,是在所述第 一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中进一步 对贮尘容器60的构造想了办法。 所述第七变形例中,空气过滤器40通过旋转刷51之际,附着 在空气过滤器40上的尘埃由旋转刷51扫落。然而,不能保证将所 有的尘埃都扫落。这种情况下,没有扫落(即漏扫)的尘埃,或者是 半桂在空气过滤器40上,或者是已经脱离了空气过滤器40。并且, 如图16所示,没有被扫除的尘埃伴随着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向旋 转刷51的后方(图16中的左侧,即空气过滤器40移动方向的后方) 移动。另外,图16中(后述的图17及图18也一样),6是贮尘容器 60的上板,6a是旋转刷51的前方侧上板(以下称为前方侧上板), 6b是旋转刷51后方侧上板(以下称为后方侧上板)。 在此,向旋转刷51后方移动的尘埃,停滞在由后方侧上板6b 的边缘遮挡的该缘部与旋转刷51的间隙中。也就是说,空气过滤 器40在移动,但是尘埃却留在了后方侧上板6b与旋转刷51之间。 该停滞了的尘埃,不断长大成为一定的块状,由空气过滤器40弹 出落入室内。 在此,本第九变形例,如图17所示,后方侧上板6b的缘部 6c,构成为用以使没有被旋转刷51扫落的尘埃与空气过滤器40 — 起顺利地移动的引导部。具体地讲,后方侧上板6b的缘部6c,是 向着旋转刷51渐细的先端渐细的形状,端面形成为沿着旋转刷51 的刷部51b的圆弧状。由此,缘部6c与旋转刷51之间的间隙无限 缩小。还有,紧挨着旋转刷51的后方形成了后方侧上板6b。因此, 移向旋转刷51后方的尘埃,由紧挨着的后方侧上板6b引向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方向。由此,通过了旋转刷51的尘埃,不为后方侧 上板6b所遮挡仍然附着在空气过滤器40上移动。其结果,就可以 防止尘埃停滞在旋转刷51的后方,也就能够提高空气过滤器40的 清扫机能的可信度。 还有,本变形例中,如所述第八变形例那样形成了圓形的空气 过滤器40的情况下,通过了旋转刷51的尘埃与空气过滤器40 — 起转一圏后再次由旋转刷51扫落。因此,就可以无遗漏地去除空 气过滤器40的尘埃并将其贮留到贮尘容器60中。 还有,如上所述因为后方侧上板6b的缘部6c与旋转刷51之 间的间隙变小,所以贮尘容器60的密封性变高。由此,尘埃搬送 作业中,就能够抑制流过贮尘容器60的空气从该间隙泄漏。其结 杲,就可以提高尘埃的搬送效率。 还有,本变形例中,还可以将后方侧上板6b的缘部6c构成为 如图18所示那样。具体地讲,缘部6c成为向着旋转刷51渐渐变 细的先端渐细形状,并且形成为向着远离空气过滤器40的方向板 厚渐渐变薄的锥形。也就是说,后方侧上板6b的缘部6c,随着离 开空气过滤器40而渐渐接近旋转刷51。这种情况下,与以上所说 明了的图17的方式相比,后方侧上板6b的缘部6c与旋转刷51之 间所形成的空间变大。然而,没有被旋转刷51扫落而向其后方移 动的尘埃,沿着缘部6c的锥面为空气过滤器40所牵动,被送向该 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方向。因此,这种情况下也是通过了旋转刷 51的尘埃不会停滞而是与空气过滤器40 —起顺利地移动。 另外,后方侧上板6b的缘部6c的形状,不为以上所述的方式 所限制,还可以是其它的先端形状。 (第二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第二实施方式,是在所述的第 一实施方式中主要改变了空气过滤器、过滤器驱动机构、贮尘容器 及尘埃搬送机构的构成的。 如图19及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組13,包括壳体 llO和装饰板lll。在壳体IIO内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22、冷凝水
35盘123、室内风扇121、空气过滤器130、过滤器驱动机构140、除 尘机构150、贮尘容器160、尘埃搬送机构180及尘埃捕集箱190。
所述壳体IIO,形成为下侧开放的近似矩形箱体。壳体110的 内侧面上设置有隔热材117。壳体110,设置为下部穿通天棚板的 开口的状态。 所述装饰板111形成为矩形板状。装饰板111的平面形状,比 壳体110的平面形状大一圏。装饰板111安装为以夹着密封部件116 的状态覆盖在壳体110的下侧。在将装饰板lll安装在壳体110上 的状态时,是装饰板lll暴露在室内。 所述装饰4反111上形成有一个吸入口 113和四个吹出口 114。 吸入口 113形成为矩形,且位于装饰4反111的中央部。吸入口 113 中嵌入了形成为细缝状的吸入栅112。各吹出口 114形成为细长的 矩形状。各吹出口 114沿装饰板111的各边形成。并且,各吹出口 114上设置有风向调节板115。该风向调节板115,通过旋转调节风 向(吹出方向)。 所述室内风扇121是所谓的涡旋风扇。室内风扇121配置在壳 体110的中央附近,且位于吸入口 113的上侧。室内风扇121包括 风扇马达121a和风扇叶121b。风扇马达121a固定在壳体110的顶 板上。风扇叶121b连结于风扇马达121a的旋转轴上。室内风扇121 的下侧设置有连通于吸入口 113的喇叭口 124。在壳体110内,该 喇叭口 124将室内热交换器122上游侧的空间分隔为室内风扇121 侧和吸入栅112侧。室内风扇121构成为通过喇叭口 124从下侧吸 入空气向四周吹出。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122是由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室内 热交换器122从俯视看形成为口字状,且配置在围绕室内风扇121 的周围。室内热交换器122中进行制冷剂和由室内风扇39送来的 室内空气C吹出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所述冷凝水盘123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122的下侧。冷凝水盘 123是接收在室内热交换器122上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产生的冷凝水 的。冷凝水盘123中,设置有为排冷凝水的排水泵(省略图示)。冷凝水盘123具有倾向设置有排水泵位置的倾斜度以便聚集冷凝水。 所述喇叭口 124的下方设置有分隔板125。该分隔板125上下 分隔喇叭口 124与吸入栅112之间的空间。也就是说,分隔板125 分隔室内热交换器122的上游侧空间成为包含喇叭口 124的室内热 交换器122侧和吸入栅112侧。 所述分隔板125中央形成有用以使从吸入口 113吸入的空气流 入喇叭口 124的通气孔126。如图21所示,该通气孔126,其圆形 孔由沿着其径向延伸的四个径向部件127分隔为扇形。各径向部件 127在圓心处相互连接,这部分上圓筒状的过滤器旋转轴128向下 突出。过滤器旋转轴128是用以旋转所述空气过滤器130的旋转轴。 还有, 一个径向部件127上设置有两个过滤器卡129。 如图21所示,所述空气过滤器130,配置在分隔4反125的下 方,形成为覆盖喇"八口 124入口大小的圆板形。具体地讲,空气过 滤器130包括环状过滤器本体131、网格部件137及关闭部件138。 过滤器本体13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齿轮部132。过滤器本体131的 环状中心部上,设置有由六根不同方向的径向肋134支撑的圆筒状 轴插通部133。也就是说,各径向肋134从轴插通部133呈放射状 延伸。还有,过滤器本体131的内圆部上,设置有与该过滤器本体 131同心的环状内侧周方向肋135及外侧周方向肋136。外侧周方 向肋136形成为比内侧周方向肋135的直径大。网格部件137蒙住 过滤器本体131内圓部的大半。从吸入孔113吸入的空气,通过空 气过滤器130的网格部件137流入喇叭口 124。在此之际,空气中 的尘埃被网格部件137捕捉。关闭部件138蒙在一个扇形区域上, 而该扇形区知戈是过滤器本体131的内圓部由径向肋134分隔而成的 扇形区域中的一个。关闭部件138形成为一定的宽度,以沿着径向 肋134的方式从轴插通部133蒙在过滤器本体131的环状^f医上。关 闭部件138,例如是形成为树脂制薄膜状,构成为与网格部件137 不同,不通空气。另外,该关闭部件138的详细机能在后文中叙述。
