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276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在低温地域等使用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尤其涉及ー种防止热交换元件冻结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上搭载有换气装置的防止冻结装置(例如,日本实用新型,实开昭62-17743号公报)。 下面,參照图25和图26,对这种换气装置的防止冻结装置进行说明。如图25所示,在本体101的内部交差形成有排气流路102和供气流路103。在它们的交差部上配设有热交換器104。在本体101的吸入侧配置有设有低温流路105和高温流路106的箱体107。在箱体107 —方的侧面上设有低温流路入口 108和高温流路入口 109,另外,在其另ー侧面上设有低温流路出口 110和高温流路出口 111。低温流路出口 110连接在本体101的吸入ロ 112上,高温流路出口 111与本体的吸入ロ 113连接。具有开ロ 114的隔板115构成为隔开低温流路105和高温流路106,同时也连通这两条通路。并且,还分别设置有枢接在低温流路105上并交替开闭开ロ 114和低温流路入口 108的阻尼器116;以及枢接在高温流路106上并交替开闭开ロ 114和高温流路出ロ 111的阻尼器117。从室外流入低温流路入口 108的空气的温度低,从而在热交換器104发生结冰时,转动阻尼器116、117,同时打开开ロ 114,关闭低温流路入口 108和高温流路出口 111,从而从高温流路入口 109流入的高温空气通过热交換器104而融化结冰。在以往这样的换气装置的防止冻结装置中,阻尼器116、117的用于对低温流路入ロ 108、高温流路出口 111和开ロ 114进行开闭的开闭角度必须预备为90度这样的较大的开闭角度。因此,会产生箱体107变得大型的弊端,现在优选箱体107的小型化。另外,在热交換器104的结冰融化时,因为只向热交換器104的ー个方向通高温空气,所以融化需要很长时间。因此,现在要求短时间内融化结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流路切换単元小型化,并且还实现热交換机器的简便化,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结冰的融化,并且,实现低成本化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a)进行来自室内的排气流和来自室外的供气流的热交换的热交換器;(b)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C)设置有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的换气单元;(d)隔开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分隔板;
(e)具有排气流通过的排气开ロ的、设置在排气流路上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f)具有供气流通过的供气开ロ的、设置在供气流路上的供气阻尼器承受件;(g)开闭排气开ロ的排气阻尼器;(h)具有开闭供气开ロ的供气阻尼器的流路切换単元;(i)设置在排气阻尼器承受件和供气阻尼器承受件的端部附近的承受侧折曲部;(j)沿着排气阻尼器承受件和供气阻尼器承受件的承受侧折曲部折曲,并设置在排气阻尼器和供气阻尼器上的阻尼器侧折曲部。根据上述结构,尤其因为通过折曲且宽度小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供气阻尼器承受件、排气阻尼器和供气阻尼器,能够得到大的排气开口和供气开ロ,所以能够实现流路切换单元的小型化。另外,即使排气阻尼器和供气阻尼器的旋转角度设定得很小,也能够排除排气阻尼器和供气阻尼器成为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障碍的弊端。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上述结构要件(j)的阻尼器侧折曲部向引导风的流动的方向折曲。由此,排气和供气的开ロ变大,同时收纳性变得优良,实现低压损化、低噪音化,并且能够得到整流效果。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如上述结构要件(d)所示的为了连通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而设置的在分隔板开ロ的循环开ロ ;以及开闭该循环开ロ的循环阻尼器。另外,在排气开ロ、供气开口和循环开ロ这三个开口上分别配设排气阻尼器、供气阻尼器和循环阻尼器。在融化热交換器的结冰吋,通过排气阻尼器和供气阻尼器关闭排气开ロ和供气开ロ。如果循环阻尼器打开从而循环开ロ开ロ,则在换气单元侧,有温暖的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換器的一方侧的通风路。温暖的室内空气暖和热交換器之后,进ー步形成从循环开ロ流入供气流路,再通过热交換器的另一方侧的通风路并在室内循环的循环流路。根据这样的结构,热交換器的温暖空气通过两次,从而能够缩短热交換器的结冰的融化时间。并且,排气开ロ、供气开ロ和循环开ロ的大小能够自由地设定。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排气阻尼器、供气阻尼器和循环阻尼器构成在利用排气流和供气流的风压来关闭排气开ロ、供气开口和循环开ロ的方向上。这样,在提高排气开ロ、供气开口和循环开ロ的气密性的同吋,也能够抑制由于供气流和排气流接触而产生凝结的情況。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排气阻尼器、供气阻尼器和循环阻尼器形成一体,并由一体化而构成的阻尼器的旋转轴来对这些阻尼器同时进行开闭而构成。由此,因为能够采用ー个阻尼器马达,所以能够实现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驱动对排气阻尼器、供气阻尼器和循环阻尼器一体地进行开闭的阻尼器旋转轴的阻尼器马达设置在流路切换単元内。