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898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辊道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辊道窑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窑炉设备,辊道窑装置被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而随着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辊道窑装置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辊道窑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其预热段窑体从外部大气中通入冷空气,并通过加热装置将这些冷空气加热至预热所需的气体温度,这一过程所需的能源消耗量较大; 而另一方面,其冷却段窑体会向外部大气中排放出大量的高温气体,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 导致所述辊道窑装置的整体能源利用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辊道窑装置的能源利用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道窑装置,该辊道窑装置的能源利用率较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辊道窑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热段窑体、恒温段窑体以及冷却段窑体,所述预热段窑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预热段窑体上具有进气口,所述恒温段窑体上具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冷却段窑体上具有第二排气口 ;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之间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所述输气管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排气口处设置有与所述输气管相配合的抽气机,所述抽气机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通,所述抽气机的排气端与所述输气管相连通。优选地,所述预热段窑体上具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预热段窑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底部具有出水口 ;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通过斜管相连通,且所述斜管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连接端高于所述斜管与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端。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外部套装有加热套。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优选地,所述预热段窑体的内腔与所述恒温段窑体的内腔间设置有隔离装置。优选地,所述隔离装置具体为锁扣。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辊道窑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热段窑体、恒温段窑体以及冷却段窑体,所述预热段窑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预热段窑体上具有进气口,所述恒温段窑体上具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冷却段窑体上具有第二排气口 ;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之间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所述输气管相连通。工作过程中,由所述第二排气口处排出的高温干燥气体经由所述输气管输送至所述进气口处,对进气进行预热,避免了将由所述冷却段窑体内排出的高温干燥气体直接排入大气造成的能源浪费,同时利用这些高温干燥气体为所述预热段窑体的内部环境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得所述辊道窑装置的整体能源利用率得以相应提高。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排气口处设置有与所述输气管相配合的抽气机,所述抽气机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通,所述抽气机的排气端与所述输气管相连通。工作过程中,所述抽气机能够加速所述冷却段窑体内部的高温干燥气体的排出,以使得所述输气管的内部温度环境保持恒定,同时,经由所述抽气机高压处理过后的高温气体,能够在所述进气口处形成高温气幕,该高温气幕能够有效减少预热段窑体内部环境与外部大气环境间的温度交换,以避免所述预热段窑体的内部温度环境受到相应影响, 从而使得所述辊道窑装置的整体工作性能得以进一步提高。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辊道窑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预热段窑体排气管道部分的装配结构侧视图;图3为图I中预热段窑体内腔与恒温段窑体内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辊道窑装置,该辊道窑装置的能源利用率较高。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辊道窑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辊道窑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热段窑体11、恒温段窑体12以及冷却段窑体13,预热段窑体11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 预热段窑体11上具有进气口 111,恒温段窑体12上具有第一排气口 121,冷却段窑体13上具有第二排气口 131 ;进气口 111与第二排气口 131之间连接有输气管14,进气口 111与第二排气口 131通过输气管14相连通。工作过程中,由第二排气口 131处排出的高温干燥气体经由输气管14输送至进气口 111处,并经由进气口 111通入预热段窑体11内部,避免了将由冷却段窑体13内排出的高温干燥气体直接排入大气造成的能源浪费,同时利用这些高温干燥气体为预热段窑体11的内部环境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小了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强度,降低了所述加热装置的能源消耗,并使得所述辊道窑装置的整体能源利用率得以相应提闻。具体地,第二排气口 131处设置有与输气管14相配合的抽气机15,抽气机15的进气端与第二排气口 131相连通,抽气机15的排气端与输气管14相连通。