还有,所迷空气过滤器130,由以上所述的过滤器卡129接触 各周方向肋135、 136而被弹向下方。由此,空气过滤器130被推向后述的除尘机构150的旋转刷151。因此,提高除尘机构150除 尘效率。 如图22所示,所述空气过滤器130,是由轴插通部133嵌入 分隔板125的过滤器旋转轴128而被安装的。空气过滤器130是以 过滤器旋转轴128为中心能够自由旋转。在空气过滤器130的下方, 配置着所述贮尘容器160。并且,空气过滤器130在嵌入轴插通部 133的状态下,所述贮尘容器160的过滤器安装部168由固定螺丝 128a固定在分隔板125的轴插通部133上。由此,空气过滤器130 支撑在分隔板125与贮尘容器160之间。 所迷空气过滤器130附近,设置有用以驱动空气过滤器130 旋转的过滤器驱动机构140(参照图20)。也就是说,该过滤器驱动 机构140,构成使空气过滤器130与旋转刷151相对移动的移动器。 具体地讲,如图23所示,过滤器驱动机构140包括过滤器驱 动马达141和限位开关144。在过滤器驱动马达141的驱动轴上设 置有驱动齿轮142,该驱动齿轮142与过滤器本体131的齿轮部132 啮合。驱动齿轮142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突片即开关动作部143。该 开关动作部143,由于驱动齿轮142的旋转而作用于限位开关144 的控制杆144a。若开关动作部143作用于控制杆144a,限位开关 144就会检测到。也就是说,开关动作部143及限4立开关144,用 以检测驱动齿轮142的旋转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24至图29说明所述除尘机构150、贮尘容器 160及尘埃搬送机构180。这些除尘机构150等配置在分隔板125 以及空气过滤器130的下方(参照图19及图20)。 所述除尘机构150是为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130上的尘埃 的。除尘机构150包括刷部件的旋转刷151及非旋转刷152和刷驱 动机构153。
如图26所示,所迷旋转刷151及非旋转刷152设置在后迷的
贮尘容器160的刷用开口 163中。
所述旋转刷151包括细长的圓柱状轴部151a和设置在该轴部
151a外周面上的刷部151b。刷部151b由多数刷毛构成。并且,刷
38部151b设置在轴部151a的周方向的一部分,并且设置在轴部151a 的整个长方向上。非旋转刷152配置在旋转刷151的后方侧。 所述非旋转刷152包括本体部152a、刷部152b和弹簧部152c。 本体部152a为板状部件,形成为与旋转刷151的轴部151a相同长 度。本体部152a,它的板面相对旋转刷151的外周面而设置。还有, 本体部152a的上部对应于旋转刷151的轴部151a的外周成为圓孤 部。该本体部152a的圓弧部上,沿着本体部152a的长方向整个设 置有刷部152b。弹簧部152c设置在本体部152a的下端,安装于贮 尘容器160的内壁上。也就是说,本体部152a由弹簧部152c支撑。 所述旋转刷151及非旋转刷152形成为与空气过滤器130的半 径同等以上的长度。还有,旋转刷151及非旋转刷152配置为从空 气过滤器130的圆中心向径向的外向延伸的形式。 所述旋转刷151,构成为通过刷部151b接触旋转的空气过滤 器130的网格部件137来从网格部件137去除尘埃。还有,旋转刷 151可由所述刷驱动机构153驱动为可逆旋转。如图24及图25所 示,刷驱动机构153包括刷驱动马达154和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155 及从动齿轮156。驱动齿轮155设置在刷驱动马达154的驱动轴上, 从动齿轮156设置在旋转刷151的轴部151a的端部。通过该构成, 驱动旋转刷151旋转。 所述非旋转刷152的刷部152b构成为,当旋转刷151由刷驱 动机构153驱动旋转时,与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接触。由该接 触,从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去除尘埃。也就是说,非旋转刷152 是从旋转刷151去除尘埃清扫该旋转刷151的。这些旋转刷151及 非旋转刷152的尘埃去除作用在后面详细叙述。 还有,所述旋转刷151及非旋转刷152的各刷部151b、 152b 由所谓的毛绒织物构成。该毛绒织物,是在基布上织入毛(毛绒丝) 形成的有毛纤维,刷毛比较短。并且,该毛绒织物的毛的排列是朝 一定方向倾斜的倾斜毛绒。 具体地讲,所述旋转刷151中刷部151b的毛排列,在图26 中是从轴部151a向左侧倾斜。这样,若空气过滤器130对着刷部
39151b的毛排列旋转,就能够有效地扫去网格部件137的尘埃。另一 方面,若空气过滤器130顺着刷部151b的毛排列的倾倒方向旋转, 则不能扫去网格部件137的尘埃,相反捕捉到刷部151b的尘埃被 除去。还有,非旋转刷152的刷部152b的毛排列,在图26中是从 本体部152a向下侧倾斜。也就是说,该刷部152b的毛排列,当旋 转刷151在图26中顺时针旋转之际,相对该旋转方向倾斜。 所述贮尘容器160,是贮留由非旋转刷152从旋转刷151去除 下来的尘埃的,即贮留由除尘机构150去除下来的尘埃的。贮尘容 器160,从侧视形状(图24中右侧看的形状)是反"L"字稍稍有点 弯曲的柱状容器。贮尘容器160,其上侧部分是去除空气过滤器130 的尘埃的去除部161,下侧部分是贮留从空气过滤器130去除下来 的尘埃的贮留部162。 所述去除部161的上板上,形成有沿其长向延长的刷用开口 163,如上所迷那样在该刷用开口 163中设置旋转刷151即非旋转 刷152。另外,去除部16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所述过滤器安装部168。 还有,刷用开口 163的后方侧(即非旋转刷152侧的相反侧)的缘部 161a,向着旋转刷151成为渐渐变细的先端渐细形状,端面形成为 沿着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的圓弧状。由此,缘部161a和旋转刷 151之间的间隙无限制地减小。因此,万一没有被旋转刷151去除 通过了该旋转刷151的空气过滤器130的尘埃,直接沿着缘部161a 被引向空气过滤器130的移动方向。也就是说,通过了旋转刷151 的尘埃,不会被去除部161的上板所遮挡而是附着在空气过滤器 130上顺利地移动。通过这样地在缘部161a的上板上想办法,就可 以防止尘埃停滞在旋转刷151与去除部161的上板之间的间隙上。 若停滞的话该尘埃就会不断地变大变硬,最终被弹出该间隙而落入 室内等,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就能够得到防止。再有,由于缘部161a 与旋转刷151之间的间隙变小,就提高了贮尘容器60的密闭性(密 封性)。 所述贮留部162,其下端侧(底部侧)膨出成圓弧状。并且,该 贮留部162的圓弧部上贮留由非旋转刷152从旋转刷151上去除而落下来的尘埃。贮留部162在长向的两端部166、 167开口。该贮 留部162的第一端部166上,连接着后述的尘埃搬送机构180的气 流调节盒181,第二端部167上连接着后述的尘埃搬送机构180的 搬送用导管188。 还有,如图26所示,所述贮尘容器160中设置有用以检测贮 留部162的尘埃量(尘埃贮留量)的贮留量检测器170。贮留量检测 器170包括传感器盒171。该传感器盒171,设置在靠近贮尘容器 160的贮留部162的第二端部167,形成为沿着贮留部162的横向 延伸并覆盖其底部。 