因为能够从流路切换单元的下面侧进行维护,所以与将阻尼器马达设置在外侧的情况相比,下面侧的维护空间不需要増大。因而,能够实现流路切换単元的小型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阻尼器马达和阻尼器的旋转轴都设置在排气流路内。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连结阻尼器马达和阻尼器的各旋转轴、且可动的杆没有贯通隔开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分隔板,所以分隔板的密封度提高。耐凝结性提高,同时也能够将阻尼器马达配置在接近常温的环境下。因而,阻尼器马达的温度制约得到缓和,从而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阻尼器马达构成为从排气阻尼器、供气阻尼器和循环阻尼器上装拆自如。在对热交換形换气装置进行维护时,因为只要将阻尼器马达卸下即可,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作业。另外,通过将阻尼器马达和阻尼器形成一体,能够以贯通分隔板的方式来配置阻尼器。由此,为了维护阻尼器而在从前必须的分隔板的分隔就不再需要。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使排气阻尼器、供气阻尼器和循环阻尼器的开闭动作都由阻尼器马达自身进行。这样,能够排除阻尼器的开闭速度受风压影响的弊端,也能够抑制冲击声等的产生。并且,与利用弹簧使阻尼器的开闭恢复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屈服于风压而更可靠地进行开闭动作。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由杆连结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并且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的位置错开。这样,通过由杆结合 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和阻尼器的旋转轴,并且使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旋转,使杆往复,进而使阻尼器侧的旋转轴旋转,从而能够错开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的动作角度和阻尼器的动作角度。能够自由地设定阻尼器的动作范围,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阻尼器马达设置在流路切换単元的顶面侧。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即使出现在流路切换単元内发生凝结的情况,也能够排除凝结水积存在阻尼器马达内的弊端,所以能够实现安全性的提高。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使用两个限位开关,阻尼器停止中时停止阻尼器马达的通电。这样,通过停止通电而实现节约电力,同时也能够确保阻尼器马达的长寿命性。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使控制装置等的收纳部向流路切换単元的内部突出,从而形成风路引导件。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收纳部具有风路引导件的功能,所以能够得到減少通气阻カ的效果。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al)进行室内的高温空气和室外的低温空气的热交換的热交换元件;(bl)具有将高温空气送到室外、将低温空气送入室内的送风机的热交换机器部;(Cl)配置在热交换机器部的室外侧,从低温空气吸入口通向热交换机器部的低温风路;(dl)从热交換机器部通向高温空气排气ロ的高温风路;(el)在低温风路和高温风路的分隔件上通过空气的开ロ ;(fl)在低温空气吸入ロ、高温空气排气口和开ロ设有具有改变风路的开ロ面积的开闭功能的阻尼器的冻结防止部。具有上述结构要件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利用上述结构要件(Π)的阻尼器的开闭功能,将通过热交换元件的高温空气引导向开ロ。并且,室内的高温空气混入低温空气中,又再次回到室内。将低温空气吸入口和高温空气排气ロ以及设置在低温风路和高温风路的分隔件上的开ロ适度地打开。从热交換机器部排出的高温空气的一部分通过设置在低温风路和高温风路的分隔件上的开ロ,从高温风路进入低温风路,并与从低温空气吸入ロ吸入的低温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空气,在温度上升的状态下被供给向热交換机器部。由此,能够实现热交换元件的冻结防止。并且,从热交換机器部排出的剰余的高温空气能够实现从高温空气排气ロ向室外排气的经常换气。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结构是根据从低温空气吸入ロ吸入的低温空气的温度,利用上述结构要件(Π)的阻尼器对低温空气吸入ロ、高温空气排气口和开ロ的通风路面积进行调整。基于从低温空气吸入ロ吸入的低温空气的温度,对低温空气吸入ロ、高温空气排气口和开ロ的开度进行调整 。并且,将供给向热交換机器部的空气总是保持在热交换元件不冻结的温度下,同时能够确保最大限度的换气量。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结构是对低温空气吸入口和高温空气排气ロ以及开ロ的通风路面积进行调整的至少两个阻尼器形成一体,使开闭功能联动。由此,能够减少驱动阻尼器的马达,从而实现节省空间化和低成本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使阻尼器的开闭功能全都独立,所以能够分别对低温空气吸入口、高温空气排气口和开ロ进行细微的开度调整。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热交换机器部处于运转停止中时,通过阻尼器从低温空气吸入口和高温空气排气ロ切断低温空气流入的路径。