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行车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737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行车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尤其是一种用于行车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行车空调器属于特种空调设备行列,其使用环境金属、非金属灰尘重、温度高达 70 80°C且波动幅度大。由于灰尘重,室外机冷凝器需经常清洗以保证换热效果,费时费力,且冷凝器在两次清洗之间换热效果会逐步变差。若所采用的清洗周期较短则人力物力浪费较大、停机时间长,若周期过长则平均换热效果差,空调器能耗增大。为了弥补冷凝器换热效果不佳,通常是采用加大冷凝器规格,导致冷凝器成本上升。同时,由于环境温度波动大,导致冷凝器冷凝效果不稳定,难以保证空调机在高温下系统的稳定性,容易造成压缩机、风机等损坏。现有的室外机冷凝器,纵向设置有至少两列换热管,并从左至右将每列换热管设置为一组,组内各换热管从上至下通过U形弯头纵向连接,每一组换热管通过U形弯头连通后均构成一条换热通道,每一条换热通道的入口均位于冷凝器顶部、出口均位于底部。如图 3所示为一种行车空调机室外机的冷凝器,纵向设置有四列换热管。其冷却方式为逐排冷却,空气流从左至右流动,换热效果由第一列换热管至最后一列换热管逐渐降低,到最后一列换热管时空气温度过高,已不能满足冷却要求,通过实验测如图3所示的冷凝器制冷剂过冷度仅有1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室外机冷凝器换热效果好、运行稳定的用于行车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行车的空调器,包括设置有冷凝器的室外机、设置有蒸发器的室内机,设置有蒸发器的冷凝水收集器,设置有喷射方向指向冷凝器的喷头,所述喷头通过管路与冷却水源连通。所述冷却水源为蒸发器冷凝水收集器,所述管路上设置有低压脉冲泵。所述低压脉冲泵入口与蒸发器冷凝水收集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是Y型过滤器。所述冷凝器包括至少一条换热通道,所述每条换热通道均包括一条气相换热支路、两条气液相换热支路、一条液相换热支路;所述换热通道的入口即气相换热支路入口、 出口即液相换热支路出口,两条气液相换热支路的入口分别与气相换热支路出口连通、出口分别与液相换热支路入口连通。所述每条换热通道包括三列换热管,由进风侧至出风侧依次为第三列换热管、第二列换热管、第一列换热管;沿换热管轴向投影,所述气相换热支路由上部的第一列换热管和第二列换热管通过U形弯头以之字形连接构成,所述气液相换热支路分别由第一列换热管、第二列换热管通过U形弯头纵向连接构成,所述液相换热支路由第三列换热管通过U形弯头纵向连接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温度波动较大时,通过喷头将冷却水雾化后喷洒到冷凝器上,空气流经过冷凝器时,同时带走雾化冷却水的显热及潜热,从而同时形成空气和制冷剂之间、空气和雾化冷却水之间、雾化冷却水和制冷剂之间热量的交换,强化换热效果,保证空调机的稳定运行。同时,冷却水在强化换热效果的同时,还能起到除尘作用,因此集尘少、换热效率高,有效延长冷凝器的清洗周期。因此整体换热效果好,且变动小,简便实用、安装简单。以蒸发器冷凝水收集器作为冷却水源,进一步降低了冷却水消耗,蒸发器冷凝水温度低,换热效果更好,因此进一步实现了节能减排。而对换热通道根据相变过程排列,充分利用了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传热关系,提高制冷剂过冷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室外机冷凝器换热管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现有室外机冷凝器换热管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行车的空调器,包括设置有冷凝器1的室外机 2、设置有蒸发器的室内机3,设置有蒸发器的冷凝水收集器,设置有喷射方向指向冷凝器1 的喷头5,所述喷头5通过管路与冷却水源连通。在温度波动较大时,通过喷头5将冷却水雾化后喷洒到冷凝器1上,空气流经过冷凝器1时,同时带走雾化冷却水的显热及潜热,从而同时形成空气和制冷剂之间、空气和雾化冷却水之间、雾化冷却水和制冷剂之间热量的交换,强化换热效果,保证空调机的稳定运行。同时,冷却水在强化换热效果的同时,还能起到除尘作用,因此集尘少、换热效率高,有效延长冷凝器1的清洗周期。因此整体换热效果好,且变动小,简便实用、安装简单。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源为蒸发器冷凝水收集器,所述管路上设置有低压脉冲泵 4。以蒸发器冷凝水收集器作为冷却水源,进一步降低了冷却水消耗,蒸发器冷凝水温度低, 换热效果更好,因此进一步实现了节能减排。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粉尘堵塞喷头5,所述低压脉冲泵4入口与蒸发器冷凝水收集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具体的,为了降低成本,所述过滤器是Y型过滤器8。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过滤器。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强化换热效果,所述冷凝器1包括至少一条换热通道 6,所述每条换热通道6均包括一条气相换热支路6a、两条气液相换热支路6b、一条液相换热支路6c ;所述换热通道6的入口即气相换热支路6a入口、出口即液相换热支路6c出口, 两条气液相换热支路6b的入口分别与气相换热支路6a出口连通、出口分别与液相换热支路6c入口连通。