另一方面,所述传感器盒171覆盖的贮留部162的壁面(贮留 壁)上形成有两个开口 164、 165。这些第一开口 164和第二开口 165 相互对峙。传感器盒171,在覆盖贮留部162的贮留壁的圓弧部件 175上设置有两个透明窗176、 177。这些第一透明窗176和第二透 明窗177,分別设置为堵塞贮留部162的第一开口 164及第二开口 165。 并且,所迷传感器盒171内,收纳了作为发光部的发光LED172 和作为受光部的光敏晶体管173。发光LED172设置在对应于第一 透明窗176及第一开口 164的位置,光敏晶体管173设置在对应于 第二透明窗177及第二开口 165的位置。也就是说,发光LED172 及光敏晶体管173,配置为贮留部162的横向上夹着贮留部162而 对峙。 所述贮留量检测器170中,由发光LED172发出的光透过第一 透明窗176及第一开口 164后,按顺序透过第二开口 165及第二透 明窗177再由光敏晶体管173接收。检测到光敏晶体管173上接收 的光的光度。并且,对应于检测到的光度来检测贮留部162中尘埃 的贮留量(即填充程度)。也就是说,若尘埃的贮留量少,则在贮留 部162从第一透明窗176射向第二透明窗177的光的透过率(透过 量)就高,检测到的光度就高。相反,若尘埃的贮留量多,则在贮 留部162从第一透明窗176射向第二透明窗177的光的透过率(透 过量)就低,检测到的光度就低。因此,根据该贮留量检测器170,
41例如,当光度处在规定值以下,就可以判断贮留部162的贮留量已 经充满。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用光敏二极管取代光敏晶 体管173。 还有,如图27所示,所述贮尘容器160中,由空气过滤器130 的关闭部件138覆盖旋转刷151及非旋转刷152,并且能够关闭刷 用开口 163。由此,就能够防止贮尘容器160的尘埃通过刷用开口 163流出到外部。 如图20、图24及图25所示,所述尘埃搬送机构180包括以 上所述的气流调节盒181及搬送用导管188、导入用导管186和吸 入用导管187。 所述气流调节盒181形成为沿着贮尘容器160的贮留部162 长向延伸的长方体。气流调节盒181的长向一端上,连接着贮留部 162的第一端部166。如图28及图29所示,气流调节盒181内, 设置有一个本发明所涉及的通路开关机构即气流调节器182。若关 闭该气流调节器182,则气流调节盒181的内部空间从其长向分隔。 也就是说,气流调节盒18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室181a及第二 室181b。第二室181b中连接着以上所述的贮留部162的第一端部 166。 如图25或图29所示,所述尘埃搬送机构180包括用以驱动气 流调节器182开关的气流调节器驱动马达183、驱动齿轮184和从 动齿轮185。驱动齿轮184设置在气流调节器驱动马达183的驱动 轴上,从动齿轮185设置在气流调节器182的转动轴上。驱动齿轮 184及从动齿轮185相互啮合。该构成中,气流调节器驱动马达183 的旋转通过各齿轮184、 185传递到气流调节器182的转动轴。由 此,气流调节器182以转动轴为中心旋转,进行开关动作。 所述导入用导管186连接于气流调节盒181上表面并连通第一 室181a。如图28所示,导入用导管186,从气流调节盒181垂直 向上延伸,贯通分隔板125。导入用导管186,包括横断面为圆形 的上游侧导管186a及下游侧导管186b,这两个部件由固定螺丝 128a上下连结。上游侧导管186a的横断面积(流路面积)比下游侧导管186b的横断面积(流路面积)大。下游侧导管186b的下端(图28 中的下侧)连接于气流调节盒181。上游侧导管186a的上端(图28 的上侧)通过密封部件186e与喇叭口 124的水平延伸的部件相连。 该喇叭口 124的水平部件上形成有贯通孔即导入口 186d。并且,通 过该导入口 186d,上游侧导管186a与室内风扇121侧的空间连通。 也就是说,该导入用导管186是用以将室内风扇121的吹出空气导 入气流调节盒181内的。 还有,所述导入用导管186,其上游侧导管186a与下游侧导 管186b的连接部分位于分隔板125的贯通部。具体地讲,用上游 侧导管186a的底板与下游侧导管186b的上端法兰夹着分隔板125 的贯通孔的边缘,连接两导管186a、 186b。并且,该连接部分及密 封部件186e的部分构成为导入用导管186、气流调节盒181及贮尘 容器160整体以导入用导管186的轴心为中心转动。 所述吸引用导管187的作为流入侧的一端连接于气流调节盒 181的下表面,该吸引用导管187连通第二室181b。作为吸引用导 管187的流出侧的另一端,连接于后迷的形成在装饰板111上的管 嘴插入部210。该管嘴插入部210是用以插入吸尘器管等的。 如图19或图20所示,所述搬送用导管188,其一端连接于贮 尘容器160中贮留部162的第二端部167,另一端连接于后述的尘 埃捕集箱l卯。该搬送用导管188由软管道构成。 另外,所述导入用导管186及搬送用导管188构成本发明所涉 及的空气通道。 所述尘埃搬送机构180中,在进行制冷运转的通常运转情况 下,气流调节盒181的气流调节器182关闭(参照图29(a))。由此, 室内风扇121的吹出空气被导入气流调节盒181。还有,尘埃搬送 机构180中,将贮尘容器160内的尘埃向尘埃捕集箱190搬送的情 况下,气流调节盒181的气流调节器182打开(参照图29(b))。由此, 室内风扇121的吹出空气通过导入用导管186及气流调节盒181导 入贮尘容器160。其结果,贮尘容器160内的尘埃与空气一起通过 搬送用导管188搬送向尘埃捕集箱190。也就是说,贮尘容器160的尘埃被排出。再有,尘埃搬送机构180中,将尘埃捕集箱190的 尘埃向壳体110外排出的情况也是关闭着气流调节盒181的气流调 节器182(参照图29(c))。这种情况下,通过吸尘器从管嘴插入部210 吸引,尘埃捕集箱190内的尘埃通过搬送用导管188、气流调节盒 181及吸引用导管187吸引到吸尘器中。也就是说,该尘埃搬送机 构180构成为利用室内风扇121的吹出空气将贮尘容器160的尘埃 搬送到规定位置。 如图19及图20所示,所述尘埃捕集箱190,是如上所述的贮 留搬送来的贮尘容器160内的尘埃的。尘埃捕集箱190,形成为稍 稍细长的长方体,与贮尘容器160 —样配置在分隔板125的下面。 并且,从平面上来看,尘埃捕集箱190尽可能不与空气过滤器130 重叠,沿着分隔板125的一端边配置。由此,从吸入栅112吸入空 气的尘埃捕集箱190,与连接着搬送用导管188相反一侧的端部成 为排气口 191。该排气口 191的部分贯通壳体110连通室内。另外, 该排气口 191的贯通部分上设置有密封部件193。 所述尘埃捕集箱190,从平面看,排气口 191部分比其它部分 面积小。还有,尘埃捕集箱190的空气过滤器130侧的侧板,对应 于空气过滤器130的外周形成为圓弧状。再有,尘埃捕集箱190内, 靠近排气口 191设置过滤器192。并且,尘埃捕集箱190中,从贮 尘容器160搬送尘埃的情况下,内部的空气从排气口 191排出。在 此之际,因为设置有过滤器192,所以搬送的尘埃不会从排气口 192 流出。还有,用吸尘器的吸引从尘埃捕集箱190排出尘埃的情况下, 室内空气通过排气口 191流入尘埃捕集箱190内。在此之际,流入 的空气中尘埃被过滤器192捕捉。这样,通过排气口 191的给排气 调节尘埃捕集箱190内的压力平衡,就能够适当地进行向尘埃捕集 箱190搬送尘埃的动作和排出动作。 如图30及图31所示,吸引用导管187是由设置在气流调节盒 181下表面的能够转动的连接管187a、以及连接该连接管187a与 装饰板lll的管嘴插入部210的软导管187b形成。管嘴插入部210 设置在吸入栅112的吸入口 113的外侧。如图31所示,吸入栅112
44的一边上设置有与装饰板111连接的合叶部U2a,管嘴插入部210 设置在合叶部112a附近。
