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867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例如像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32789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存在着为了朝室内空间均勻地提供被调节后的空气而设有水平翼及垂直翼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该水平翼能在上下方向上调节风向,垂直翼能在左右方向上调节风向。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如上所述设有水平翼的空调装置中,为了抑制水平翼因自重等而挠曲,有时在水平翼的长边方向上的正中央附近等设有将水平翼支承成能转动的支承构件。这样,在设有水平翼的支承构件的情况下,多片垂直翼与支承构件之间的各距离可能被不均勻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很难使支承构件的整个表面和与支承构件靠近配置的垂直翼的整个表面均勻地暴露在冷气下。在该情况下,可能会在未充分暴露于冷气下的部分产生结露。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能抑制在支承构件与第二风向调节板之间产生结露,其中,上述支承构件将第一风向调节板支承成能转动,上述第二风向调节板在与第一风向调节板不同的方向上进行风向调节。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包括壳体、热交换器、风扇、第一方向调节板、多片第二方向调节板及支承构件。壳体具有吸入口及吹出口。热交换器配置于壳体内。风扇产生从吸入口流向吹出口的气流。第一风向调节板能通过将第一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旋转来调节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多片第二风向调节板能通过将与第一方向实质上垂直的第二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旋转来调节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支承构件至少在吹出口的除了第一方向两端部以外的部分将第一风向调节板支承成能相对于壳体转动,并至少设有一个。在多片第二风向调节板中包括第三风向调节板和第四风向调节板,这些第三风向调节板和第四风向调节板至少各有一片,其中,上述第四风向调节板配置于与支承构件的距离最短的位置,并比第三风向调节板小。在此,第四风向调节板比第三风向调节板小的情况可以是指例如第四风向调节板的表面积比第三风向调节板的表面积小的情况、第四风向调节板的体积比第三风向调节板的体积小的情况、与第二方向的长度无关联地使第四风向调节板的气流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三风向调节板的气流方向上的长度短的情况、及与气流方向的长度无关联地使第四风向调节板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三方向调节板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短的情况等中的任一情况。上述支承构件也可在吹出口的第一方向两端部也将第一风向调节板支承成能转动。一般,当欲使调节后的冷空气流过吹出口时,在第四风向调节板与支承构件之间的距离较小的情况下,可能很难使该冷空气以沿着第四风向调节板的整个表面及支承构件的整个表面的方式流动。对此,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首先,由于设有支承构件,因此能抑制吹出口的第一方向两端部之间的部分的挠曲。其次,即便在设有这种支承构件的情况下,配置于离支承构件最近的位置的第二风向调节板也并不是第三风向调节板,而是比第三风向调节板小的第四风向调节板。因此,容易使冷空气与支承构件及位于该支承构件附近的第二风向调节板这两者的整个表面接触。藉此,能减小支承构件和位于该支承构件附近的第二风向调节板这两者的整个表面的温度不均,从而能抑制结露的产生。此外,不仅能利用第三风向调节板有效地调节风向,而且能在设有第四风向调节板的部分抑制结露的产生,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风向调节。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在从流过壳体的吹出口的气流的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支承构件和多片第二风向调节板配置于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由于支承构件和多片第二风向调节板配置于从吹出口的空气流过方向观察时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因此支承构件和与该支承构件最近的第二风向调节板可能协同工作而形成通风阻力。在这种情况下,该支承构件和最近的第二风向调节板的表面温度容易产生不均,从而可能产生结露。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即便在采用这样可能产生结露的支承构件和第二风向调节板的配置结构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将与支承构件最近的第二风向调节板设为第四风向调节板来抑制结露的产生。第三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在多片第二风向调节板的各轴与支承构件之间的各最接近距离中,第四风向调节板的轴与支承构件之间的最接近距离是最短的。例如,轴被配置在离支承构件最近的位置的第二风向调节板与支承构件之间的空间容易形成通风阻力。对此,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通过采用第四风向调节板作为这种支承构件被配置在离支承构件最近的位置的第二风向调节板,从而能抑制结露的产生。