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地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825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地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板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热地板系统。
背景技术
地暖系统作为当今最流行的取暖系统已经快速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电热地暖明显优于普通的水暖系统,具有维修率低、使用寿命长、无水暖系统出现的跑、冒、漏、滴现象等优点而大受欢迎。中国专利文献“一种电热地板及其铺装方法”(申请号CN200910306209.X)公开了的电热地板本体内部开设有若干穿透地板层的通孔,通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等,每个通孔内设置有沿通孔长度方向延伸的电热元件。电热元件的外表面与通孔内壁相接触,从而保证电热元件发热时将热量传递到地板表面。该电热地板系统具有热传导路径短,热传导效率较高等优点。这种电热地板系统的不足在干由于需要在地板中打许多穿透的通孔,不仅増加了发热地板生产过程中的耗材,降低发热地板的使用強度,而且一旦通孔中的发热元件出现因长期使用而引起的老化现象时,发热地板的拆装维修非常困难。中国专利文献“一种红外线电热架空发热地板块及其组合地板”(申请号CN200710026658. X)公开了ー种红外线电热架空发热地板系统,该发热地板系统的基本特点是自上而下由地板面层、碳发热层及受カ支撑结构层构成。碳纤维发热层上至少连接有一对电极,且电极上连接有引出电源线。虽然该地板系统具有架空防潮等优点,但导电连接部分采用针状物顶插连接,长期使用易造成接触不良等现象,其存在増加发热地板成本,安装复杂费用闻及占用室内使用空间等缺点。中国专利文献“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及其电热地板”(申请号CN201110008173. 4)公开了ー种无钉卡装电热地板,主要利用供电龙骨和连接件与发热地板相连接。先将供电龙骨按长度方向铺设于房间的地面上,再将相互间平行的安装座以其长度方向与供电龙骨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再将电热地板以与安装座相垂直的方式固定于安装座上。从而实现各发热地板并联发热的效果。虽然该电热地板及其连接件等之间的配合实现了某块地板损坏不影响其他电热地板工作的问题,但该电热系统仍然具有安装复杂,实施费用高,实施复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地暖存在如下缺点打孔式发热地板的地板強度不够,増加了耗材的使用量,拆装维修困难;架空式发热地板占用空间大,安装复杂,电路易接触不良;无钉卡装电热地板安装复杂,实施费用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热地板系统,以期实现简单便捷的地板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0012]一种电热地板系统,包括电热地板、导电连接装置和电源,其特征是,所述电热地板包括面板、发热层和底板,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膜以及设置在发热膜的两长边上的导电条,所述电热地板上设有导电连接槽,所述导电连接装置配合在导电连接槽内电连接相邻两块电热地板,复数块所述电热地板拼合连接后接通所述电源形成电热地板系统。进一歩,所述电源通过三通导电装置并联连接所述电热地板的发热膜。进ー步,所述三通导电装置包括主导线、副导线和接触头,所述副导线与所述主导线成T字型,所述接触头设置在所述副导线的一端部。进ー步,所述发热膜为碳纤维导电发热膜或碳晶导电发热膜,所述电热层由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含玻璃纤维的聚酯树脂将电热膜和导电条密封压合而成。进ー步,所述导电连接装置包括导电元件、导电插头和接线盒,所述导电插头安装在接线盒内,所述导电元件连接在导电插头上,所述导电连接装置与相邻电热地板的导电连接装置连接时,相邻电热地板上的导电元件电连接。进ー步,所述电连接装置与导电条一次成型。进ー步,所述导电连接装置配合固定于保温板的凹槽部位时,通过胶黏剂、螺钉、卡槽形式或其复合形式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直接拼接电热地板的槽榫连接装置无需单独连接导电装置,最大程度的简化了导电地板的实施过程;通过电连接三通使电路连接安全、平稳。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热地板的整体铺装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三通导电装置立体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通元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三通元件保护套的剖视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三通元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三通元件保护套的剖视图;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两块电热地板连接部位侧视图;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两块电热地板连接部位侧视放大图;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热地板的各层解析图;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矩形凹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具有矩形凹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各部分解析图;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装置中的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示意图;附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装置中的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剖视图;附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装置端子座立体示意图;附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连接装置端子座立体示意图;附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导电连接装置的接线盒底座立体示意图;[0040]附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导电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上盖立体示意图;附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导电连接装置的底座和上盖组合立体示意图;附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热膜的示意图;附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发热膜的示意图;附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发热膜的组合示意图;附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发热膜的导电条带示意图;附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发热膜的导电条带及发热膜示意图;附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导电连接装置的底座立体示意图;附图2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导电连接装置的上盖立体示意图;附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导电连接装置的底座和上盖组合立体示意图;附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31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3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具有矩形凹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33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导电连接装置的底座立体示意图;附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导电连接装置的上盖立体示意图;附图35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导电连接装置的底座和上盖组合立体示意图;附图36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37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燕尾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3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卡槽式电热地板的铣刀侧视图;附图3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正面立体示意图;附图4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反面立体示意图;附图4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接线盒剖视图;附图4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附图4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附图4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电元件的护套管立体示意图;附图45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护套管的导电元件立体示意图;附图4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