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烧结台车上的自锁篦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890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应用于烧结台车上的自锁篦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烧结台车的部件,特别涉及了一种应用于烧结台车上的自 锁篦条。
背景技术
在冶金生产中,各种外矿、精矿粉组成的混合料往往要进行烧结处理,以制成烧结 矿供应高炉,混合料的烧制一般在台车式的烧结机上完成的,烧结台车主要有台车体、栏 板、隔热件和篦条组成,蓖条分为普通蓖条和自锁蓖条,普通篦条与自锁篦条之间的区别在 于自锁篦条底部两端设置弹性臂,共同点在与两者的两侧面均为内凹的弧面,自锁蓖条与 普通蓖条配合能防止蓖条脱落,避免在台车栏板上钻孔固定蓖条,具体应用时将自锁篦条 固定在烧结台车两端,由于自锁篦条自身结构特征能够保证与烧结台车横梁卡紧,而自锁 篦条与普通篦条之间、普通篦条之间均设有凸块相互限位,所以能够有效防止篦条脱落,也 防止因钻孔将烧结台车两端篦条固定在烧结台车栏板上而造成漏风的现象。由于传统的自锁式蓖条两侧面均为内凹的弧面,所以自锁篦条与烧结台车栏板配 合之间有一定的间隙,而安装在烧结台车两端自锁篦条厚度为25mm,所以自锁篦条靠近烧 结台车纵梁一侧与纵梁内侧面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隙,在烧结过程中,由于“边沿效应”的影 响,在台车边沿的混合料和栏板之间形成缝隙,该缝隙和台车边沿的自锁式篦条的缝隙形 成了漏风通道,造成了边沿漏风,使烧结风量在烧结断面上分布不均,其结果是烧结终点出 现局部过烧,局部又烧不透的花脸现象。这样的结构降低了烧结矿的成品率、烧结矿的产 量;相应的增大了返矿量、能源的消耗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烧结矿成品率,降低返矿量和能源消耗的自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烧结台车上 的自锁篦条,包括篦条本体,篦条本体底部两端设有弹性臂,其关键改进在于所述安装在 烧结台车两端的自锁篦条的两侧面为平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将设置在烧结台车两端的自锁篦条两 侧面设为平面,自锁篦条与烧结台车栏板内侧面相对应的一面与烧结台车栏板内侧面相贴 合,即使“边沿效应”严重,矿料烧结后收缩,也不会形成漏风通道,提高烧结矿的成品率; 另外一方面将自锁篦条本体的厚度增加为45mm,这样一来篦条本体的底面就与烧结台车纵 梁顶面之间形成一定宽度的盲板,更进一步防止自锁篦条与烧结台车栏板之间出现漏风通 道,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量和返矿量。

图1为烧结台车安装篦条后的结构示意图;[0008]图2为自锁篦条主视图;图3为自锁篦条俯视图;图4为自锁篦条左视图;1、烧结台车横梁;2、普通篦条;3、自锁篦条;3-1、篦条本体;3-2、弹性臂;4、烧结 台车栏板;5、烧结台车车轮;。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如图2、3、4所示的应用于烧结台车上的自锁篦条,包括篦条本体3-1,篦条本体底 部两端设有弹性臂3-2,其关键改进在于所述自锁篦条3两侧面均为平面,且篦条本体厚 度为45mm。如图1所示的烧结台车安装篦条后的结构,将设置在烧结台车两端的自锁篦条 两侧面设为平面结构与烧结台车栏板4内侧面相贴合,即使“边沿效应”严重,矿料烧结后 收缩,也不会形成漏风通道,提高烧结矿的成品率;另外一方面将自锁篦条的厚度增加为 45mm,这样一来自锁篦条的底面就与烧结台车纵梁顶面之间形成一定宽度的盲板,更进一 步防止自锁篦条与烧结台车栏板之间出现漏风通道,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返矿量。
权利要求一种应用于烧结台车上的自锁篦条,包括篦条本体(3 1),篦条本体底部两端设有弹性臂(3 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在烧结台车两端的自锁篦条的两侧面为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烧结台车上的自锁篦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篦条 本体厚度为4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烧结台车上的自锁篦条,包括篦条本体,篦条本体底部两端设有弹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在烧结台车两端的自锁篦条两侧面为平面。其优点在于将设置在烧结台车两端的自锁篦条两侧面设为平面,自锁篦条与烧结台车栏板内侧面相对应的一面与烧结台车栏板内侧面相贴合,即使“边沿效应”严重,矿料烧结后收缩,也不会形成漏风通道,提高烧结矿的成品率;另外一方面将自锁篦条的厚度增加为45mm,这样一来自锁篦条的底面就与烧结台车纵梁顶面之间形成一定宽度的盲板,更进一步防止自锁篦条与烧结台车栏板之间出现漏风通道,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返矿量。
文档编号F27B21/08GK201697465SQ20102024331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日
发明者任士同, 张树勋, 李向东 申请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