第四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在多片第二风向调节板的各旋转驱动轨迹与支承构件之间的各最接近距离中,第四风向调节板的旋转驱动轨迹与支承构件之间的最接近距离是最短的。例如,在驱动轨迹中最接近支承构件的第二风向调节板与支承构件之间的空间容易形成通风阻力。对此,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通过将这种在驱动轨迹中最接近支承构件的第二风向调节板设为第四风向调节板,能抑制结露的产生。第五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多片第二风向调节板在第一方向上排列配置。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风向调节板与支承构件至少有一部分重叠。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第二风向调节板和支承构件被配置成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因此,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成分上,能使装置小型化。第六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五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支承构件具有在流过吹出口的气流的方向上扩大的板状部分。板状部分的板厚方向是第一方向。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支承构件的宽度处在流过吹出口的气流方向上,因此, 能更稳定地支承第一风向调节板。此外,即便在采用这种稳定地支承第一风向调节板的形状的情况下,由于吹出口附近的板厚方向为第一方向,因此也能将因支承构件自身而引起的通风阻力抑制得较小。第七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六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在通过第四风向调节板转动而使支承构件与第四风向调节板之间的最接近距离达到最小值的状态下,当从第二方向进行观察时,支承构件与第四风向调节板所成的角中气流方向下风侧的角的角度处于10度以上且90度以下。在支承构件与第四风向调节板之间的最接近距离达到最小值而使下风侧的角度处于10度且以上90度以下的状态下,调节后的冷空气主要以沿着支承构件的上风侧的表面及第四风向调节板的上风侧的表面的方式流过。此时,调节后的冷空气不易与支承构件的下风侧的表面和第四风向调节板的下风侧的表面接触,而从室内机对流而来的暖湿空气则容易流过支承构件的下风侧的表面和第四风向调节板的下风侧的表面。在该情况下,容易导致温度在支承构件的上风侧表面和下风侧表面不同或温度在第四风向调节板的上风侧表面和下风侧表面不同。对此,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采用第四风向调节板作为与支承构件最近的第二风向调节板,因此,容易使调节后的冷空气与支承构件的上风侧表面和下风侧表面这两个表面或第四风向调节板的上风侧表面及下风侧表面这两个表面接触。藉此,容易在支承构件和小型第二风向调节构件中将上风侧表面与下风侧表面的温度差抑制得较小,从而能抑制结露的产生。第八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第一风向调节板能通过将第一方向作为转轴方向进行旋转来在上下方向上调节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多片第二风向调节板能通过将第二方向作为转轴方向进行旋转来在左右方向上调节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方向。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能利用第一风向调节板在上下方向上调节吹出气流的方向, 并能利用多片第二风向调节板在左右方向上调节吹出气流的方向,因此,能在上下及左右方向上调节吹出方向。第九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壳体仅具有一个吹出口。吹出口的长边方向是大致水平方向。一般,在吹出口仅为一个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能供给调节空气的范围,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往往较长。这样,在吹出口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也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设有对第一风向调节板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藉此,能抑制第一风向调节板的挠曲。第十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第四风向调节板在多片第二风向调节板中是最小的。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能更有效地抑制在第四风向调节板和支承构件的表面上产生结露。第十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室内机为天花板吊挂型的室内机。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即便是天花板吊挂型也能抑制结露的产生。发明效果在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不仅能利用第三风向调节板有效地调节风 向,而且能在设有第四风向调节板的部分抑制结露的产生,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风 向调节。