正面立体示意图;附图4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反面立体示意图;附图48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立体示意图;附图4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附图5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具有护套管的导电元件立体示意图;附图51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附图52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53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燕尾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5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卡槽式电热地板的铣刀侧视图;附图5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正面立体示意图;附图5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反面立体示意图;附图5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正面立体示意图;附图58本为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反面立体示意图;[0079]附图59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60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对称规则多边形凹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6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卡槽式电热地板的铣刀侧视图;附图6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附图6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附图64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背槽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附图6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热地板背槽用导线附图6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正面立体示意图;附图6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反面立体示意图;附图6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附图6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电元件与导线连接的立体示意图;附图7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正面立体示意图;附图71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卡槽式导电连接装置反面立体示意图;附图72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发热膜的示意图;附图73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导电连接装置的一体化电热膜示意图;附图74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一体化导电连接装置的侧视图;附图7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一体化导电连接装置的侧视图;附图76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一体化导电连接装置拼装侧视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00.电热地板;200.三通导电装置;300.电源正极;400.电源负极;500.电热地板下表面;600.电热地板上表面;700 发热膜;800 连接装置;200-1.三通导电元件;200-2.三通导电装置主线;200-3.三通导电装置副线;200-4.接触头;200-10 前绝缘套;200-11 后绝缘套;200-12.上绝缘套;200-13.前绝缘套端部;200-14.上绝缘套端部;200-15.后绝缘套端部;200-16.主导线;200-17.副导线;200-18.绝缘套内部;201-1.矩形三通导电元件;201-10 前绝缘套;201-11 后绝缘套;201-12 上绝缘套;201-13 前绝缘套端部;201-14.上绝缘套端部;201-15.后绝缘套端部;201-16 主导线;201-17 副导线;201-18.绝缘套内部;1001电热地板;1002 电热地板;1001-16 接线盒;1002-16 接线盒;101-2 护套管;101-3 导电接套;1001-111 导电元件;1002-111 导电元件;I 电热地板底板;[0118]2发热膜胶合层;2-1.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层;2-2.碳纤维纸或碳晶发热体; 2-3.导电带;3.电热地板表层面板;2001.第一种发热膜;2001-1. T形导电条长边;2001-2. T形导电条短边;2001-3. T形导电条分岔ロ;2001-4.导电电极;2001-5 导电电极;2001-6. T形导电条长边;
2001-7. T形导电条短边;2001-8. T形导电条分岔ロ;2001-9.导电电极;2001-10.导电电极;2002.第二种发热膜;2001-1.导电条;2001-2.导电电极;2001-3.导电电极;2001-4.导电条;2001-5.导电电极;2001-6.导电电极;2003.第三种发热膜;2004-1 导电条;2004-2 导电电极;2004-3.导电电极;2004-4.导电条;2004-5 导电电极;2004-6 导电电极;2005-1.导电条;2005-2.导电电极;2005-3.导电电极;2005-4.导电条;2005-5 导电电极;2005-6 导电电极;2006.第四种发热膜;2006-1.导电条;2006-2.导电电极;2006-3.导电电极;2006-4.导电条;2006-5.导电电极;2006-6.导电电极;10-11.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10-111.凹槽;10-1111.凹槽;10.接线盒底座;11.接线盒上盖;101.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02.端子座;1021.端子座;103.螺钉;101-1.护套管凸筋;101-2.护套管;101-3.导电接套;102-1.导电插芯;102-2.导电舌座;102-3.导电舌板;1021-1.导电插芯;1021-2 导电舌座;1021-3.导电舌板;1021-4.导电插芯凸筋;101-1.榫形双头导电插头凸筋;101-2.护套管;101-3 导电接套;10-1 护套插孔;10-2.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0-3.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0-4 螺孔;10-5 舌孔;10-6.端子座舌座凹槽;10-7.插芯凹槽上表面;10-8.插芯凹槽侧面;11-1.护套插孔;11-2.护套管固定凹槽上表面; 11-3.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1-4 螺孔;10-11-1 护套插孔;[0157]10-11-4.螺孔;12-13 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12.接线盒底座;13.接线盒上盖;12-1.护套插孔;12-2.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2-3.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2-4.螺孔;12-5.舌孔;12-6.端子座舌座凹槽;12-7.插芯凹槽上表面;12-8.插芯凹槽侧面;12-9.弧形端面;13-5.弧形端面;12-13-1.护套插孔;12-13-4.螺孔;14-15.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14-151.凹槽;14-1511.凹槽;14.接线盒底座;15.接线盒上盖;14-1.护套插孔;14-2.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4-3.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4-4 螺孔;14-5 舌孔;14-6.端子座舌座凹槽;14-7.插芯凹槽上表面;14-8.插芯凹槽侧面;14-9.接线盒底座短边;15-1.护套插孔;15-2.护套管固定凹槽上表面;15-3.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5-4.螺孔;15-5.接线盒上盖长边;15-6.接线盒上盖短边;14-15-1.护套插孔;14-15-4.螺孔;16.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161.燕尾槽;38.燕尾槽铣刀;38-1.刀刃;38-2.刀柄;Dl.刀刃直径;dl.刀柄直径;LI.铣刀长;a I.铣刀角;16-1.接线盒护套插孔;16-2.接线盒顶部插孔;16-3.接线盒弧形端面;16-4.接线盒上表面;16-5.接线盒下表面;16-6.接线盒剖面;16-7.接线盒剖面;16-8.接线盒剖面;111.导电元件111-1.导电插芯前端;111-2.导电插芯上端;111-3.导电插芯上端接触头;111-4.导电插芯前端接触头;112.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12-1.护套管凸筋;112-2.护套管前端;112-3.护套管后端;112-4.护套管剖面;17.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17-1.接线盒护套插孔;17-3.接线盒弧形端面;17-4.接线盒端部倒角;17-5.接线盒上表面;17-6.接线盒下表面;121.导电元件;121-1.导电插芯前端;121-2.导电插芯上端;121-3.导电插芯前端接触头;121-4.导电插芯上端接触头;18.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181.燕尾槽;[0196]54.燕尾槽铣刀;54-1.刀刃;54-2 刀柄;D2 刀刃直径;[0198]d2 刀柄直径;L2 铣刀长;a 2.