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感应速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890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感应速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即热型流体加热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电磁感应速热管。
背景技术
目前,流体加热一般都采用电热管技术。该技术较多应用于电热水器和电 开水壶以及热饮机。其结构为将外套绝缘材料的电阻式电热元件,安装在管状 金属保护管(铜管或不锈钢管)内。电源接通后,电流流过管状金属保护管内 部的电阻式电热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电阻热,然后通过管壁与流体的接触把热 量传递给需加热的流体。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由于电热丝与金属保 护管之间需可靠绝缘,为保证加热器在高温下长时间可靠绝缘,绝缘材料选择 和绝缘^厚度均有较高的要求,电热丝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到金属保护 管,虽然理论上,浸泡在流体中的电热管最终将热量全部传递到流体内,但它 的瞬态热效率低,流体升温慢。其次,不能彻底解决流体与电的分离,安全性 取决于绝缘材料性能和电热管设计安装工艺,虽然产品设计加了防漏电墙,但 还是存在着安全隐患。还有一些用其它方式如红外线加热流体的装置,虽然能 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但由于转化率较低,装置功率和成本高,推广应用困难。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磁感应速热管; 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方便、热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磁感应速热管, 它主要由具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的管状容器、感应发热体支架、磁条、感应 线圈、上盖、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感应发热体、均流棒、下盖和进液电 磁阀组成;所述感应发热体支架固定于管状容器内,感应线圈缠绕在管状容器外侧,磁条沿与管状容器轴线平行的方向紧贴在感应线圈的外部;感应发热体 套在均流棒外侧,感应发热体和均流棒均通过感应发热体支架同轴固定于管状 容器内;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固定于管状容器内侧流体出口和感应发热体 之间,且液位传感器位置高于温度传感器;上盖和下盖分别固定在电磁感应速 热管的顶部和底部;进液电磁阀的出口与管状容器的流体进口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和下盖为可拆卸结构,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电磁感应 速热管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磁条为薄片长条;所述感应发热体材质为薄壁不锈 钢管,安装在感应线圈的工作区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 由于工作线圈绕在管状容器的外面,感应发热体在容器内部,当几十千赫 兹高频电流通过线圈时,高频磁场作用在感应发热体上产生感应电流(也 称涡流),这种电流在感应发热体电阻上产生热效应,达到了加热流体的 目的。2、 感应发热体浸泡在液体中,热效率比一般电磁炉效率高;电磁感应是直接 加热,没有绝缘材料隔热的热传导阻碍作用,升温迅速;本实用新型彻底 实现了流体与电的分离,使用安全可靠。3、 均流棒实现流体加热均匀的作用。4、 上盖和下盖采用可拆卸结构,方便维修清理。5、 管状容器上部设计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有效防止速热管无液体加 热,并确保液体加热温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感应速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感应速热管的控制示意图;图中,1、流体进口, 2、感应发热体支架,3、磁条,4、感应线圈,5、 管状容器,6、上盖,7、流体出口, 8、液位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1 0、 感应发热体,11、均流棒,12、下盖,13、进液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速热管包括具有流体进口 1和流体出口7的管状容器5、磁条3、感应线圈4、感应发热体IO、感应发热体支架2、 均流棒ll、液位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上盖6、下盖12、进液电磁阀13。正常工作时管状容器5的轴线呈垂直状态,流体进口 1位于管状容器5的 下部,流体出口 7位于管状容器5的上部,管状容器5材质为耐热保温绝缘非 磁性材料;感应线圈4规则缠绕在管状容器5外侧,磁条3形状为薄片长条, 沿与管状容器5轴线平行的方向紧贴在感应线圈4的外部。感应发热体10材质 为薄壁不锈钢管,安装在感应线圈4的工作区内,并固定在管状容器5内,管 状容器5内孔、感应发热体10与均流棒11保持等隙同轴安装,均流棒ll下部 由下盖12支撑,均流棒11通过感应发热体支架2保持与管状容器5的同轴姿 态;感应发热体10安装在感应发热体支架2上;液位传感器8和温度传感器9 位于流体出口 7和感应发热体10之间,且液位传感器8高于温度传感器9;上 盖6和下盖11为可拆卸结构,通过螺钉固定方便清理检修;进液电磁阀13的 出口与管状容器5的流体进口l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中的控制过程如图2所示,打开出液阀,接通系统总 电源开关,控制电路进入工作状态。当液面达到规定液位高度时,液位传感器8 将液位信号反馈给控制电路,启动加热电路。此时若流体温度达到规定值上P艮, 温度传感器9将温度信号反馈给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发出,打开电磁感应速 热管进液口的进液电磁阀13;若液面达到规定液位高度但流体温度低于规定值 下限,则进液电磁阀13关闭,此时加热电路仍然给感应线圈4通电,直至流体 温度达到规定值上限,再次打开进液电磁阔13,周而复始循环工作,保证流出 的液体温度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本实用新型速热效率高,在出液水阀关闭时,电路完全关断,不存在长期 保温引发的能量消耗,电能利用率非常高;被加热液体与电源完全隔离,使用 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电控部分根据需要,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实现。不再陈述。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 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 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感应速热管,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具有流体进口(1)和流体出口(7)的管状容器(5)、感应发热体支架(2)、磁条(3)、感应线圈(4)、上盖(6)、液位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9)、感应发热体(10)、均流棒(11)、下盖(12)和进液电磁阀(13)组成;所述感应发热体支架(2)固定于管状容器(5)内,感应线圈(4)缠绕在管状容器(5)外侧,磁条(3)沿与管状容器(5)轴线平行的方向紧贴在感应线圈(4)的外部;感应发热体(10)套在均流棒(11)外侧,感应发热体(10)和均流棒(11)均通过感应发热体支架(2)同轴固定于管状容器(5)内;液位传感器(8)和温度传感器(9)固定于管状容器(5)内侧流体出口(7)和感应发热体(10)之间,且液位传感器(8)位置高于温度传感器(9);上盖(6)和下盖(12)分别固定在电磁感应速热管(5)的顶部和底部;进液电磁阀(13)的出口与管状容器(5)的流体进口(1)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磁感应速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6)和下盖(11)为可拆卸结构,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电磁感应速热管(5)的顶部和底 部。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磁感应速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3)为薄片K条。
4. 根据权利耍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速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发热体(10) 材质为薄壁不锈钢管,安装在感应线圈(4)的工作区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速热管,它主要由具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的管状容器、感应发热体支架、磁条、感应线圈、上盖、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感应发热体、均流棒、下盖和进液电磁阀组成;其中感应发热体和均流棒均通过支架同轴固定于管状容器内,感应发热体套在均流棒外侧,感应线圈缠绕在管状容器外侧,磁条沿与管状容器轴线平行的方向紧贴在感应线圈的部。本实用新型感应发热体浸泡在液体中,热效率比一般电磁炉效率高;电磁感应是直接加热,没有绝缘材料隔热的热传导阻碍作用,升温迅速;彻底实现了流体与电的分离,使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F24H9/20GK201221832SQ20082008652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0日
发明者潘玉良 申请人:潘玉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