如图32所示,所述管嘴插入部210包括设置在吸入栅112的 天棚里侧的箱状罩部件211。罩部件211包括上下连接着的上部罩 216和下部罩217。上部罩216内形成有第一空间214,下部罩217 内形成有第二空间215。上部罩216,相对于下部罩217连接为能 够转动。具体地讲,上部罩216的下表面形成有圆形开口 216a,下 部罩217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开口 216a的周缘部接合的接合部 217a。下部罩217的接合部217a包括对应于上部罩216的开口 216a 突出的圓筒状本体部217b,以及从该突出端向径向外侧膨出的膨出 部217c。膨出部217c与下部罩217的上表面之间,通过夹着上部 罩216的开口 216a的周缘部,能够使上部罩216相对于下部罩217 旋转地接合。 所述上部罩216的一个侧面上,形成有向斜下方开口的导管用 开口 216b,该导管用开口 216b上通过简单操作接头231将吸引用 导管187的软管187a连接为能够接上卸下的方式。导管用开口 216b,从上部罩216的内侧由阀体226覆盖。该阀体226,其上端 部由上部罩216支撑为能够转动,设置有从该上端部向上部罩216 内突出的突出部226a。详细的在后叙述,突出部226a与活塞部件 220的一部分相接,阀体226构成为伴随着活塞部件220的上下动 而开关。 所述吸入栅112上,形成有对应下部罩217的开口部112b。 开口部112b内并列设置有两枚板状盖部件212、 212。这些盖部件 212、 212,构成为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开口部112b的内缘部,向上 两面开放。盖部件212的转动侧,设置有用以将盖部件212弹向关 闭方向的弹簧部件213。为此,成为图32(a)的状态,从室内侧不容 易看到管嘴插入部210的内部,并且防止了向室内流出尘埃。 所述下部罩217的接合部217a的本体部217b的内侧,构成有 用以后述的管嘴连接部221滑动移动的插通孔217d。活塞部件220 包括连接除尘器的管嘴250的管嘴连接部221、以及形成在该管嘴连接部221上侧的轴部222。管嘴连接部221,形成为向室内突出 的半球状,它的上侧由平板部221a覆盖。管嘴连接部221的突出 端部上设置有穴部221b。由此,即便是断面形状或者是大小不同的 吸尘器管嘴250,也确实能够连接到管嘴连接部221上,因此能够 从穴部221b吸引回收尘埃。 所述管嘴连接部221,其一部分上形成有开口部221c。该开口 部221c,从管嘴连接部221的半球状部分的基端侧向斜上方开口。 该开口部221c上,设置有从平板部221a向斜上方延伸的,接触阀 体226的突出部226a的接触部221d。即,阀体226的突出部226a, 向上方弯曲,若管嘴连接部221上升就由该接合部221d向上方推 起(图32(b)的状态)。由此,阀体226打开。轴部222,从管嘴连接 部221的平板部221a向上方延伸。轴部222的上端部,插通形成 在上部罩216的上表面的圆筒状引导部216c内。轴部222的外周 侧上,夹在引导部216c和平板部221a之间设置有将管嘴连接部221 向下弹引的弹簧部件225。 由以上的构成,若由管嘴连接部221将除尘器的管嘴250向下 推,则管嘴连接部221抵抗弹簧部件225的弹力上升,该管嘴连接 部221的开口部221c整体连通上部罩216内的第一空间214。还有, 伴随着管嘴连接部221的上升,管嘴连接部221的接合部221d将 阀体226的突出部226a推起。由此,阀体226打开,吸引用导管 187与管嘴连接部221的内部空间通过导管用开口 216b成为连通状 态。 —运转动作一
接下来,参照图33及图34说明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組13 的运转动作。室内机組13构成为能够切换进行制冷热运转的通常 运转与进行空气过滤器130的清扫的过滤器清扫运转。
<通常运转>
通常运转中,以上所述的空气过滤器130在图27所示的状态 停止。也就是说,通常运转中,贮尘容器160的刷用开口 163由空 气过滤器130的关闭部件138关闭。还有,气流调节盒181的气流
46调节器182关闭(图29(a)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室内风扇121被驱动。这样,室内机組13中, 从吸入口 113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130流入喇叭口 124。 空气在通过空气过滤器130之际,空气中的尘埃由空气过滤器130 的网格部件137捕捉。流入喇叭口 124的空气从室内风扇121吹出。 该吹出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122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被冷却或被加 热后再从各吹出口 114供给室内。由此进行室内的制冷运转或制热 运转。 这样,通常运转中,因为气流调节盒181的气流调节器182 关闭,室内风扇121的吹出空气就不会通过气流调节盒181供给贮 尘容器160。还有,因为贮尘容器160的刷用开口 163由关闭部件 138关闭着,贮尘容器160的尘埃不会从刷用开口 163流出。由此 就能够防止尘埃落入室内。 另外,如图33(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通常运转中,还可以使 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处于非旋转刷152侧的位置。具体地讲, 使旋转刷151旋转到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不接触空气过滤器130 的位置,使得旋转刷151的非刷面(即没有设置刷部151b的轴部 151a的外周面)与空气过滤器130的关闭部件138相对(面对面)。也 就是说,在通常运转时,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与空气过滤器130 处于非接触状态。因此,就能够防止刷部151b连续与空气过滤器 130接触而劣化,提高旋转刷151的耐久性。还有,即便是在这种 情况下,也是由空气过滤器130的关闭部件138关闭贮尘容器160 的刷用开口 163。 <过滤器清扫运转>
过滤器清扫运转中,制冷剂回路中的压缩机停止制冷剂处于不 循环状态。该过滤器清扫运转中,构成为能够切换成"除尘动作"、 "刷清扫动作"、"尘埃搬送动作"和"尘埃排出动作"。
"除尘动作"是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130上的尘埃的动作。
"刷清扫动作"是去除捕捉到旋转刷151上的尘埃的动作。"尘埃 搬送动作"是将尘埃从贮尘容器160搬送到尘埃捕集箱190的动作。"尘埃棑出动作"是从尘埃捕集箱190向壳体110外棑出尘埃的动 作。 本实施方式中,"除尘动作"与"刷清扫动作"交替进行。首 先在"除尘动作"中停止室内风扇121。并且如图33(a)所示,旋转 旋转刷151使它的刷部151b接触空气过滤器130。这种状态下,空 气过滤器130在图33(a)中沿箭头所示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也就 是说,空气过滤器130向着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的刷毛排列方 向移动。另外,这时保持旋转刷151停止的状态。 这样,空气过滤器130上的尘埃被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捕 捉(参照图34(a))。并且,若过滤器驱动机构140的限位开关144的 控制杆144a动作,就停止了过滤器马达141从而停止空气过滤器 130。由此,就去除了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通过的空气过滤器130 中的区域上的尘埃。在此,因为刷部151b的刷毛排列对着空气过 滤器130的旋转方向(移动方向)倾斜,所以空气过滤器130的尘埃 很容易由刷部151b扫落。若空气过滤器130停止,从"除尘动作" 切换为"刷清扫动作"。 "刷清扫动作"中,接下来室内风扇121及旋转刷151进入停 止状态,首先空气过滤器130沿着图33(b)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顺 时针旋转)。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130与"除尘动作"逆向旋转, 即与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的刷毛棑列同向旋转。这样,空气过 滤器130与刷部151b之间贮留的尘埃,即从空气过滤器130去除 下来的尘埃均匀地附着在刷部151b上。由此,空气过滤器130的 尘埃确实能由刷部151b捕捉。因此就能够提高旋转刷151的除尘 效率。 接下来,"刷清扫动作"中,室内风扇121处于停止状态,旋 转刷151沿图34的左旋转(逆时针旋转)。在此之际,旋转刷151 及非旋转刷152的刷部151b、 152b之间一边接触,旋转刷151 — 边旋转(参照图34(b))。并且,旋转刷151旋转^见定的角度就停止。 接下来,旋转刷151,与所述旋转逆向旋转(即图34中的右旋 转(顺时针旋转))。这样,由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捕捉的尘埃再
48由非旋转刷152的刷部152b去除(参照图34(c))。这是因为非旋转 刷152的刷部152b的刷毛排列向下,即因为刷毛排列的倾斜方向 是与旋转刷151的旋转方向相反,为此,从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 扫去尘埃。还有,由于双方的刷部151b、 152b的相互接触非旋转 刷152的本体部125a被向后方推,但又由弹簧部152c使得本体部 152a弹回旋转刷151侧。由此,刷部151b、 152b之间相互不分离, 非旋转刷152适当地被推向旋转刷151。因此,确实能够从旋转刷 151的刷部151b去除尘埃。由以上所述,尘埃被捕捉到非旋转刷 152的刷部152b上。旋转刷151旋转到原来的位置(图34(a)的状态) 停止。 接下来,旋转刷151再次向左(逆时针旋转)旋转规定的旋转角 度。这样,捕捉到非旋转刷152的刷部152b上的尘埃由旋转刷151 的刷部151b扫落,落入贮尘容器160的贮留部162(参照图34(d))。 这是因为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的刷毛排列向着旋转方向倾斜, 从非旋转刷152的刷部152b确实能够扫落尘埃。在此之际,也与 所述相同,因为是由弹簧部152c适当地将非旋转刷152推向旋转 刷151,所以确实能够从非旋转刷152去除尘埃。由以上所述,捕 捉到旋转刷151上的尘埃被去除,贮留到贮尘容器160的贮留部162 中。其后,旋转刷151再向右旋转(顺时针旋转)回到原状态(图34(a) 的状态),结束一次"刷清扫动作"。 若"刷清扫动作"结束,再进行"除尘动作"。也就是说,再 一次旋转空气过滤器130,限位开关144的控制杆144a再次动作空 气过滤器130停止。由此,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通过的空气过 滤器130中的区域上的尘埃就被捕捉到旋转刷151的刷部151b上 (图34(a)的状态)。由此重复进4亍"除尘动作"和"刷清扫动作"。 其结果,去除空气过滤器130中每个规定区域的尘埃。并且,若去 除了空气过滤器130全区域的尘埃,就完全结束"除尘动作"和"刷 清扫动作"。例如,限位开关144的控制杆144a动作规定次数,判 断为空气过滤器130旋转一次结束所述动作。
在进行以上所述的"除尘动作"与"刷清扫动作"时,由贮留量检测器170检测贮尘容器160中的尘埃贮留量。并且,光敏晶体 管173的检测光度若在设定值(下限值)以下,则判断为贮尘容器160 内的尘埃贮留到规定量,切换为"尘埃搬送动作"。 "尘埃搬送动作"中,空气过滤器130在图27所示状态停止。 还有,气流调节盒181的气流调节器182成为开状态(图29(b)的状 态)。这种状态中,室内风扇121被驱动。室内风扇121的吹出空 气,按照导入用导管186及气流调节盒181的顺序通过被导入贮尘 容器160。由此,贮尘容器160中的尘埃与空气一起通过搬送用导 管188被搬送到尘埃捕集箱190。这样,贮尘容器160中的尘埃量 减少,伴随着该减少光敏晶体管173的检测光度升高。并且,该检 测光度上升到设定值(上限值)以上,判断贮尘容器160中的尘埃基 本上都被搬送(排出),结束"尘埃搬送动作"。其后,再次开始"除 尘动作"或"刷清扫动作"。 所述"尘埃搬送动作"中,贮尘容器160的刷用开口 163由空 气过滤器130的关闭部件138关闭。因此,室内风扇121的吹出空 气导入贮尘容器160之际,该贮尘容器160内的尘埃不会流出刷用 开口 163。其结果,就能够防止尘埃落入室内。 还有,以上所述的"尘埃搬送动作"中,光敏晶体管173的检 测光度总是不上升的情况下(例如检测光度在 一 定时间不变化的情 况下),判断导入用导管186或者是搬送用导管188中空气没有适 当地流过。例如,尘埃捕集箱190或搬送用导管188中是否积满了 尘埃、导入用导管186等是否发生了堵塞、或者是气流调节器182 产生故障未开等的原因,阻碍了空气的流通。这种情况下,停止室 内风扇121暂时停止"尘埃搬送动作"。并且,通过后述的尘埃排 出动作或点检等解除所述不合适后,再次开始"尘埃搬送动作"。
还有,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清扫运转中,由规定条件进行"尘 埃排出动作"。例如,在以上所述的"尘埃搬送动作"中光敏晶体 管173的检测光度不上升的情况下,判断尘埃捕集箱190以及搬送 用导管188中尘埃充满就进行"尘埃棑出动作"。此外,还可以是 "尘埃搬送动作"进行了规定次数(规定时间)就自动进行"尘埃排
50出动作",或者是由利用者通过遥控器随意进行。 "尘埃排出动作"中,与所述的"尘埃搬送动作" 一样,空气
过滤器130在图27所示的状态停止。还有,气流调节盒181的气 流调节器182成为关闭状态(图29(c)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由利用 者将除尘器管插入装饰板111的管嘴插入部210。这样,管嘴插入 部210成为图32(b)所示的状态空气被沿着箭头方向吸引。通过该 吸引动作,尘埃捕集箱190的尘埃按照搬送用导管188、贮尘容器 160及吸引用导管187的顺序被吸入除尘器。在此之际、贮尘容器 160内的尘埃也通过吸引用导管187被吸入除尘器。其结果,尘埃 捕集箱190及贮尘容器160的尘埃被排出壳体IIO外。在该"尘埃 排出动作"中,因为也是由空气过滤器130的关闭部件138关闭贮 尘容器160的刷用开口 163,所以通过贮尘容器160的尘埃或者是 贮尘容器160内的尘埃不会通过刷用开口 163流出。其结果,可以 防止尘埃落入室内。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一