铣刀角;18-1.接线盒护套插孔;18-2.接线盒顶部插孔;18-3.接线盒弧形端面;18-4.接线盒上表面;18-5.接线盒下表面;18-6.接线盒侧边倒角;19.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19-1.接线盒护套插孔;19-2.接线盒端部插孔;19-3.接线盒弧形端面;19-4.接线盒端部倒角;19-5.接线盒侧边倒角;19-6.接线盒上表面;19-7.接线盒下表面;20.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201.对称规则多边形槽;61.燕尾槽铣刀;61-1 刀刃;61-2 刀柄;D3 刀刃直径;d3 刀柄直径;L3.统刀长;a 3.统刀角;20-1.接线盒护套插孔;20-2.接线盒顶部插孔;20-3.接线盒侧边;20-4.接线盒侧边;20-5.接线盒上表面;20-6.接线盒下表面;21.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21-1.接线盒护套插孔;21-3.接线盒侧边;21-4.接线盒侧边;21-5.接线盒上表面;21-6.接线盒下表面;113.导线;113-1.导线绝缘护套;113-2.导电接套;22-1.接线盒护套插孔;22-2.接线盒护套插孔;22-3.接线盒顶部插孔;22-4.接线盒弧形端面;22-5.接线盒上表面;22-6.接线盒下表面;21-1.接线盒护套插孔;21-3.接线盒侧边;21-4.接线盒侧边;21-5.接线盒上表面;21-6.接线盒下表面;131.导电元件;131-1.导电插芯前端;131-2.导电插芯后端;131-3.导电插芯上端;131-4.导电插芯前端接触头; 131-5.导电插芯上端接触头;23.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23-1.接线盒护套插孔;23-2.接线盒护套插孔;23-3.接线盒顶部插孔;23-4.接线盒弧形端面;23-5.接线盒端部倒角;23-6.接线盒上表面;23-7.接线盒下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热地板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电热地板系统包括纵横排列的多个电热地板100,电热地板100包括面板3、发热层2和底板I,在地电热地板100的侧边设有锁扣,发热层2包括发热膜及设置在发热膜长边上的导电条。发热膜为碳纤维导电发热膜或碳晶导电发热膜,电热层由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含玻璃纤维的聚酯树脂将电热膜和导电条密封压合而成。在电热地板100的两端部设置导电连接槽,通过配合在导电连接槽内的导电连接装置连接相邻两块电热地板的发热层。在多块电热地板的电源接入端,电极300和电极400分别通过三通导电装置并联各纵排或横排电热地板。三通导电装置200包括主导线、副导线和接触头,副导线与主导线成T字型,接触头设置在副导线的一端部。接触头接到地板电源接入端的地板上。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热地板系统,每ー纵排电热地板之间通过并联方式与家用电网对接。每ー纵排电热地板系统在靠近墙壁端引出正极300和负极400与家用电网的正极和负极连接,从而实现电热地板的发热工作。每ー纵排的电热地板100的电极与家用电网的正负极之间由专门设计的三通导电装置200连接。需要指出的是,导电发热系统与家用电网之间连接有多个温控器,能够对室内的发热地板的温度进行实时控制。当地板表面温度低于所设定的初始温度时,供电系统将被自动启动对地板进行加热;当地板 表面温度高于所设定的初始温度时,供电系统将被自动关闭,使地板自然降温,从而保证了室内地板表面温度的稳定。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三通导电装置200,该三通导电装置由三通导电元件200-1,主导线200-2,副导线200-3,接触头200-4组成。该三通导电装置200的主导线200-2与家用电网连接,而副导线200-3则与电热地板系统进行连接,副导线200-3与电热地板100连接时,三通导电装置200的接触头200-4与电热地板100的导电连接装置中的导电元件进行紧密嵌套,从而实现整个电热地板系统的电热的贯通,进行发热取暖工作。图3和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三通导电装置及其外层绝缘护套管剖面图,绝缘套分为前绝缘套200-10、后绝缘套200-11、上绝缘套200-12、三个绝缘套成T型,前绝缘套200-10具有一端部200-13,后绝缘套200-11具有一端部200-15,上绝缘套200-12具有一端部200-14,主导线200-16和副导线200-17设置在绝缘套内部200-18内。绝缘套的主要作用为使电热地板100和家用电网的电路贯通,该三通导电体的内部为一三通导线,外部为ー层具有绝缘作用的保护套,该三通导电体的外形为三通圆柱。图5和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另ー种三通导电元件及其外层绝缘护套管剖面图,绝缘套分为前绝缘套201-10、后绝缘套201-11、上绝缘套201-12、三个绝缘套成T型,前绝缘套201-10具有一端部201-13,后绝缘套201-11具有一端部201-15,上绝缘套201-12具有一端部201-14,主导线201-16和副导线201-17设置在绝缘套内部201-18内。其主要作用为使电热地板和家用电网的电路贯通,该三通导电体的内部为一三通导线,夕卜部为ー层具有绝缘作用的保护套,该三通导电体的外形为台阶状。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龙骨安装的电热地板侧视图,前电热地板1001和后电热地板1002通过导电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前后两块电热地板进行连接时,两块地板之间的连接部位由锁扣进行锁紧,安装时,通过橡胶锤敲打电热地板短边端部,使得电热地板的另ー短边端部的锁扣榫头部分平移至另ー块电热地板的短边锁扣榫槽中,这样两块电热地板的导电元件也实现了完美对接。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龙骨安装的电热地板连接部位放大侧视图。两块电热地板的连接装置1001-16、1002-16的导电元件1001-111、1002-111通过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内部导电接套101-3进行连接,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外部护套管101-3的材料为一具有绝缘效果的弹性橡胶,主要对导电元件间的连接起到保护作用。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热地板通过中间层的发热膜700发热将其热量传递到地板的上表面600和下表面500,底层保温板的短边边缘位置安装有连接装置800,使得前后两块电热地板之间的电路贯通起来。该电热地板下面可以铺装防潮层进行发热地板的防潮和散热。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热地板系统是由表层地板3、中层发热膜700、底层地板I、导电连接装置800等主要部分通过胶黏剂粘合而成。发热膜700是用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对碳纤维纸2-2和导电电极2-3进行密封压合而成,也可以用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2-1或聚酯对碳晶发热体和导电电极进行密封压合而成。导电连接装置800可以通过胶黏剂、螺钉或卡槽等固定于电热地板底层保温板中的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热地板中的连接装置可以通过胶黏剂、螺钉或卡槽等形式固定与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相应的凹槽中,也可以通过上述三种固定形式的复合形式进行固定,并不拘泥于某一中固定形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实施案例一 ー种具有螺钉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ー种具有连接装置10-11的电热地板,该连接装置通过螺钉固定于电热地板的相应的凹槽内,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具有两个凹槽,凹槽的尺寸可以根据电热地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连接装置,另ー短边边缘的两个连接装置略去。每块连接装置上共有四个直径相同的螺孔,将螺钉旋进连接装置的螺孔中,并且旋入电热地板中,从而牢牢的固定于电热地板中。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凹槽10-111,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四个凹槽,图中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凹槽,另ー短边边缘的两个凹槽略去。该凹槽的特征在干,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凹槽的相邻两侧具有固定边,而另外两侧则不具有固定边。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凹槽10-1111,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四个凹槽,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凹槽,另ー短边边缘的两个凹槽略去。该凹槽的特征在干,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凹槽的相邻三侧具有固定边,而另外ー侧则不具有固定边。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螺钉和凹槽的三个固定边进行固定。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热地板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的外形为一矩形,同时,该连接装置的外形也不局限于矩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改变其外形,可以为圆形或多变形,即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并且可以根据地板尺寸和实际安装需要改变连接装置的尺寸。该连接装置是由接线盒底座10、接线盒上盖11、端子座102、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01、螺钉103等组合而成。首先,将端子座102与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01进行安装,组合成一体,然后放入与接线盒底座10相对应的凹槽中,再盖上接线盒上盖11,用螺钉103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将连接装置牢固的安装于发热地板的底板上。