在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即便在采用可能产生结露的支承构件和第二 风向调节板的配置结构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结露的产生。在第三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通过采用第四风向调节板作为支承构件被配 置在离支承构件最近的位置的第二风向调节板,能抑制结露的产生。在第四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通过将在驱动轨迹中最接近支承构件的第二 风向调节板设为第四风向调节板,能抑制结露的产生。在第五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成分上使装置小 型化。在第六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将因支承构件自身而引起的通风阻カ抑制
得较小。在第七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容易在支承构件和小型第二风向调节构件中 将上风侧表面与下风侧表面的温度差抑制得较小,从而能抑制结露的产生。在第八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在上下及左右方向上调节吹出方向。在第九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抑制第一风向调节板的挠曲。在第十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更有效地抑制在第四风向调节板和支承构 件的表面上产生结露。在第十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即便是天花板吊挂型 也能抑制结露的产生。


图1是本发明ー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侧视示意说明图。图2是室内机的侧视示意配置结构图。图3是室内机的俯视示意配置结构图。图4是吹出口侧的局部放大示意结构图。图5是室内机的主视图。图6是室内机的后视图。图7是表示风扇的详细结构的图。图8是过滤器的俯视图。图9是过滤器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吹出ロ附近的情况的正面侧立体图。图11是表示吹出ロ附近的情况的主视图。图12 (a)是表示从图11的a-a截面观察正视左侧时的情况的侧视图。图12 (b)是表示从图11的b_b截面观察正视左侧时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2 (c)是表示从图11的c-c截面观察正视左侧时的情况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垂直翼未倾斜时室内机的内部下方的情况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垂直翼倾斜时室内机的内部下方的情况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利用小型垂直翼来抑制结露的产生的情况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因大型垂直翼而产生结露的比较例的情况的俯视图。图17是变形例(B)的室内机的下方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1><1-1>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的结构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的侧视示意结构图。图2是侧视观察到的室内机3内的配置示意结构图。图3是俯视观察到的室内机3内的配置示意结构图。图4是室内机3内的气流下游侧的局部放大示意结构图。图5是水平翼31最大限度堵塞吹出口 22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6是壳体20的后视图。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经由制冷剂连通配管而与未图示的室外机连接,其是配置于室内的上方空间的侧壁附近的天花板吊挂型室内机,包括壳体20、风扇25、热交换器5、泄水盘6、密封材7、密封材8、水平翼31、垂直翼32、支承构件33、垂直驱动杆39、过滤器90及控制基板70等。在图1及图2中,图示中的右侧为背面侧,左侧为正面侧,上侧为上表面侧,下侧表示下表面侧。壳体20具有吸入口 21,该吸入口 21在下表面的背面侧附近沿铅垂方向开口 ;以及吹出口 22,该吹出口 22设于正面侧的铅垂方向的大致中央附近的稍下侧位置,并在正视时沿左右方向扩大(参照图5等)。吸入口 21仅设有一个。另外,吹出口 22也仅设有一个。在正面侧仅设有一个吹出口 22,其正视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如图6所示,在壳体20 的背面设有树脂制的盖^C,该盖29C设于图示的左侧端部附近。在被盖29C堵塞的部分包括下端部分在内设有在板厚方向上打开的开口。藉此,在不使用上述液体管观、气体管四而使用已设配管的情况下,能在安装室内机3时从壳体20的下方穿过已设配管。由于在该背面侧利用螺钉固定有未图示的金属板构件,因此尽管设有开口,也能形成牢固的结构。风扇25能在壳体20内形成从吸入口 21流向吹出口 22的气流,如图3及图7所示,具有将轴设为共用的第一西洛克风扇Wa、第二西洛克风扇Wb、第三西洛克风扇Wc、 第四西洛克风扇25d及对上述各西洛克风扇施加用于使它们旋转驱动的动力的风扇电动机25M。风扇电动机25M配置于第一西洛克风扇2 及第二西洛克风扇2 与第三西洛克风扇25c及第四西洛克风扇25d之间。该风扇25通过联接器使风扇轴25B结合,并用两端的轴承将该风扇轴25B支承成能自由旋转。这样,通过使西洛克风扇左右均等地各两个配置,能降低噪声。热交换器5具有多片散热翅片51,这多片散热翅片51被配置成板厚方向为正视左右方向;以及多个导热管52,这多个导热管52被配置成长边方向为正视左右方向并贯穿多片散热翅片51。