工作过程中,抽气机15能够加速冷却段窑体13内部的高温干燥气体的排出,以使得输气管14的内部温度环境保持恒定,同时,经由抽气机15高压处理过后的高温气体,能够在进气口 111处形成高温气幕,该高温气幕能够有效减少预热段窑体11内部环境与外部大气环境间的温度交换,以避免预热段窑体11的内部温度环境受到相应影响,从而使得所述辊道窑装置的整体工作性能得以进一步提闻。请参考图2,图2为图I中预热段窑体排气管道部分的装配结构侧视图。另一方面,预热段窑体11上具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包括第一管体161和第二管体162,第一管体161与预热段窑体11相连通,第二管体162的底部具有出水口 163 ; 第一管体161与第二管体162之间通过斜管164相连通,且斜管164与第一管体161的连接端高于斜管164与第二管体162的连接端。工作过程中,由预热段窑体11内部排出的带有水蒸气的高温气体通过第一管体161进入斜管164内,并在斜管164内冷却,冷却后的冷凝水沿斜管164的倾斜方向流入第二管体162内,并经由出水口 163排至所述辊道窑装置的外部。整个结构通过相互配合的各个管体,使得由预热段窑体11内排出的水蒸气冷凝后不会回流至窑体内部,从而避免了冷凝水回流对窑体内部环境的影响,并使得所述辊道窑装置的工作效率及其工作稳定性得以相应提高。进一步地,第一管体161的外部套装有加热套165。该加热套165能够保证位于第一管体161内的气体温度保持在100°C _150°C之间,以避免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气体在第一管体内即发生冷凝,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冷凝水回流至窑体内,使得所述辊道窑装置的工作稳定性进一步提闻。更具体地,第二管体162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166。需要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节该流量控制装置166控制整个排气装置各相关管体内的冷凝水流量,避免过多的冷凝水积压在第二管体162和斜管164内,从而使得所述辊道窑装置的整体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得以进一步提闻。请参考图3,图3为图I中预热段窑体内腔与恒温段窑体内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另外,预热段窑体11的内腔与恒温段窑体12的内腔间设置有隔离装置17。该隔离装置17能够有效避免预热段窑体11内腔与恒温段窑体12内腔相邻温区间的热交换,提高单一温区内的控温精度及其温度稳定性,以使得所述辊道窑装置的工作性能相应提高。此外,隔离装置17具体为锁扣。当然,该隔离装置17并不局限于图3中所示的锁扣,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辊道窑装置的实际使用需要均可。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辊道窑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热段窑体、恒温段窑体以及冷却段窑体,所述预热段窑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预热段窑体上具有进气口, 所述恒温段窑体上具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冷却段窑体上具有第二排气口 ;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之间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所述输气管相连通。 工作过程中,由所述第二排气口处排出的高温干燥气体经由所述输气管输送至所述进气口处,并经由所述进气口通入所述预热段窑体内部,避免了将由所述冷却段窑体内排出的高温干燥气体直接排入大气造成的能源浪费,同时利用这些高温干燥气体为所述预热段窑体的内部环境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小了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强度,降低了所述加热装置的能源消耗,并使得所述辊道窑装置的整体能源利用率得以相应提高。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辊道窑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辊道窑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热段窑体、恒温段窑体以及冷却段窑体,所述预热段窑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预热段窑体上具有进气口,所述恒温段窑体上具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冷却段窑体上具有第二排气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之间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所述输气管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口处设置有与所述输气管相配合的抽气机,所述抽气机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通,所述抽气机的排气端与所述输气管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段窑体上具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预热段窑体相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底部具有出水口;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通过斜管相连通,且所述斜管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连接端高于所述斜管与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部套装有加热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
6.如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段窑体的内腔与所述恒温段窑体的内腔间设置有隔离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道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具体为锁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道窑装置,其工作过程中,由所述第二排气口处排出的高温干燥气体经由所述输气管输送至所述进气口处,并经由所述进气口通入所述预热段窑体内部,避免了将由所述冷却段窑体内排出的高温干燥气体直接排入大气造成的能源浪费,同时利用这些高温干燥气体为所述预热段窑体的内部环境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小了所述加热装置的工作强度,降低了所述加热装置的能源消耗,并使得所述辊道窑装置的整体能源利用率得以相应提高。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2350502SQ20112044357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戴煜, 羊建高, 谭兴龙 申请人: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