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蓄能地板采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289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式蓄能地板采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相变材料的蓄能地板采暖装置,尤其是将封装的相变材料模块 与混凝土砌块填充在采暖地板结构层中热盘管周围的干式蓄能地板采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地板采暖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多种形式的采暖地板应运而生。其中一种干式地板采 暖装置,它以供热盘管周围取消浇筑砂浆混凝土等填埋材料、具有减轻地板采暖重量和厚度、 便于安装、维修等特点受到关注。但是该采暖地板由于热盘管处于中空夹层,传热能力及地 面温度的均匀性有些不尽人意,并且和其它地板采暖一样,无法实现热量供给和需求在时间 和数量上的不匹配。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地解决干式地板采暖装置传热能力差、地面温度均匀性不好以及地板采暖蓄能 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式蓄能地板采暖装置,该装置是在采暖地板结构层内,将封 装模块与混凝土砌块按相间的方式布置,盘管镶嵌在相变材料模块之间,盘管通入热水时, 可将多余的热量蓄存到相变材料中,在需要的时候向室内放热。同时,用轻质混凝土砌块填 充干式采暖地板结构中因取消砂浆混凝土浇筑而形成的中空夹层,保证了热盘管的传热能力, 改善了地面温度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①选取适宜的相变材料,要求相变温 度在地板采暖允许范围内(约29°C)、蓄能密度大、无毒副作用、易于获得;②因相变过程 是通过固、液相变进行的,储能时材料为液态,因此使用时必需要用塑料材料将相变材料密 闭封装,以防止泄漏及腐蚀;③根据相变储能材料的蓄、放热特性以及建筑热负荷的要求, 计算出所需相变材料的用量,合理地设计相变材料封装模块的几何形状、尺寸以及排布方式, 使相变材料充分发挥蓄、放热作用,蓄存的热量满足放热时的需求;④釆暖地板结构层内由 木龙骨拖梁支撑地面覆盖层及地上重物,防止对蓄能模块的压损;结构层内的空置处用轻质 混凝土砌块填充,可加强传热并有利于地面温度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地板采暖装置中相变蓄能材料能将通入热水盘管中多余的热 量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同时,盘管层被蓄能模块和混凝土砌块以及木龙骨填 满,加强了传热能力,改善了地面温度的均匀性,是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传热性能强、轻质 便捷的干式蓄能地板釆暖装置。
3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构造图 图3是图2的I-1剖视图
图中l.地面基层,2.龙骨拖梁,3.防潮层,4.绝热保温层,5.封装相变材料模块,6.轻 质混凝土砌块,7.盘管,8.地面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l中,地面基层(1)上铺设防潮层(3),将规格40mmX60mm干燥后的实木材质 的龙骨托梁(2)以等间距320mm布置其上并加固,龙骨之间铺上厚30mm高强度、密实性好 的聚苯乙烯绝热保温层(4),保温层上将相变蓄能材料封装模块(5)与混凝土砌块按相间的 方式布置,蓄能材料模块为相变温度在29'C左右、潜热值为188 kJ/kg的十水硫酸钠类复合 水合盐,用一种塑料材质封装成直角梯形台体,具体规格是上底为边长40mm的正方形,下 底为长60mm、宽40mra的长方形,高30腿,相变材料的填充率为56%;两龙骨托梁之间布置 四排蓄能模块,如图2所示两个模块斜边相向并排放置为一组,使两模块之间成V字形凹 槽,沿着纵向按模块宽度(40mm)等间距相间布置于保温层上,形成一排排对齐的V字形凹 槽,将盘管(7)以管间距160 mm、按蛇形或回字形的盘绕方式,镶嵌在各组两两蓄能模块 构成的V字形凹槽中,盘管长度为大于50米、直径20mm壁厚2ram、导热系数为0. 41W/m. k、 密度大于0.94g/cm3的交联聚乙烯管(PE-X)或铝塑管,蓄能模块周边用规格分别为40mmX 40mmX30mm、 120mmX40mmX30mm的同种轻质混凝土砌块(6)填满,最后铺上厚15-20mm 木质或瓷质材料的地面覆盖层(8)。
权利要求一种干式蓄能地板采暖装置,在地面基层上布置支撑托梁、绝热板、供热盘管、相变材料与混凝土砌块,其特征是相变材料封装成模块,封装模块与混凝土砌块按相间排布的方式布置在支撑托梁之间的绝热板上,供热盘管镶嵌在相变材料模块之间,结构层内的空置处填充混凝土砌块。
专利摘要一种将相变材料的封装模块与混凝土砌块置于采暖地板结构层内的干式蓄能地板采暖装置。它是在采暖地板结构层内布置支撑托梁、封装模块与混凝土砌块按相间排布的方式布置在支撑托梁之间的绝热板上,供热盘管镶嵌在相变材料模块之间,结构层内的空置处用轻质混凝土砌块填充。相变蓄能材料能将通入热水盘管中多余的热量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向房间供热。同时,用轻质混凝土砌块填充干式采暖地板结构中因取消砂浆混凝土浇筑而形成的中空夹层,保证了热盘管的传热能力,改善了地面温度的均匀性。
文档编号F24D11/00GK201425339SQ20092014558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2日
发明者林 邱 申请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