在该热交换器5中,在使从室外机侧经由作为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液体管 28或气体管四而流入的制冷剂流过后,将制冷剂经由气体管四或液体管28而再次输送至室外机侧,藉此进行制冷循环的一工序。该散热翅片51在板厚方向上以1. 5mm的间隔排列配置有多片。散热翅片51的板厚为0. 1mm。泄水盘6被配置成在其与热交换器5的下端部分之间确保铅垂方向上的间隙并将热交换器5的下方覆盖,具有上方下游部分6a,该上方下游部分6a构成上表面,并配置于气流方向上的下游侧;以及下方上游部分6b,该下方上游部分6b在比上方下游部分6a更靠近气流方向上游侧且比上方下游部分6a更靠近下方的位置构成上表面。在泄水盘6的上表面设有凹凸形状部分61,该凹凸形状部分61设于上方下游部分6a与下方上游部分6b 的交界处。密封材7配置于热交换器5的下端部分与泄水盘6的上方下游部分6a之间的间隙中,由被称为奥普赛洛(日文才力 > )等的发泡聚乙烯泡沫构成。密封材8配置于热交换器的上端部分与壳体20上表面的下方表面部分之间的间隙中,由被称为奥普赛洛等的发泡聚乙烯泡沫构成。水平翼31被配置成将壳体20的吹出口 22的上方空间覆盖,并被构成为长边方向在正视时为左右方向,转轴在正视时沿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延伸。该水平翼31通过以转轴31m作为旋转中心改变姿态角度,能在上下方向上调节从吹出口 2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 即便在水平翼31大致关闭吹出口 22的状态下,在水平翼31与吹出口 22之间也残留有具有IOmm以上(此处为大致3cm)的气流方向上的宽度的间隙。藉此,即使在制冷运转后停止运转时水平翼31处于最大限度堵塞吹出口 22的姿态,也能确保室内机3的壳体20内与壳体20外的空气的流通,从而能抑制杂菌的繁殖。垂直翼32配置于比水平翼31更靠近气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即壳体20的内部侧,并配置于吹出口 22的下端侧,转轴35在正视时沿上下方向(铅垂方向)延伸。该垂直翼32通过以转轴35作为旋转中心改变姿态角度,能在左右方向上调节从吹出口 2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在垂直翼32上存在小型垂直翼32a、大型垂直翼32b及端部垂直翼32c。其中,小型垂直翼3 配置于支承构件33的附近,在垂直翼32中最为小型。支承构件33在从壳体20的吹出口 22的上端延伸至吹出口 22的下端附近后,稍许朝向上方且朝气流方向下游侧延伸,并在气流方向下游侧前端,通过与水平翼31共用转轴31m来将水平翼31支承成能转动。由于水平翼31在正视左右方向上较长,因此能通过在其中途进行支承来抑制挠曲。支承构件33的板厚方向为吹出口 22的长边方向即水平方向,在垂直翼32未倾斜的姿态下,垂直翼32的板厚方向与支承构件33的板厚方向相同,从而能将对气流的通风阻力抑制得较小。垂直驱动杆39是将四片垂直翼32统一地改变姿态角度的构件,其从未图示的风向调节机构获得驱动力来改变垂直翼32的姿态角度。过滤器90安装于壳体20的吸入口 21,如作为俯视图的图8及作为侧视图的图9 所示,具有设于左右两端部的小厚度部分91和设于该小厚度部分91之间的大厚度部分92。 这样,通过在过滤器90中设置凹凸高度不同的部分,能正好嵌合在过滤器90的设置位置。 构成过滤器90的网眼的间距是等间隔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可在与其它周边零件不接触的部分提高凹凸高度,从而能扩大流过面积。控制基板70进行上述制冷循环的控制,或进行水平翼31的姿态角度及垂直翼32 的姿态角度等的自动调节控制。
<1-2>吹出口 22附近的详细结构在图10中,表示吹出口 22附近的正面侧立体图。在图11中,表示吹出口 22附近的主视图。在图12中,表示吹出口 22附近的局部截面说明图。在图13中,表示垂直翼32 未倾斜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在图14中,表示垂直翼32倾斜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对水平翼31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33以将吹出口 22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致三等分的方式设于两处。端部垂直翼32c设于吹出口 22的左右两端。由于该端部垂直翼32c与吹出口 22 的左右壁面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该端部垂直翼32c被设计得较小以不易产生结露。在被支承构件33三等分后的吹出口 22内的区域中,除了正中央的区域以外,在左右的区域内各配置有一个小型垂直翼32a。配置于左侧区域的小型垂直翼3 在左侧区域内的垂直翼32中配置于最靠右的位置。配置于右侧区域的小型垂直翼3 在右侧区域内的垂直翼32中配置于最靠左的位置。这样,确保了垂直翼32的左右对称性。在此,正视左侧的支承构件33与最近的小型垂直翼32a的转轴35之间的最接近距离被配置成比该正视左侧的支承构件33与其它垂直翼32的转轴35之间的最接近距离中的任一距离都短。另外,如图14所示,即便在垂直翼32改变了姿态角度的状态下,正视左侧的支承构件33的表面与最近的小型垂直翼32a的表面之间的最接近距离也被配置成比该正视左侧的支承构件33的表面与其它垂直翼32的表面之间的最接近距离中的任一距离都短。大型垂直翼32b配置于上述部分以外的位置,并将四片垂直翼32作为进行相同动作的一个组,分别在左侧区域设有两组,在正中央的区域设有两组,在右侧区域设有两组。 上述各组被相对应的一个垂直驱动杆38统一控制,能按每一组进行姿态角度的变更。如图10、图11、图13所示,小型垂直翼32a、大型垂直翼32b、端部垂直翼32c及支承构件33在正视时被配置成均没有在气流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在图12(a)中,表示从图11的a_a截面观察正视左侧的状态下的侧视结构图。在图12(b)中,表示从图11的b-b截面观察正视左侧的状态下的侧剖图。在图12(c)中,表示从图11的c-c截面观察正视左侧的状态下的侧剖图。