同时,连接装置的端子座、榫形双头导电插头与接线盒也可以直接通过模具一次成形制成,这样在进行电热地板安装时,不需要将连接装置组装完毕后再安装到地板上,而是直接将一体化的连接装置用螺钉固定与电热地板上。该一体化的连接装置相对于上述组合而成的连接装置,具有安装快捷、密封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装置的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01,图16所示为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01的剖面图。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01是由护套管凸筋101-1,护套管101-2,导电接套101-3组成。当榫 形双头导电插头101安装入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中的护套插孔10-1中时,通过护套管凸筋101-1固定于护套插孔中,护套插孔中的相应位置可以具有与护套管凸筋相匹配的凸筋凹槽。需要说明的是,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材料101-2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绝缘橡胶,有一定的伸縮性,当榫形双头导电插头安装入护套插孔中时,由于受到压紧力作用,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安装固定完毕后,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由于恢复弹性变形的趋势,从而达到与护套插孔紧密接触的效果。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表面也可以不设置凸筋,安装吋,直接将榫形双头导电插头插入连接装置的护套插孔中,通过绝缘材料的弾性反弹作用咬紧护套插孔,从而也能够达到与连接装置之间的紧密连接的效果。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导电接套101-3的内壁可以设置几圏内轨迹筋,从而与导电插芯进行紧密接触,也可以不设置内轨迹筋,让导电接套与导电插芯直接接触,通过外层绝缘材料的密封作用同样也能够达到安全连接的效果。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装置的ー种端子座102,是由导电插芯102-1,导电舌座102-2,导电舌板102-3构成。当端子座与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相连接吋,导电插芯102-1与导电接套101-3相嵌套,从而达到紧密的接触。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装置的另ー种端子座1021,是由导电插芯1021-1,导电舌座1021-2,导电舌板1021-3和导电插芯凸筋1021-4构成。当端子座与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相连接时,导电插芯1021-1与导电接套101-3相嵌套,并且导电插芯凸筋1021-4与导电接套的内壁紧密接触,使得端子座与榫形双头导电插头连接紧密,从而达到好的导电效果。如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电热地板连接装置的接线盒底座10,该底座由护套插孔10-1,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0-2,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0-3,螺孔10-4,舌孔10-5,端子座舌座凹槽10-6,插芯凹槽上表面10-7,插芯凹槽侧面10-8组成。如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电热地板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上盖11,该上盖由护套插孔11-1,护套管固定凹槽上表面11-2,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1-3,螺纹孔11-4组成。护套插孔11-1与护套插孔10-1相匹配,护套管固定凹槽上表面11-2与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0-2相匹配,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1-3与护套管固定凹槽端面10-3相匹配,螺纹孔11-4与螺纹孔10-4相匹配。如图21所示为图19所示的接线盒底座与图20所示的接线盒上盖组合示意图,组合之后的接线盒能够将导电元件牢牢的固定在发热地板上,从而保证发热地板的正常エ作。接线盒的上盖和底座的四个角边部具有直径相同的螺孔,接线盒上盖与底座之间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接线盒的宽度为10至50m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01,端子座102,接线盒底座10和接线盒上盖11进行组装时,首先将端子座102的导电插芯102-1插入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01中,形成ー个覆盖有绝缘材料的导电元件,然后将该导电元件与接线盒底座10和连接线盒上盖进行组装。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01的护套管101-2与接线盒的底座的护套插孔10-1和接线盒上盖的护套插孔11-1组合而成的圆柱形护套插孔进行固定安装。接线盒的底座的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0-2,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0-3和接线盒上盖的护套管固定凹槽表面11-2,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1-3组合成一固定卡架将带有护套管的导电元件牢牢的固定于护套插孔中。同时接线盒底座上的端子座舌座凹槽10-6和接线盒上盖上的对应的端子座舌座凹槽将端子座102的导电舌座102-2牢牢的固定于舌座凹槽中。端子座102的导电舌板102-3则被接线盒底座的舌孔10-5固定。最后,将螺钉103旋入接线盒的底座和上盖中相应位置的螺孔中,从而实现将连接装置固定于发热地板上。该电热地板系统采用将发热层内置的方式,即将发热膜固定于两层強化地板或实木地板之间,通过发热膜的发热传递至地板表层,相对于发热膜层位于地板下的电热地板系统,具有发热速率块,发热传递路径短,能耗少的优点。并且,发热膜层置于地板下方进行发热取暖的电热地板系统,安装时,首先在地面铺设电热膜,然后在电热膜上方铺设地板,一旦某块电热膜发热出现故障,需要将房间内大面积的地板拆开进行维修更换,极不方便,而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热系统,由于采用发热膜内置的发热方式,使得安装极为简便,并不需要先铺设电热膜,后安装地板,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热地板与普通強化地板和实木地板的安装方式相同,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地板和电热膜的安装实现ニ合一。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发热膜内置的电热地板系统,采用在电热地板的下方安置龙骨,电热地板间的电路系统的连接导线放置于龙骨内,从而实现电热地板的电路的贯通。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热地板系统的连接装置位于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上,前后两块电热地板之间拼接时,两块地板中的连接装置也进行对接,从而使得电热地板之间电路的连接变得非常简洁,由于并不需要在电热地板下方安置龙骨设施,因此,也进ー步降低了电热地板的成本。本实用新型中的发热膜是由铜质导电条带和碳纤维薄膜通过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胶合制成,该发热膜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改变其整体尺寸及电极的位置来适应实际工作情況。如图22所示的第一种发热膜,该发热膜的特征在于,导电条带、碳纤维纸被玻纤环氧树脂压制于同一层中,每块电热板的发热膜中包括2条相互平行的导电条带,各导电条带的长度和宽度相同,导电条带的形状为T形,导电条带的短边与碳纤维纸紧密接触,而导电条带的长边与碳纤维纸不接触。导电带的长边起到连接前后发热地板,贯通电路的作用,而导电条带的短边则起到连接碳纤维纸进行正常发热的效果。并且该导电条带可以根据不同地板的长度尺寸对其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同吋,该发热膜的材料也可以选自碳晶材料,碳晶发热膜可以由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对碳晶发热体进行密封压合而成。如图23所示的第二种发热膜,该发热膜的特征在于,导电条带、碳纤维纸被玻纤环氧树脂压制于同一层中,每块电热板的发热膜中包括2条相互平行的导电条带,各导电条带的长度和宽度相同,导电条带的形状为直线,且导电条带的长度与地板的长边长度吻合,导电条带与碳纤维纸紧密接触,导电条带不仅起到连接前后发热地板,贯通电路的作用,而且起到连接碳纤维纸进行正常发热的效果。并且该导电条带可以根据地板的长边尺寸对其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同吋,该发热膜的材料也可以选自碳晶材料,碳晶发热膜可以由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对碳晶发热体进行密封压合而成。如图24至26所示为第三种发热膜连接模式,该发热膜的特征在干,该发热膜是由图25所示导电层和图26所示碳纤维纸层通过玻纤环氧树脂胶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导电层与发热膜层不在同一层上,当连接装置中的导电元件穿过导电层中的导电电极和发热膜层中的导电电极和碳纤维纸时,发热膜即开始发热工作,由于起到连接贯通前后电热地板的电路作用的导电条带与起到发热作用的发热膜不在同一层,所以不存在短路的危险,该设计增强了导电发热膜的使用安全性。图25所述的导电层是由两条与地板长边相平行的铜质导电条经过环氧树脂胶合固定而成,并且该导电条带可以根据不同地板的长度尺寸对其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图26所述的碳纤维发热层,其特征在于,短边导电条带、碳纤维纸被玻纤环氧树脂压制于同一层中,该层纤维发热膜中包括2条相互平行的导电条带,各导 电条带的长度和宽度相同,导电条带的形状为直线,且导电条带的长度与地板的短边长度相吻合,导电条带与碳纤维纸紧密接触,导电条带主要起到连接碳纤维纸进行正常发热的效果。并且该导电条带可以根据不同地板的尺寸对其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同吋,该发热膜的材料也可以选自碳晶材料,碳晶发热膜可以由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对碳晶发热体进行密封压合而成。上述三种类型的发热膜除了改变导电带的位置和样式,都是将各种样式的导电条带和碳纤维、碳晶发热体用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胶合压制而成。如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电热地板连接装置的接线盒底座12,该底座由护套插孔12-1,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2-2,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2-3,螺纹孔12-4,舌孔12-5,端子座舌座凹槽12-6,插芯凹槽上表面12-7,插芯凹槽侧面12-8,接线盒弧形端面
