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低碳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2142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质低碳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将农、林、牧废弃的生物质通过限氧燃烧热解反应转化为可燃气体直接燃烧用于炊事取暖的一种气化炉。尤其是家用直燃式气化炉。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气化炉因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秸秆资源广泛,又因全球性关注能源危机和因季节性焚烧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鼓励秸秆能源化,倡导低碳生活,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努力实现既节能又环保,所以产品很受农村用户的热爱和期待。但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气化炉因焦油处理不清而堵塞管道和灶头,还常因冷凝水溢漏而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制约了其推广应用;发明人通过反复研究试验在原申报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的气化炉多采用分体装置净化后再通过管道输送至灶头供燃烧的结构,导致燃气在途中逐渐冷却使其中的焦油和水汽冷凝沉积从而堵塞管道和灶头的不足,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直接在炉膛(1 上部设置长颈裂解筒C3)与燃烧室(1)垂直贯穿相连通,并与炉体组合成一整体,使炉膛内的高温雾状燃气无需通过管道输出炉膛,在尚未受到冷却的高温环境下直接上升进入长颈裂解筒,通过进一步升温裂解后经喷火口送达燃烧室,达到了不再因冷凝沉积而堵塞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的气化炉加料时由于燃料过细或一次加入量过多,容易造成缺氧使炉膛内火苗熄灭而导致冒烟的不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炉膛(1 壁内侧或外侧设置保火装置(11),它是一个可以用方管或圆管制作的,也可与炉膛浇铸成一体的空气通道,可在其朝向炉膛内的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进气孔,在其底部或外侧与外界相通,便于进入助燃空气,以利及时给炉膛内补氧而达到防止缺氧熄灭冒烟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的气化炉其灶头在燃烧时会散发一部分未充分燃烧的有害气体以及焦油粘污锅底而影响清洁和人体健康,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置二次进风通道 (10)及二次进风预热室(13),通过补充二次助燃空气并对其预先加热升温后利用热空气向上流动的原理和在排烟筒的抽力作用下使热空气源源不断地从二次进风孔(14)涌入长颈裂解筒C3)的内部与炉膛喷出的可燃气体混合后从喷火口(16)喷向燃烧室,提高燃烧区温度,达到了充分燃烧的条件,从而解决了以上不足。为了克服现有的气化炉多将加料口设置于炉膛上部,当揭盖加料时炉膛内的烟气会溢出炉外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等不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炉体中下部一侧设置与炉膛相通的加料斗(6)或加料口,结合采用了密封式锅架或锅圈,当搁上锅具后整个燃烧室形成密闭状态,可借助于排烟筒的抽风力将燃烧室和长颈裂解筒以及炉膛内的气流向室外抽拔,开门加料时空气从加料口吸入炉膛而不会再溢出烟气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燃烧室和长颈裂解筒直接设置于炉膛上部,达到了不再因冷凝沉积而堵塞管道和灶眼的目的;将长颈裂解筒和二次进风通道以及二次进风预热室组合设置能提高裂解区温度和保障助燃供氧充足,有利于实现充分燃烧,彻底解决焦油和冷凝水的污染问题、提高了热效率、消除了刺鼻的气味;采用封闭式锅架在排烟筒拔风力的作用下,配合在炉体中下部设置加料斗能迫使有害气体只能从排烟筒抽向室外,能达到揭盖加料时不会有烟气溢出,保证了室内空气不受污染、保障了安全使用和人体健康;通过在炉膛内侧或外侧设置保火装置,从此不再因加料过细过多而缺氧使火苗熄灭导致冒烟, 保障正常燃烧产气、消除了后顾之忧,有利于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图2是本发明构造示意图。图中1.燃烧室,2.燃烧室底面,3.长颈裂解筒,4.喉口,5.保温层,6.加料斗, 7.炉排,8.进风调节灰斗,9.灰仓,10. 二次进风通道,11.保火装置,12.炉膛,13. 二次进风预热室,14. 二次进风孔,15.烟气排放道,16.喷火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中,底座下部固定灰仓(9),灰仓内设置进风调节灰斗(8),底座上部安装炉膛(1 和炉排(7),炉膛侧壁固定保火装置(11),炉膛上部设置长颈裂解筒(3),其上部配置燃烧室(1)并在其一侧设置烟气排放道(15),套上炉体外壳并浇注保温层(5),安装加料斗(6),留出二次进风通道(10)和二次进风预热室。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质低碳炉,包括炉体、密封式锅架、燃烧室(1)、通往排烟筒的烟气排放道 (15)、加料斗(6),炉膛(12)、炉排(7)、灰仓(9)、灰斗(8),其特征在于第一是炉膛(12)上部设置有长颈裂解筒( 与燃烧室(1)垂直贯穿相连通;第二是炉膛(1 内侧或外侧设置有保火装置(11);第三是在具备第一特征的同时在炉体中下部一侧设置有与炉膛(12)相通的加料斗(6)或加料口的;第四是炉体内设置有二次进风通道(10)以及二次进风预热室 (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低碳炉,其特征是长颈裂解筒C3)是一个圆形直筒状的,其周壁设置有许多二次进风孔(14),底部或中下部设有喉口(4)的,其喷火口(16)可以是凸出燃烧室底面(2)或与燃烧室底面(2)呈同一平面的(图2),用于将火焰喷入燃烧室(1)并具有使燃气中的焦油和水蒸汽进一步升温裂解成可燃气体的一种升温裂解燃烧直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低碳炉,其特征是保火装置(11)是设置于炉膛壁内侧或外侧的管状通道,其向炉膛内设置有若干个补氧进风孔的,底部与外界相通便于进入助燃空气,用于防止加料过细或过多时容易造成缺氧使火苗熄灭而导致冒烟的一种补氧保火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低碳炉,其特征是二次进风通道(10)是设置于炉体内与炉膛外壁之间的一处或多处二次助燃空气进入通道,其与设置于炉体中上部长颈裂解筒C3)外环的二次进风预热室(1 相通形成二次进风预热系统。
全文摘要
一种生物质低碳炉,其特征在于第一是炉膛(12)上部设置有长颈裂解筒(3)与燃烧室(1)垂直贯穿相连通;第二是炉膛(12)内侧或外侧设置有保火装置(11);第三是在具备第一特征的同时在炉体中下部一侧设置有与炉膛(12)相通的加料斗(6)或加料口;第四是炉体内设置有二次进风通道(10)以及二次进风预热室(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再因冷凝沉积而堵塞管道和灶眼,有利于实现充分燃烧,彻底解决了焦油和冷凝水的污染问题,提高了热效率,达到了揭盖加料不再冒烟,加料过细或过多不再缺氧熄灭的效果,有利于广大农村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
文档编号F24B1/18GK102444912SQ201010515398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1日
发明者沈桀 申请人:沈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