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是利用原有的室内风 扇121棑出贮尘容器160的尘埃,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吸引风扇 等搬送器,还可以省去利用者的排出尘埃的劳动。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将室内风扇121的吹出空气即经过 室内热交换器122之前的空气导入了贮尘容器160。因此,例如制 冷运转的情况下,因为是将由室内热交换器122冷却前的空气导入 贮尘容器160,就可以防止贮尘容器160中由于冷空气产生的结露。 由此,就可以保护发光LED172或光敏晶体管173的电子产品不受 结露的影响。其结果,可以获得提高可信度,并且又不需要另外设 置防止结露器,所以也就能够获得降低成本以及设备小型化。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空气过滤器130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关闭 部件138,在"尘埃搬送动作"时或者是"尘埃排出动作"时由关 闭部件138关闭了贮尘容器160的刷用开口 163。由此,就可以防 止贮留在贮尘容器160中的尘埃从刷用开口 163流出。也就是说, 空气过滤器130的网格部件137位于刷用开口 163的状态下,贮尘容器160的尘埃与空气一起通过网格部件137流出,但是本实施方 式中防止了这种情况。其结果,就能够防止从室内机組13向室内 落下尘埃,也就提高了可信度。 (第三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 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 式是以所谓的埋在天棚里的室内机組13为对象的,但是本第三实 施方式是以所谓的悬吊在天花板上的室内机组13为对象的。 如图3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組13,包括扁平近似矩形 的壳体310。该壳体310悬吊在室内的天花板上。壳体310的下表 面310a中央'设置有吸入栅312,在该吸入栅312上形成有吸入口 313。壳体310前表面310b的中央形成有吹出口 314。还有,壳体 310的下表面310a上,从前表面310b侧看左端部设置有管嘴插入 部400。 如图36及图37所示,壳体310设置有室内风扇321、室内热 交换器322、冷凝水盘323、空气过滤器330、过滤器驱动机构340、 除尘机构350、贮尘容器360、尘埃搬送机构380及尘埃捕集箱390。 壳体310内分隔为连通吸入口 313的吸入空间310d、以及连通吹出 口 314的p欠出空间310c。 所迷室内风扇321是所谓的涡轮风扇,配置在吸入口 313的上 方。室内风扇321,吸入侧连通于吸入空间31 Od ,吹出侧连通于吹 出空间310c。另外,尽管未图示,室内风扇321包括风扇马达及风 扇叶。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22是由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的,配 置于吹出空间310c。室内热交换器322设置为相对于室内风扇321 的吹出侧倾斜的形式,进行由室内风扇321送来的室内空气(吹出 空气)与流动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 所述冷凝水盘323设置在吹出空间310c中室内热交换器322 的下侧。冷凝水盘323是用来接收室内热交换器322上室内空气中 的水分冷凝后产生的冷凝水的。
如图38及图40所示,所述贮尘容器360配置在吸入空间360d
52中的吸入口 313的正上方。贮尘容器360形成为细长的长方体,配 置为沿着壳体310的宽度方向(图37(a)的左右方向)延伸。贮尘容器 360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刷用开口 363。刷用开口 363形成为沿着 贮尘容器360长向延伸的细长矩形状。两个刷用开口 363并排沿着 贮尘容器360的长向而设。
所述除尘机构350是用以去除空气过滤器330捕捉的尘埃的。 除尘机构350包括两組旋转刷351与非旋转刷352、以及刷驱动机 构353。 如闺40所示,所迷旋转刷351及非旋转刷352设置在贮尘容 器360的各个刷用开口 363中。旋转刷351及非旋转刷352各自的 构成与所迷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也就是说,旋转刷351包括轴部 351a、及设置于该轴部351a周方向的一部分的刷部351b。非旋转 刷352包括本体部352a、刷部352b、及弹簧部352c。 还有,所述旋转刷351由刷驱动机构353驱动为可逆旋转。如 图38所示,刷驱动机构353包括刷驱动马达354和相互啮合的驱 动齿轮355及从动齿轮356。驱动齿轮355设置在刷驱动马达354 的驱动轴上,从动齿轮356连结于各旋转刷351的轴部351a。刷驱 动机构353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一样,旋转旋转刷351使得该旋转 刷351及非旋转刷352的刷部351b、 352b相互接触,由此从旋转 刷351的刷部351b去除尘埃。去除下来的尘埃贮留到贮尘容器360 内。 如图38及图3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組空气过滤器 330。各空气过滤器330包括形成为矩形框状的过滤器本体331。过 滤器本体331的框内由纵肋332及横肋333分隔成格子状。每个分 隔区域上蒙上薄膜状网格部件335。过滤器本体331横向(横肋333 的延长方向)两端部安装有齿条334。齿条334设置在过滤器本体 331的整个纵向(纵肋332的延长方向)。该齿条334与后迷的刷驱 动机构353的从动齿轮343啮合。还有,过滤器本体331纵向一端 设置有关闭部件336。关闭部件336设置在过滤器本体331的整个 横向。该关闭部件336,例如形成为树脂制的薄膜状,构成为与网格部件335不同的不使空气通过的结构。还有,详细如后所述,该 关闭部件336是用以关闭贮尘容器360的刷用开口 363的。 还有,所述过滤器驱动机构340是用以滑动空气过滤器330 的,设置于吸入空间310d。过滤器驱动机构340包括过滤器驱动马 达341、驱动齿轮342、四个从动齿轮343、以及过滤器设置台345。 驱动齿轮342连结于过滤器驱动马达341的驱动轴,并且与一个从 动齿轮343啮合。四个从动齿轮343各自对应于各空气过滤器330 的齿条334。四个从动齿轮343由一条从动轴344连结。过滤器设 置台345,是横着形成有两个开口的矩形框,从贮尘容器360的侧 面上端伸出与贮尘容器360形成为一体。过滤器设置台345的各开 口对应于旋转刷351及非旋转刷352的位置。过滤器设置台345上 表面,形成有一条中央导轨346和两条端部导轨347。如图39所示, 该各导轨346、 347插入空气过滤器330的端部,当空气过滤器330 滑动时起到引导作用。 如图40所示,所述贮尘容器360中,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一 样,由空气过滤器330的关闭部件336覆盖旋转刷351及非旋转刷 352,并且能够关闭刷用开口 363。还有,如图41所示,若由过滤 器驱动机构340使得空气过滤器330滑动,则空气过滤器330的网 格部件335与旋转刷351的刷部351b接触去除网格部件335的尘 埃。 如图37、图38、及图42所示,所述尘埃搬送机构380包括气 流调节盒381 、导入用导管386、吸引用导管387、搬送用导管388、 以及连接导管389。 所述导入用导管386, —端连通吹出空间310c,另一端连接于 气流调节盒381。连接导管389, 一端连接于气流调节盒381,另一 端连接于贮尘容器360的一端。贮尘容器360的另 一端上连接着搬 送用导管388的一端,搬送用导管388的另 一端连接于尘埃捕集箱
390。 尘埃捕集箱390,比贮尘容器360的容积大,并设置有排气口
391。 另外,尽管未图示,该排气口 391上设置有过滤器。吸引用 导管387, 一端连接于连接导管389的中间,另一端连接于管嘴插
54入部400。另外,管嘴插入部400的构成,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相 同。气流调节盒381内,设置有开关气流调节盒381与连接导管389 的连通部的气流调节器382。