12-9。如图2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电热地板接线盒的上盖13,该上盖由护套插孔13-1,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3-2,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3-3,螺纹孔13-4,接线盒弧形端面13-5。护套插孔13-1与护套插孔12-1相匹配,护套管固定凹槽表面13-2与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2-2相匹配,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3-3与护套管固定凹槽端面12-3相匹配,螺纹孔13-4与螺纹孔12-4相匹配,接线盒弧形端面13-5与接线盒弧形端面12-5相匹配。如图29所示为图27所示的接线盒底座与图28所示的接线盒上盖组合示意图,组合之后的固定元件能够将导电元件牢牢的固定在发热地板上,从而保证发热地板的正常エ作。接线盒的上盖和底座的四个角各具有直径相同的螺纹孔,接线盒上盖与底座之间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接线盒底座12、接线盒上盖13、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01和端子座102的安装组合方式与上述接线盒底座10、接线盒上盖11、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01和端子座102的安装方式相似,这里就不赘述了。组合后的接线盒具有ー个弧形端面,因此,电热地板底层保温板的相应位置也具有一弧形剖面,符合实际生产过程中铣刀的开槽方式。实施案例ニ另ー种具有螺钉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0268]如图3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具有螺钉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该连接装置通过螺钉固定于电热地板的相应的凹槽内,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一个凹槽,凹槽的尺寸可以根据电热地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一个连接装置,另ー短边边缘的一个连接装置略去。每块连接装置上共有四个个直径相同的螺孔,将螺钉旋进连接装置的螺孔中,并且旋入电热地板中,从而牢牢的固定于电热地板中。区别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具有螺钉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该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上凹槽中的连接装置的长度与电热地板的短边长度相同,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处通过铣刀一次铣制出与接线盒尺寸相匹配的凹槽,而不需要在每个短边边缘处分别铣制两个与接线盒尺寸相匹配的凹槽,从而使得电热地板的生产加工エ序变得简便、闻效。 如图3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ー个凹槽,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两个凹槽,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ー个凹槽,另ー短边边缘的一个凹槽略去。该凹槽的特征在于,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凹槽的只有ー个固定边,而另外三侧则不具有固定边,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如图3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ー个凹槽,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两个凹槽,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ー个凹槽,另ー短边边缘的一个凹槽略去。该凹槽的特征在于,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凹槽的相邻三侧具有固定边,而另外ー侧则不具有固定边。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螺钉和凹槽的三个固定边进行固定。如图3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电热地板连元件的接线盒底座14,该底座由护套插孔14-1,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4-2,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4-3,螺纹孔14-4,舌孔14-5,端子座舌座凹槽14-6,插芯凹槽上表面14-7,插芯凹槽侧面14-8,接线盒底座长边14-9,接线盒底座短边14-10。如图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电热地板的连接装置接线盒的上盖15,该上盖由护套插孔15-1,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5-2,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5-3,螺纹孔15-4,上盖长边15-5,上盖短边15-6。护套插孔15-1与护套插孔14-1相匹配,护套管固定凹槽表面15-2与护套管固定凹槽底面14-2相匹配,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5-3与护套管固定凹槽侧面14-3相匹配,螺纹孔15-4与螺纹孔14-4相匹配。如图35所示为图33所示的接线盒底座与图34所示的接线盒上盖组合示意图,组合之后的接线盒能够将导电元件牢牢的固定在发热地板上,从而保证发热地板的正常エ作。接线盒的上盖和底座的四个角具有直径相同的螺孔,接线盒上盖与底座之间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接线盒与端子座和榫形双头导电插头进行安装后,组成ー个整体的导电连接装置,每个连接装置中具有两个尺寸相同的端子座和榫形双头导电插头,该连接装置安装到电热地板上后,能够达到连接稳定、安装简便的效果同时,连接装置的端子座、榫形双头导电插头与接线盒也可以直接通过模具一次成形制成,这样在进行电热地板安装时,不需要将连接装置组装完毕后再安装到地板上,而是直接将一体化的连接装置用螺钉固定与电热地板上。该一体化的连接装置相对于上述组合而成的连接装置,具有安装快捷、密封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该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系统,其内部发热膜的连接模式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相同,也可以采用图22至26的三种发热膜连接模式,能够达到与第一种实施例中电热地板系统相同的发热效果。实施案例三ー种具有卡槽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如图3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卡槽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该连接装置通过卡槽形式固定于电热地板的相应的凹槽内,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凹槽16,凹槽16的尺寸可以根据电热地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本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连接装置,另ー短边边缘的两个连接装置略去。每块连接装置通过卡槽式安装形式,推入凹槽中,从而使得连接装置牢牢的固定于电热地板中,该安装方式方便、快速,且固定牢固,拆卸方便,便于维修。如图3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燕尾槽161,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四个燕尾槽,本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燕尾槽,另ー短边边缘的两个燕尾槽略去。该凹槽的特征在干,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凹槽的相邻三侧具有固定边,而另外ー侧则不具有固定边,该凹槽的横截面为燕尾槽,凹槽背向发热地板锁扣方向的部位为一半圆弧状曲面。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卡槽形式进行固定。图3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铣制发热地板的底层保温隔热板上凹槽的燕尾槽铣刀侧视图,图中38-1为铣刀的刀刃部分,38-2为铣刀的刀颈部分,铣刀的刀刃角为a 1,角度选自89至30度,优选65至85度。该铣刀材料可以选自高速工具钢或硬质合金,刀具的刀刃部分形状为ー梯形,当使用该刀具对发热地板的底板进行开槽后,能够在底板上形成与该刀具形状相匹配的燕尾槽。