上述的换热通道6根据相变过程排列,充分利用了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传热关系,提高制冷剂过冷度。过热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进口进入气相换热支路6a,冷凝为饱和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后,分别进入两条气液相换热支路6b,在两条气液相换热支路6b内逐步冷凝并以液体状态经汇合后进入液相换热支路6c,再经液相换热支路6c冷凝为过冷液体状态制冷剂从出口流出,完成热交换过程。整个换热过程合理利用了制冷剂气液两相变化所导致的体积变化也即换热面积的变化、流速变化,进而实现换热效率的提高,换热效果更好。上述换热通道6各支路换热管7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任意的。具体的,所述每条换热通道6包括三列换热管7,由进风侧至出风侧依次为第三列换热管7c、第二列换热管7b、 第一列换热管7a ;沿换热管7轴向投影,所述气相换热支路6a由上部的第一列换热管7a和第二列换热管7b通过U形弯头以之字形连接构成,所述气液相换热支路6b分别由第一列换热管7a、第二列换热管7b通过U形弯头纵向连接构成,所述液相换热支路6c由第三列换热管7c通过U形弯头纵向连接构成。上述的之字形连接即U形弯头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列相邻的两根换热管7且在沿换热管7的轴向投影内U形弯头呈之字形排列,纵向连接即U形弯头两端分别连接同一列相邻的两根换热管7且在沿换热管7的轴向投影内U形弯头呈纵向的一字形排列。换热通道6设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冷凝器的大小进行设置。在如图1、图2所示的实例中,设置有一条换热通道6,通过工程试验测得制冷剂过冷度约4度,优于现有冷凝器的1 度,换热效果提高15%左右。本实用新型,喷雾装置能提高约10%的换热效率,通过冷凝器1换热通道的优化换热效果约提高15%,因此冷凝器整体规格减小,节约冷凝器制作成本,降低了空调制造成本;同时解决了行车空调器室内机冷凝水的排放问题;集尘减少,同样降低了集尘对换热管7的腐蚀,提高了冷凝器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用于行车的空调器,包括设置有冷凝器(1)的室外机O)、设置有蒸发器的室内机 (3),设置有蒸发器的冷凝水收集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喷射方向指向冷凝器(1)的喷头 (5),所述喷头( 通过管路与冷却水源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行车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源为蒸发器冷凝水收集器,所述管路上设置有低压脉冲泵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行车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脉冲泵(4)入口与蒸发器冷凝水收集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行车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是Y型过滤器⑶。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行车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包括至少一条换热通道(6),所述每条换热通道(6)均包括一条气相换热支路(6a)、两条气液相换热支路(6b)、一条液相换热支路(6c);所述换热通道(6)的入口即气相换热支路(6a)入口、出口即液相换热支路(6c)出口,两条气液相换热支路(6b)的入口分别与气相换热支路 (6a)出口连通、出口分别与液相换热支路(6c)入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行车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条换热通道(6)包括三列换热管(7),由进风侧至出风侧依次为第三列换热管(7c)、第二列换热管(7b)、第一列换热管(7a);沿换热管(7)轴向投影,所述气相换热支路(6a)由上部的第一列换热管(7a) 和第二列换热管(7b)通过U形弯头以之字形连接构成,所述气液相换热支路(6b)分别由第一列换热管(7a)、第二列换热管(7b)通过U形弯头纵向连接构成,所述液相换热支路 (6c)由第三列换热管(7c)通过U形弯头纵向连接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提供了一种用于行车的空调器,包括设置有冷凝器的室外机、设置有蒸发器的室内机,设置有蒸发器的冷凝水收集器,设置有喷射方向指向冷凝器的喷头,所述喷头通过管路与冷却水源连通。在温度波动较大时,通过喷头将冷却水雾化后喷洒到冷凝器上,空气流经过冷凝器时,同时带走雾化冷却水的显热及潜热,从而同时形成空气和制冷剂之间、空气和雾化冷却水之间、雾化冷却水和制冷剂之间热量的交换,强化换热效果,保证空调机的稳定运行;冷却水同时还起到除尘作用,提高热效率高,延长清洗周期。因此整体换热效果好,且变动小,简便实用、安装简单。适用于各类行车。
文档编号F24F12/00GK202083035SQ20102066541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7日
发明者周道选, 王伟, 王春树 申请人:攀枝花钢城集团瑞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