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0268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途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热风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风炉技术,大多是将横着的或竖着的集束钢管从外部加热, 让空气从管中流过受热成为热风,这是初始的热风炉技术。其不足之处是 集束管大多直径小,从集束管中通过的热风阻力大,需用大功率的鼓风机, 耗电量大,燃煤从集束管外部加热,光滑的钢管外体对从它身上吹过的气 流传热有限,加上燃烧室又是传统老式的燃烧方式,造成煤燃烧不净,同 时由于钢管供热慢,耗煤量也高。 一直以来,热风炉技术都未有新的突破, 也只能生产小型的热风炉,而中、大型的热风炉,特别是大型热风炉好象 还未问世,这就阻碍了这一技术领域的发展,无法形成市场优势,也就谈 不上长足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热能传导 快,耗能小,能使燃料完全燃烧,烟气洁净排放,且可制造成大型设备的 多用途热风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用途热风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依据其功能自下而上划分为 灰渣区、燃烧室,热交换区、废气集气室和废气排放管,其特征是所述 热交换区采用若干个与炉体平行设置的导热管实现热交换,该导热管内外 分别设有吸热翅片和散热翅片;
所述燃烧室分为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其中第一燃烧室上部周围 设有与第二燃烧室相通的二次风出口,且其壁内外分别设有吸热翅片和散 热翅片;
所述炉体下部设有进风导体,该进风导体与炉体外壁之间形成有热风 通道,进风口设在进风导体上,二次进风管将进风口进来的风引入到第一 燃烧室下方和二次进风口助燃;
上述废气排放管外部设有余热热水器;
上述炉体下部的燃烧室上方设有炉面,炉面上对应设有炉圈,炉体上 部的热交换区、废气集气室和废气排放管则安装在炉面的延伸部位炉拐 处;
所述第一燃烧室可以设置成多个小燃烧室,小燃烧室的下方设有出灰 漏斗和出灰封板;所述炉体的加煤燃烧部分为自动化链条炉排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炉体可以是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可以是卧式也可以 是立式。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热风炉是由燃烧室与炉体外壳、烟道及热风通道 构成的热交换系统,该技术充分利用了比较先进的热传导技术、煤燃烧技 术和热风流动技术,使得从炉体热风通道流过的气流,将炉内第一、第二 燃烧室燃煤所产生的热能,快速传送到需用热量的设备或空间。具体的技 术特点如下
1. 本实用新型在燃烧室内外和导热管内外设置了密集的吸、散热片, 导热管的直径采取因炉的用途而异的原则,热风通道采取适当的宽广,风 道转弯少,因而阻力小,这就减少了风机的功率,降低了电耗。
2. 本实用新型第一燃烧室上部周围设有二次风出口,煤裂变时产生的 可燃气体经二次风的助燃又在第二燃烧室燃烧,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煤的燃 烧充分,炉内产热量大,温度被最大限度提高,从而也提高了热风的温度, 同时热能传导给热风的速度非常快,燃旺的煤炉,冷风从进风口进入热风
通道,几秒钟就能从热风出口送出10CrC 20(TC的热风。
3. 本实用新型由于可燃气体燃烧充分,加上煤经过固硫措施的处理, 98%以上的煤都能燃烧干净,而且废气含硫量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不冒黑 烟。
4. 本实用新型可用各种煤作为燃料。
5.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部分还可设置自动化的链条炉排,就能制造成供 热量更大的热风炉,从而拓宽了热风炉的用途。
经初步试测结果,与同规格同热风输出容量的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 设备价格降低30 50%,能耗降低40 50%。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一般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的暖、炊、浴、 大型厂房、会议厅、温棚或封闭词养场的供暖,也可制成供热量更大的烘 干设备,用于枸杞等中药材,脱水蔬菜等农副产品和食品的脱水烘干。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用途热风炉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针对家庭用户制造的可用作炉灶的热风炉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以蜂窝煤为燃料的热风炉结构示意简图; 图4为大型构造热风炉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热风炉由炉体6为主体构成,炉体 6依据其功能自下而上划分为灰渣区、燃烧室,热交换区、废气集气室23 和废气排放管24,其底部设有底座l,并通过加强板2将热风炉整体牢固地屹立在地上。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最大的改进之处在于热交换区
和燃烧室,其中热交换区采用导热管17作为热交换装置。导热管17数量 设置在1 100之间,直径在70 500毫米左右,它们与炉体6壁平行设 置,且在其内外壁上分别设有吸热翅片19和散热翅片20,吸热翅片19在 4 16片,散热翅片20在8 32片范围内。导热管17上端的炉体6侧壁 上开有1 4个出风口 21,出风口 21处设有温度控制器26。