如图39和4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正反面立体示意图,该连接装置的横截面为一梯形,梯形的形状优选等腰梯形,与发热膜相近的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大于远离发热膜的连接装置的下表面宽度,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10至50m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导电连接装置装入电热地板上相应的卡槽中去吋,由于电热地板底层保温板上的卡槽的靠近发热膜端的槽ロ宽度大于背离发热膜端的槽ロ宽度,因此,连接装置会被该卡槽牢牢卡住,通过连接装置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燕尾槽嵌套,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是ー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这种连接装置具有拆装方便,固定牢固,生产エ艺简单等诸多优点。由于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与导电元件是经过一次性的脱模成形,导电元件被外层接线盒紧密包裹,当该包裹有接线盒的导电元件与护套管进行紧密连接后,组合后的连接装置能够达到放置于水中仍然能正常工作的效果,因此,该连接装置具有安全性高,连接稳定,使用寿命 长等优点。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图4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燕尾槽式连接装置的接线盒剖面图,该接线盒由护套管16-1、导电插芯孔16-2、接线盒弧形端面16-3、接线盒上表面16-4组成。该接线盒与导电元件是经一次性脱模制成,生产エ艺更简单,密封性更好。图4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接线盒的导电元件,该导电元件111的材料选自金属、金属合金等,优选铜质材料,导电元件的外形为ー具有弧形倒角的圆柱,该导电元件的形状与卡槽式连接装置16的接线盒的内部结构相配套,导电元件的上端接触头部分111-3与发热膜中的导电电极连接,从而达到贯通电路的效果,导电元件的上端接触头与发热膜中的导电电极的连接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以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时,导电元件的上端接触头的长度略伸出接线盒的导电插芯孔16-2,以保证连接装置插入地板中的卡槽后,导电元件的接触头对发热膜的导电电极有轻微的挤压作用,从而使得接触头与导电电极之间的接触非常紧密。当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时,将连接装置的上端接触头直接焊接到发热膜的导电电极上,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直接连接方式显得更加牢固、安全,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时,连接装置的上端接触头的长度可以与接线盒插芯孔齐平,也可以略超过接线盒导电插芯孔。为了使得连接装置与发热膜之间的连接更加有效,也可以使得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的上端接触头的接触面积变大,如图43所示的导电元件中接触头1111-4,接触头的面积 大于前述接触头111-3的面积,使得连接效果更为有效,并且导电元件的接触头1111-4的面积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调整其大小。图4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接线盒的榫形双头导电插头,该榫形双头导电插头具有与前述螺钉固定的连接装置内的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相似的外部和内部结构。该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外层护套管具有一定的弾性,材质选自橡胶型高聚物,具有优良的绝缘效果,且该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内部具有铜质导电接套。图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有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卡槽式接线盒的导电元件,安装时,只需将导电元件的前端111-1插入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12中,该导电元件和护套管组合后,能够达到连接稳定,密闭性好,使用安全等优点。由于该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与接线盒是通过模具一次脱模而成,因此,连接装置的安装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将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12与接线盒16中的导电元件111进行对接即可。当榫形双头导电插头112安装入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中的护套插孔16-1中时,通过护套管凸筋112-1固定于护套插孔中,护套插孔中的相应位置可以具有与护套管凸筋相匹配的凸筋凹槽。由于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材料112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绝缘橡胶,有一定的伸縮性,当榫形双头导电插头安装入护套插孔中时,由于受到压紧力作用,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安装固定完毕后,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由于恢复弹性变形的趋势,从而达到与护套插孔紧密接触的效果。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护套管表面也可以不设置凸筋,安装吋,直接将榫形双头导电插头插入连接装置的护套插孔中,通过绝缘材料的弾性反弹作用咬紧护套插孔,从而也能够达到与连接装置之间的紧密连接的效果。 榫形双头导电插头的导电接套内壁可以设置几圈内轨迹筋,从而与导电插芯进行紧密接触,也可以不设置内轨迹筋,让导电接套与导电插芯直接接触,通过外层绝缘材料的密封作用同样也能够达到安全连接的效果。图46和4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正反面立体示意图,该连接装置的横截面为一梯形,梯形的形状优选等腰梯形,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10至50m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连接装置的前端有一台阶式断层,且连接装置的台阶式断层的伸出部分为ー弧形曲面,通过连接装置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燕尾槽嵌套,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是ー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相对于卡槽式连接装置16,其与发热膜的导电电极相连接的导电元件接触头111-3是由接线盒的上表面的插芯孔16-2中引出,而该卡槽式连接装置17,其与发热膜的导电电极相连接的导电元件121接触头121-3是从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中部引出,再与发热膜导电电极接触,具有接触面积大,连接稳定,发热效果好等优点。并且,该导电元件的接触头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其尺寸大小进行调整,以期取得更好的连接效果。图4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与图46所示的卡 槽式连接装置相似的是,连接装置171的接线盒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其导电元件的接触头部分1211-3为ー弧形凸起状铜片。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10至50m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图4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卡槽式接线盒的导电元件,该导电元件121的材料选自金属、金属合金等,优选铜质材料,导电元件的外形为弯钩状的圆柱。图5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有护套管的卡槽式接线盒的导电元件,该导电元件和护套管组合后,能够达到连接稳定,密闭性好,使用安全等优点。图5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槽式接线盒的导电元件,导电元件1211的材料选自金属、金属合金等,优选铜质材料,该导电元件的接触头部分1211-3为ー弧形凸起状铜片。导电元件与发热膜连接时,可以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装有该导电元件的连接装置与发热膜上的导电电极进行直接连接吋,由于接触头部分略高于接线盒的上表面,因此,接触头的突起部位由于受到挤压作用而与发热膜上的导电电极紧密接触。当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时,将连接装置的接触头直接焊接到发热膜的导电电极上,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直接连接方式显得更加牢固、安全。该具有卡槽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系统,其内部发热膜的连接模式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相同,也可以采用图22至26的三种发热膜连接模式,能够达到与第一种实施例中电热地板系统相同的发热效果。 实施案例四另ー种具有卡槽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如图5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该连接装置通过卡槽形式固定于电热地板的相应的凹槽内,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凹槽18,凹槽的尺寸可以根据电热地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本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连接装置,另ー短边边缘的两个连接装置略去。