如图12 (a)、图12(b)、图12(c)所示,在侧视时,支承构件33和小型垂直翼3 被配置成具有彼此重叠的部分。藉此,与将支承构件33和小型垂直翼3 配置成在侧视时不重叠的情况比较,能实现气流方向上的小型化。<1_3>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图15中,表示图13、图14中箭头P所示的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在此,使俯视的支承构件33的长边方向与最近的垂直翼32的长边方向所成的角度中较小的一个角度为70度左右。在图16中,示出了表示与图15对应的比较例的情况的俯视图。在图16中,将支承构件33的最近的垂直翼32为大型垂直翼32b的情况作为比较例来加以表示。在该情况下,由风扇25形成的气流F流过支承构件33的右侧及最近的大型垂直翼32b的左侧而被吹出至室内。另外,由于支承构件33与最近的大型垂直翼32b之间的上风侧的间隙较小,因此气流F不易流入支承构件33与最近的大型垂直翼32b之间。 此时,由于在制冷运转时气流F运送冷空气,因此支承构件33的右侧及最近的大型垂直翼 32b的左侧被集中地冷却。与此相对,在支承构件33与最近的大型垂直翼32b之间的气流F不易流入的空间中,潮湿温暖的空气从制冷对象空间即室内侧流入(箭头H),并在支承构件33的左侧及最近的大型垂直翼32b的右侧分别被冷却,从而产生结露。与此相对,如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的支承构件33和最近的小型垂直翼32a的俯视情况的图15所示,由于未采用大型垂直翼32b而是采用小型垂直翼 32a作为与支承构件33最近的垂直翼32,因此气流F中的气流Fs流过小型垂直翼32a的铅垂方向上方。因此,即便在支承构件33与最近的小型垂直翼3 之间,也能供给制冷运转时的冷空气。藉此,能利用冷气流F、Fs使支承构件33及最近的小型垂直翼32a的整个表面冷却,表面温度不易产生不均,因此,能抑制结露的产生,即便从能抑制空气从室内侧流入这样的角度来看,也能抑制结露的产生。另外,并不去除支承构件33的最近的垂直翼32,而是设置小型垂直翼32a,藉此, 即便是流过小型垂直翼3 所在部分的气流Fs也能稍微进行左右的风向调节。<2>其它实施方式(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为天花板吊挂型室内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也适用于在对翼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的附近配置有其它翼的情况, 因此,例如也可适用于吹出口的长边方向为铅垂方向的落地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在该情况下,使用支承构件来对垂直翼进行支承,并使与支承构件最近的水平翼小型化。(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正视位于左侧的支承构件33采用抑制结露的结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如图17所示是采用最近的垂直翼32为小型垂直翼32a的支承构件233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203。在该情况下,无论在支承构件33的附近还是在支承构件233的附近均能抑制结露的产生。(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小型垂直翼32a比大型垂直翼32b小的垂直翼32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的垂直翼32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着眼于表面积而将小型垂直翼32a的表面积设计得比大型垂直翼32b的表面积小的垂直翼32。另外,还可以是着眼于体积而将小型垂直翼32a的体积设计得比大型垂直翼32b 的体积小的垂直翼32。另外,也可以是与铅垂方向上的长度无关联地仅着眼于气流方向而将小型垂直翼 32a的气流方向上的长度设计得比大型垂直翼32b的气流方向上的长度短的垂直翼32。此外,也可以是铅垂方向上的长度为同一程度并将小型垂直翼32a的气流方向上的长度设计得比大型垂直翼32b的气流方向上的长度短的垂直翼32。也可以是在吹出口 22中气流较弱的高度位置将小型垂直翼3 的气流方向上的长度设计得比大型垂直翼32b的气流方向上的长度短的垂直翼32。另外,也可以是与气流方向上的长度无关联地仅着眼于铅垂方向上的长度而将小型垂直翼3 的铅垂方向上的长度设计得比大型垂直翼32b的铅垂方向上的长度短的垂直翼32。此外,也可以是气流方向上的长度为同一程度并将小型垂直翼32a的铅垂方向上的长度设计得比大型垂直翼32b的铅垂方向上的长度短的垂直翼32。<3>参考例即便在配置具有以下结构的其它翼以代替上述小型垂直翼32a的情况下,也能抑制排泄水的产生。该其它翼是指以下翼在配置有上述小型垂直翼32a的位置配置该其它翼以代替小型垂直翼32a的情况下,能使产生的排泄水的量比在同一位置配置上述大型垂直翼32b来作为代替的情况下在该大型垂直翼32b与支承构件33之间产生的排泄水的量少。这样,也可将配置于支承构件33的最近处的垂直翼32设为其它翼,并将该其它翼以外的垂直翼32设为形态与该其它翼不同的构件。即,也可使垂直翼32由包括其它翼在内的至少两种翼构成。此处的翼的种类例如按形状、大小、表面处理的有无等进行划分。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例如在水平翼被支承构件支承成能自由转动的情况下能抑制在垂直翼与支承构件之间产生的结露,因此,在应用于水平翼被支承构件支承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时特别有用。