导热管17下方的燃烧室分为第一燃烧室10和第二燃烧室13,在单个 或多个燃烧室下方都设有炉排28。其中第一燃烧室10上部周围设有与第 二燃烧室相通的二次风出口 12, 二次风出口 12风孔可配置1 36个,其 直径在6 40毫米之间,第一、第二燃烧室壁内外分别设有吸热翅片7和 散热翅片8,吸热翅片在8 24片,散热翅片在16 48片范围内。上述第 一燃烧室10内还设有耐火壁9。
炉体6下部,即对应于燃烧室部位还设有二次进风装置,具体为在 炉体6外围设有进风导体5,该进风导体5与炉体外壁之间形成有热风通 道14,进风口 27设在进风导体5—侧上,二次进风管29将进风口进来的 风引入到第一燃烧室10下方和二次风出口 12助燃。进风口 27处,根据 需要可配置鼓风机和引风机,可采用离心式、轴流式和混流式等风机。炉 门11设在第二燃烧室侧面的炉体6上。
在上述废气排放管24外部设有余热热水器23。
图中3为清灰门,4和15为进风导体上、下封板,16和25为导热管 群上、下封板。
使用时,第一燃烧室10内燃煤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吸热片7、散热片8 和炉体6将热能传送到初始进入炉内的常温空气,变为热风上升,可燃物 质在第二燃烧室13继续燃烧,导热管17内的热能经导热片19和散热片 20将热能不断传送给从热风通道14里流向出风口 21的热风,使热风温度 继续上升,从热风出口 21传送到工作场所或工作设备中去。此时自然通 风的热风能上升到20(TC以上,用风机强力通风的热风也在IO(TC左右, 很适合脱水蔬菜和枸杞等中药材、农副产品烘干温度。当然,还可以启动 温度控制系统26将热风温度控制在需要的温度范围内。余热热水器23还 可以将废气管中的余热加热水箱系统的水。最后从废气排放管24排出的 废气基本上限制在废气排放温度内。
如图2所示,本方案是针对家庭用户而实施的。导热管17部分及以 上部分被移位到新增设的炉拐32上。相应地在燃烧室上方设置了炉面30, 炉圈31以便于家庭炊事用,热水器23产生的热水可以作为洗浴用,其余 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图中33为家用热风炉的热风导体即炉拐外套。
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方案是以蜂窝煤为燃料进行实施的方案,为了添加蜂 窝煤的方便,将烧原煤的单个燃烧室改为烧蜂窝煤的多个小燃烧室34,小 燃烧室壁为耐火壁35,在小燃烧室34的下方设有出灰漏斗36和出灰封板 37,其余方案同实施例2。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方案是将方案1中人工加煤燃烧部分改为自动化链条 炉排装置,加煤和出灰都是自动化,燃料是特制的蜂窝煤或原煤,不仅大 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突破了热风炉基本上没大型产品的历史,从 而将热风炉制造成比现有热风炉大几十倍的程度,这就极大地满足了大型 楼、堂、馆、舍的大面积供热需求和工农业生产用大热风炉的需求。同时, 也为在煤炭生产中产生大量沬煤和洗煤下脚料卖出难找出路。图4中,增 加了链条炉的进风口 38、减速机39、观察门40、封板41和出渣机43, 链条炉排44,其余与实施例l的实施方法相同。
权利要求1. 一种多用途热风炉,包括炉体(6),所述炉体(6)依据其功能自下而上划分为灰渣区、燃烧室,热交换区、废气集气室(23)和废气排放管(24),其特征是所述热交换区采用若干个与炉体(6)平行设置的导热管(17)实现热交换,该导热管(17)内外分别设有吸热翅片(19)和散热翅片(20)。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热风炉,其特征是所述燃烧室分 为第一燃烧室(10)和第二燃烧室(13),其中第一燃烧室(10)上部周 围设有与第二燃烧室相通的二次风出口 (12),且其壁内外分别设有吸热 翅片(7)和散热翅片(8)。
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用途热风炉,其特征是所述炉体(6) 下部设有进风导体(5),该进风导体(5)与炉体外壁之间形成有热风通 道(14),进风口 (27)设在进风导体(5)上,二次进风管(29)将进风 口进来的风引入到第一燃烧室(10)下方和二次进风口 (12)助燃。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热风炉,其特征是上述废气排放 管(24)外部设有余热热水器(23)。
5. 按照权利要求1一4任意一种所述的多用途热风炉,其特征是上 述炉体(6)下部的燃烧室上方设有炉面(30),炉面(30)上对应设有炉 圈(31),炉体(6)上部的热交换区、废气集气室(23)和废气排放管(24) 则安装在炉面(30)的延伸部位炉拐(32)处。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用途热风炉,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燃烧 室(IO)可以设置成多个小燃烧室(34),小燃烧室(34)的下方设有出 灰漏斗(36)和出灰封板(37)。
7. 按照权利要求1一4任意一种所述的多用途热风炉,其特征是所 述炉体(6)的加煤燃烧部分为自动化链条炉排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热风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依据其功能自下而上划分为灰渣区、燃烧室,热交换区、废气集气室和废气排放管,其特征是所述热交换区采用若干个与炉体平行设置的导热管实现热交换,该导热管内外分别设有吸热翅片和散热翅片。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热风炉是由燃烧室与炉体外壳、烟道及热风通道构成的热交换系统,该技术充分利用了比较先进的热传导技术、煤燃烧技术和热风流动技术,使得从炉体热风通道流过的气流,将炉内第一、第二燃烧室燃煤所产生的热能,快速传送到需用热量的设备或空间。具有热能传导快,耗能小,能使燃料完全燃烧,烟气洁净排放,且可用来制造大型热风炉。
文档编号F24H3/00GK201225757SQ20082012633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2日
发明者熊俊銮 申请人:熊俊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