还有,所述尘埃搬送机构380包括用以驱动气流调节器382 开关的气流调节器驱动马达383、及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384与从 动齿轮385。驱动齿轮384设置在气流调节器驱动马达383的驱动 轴上,从动齿轮385设置在气流调节器382的旋转轴上。该构成中, 气流调节器驱动马达383的旋转传递给气流调节器382的旋转轴, 切换气流调节器382的开状态(参照图42(a))与关状态(参照图 42(b》。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13中也是能够切换进行制冷热运转的 通常运转与进行空气过滤器330的清扫的清扫运转。 首先,通常运转中,空气过滤器330在图40所示的状态停止。 由此,贮尘容器360的刷用开口 363由空气过滤器330的关闭部件 336关闭。还有,气流调节盒381的气流调节器382也被关闭。因 此,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一样,室内风扇321的吹出空气不会通过 气流调节盒381被导入贮尘容器360。还有,贮尘容器360的尘埃 也不会从刷用开口 363流出。
接下来,过滤器清扫运转中,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一样,切换 "除尘动作"、"刷清扫动作"、"尘埃搬送动作"和"尘埃排出动作"。
首先,"除尘动作"中,在停止室内风扇321的状态下,滑动 空气过滤器330。由此,空气过滤器330的网格部件335与旋转刷 351的刷部351b接触,从网格部件335去除尘埃。"刷清扫动作" 由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要领进行。由该"刷清扫动作",捕 捉到旋转刷351的刷部351b上的尘埃贮留到贮尘容器360中。 "尘埃搬送动作"中,空气过滤器330在图40所示状态停止。 还有,气流调节盒381的气流调节器382成为开状态。这种状态下, 室内风扇321被驱动。这样,如图43的箭头所示,室内风扇321 的吹出空气从吹出空间310c通过导入用导管386被导入气流调节 盒381,其后,又通过连接导管389被导入贮尘容器360。由此,贮尘容器360的尘埃与空气一起通过搬送用导管388搬送到尘埃捕 集箱390。由此,贮尘容器360的尘埃贮留到尘埃捕集箱390。另 一方面,流入尘埃捕集箱390的空气从排气口 391排出。该"尘埃 搬送动作"中也是,因为贮尘容器360的刷用开口 363由空气过滤 器330的关闭部件336关闭,所以贮尘容器360内的尘埃不会从刷 用开口 363流出。 "尘埃棑出动作"中,与如上所述的"尘埃搬送动作" 一样,
空气过滤器330在图40所示的状态停止。还有,气流调节盒381 的气流调节器382被关闭。这种状态下,由利用者将吸尘器管插入 管嘴插入部400。这样,如图44的箭头所示,尘埃捕集箱390的尘 埃按照搬送用导管388、贮尘容器360、及吸引用导管387的顺序 吸入吸尘器。在此之际,贮尘容器360内的尘埃也被吸入吸尘器。 该"尘埃排出动作"中也是,通过贮尘容器360的尘埃或者是贮尘 容器360内的尘埃不会从刷用开口 363流出。 另外,作为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还可以是图45所示 的方式。也就是说,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省略尘埃捕集 箱390,直接使搬送用导管388a连通到屋外。这种情况下,"尘埃 搬送动作"中,贮尘容器360内的尘埃与空气一起直接被搬送到屋 外而被排出。因此,这种情况下,省去了利用者排出尘埃的劳动。 另外,当然本变形例中不需要管嘴插入部。 (其他实施方式)
所述实施方式,还可以是以下的构成。 例如,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于室内天花板上的室内 机組13,但是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此,也可以是设置在室内墙壁上的 即所谓的挂壁式室内机組。 还有,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是说明了在室内风扇39、 121、 321 的吹出侧设置有热交换器37、 122、 322的室内机組13,但是本发 明同样适用于将室内热交换器设置在室内风扇的吸入侧即空气过 滤器30的下游侧的室内^/l組。
还有,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利用空气过滤器40开关供给
56侧导管71的气流调节器72的,但是并不只限于此,还可以利用移动空气过滤器40的驱动马达56开关气流调节器72。
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省略了供给侧导管71的气流调节器72,在贮尘容器60的下游侧(例如排出侧导管74的中间)设置开关通路的开关机构。这种情况下,不分通常运转还是过滤器清扫运转, 一直向贮尘容器60导入通过了供给侧导管71的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然而,只要在通常运转时关闭设置在贮尘容器60下游侧的开关机构,而在过滤器清扫运转时打开,就能够只在过滤器清扫运转时将贮尘容器60的尘埃搬送(排出)到壳体34外。 还有,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清扫运转中,并不需要每次都进行尘埃搬送动作。例如,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贮尘容器60中设置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的贮留量检测器,对应于检测到的贮留量进行尘埃搬送动作。 还有,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是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7、 122、322前的室内风扇39、 121、 321的吹出空气导入了供给侧导管71或导入用导管186、 386,但是,本发明若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7、122、 322后的空气导入了供给侧导管71或导入用导管186、 386,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尘埃搬送动作。另外,这种情况下,若是在制冷运转中,由室内热交换器37、 122、 322冷却了的空气流过供给侧导管71等,在这些供给侧导管71等上就会产生结露。因此,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结露,可以用隔热材料覆盖供给侧导管71或贮尘容器60、 160、 360。
还有,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是将旋转刷51、 151、 351去除下来的尘埃临时贮留在贮尘容器60、 160、 360后再搬送的,但是,本发明还可以是省略贮尘容器60、 160、 360、供给侧导管71、以及导入用导管186、 386,直接用室内风扇39、 121、 321的吹出空气搬送由旋转刷51、 151、 351去除下来的尘埃。 另外,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从本质上不过是优选的示例,无意限制本发明的适用物或者是用途范围。