(符号说明)3室内机5热交换器6泄水盘20 壳体21 吸入口22 吹出口25西洛克风扇(风扇)31水平翼(第一风向调节板)32垂直翼(第二风向调节板)32a小型垂直翼(第四风向调节板)32b大型垂直翼(第三风向调节板)33支承构件51散热翅片52导热管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6-132789号公报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该壳体00)具有吸入口及吹出口 02);热交换器(5),该热交换器( 配置于所述壳体OO)内;风扇(25),该风扇05)产生从所述吸入口流向所述吹出口 02)的气流;第一风向调节板(31),该第一风向调节板(31)能通过将第一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旋转来调节从所述吹出口 0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多片第二风向调节板(32、3h、32b),这多片第二风向调节板(32、32a、32b)能通过将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上垂直的第二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旋转来调节从所述吹出口 0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以及至少一个支承构件(33),这至少一个支承构件(33)至少在所述吹出口 02)的除所述第一方向两端部以外的部分将所述第一风向调节板(31)支承成能相对于所述壳体00)转动,在多片所述第二风向调节板(32a、32b)中包括第三风向调节板(32b)和第四风向调节板(3 ),这些第三风向调节板(32b)和第四风向调节板(32a)至少各有一片,其中,所述第四风向调节板(32a)配置于与所述支承构件(33)的距离最短的位置,并比所述第三风向调节板(32b)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其特征在于,在从流过所述壳体00)的所述吹出口 0 的气流的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所述支承构件(3 和多片所述第二风向调节板(3 配置于彼此不重叠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其特征在于,在多片所述第二风向调节板(3h、32b)的各轴与所述支承构件(3 之间的各最接近距离中,所述第四风向调节板(32a)的所述轴与所述支承构件之间的最接近距离是最短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其特征在于,在多片所述第二风向调节板(3h、32b)的各旋转驱动轨迹与所述支承构件(3 之间的各最接近距离中,所述第四风向调节板(32a)的旋转驱动轨迹与所述支承构件之间的最接近距离是最短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其特征在于,多片所述第二风向调节板(32a、32b)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配置,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风向调节板(32a、32b)与所述支承构件(3 至少有一部分重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3 具有在流过所述吹出口 0 的气流的方向上扩大的板状部分,所述板状部分的板厚方向是所述第一方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第四风向调节板(32a)转动而使所述支承构件(3 与所述第四风向调节板(32a)之间的最接近距离达到最小值的状态下,当从所述第二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支承构件(33)与所述第四风向调节板(32a)所成的角中,气流方向下风侧的角的角度处于10 度以上且90度以下。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向调节板(31)能通过将所述第一方向作为转轴方向进行旋转来在上下方向上调节从所述吹出口 0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多片所述第二风向调节板(3h、32b)能通过将所述第二方向作为转轴方向进行旋转来在左右方向上调节从所述吹出口 0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00)仅具有一个所述吹出口 02),所述吹出口 02)的长边方向是大致水平方向。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风向调节板(32a)在多片所述第二风向调节板(3h、32b)中是最小的。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3),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⑶为天花板吊挂型的室内机。
全文摘要
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能抑制在支承构件与第二风向调节板之间产生结露,其中,所述支承构件将第一风向调节板支承成能转动,所述第二风向调节板在与第一风向调节板不同的方向上进行风向调节。水平翼(31)能通过将水平方向(D1)作为轴向进行旋转来调节从吹出口(2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多片垂直翼(32)能通过将垂直方向(D2)作为轴向进行旋转来调节从吹出口(2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支承构件(33)将水平翼(31)支承成能相对于壳体(20)转动。在多片垂直翼(32)中包括大型垂直翼(32b)和小型垂直翼(32a),其中,所述小型垂直翼(32a)配置于与支承构件(33)的距离最短的位置并比大型垂直翼(32b)小。
文档编号F24F13/15GK102388274SQ201080017058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7日
发明者寺野贤治, 川中理史, 石井劝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