每块连接装置通过卡槽式安装形式,推入凹槽中,从而使得连接装置牢牢的固定于电热地板中,该安装方式方便、快速,且固定牢固,拆卸方便,便于维修。[0303]如图5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凹槽181,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四个凹槽,本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凹槽,另ー短边边缘的两个凹槽略去。该凹槽的特征在干,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凹槽的相邻三侧具有固定边,而另外ー侧则不具有固定边,该凹槽的横截面为燕尾槽,凹槽背向发热地板锁扣方向的部位为一半圆弧状曲面,且燕尾槽的长底边边缘具有一定角度的倒角。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卡槽形式进行固定。图5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铣制发热地板的底层保温隔热板上凹槽的燕尾槽铣刀侧视图,图中54-1为铣刀的刀刃部分,54-2为铣刀的刀颈部分,该铣刀材料可以选自高速工具钢或硬质合金,铣刀的刀刃角为a 2,角度选自89至30度,优选65至85度。该刀具的刀刃部分形状为ー梯形,同时刀具的上沿部两端具有倒角,当使用该刀 具对发热地板的底板进行开槽后,形成与该刀具相匹配的凹槽。如图55和5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正反面立体示意图,该连接装置的横截面为一梯形,梯形的形状优选等腰梯形,与发热膜相近的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大于远离发热膜的连接装置的下表面宽度,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10至50m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导电连接装置装入电热地板上相应的卡槽中去吋,由于电热地板底层保温板上的卡槽的靠近发热膜端的槽ロ宽度大于背离发热膜端的槽ロ宽度,因此,连接装置会被该卡槽牢牢卡住,通过卡槽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是ー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由于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与导电元件是经过一次性的脱模成形,导电元件被外层接线盒紧密包裹,当该包裹有接线盒的导电元件与护套管进行紧密连接后,组合后的连接装置能够达到放置于水中仍然能正常工作的效果,因此,该连接装置具有安全性高,连接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图57和5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正反面立体示意图,该连接装置的横截面为一梯形,梯形的形状优选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长底边边缘具有一定长度的倒角,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10至50m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卡槽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是ー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121从连接装置的端部伸出,再与发热膜接触,接触面积大,连接稳定,发热效果好。该导电元件的接触头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其尺寸大小进行调整,以期取得更好的连接效果。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该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系统,其内部发热膜的连接模式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相同,也可以采用图22至26的三种发热膜连接模式,能够达到与第一种实施例中电热地板系统相同的发热效果。实施案例五又ー种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如图5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立体示意图,该连接装置通过卡槽形式固定于电热地板的相应的凹槽内,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凹槽20,凹槽的尺寸可以根据电热地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本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连接装置,另ー短边边缘的两个连接装置略去。每块连接装置通过卡槽式安装形式,推入凹槽中,从而使得连接装置牢牢的固定于电热地板中,如图6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具有凹槽的电热地板,每块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两个短边边缘处各开有两个凹槽201,即每块电热地板的地板边缘具有四个凹槽,本图中的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的一短边边缘画有两个凹槽,另ー短边边缘的两个凹槽略去。该凹槽的特征在干,该凹槽属于开放式凹槽,凹槽的相邻三侧具有固定边,而另外ー侧则不具有固定边,该凹槽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凹槽背向发热地板锁扣方向的部位为一半圆弧状曲面,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之间主要通过卡槽形式进行固定。图6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铣制发热地板的底层保温隔热板上凹槽的燕尾槽铣刀侧视图,图中61-1为铣刀的刀刃部分,61-2为铣刀的刀颈部分,该铣刀材料可以选自高速工具钢或硬质合金,铣刀的刀刃角为a 3和a 4,角度选自89至30度,优选65至 85度。该刀具的刀刃部分形状为两个六边形组合而成的多边形,当使用该刀具对发热地板的底板进行开槽后,形成与该刀具相匹配的凹槽。用这种刀具开槽形成ニ个紧贴的凹槽,相应的元件的外表面也具有两个凸起部分。这样,连接装置与凹槽之间的锁紧作用也进ー步增强了。图6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该连接装置的横截面为ー多变形,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10至50m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卡槽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是ー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图6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另ー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该连接装置的横截面为ー多边形,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10至50m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卡槽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是ー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121从连接装置的端部伸出,再与发热膜接触,接触面积大,连接稳定,发热效果好。该导电元件的接触头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其尺寸大小进行调整,以期取得更好的连接效果。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该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系统,其内部发热膜的连接模式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相同,也可以采用图22至26的三种发热膜连接模式,能够达到与第一种实施例中电热地板系统相同的发热效果。实施案例六ー种具有卡槽固定式导电连接装置的背槽电热地板如图6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另ー种电热地板,该电热地板的底层地板长度方向上具有两条能够容纳覆有绝缘层的导线凹槽,将发热地板之间的连接导线放置于其中,使得原本安装于发热膜上的铜质导电条带转变为覆有绝缘层的导线安装于地板背面,既增强了电热地板的安全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无需在地板下方安装龙骨就可实现前后发热地板之间的电路的贯通,从而实现房间内每ー纵排的前后发热地板间的电路的贯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案例可以和图66或70中所示的卡槽型连接装置配合使用,卡槽型连接装置中的导电元件的上端131-3与发热地板中发热膜中的铜质电极连接,一端131-1与榫形双头导电插头连接,另一端131-2则与覆有绝缘层的连接导线连接,从而实现前后两块发热地板之间的 并联连接。该实施案例中,每块发热地板的地板上安装有四个卡槽连接装置,处于发热地板上的对角上的两块卡槽连接装置与电热地板内的发热膜上的铜质电极连接,处于发热地板上的另外两块卡槽连接装置则不与发热膜接触,而仅仅与覆有绝缘层的导线相连接。图65所示为外有绝缘橡胶包裹的铜质导线113,铜质导线套113-2外层包裹了一层具有绝缘效果的护套管113-1。