57一产业上的实用性一 正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对于包括过滤器的除尘机能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在壳体(34)内包括室内热交换器(37)、从室内吸入空气的室内风扇(39)、以及设置在该室内风扇(39)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40),其特征在于该室内机组包括除尘机构(50),去除捕捉到所述空气过滤器(40)上的尘埃,尘埃搬送机构(70),利用所述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将由所述除尘机构(50)去除下来的尘埃搬送到规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迷室内风扇(39),配置为将从室内吸入的空气吹向所述室内热交换 器(37),并且所迷尘埃搬送机构(70),构成为利用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7)之前 的所述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将由所述除尘机构(50)去除下来的尘埃搬 送到规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包括贮尘容器(60),该贮尘容器(60)贮留由所述除尘机构(50)去除下来 的尘埃,并且所迷尘埃搬送机构(70),构成为将所述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导入 所述贮尘容器(60),使得贮留在所迷贮尘容器(60)中的尘埃与空气一起被 搬送到规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迷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 所迷室内风扇(39),配置为将从室内吸入的空气吹向所述室内热交换 器(37),并且所迷尘埃搬送机构(70),构成为将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7)之前的 所述室内风扇(3 9)的吹出空气导入所述贮尘容器(60)。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包括供给侧导管(71 )和排出侧导管(74),所述供 给恻导管(71)位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7)与所述室内风扇(39)之间,并将该 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导入所述贮尘容器(60)内,所述棑出侧导管(74) 将贮留在所述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与空气一起搬送到规定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中,设置有开关用以导入所述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导入口的开关机构(72)。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中,在导入所述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导 入口设置有集风板(91)。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所迷尘埃搬送机构(70),构成为将贮留在所述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 搬送到所述壳体(34)外。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迷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尘埃捕集箱(92),该尘埃捕集箱(92)的容积比所述贮尘容器(60) 的容积大,所迷尘埃搬送机构(70),构成为将贮留在所迷贮尘容器(60)内的尘埃 搬送到所述尘埃捕集箱(92)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7)后供给室内的吹出口 (23)上,设置有用以调节风向的风向调节板(23a),在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搬送尘埃时,调节所述风向调节板(23a)使得 所逆吹出口 (23)的通风阻力成为最大。
11. 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搬送尘埃时,停止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37)供给载热体。
12.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搬送尘埃时,使所述室内风扇(39)的转速达到最大。
13.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尘机构(50)包括刷部件(51)和过滤器移动机构(52),该刷部件(5l)设置在所述贮尘容器(60)上且与所述空气过滤器(40)接触,该过滤器移 动机构(52)使所述空气过滤器(40)相对于该刷部件(51)移动。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尘埃搬送机构(70)的导入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的导入口上,设置有构成为随着所述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而开关该导入口的开关 机构(72)。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尘机构(50)的刷部件(51)包括毛绒织物构成的接触所述空气过滤器(40)的刷部(51b)。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部件(51),设置在形成于所述贮尘容器(60)的上表面的开口部(62),在所述空气过滤器(40)的移动方向上比所述刷部件(51)更靠后方一侧 的所述开口部(62)的缘部(6c),构成使通过所述刷部件(51)的所述空气过滤 器(40)上的尘埃与该空气过滤器(40)—起移动的引导部。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62)的缘部(6c),成为朝着所述刷部(51b)渐渐变细的先端 渐细的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部件(51),包括圓柱状的轴部(51a)和设置在该轴部(51a)的外周 面上的刷部(51b),所述开口部(62)的缘部(6c)的端面,形成为沿着所述刷部(51 b)的圆弧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迷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刷部件(51),配置在形成于所述贮尘容器(60)的上表面的开口部(62),所述空气过滤器(40)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用以关闭所述开口部(62)的 关闭部件(138)。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该室内机组,是在壳体(34)内设置有去除空气过滤器(40)的尘埃的旋转刷(151)和贮留去除下来的尘埃的贮尘容器(160)。并且设置有使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流向贮尘容器(160)的供给侧导管(71)和使贮留在贮尘容器(160)中的尘埃与空气一起排出到壳体(34)外的排出侧导管(74)。
文档编号F24F13/28GK101680679SQ20088001638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7日
发明者坂下朗彦, 道辻善治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