铜质导线的长度可以根据地板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图66和6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正反面立体示意图,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装置的横截面为一梯形,梯形的形状优选等腰梯形,与发热膜相近的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大于远离发热膜的连接装置的下表面宽度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10至50m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导电连接装置装入电热地板上相应的卡槽中去时,由于电热地板底层保温板上的卡槽的靠近发热膜端的槽ロ宽度大于背离发热膜端的槽ロ宽度,因此,连接装置会被该卡槽牢牢卡住,通过卡槽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通过卡槽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是ー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区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仅具有两个接线孔,该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上具有有三个接线孔,前端接线孔用于上ー块电热地板的相应位置的连接装置导电元件的连接,上端接线孔用干与发热膜上的导电电极的连接,后端接线孔用干与背槽导线的连接。这种连接装置具有拆装方便,固定牢固,生产エ艺简单等诸多优点。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图6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与图66中连接装置相匹配的导电元件131,由前接触头131-1、后接触头131-2以及上接触头131-3构成。图6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与图66中连接装置相匹配的导电元件131与铜质电线113组合安装后的立体示意图。图70和7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卡槽式连接装置的正反面立体示意图,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上具有有三个接线孔,前端接线孔用于上ー块电热地板的相应位置的连接装置导电元件的连接,上端接线孔用干与发热膜上的导电电极的连接,后端接线孔用干与背槽导线的连接。该连接装置的横截面为一梯形,梯形的形状优选等腰梯形,连接装置上表面的宽度为10至50m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连接装置的前端有一台阶式断层,且连接装置的台阶式断层的伸出部分为ー弧形曲面,通过卡槽与发热地板上的相对应的凹槽嵌套,从而达到锁紧的效果,而不需要在连接装置上打螺孔和安装螺钉固定,是ー种安装极为方便的连接装置。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梯形,任何具有对称结构的外形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装置。如图72所示为用于该具有卡槽式导电连接元件的背槽电热地板系统的发热膜,该发热膜的特征在于,导电条带、碳纤维纸被玻纤环氧树脂压制于同一层中,每块电热板的发热膜中包括2条相互平行的导电条带,各导电条带的长度和宽度相同,导电条带的形状为直线,且导电条带的长度与地板的短边长度吻合,导电条带与碳纤维纸紧密接触,导电条带不仅起到连接前后发热地板,贯通电路的作用,而且起到连接碳纤维纸进行正常发热的效果。并且该导电条带可以根据地板的短边尺寸对其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同吋,该发热膜的材料也可以选自碳晶材料,碳晶发热膜可以由含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对碳晶发热体进行密封压合而成。本实施案例具有生产エ艺简单,安全性高,连接方便等优点,且无需在发热地板的地部安装龙骨等辅助设施,节约耗材,降低成本。实施案例七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背槽电热地板该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背槽电热地板,该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上具有两 道平行于地板长边方向的凹槽,凹槽内放置两条导线,前后两块电热地板进行连接时,首先将导线的两边分别与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进行连接,然后将两块电热地板之间连接装置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前后两块地板的电路的贯通。由于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导电元件部分为ー端子座,端子座的形状已经在前述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部分介绍,为了使得该连接装置的端子座能够与凹槽中的导线之间实现紧密连接,需要将端子的导电舌板部分改变为一与覆有绝缘层导线直径相匹配的圆柱形插芯形式,同时,该连接装置的接线盒与导线连接的方向需要开有一与导线直径相匹配的圆柱形插孔。该具有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的背槽电热地板系统与上述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背槽电热地板的电路连接方式相似,只是连接装置由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改变为螺钉固定式连接装置,采用与实施例六中相同的发热膜系统,电热地板之间的电路的贯通采取用背槽导线代替发热膜中的导电条带的方式,不仅使得碳纤维电热地板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提高,而且使得发热膜的生产エ艺简化,符合大規模电热地板系统生产的需要。本实用新型的底层保温板的配合导电装置凹槽也可以在基材大板与发热层粘合之前通过尺寸定位铣制而成。实施案例八ー种导电连接装置与电热膜一体化注塑的电热地板图73所示为导电连接装置与电热膜进行一体化注塑后的整体示意图,电热膜的短边导电电极上分別具有四个经一次注塑成型的导电连接装置,该电热地板的导电连接装置与电热膜为一次性注塑成型而成,导电连接装置的内部导电元件与电热膜中的导电条带紧密连接,导电连接装置中的外层保护绝缘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高度绝缘性、耐热性及抗老化性,注塑后的导电连接装置与电热膜连成一体,导电连接装置与电热膜之间为无缝接合,该一体化导电连接装置电热膜浸入水中通电后不会出现漏电现象,安全性极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该实施案例中的电热膜并不局限于图73中所示的电热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如图22至26及72中所示的电热膜形式;并且该实施案例中的导电连接装置的外形并不局限于图73中所示形状,任何具有对称结构或非対称结构的外形都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连接装置。 该一体化的导电连接装置电热膜在一定压カ与温度下,与面板和具有与导电连接装置外形相匹配的卡槽的底板通过胶黏剂压合在一起,从而组合而成本实施案例中的具有一体化导电连接装置电热膜的电热地板。该电热地板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安装便捷、安全性高、发热稳定等优点,该电热地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前述具有卡槽固定式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0333]如图74至76所示为本实施案例中的ー种导电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及其组合示意图,当相邻两块电热地板实施安装吋,导电连接装置的内层绝缘护套25-2插入到另ー导电连接装置的内层绝缘护套孔24-2中,同时导电连接装置的外层绝缘护套25-3插入到另ー导电连接装置的外层绝缘护套孔24-3中;这样内部的导电元件就被双层保护起来,安全性能大大提尚。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该导电连接装置的外形不局限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前述各种连接装置的形状,任何具有对称结构或非対称结构的外形都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连接装置。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地板系统,包括电热地板、导电连接装置和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地板包括面板、发热层和底板,所述发热层包括发热膜以及设置在发热膜的两长边上的导电条,所述电热地板上设有导电连接槽,所述导电连接装置配合在导电连接槽内电连接相邻两块电热地板,复数块所述电热地板拼合连接后接通所述电源形成电热地板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通过三通导电装置并联连接所述电热地板的发热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导电装置包括主导线、副导线和接触头,所述副导线与所述主导线成T字型,所述接触头设置在所述副导线的一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装置包括导电元件、导电插头和接线盒,所述导电插头安装在接线盒内,所述导电元件连接在导电插头上,所述导电连接装置与相邻电热地板的导电连接装置连接时,相邻电热地板上的导电元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与导电条一次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装置配合固定于保温板的凹槽部位时,通过胶黏剂、螺钉、卡槽形式或其复合形式进行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板系统,包括电热地板、导电连接装置和三通导电装置。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电热地板时,先将导电连接装置通过固定于电热地板的底层保温板上。再将前后两块安装有导电连接装置的电热地板用地板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同时通过地板连接装置的锁定直接完成两块电热地板的连接元件的密封连接。再从每排电热地板的边部引出正负电极至三通导电装置上,与家用电网实施对接。最终每排电热地板通过并联工作方式进行发热,在实施安装本实用新型电热地板系统时,通过连接装置将电热地板之间的电路贯通,从而实现安全、稳定发热工作,每排电热地板实行并联工作,安装便捷,使用寿命高,安装额外附加成本低。
文档编号F24D13/02GK202403326SQ20112041623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
发明者张国洪, 张小玲 申请人:江苏贝尔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