由此,在热交换机器部处于运转停止中时,能够切断从室外通过低温空气吸入口和高温空气排气ロ而侵入的低温空气、杂音和噪音。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低温风路中设置有过滤器,所以能够实现对从低温空气吸入口吸入的屋外的污染的低温空气和从热交换机器部排出的通过设置在低温风路和高温风路的分隔件上的开ロ而从高温风路进入低温风路的屋内的污染的高温空气的净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冻结防止部设置在连接热交換机器部和室外的通路配管上。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不管热交換机器部和冻结防止部有没有一体化都受设置空间限制的顶面里,都能够利用通路配管的空间来设置机器。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在冻结防止部上固定热交换机器部的固定件固定在热交换机器部上之后,在固定件上固定冻结防止部。所以,在向热交换机器部固定的情况下,不必将冻结防止部吊起,向之前吊起的热交换机器部的后续安装也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性。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固定件兼作冻结防止部的风路构成零件,所以向热交换机器部固定时,能够减少零件个数。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a2)进行室内的排气流和来自室外的供气流的热交换的热交換器;(b2)设置有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和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的换气单元;(c2)隔开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分隔板;(d2)排气流通过的排气开ロ ;(e2)设置在排气流路上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f2)供气流通过的供气开ロ ;(g2)设置在供气流路上的供气阻尼器承受件;(h2)开闭排气开ロ的排气阻尼器;
( 2)开闭供气开ロ的供气阻尼器;(J2)在分隔板开ロ以连通排气流路和供气流路的循环开ロ ;(k2)开闭循环开ロ的循环阻尼器;(12)开闭上述各阻尼器的阻尼器马达;(m2)设置有检测空气温度并对上述各阻尼器进行开闭控制的传感器部的流路切换单元。在上述结构下,传感器部设置在流路切换単元的供气流和通过循环开ロ的循环流都接触的位置上。根据这样的结构,低温的室外空气和高温的室内空气这两种气流直接接触在传感器部。传感器部检测供气流的温度和循环流的温度而使各阻尼器开闭,可以切换 室外空气的导入和室内空气的循环。因此,不再需要用于切换室外空气的导入和室内空气的循环的定时器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传感器部由ー个温度传感器形成。为了感知两种气流的温度,一般需要两个温度传感器。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因为利用ー个温度传感器就能够感知两种气流的温度,所以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传感器部由C接点的温度传感器形成,所以能够根据接触的气流温度而切换温度传感器的接点。并且,C接点这ー用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明白的。即,C接点兼备A接点及B接点这两种开关功能。A接点是常开(N. O.)类型的,B接点是常关(N. C.)类型的。因此,C接点具有常开类型和常关类型两种功能。另外,因为各阻尼器不管处于开闭的哪ー种情况下,都能够对阻尼器马达进行通电,所以能够利用阻尼器马达的驱动カ对各阻尼器进行开闭。因此,与利用弹簧等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屈服于风压而可靠地进行开闭,同时也能够防止在阻尼器开闭时产生杂音、噪音。另外,因为利用ー个温度传感器就能对各阻尼器进行开闭,所以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化和电路的简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传感器部的周围由隔热材料包围。所以根据隔热材料的种类或厚度来调节传感器部的反应时间,就能够调节传感器部的感度。并且,由于能够自由地调节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同时也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所以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设置有围子,使得供气流不直接接触传感器部。所以传感器部的反应时间在供气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变短,在供气流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变长。利用这种特性,能够自由地调节各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设置有围子,使得通过循环开ロ的循环流不宣接接触传感器部。因为传感器部的反应时间在循环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变短,在循环流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变长,所以能够自由地调节各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将循环阻尼器的一部分形成为起到传感器部的围子的作用。因为在循环阻尼器关闭的状态下,在传感器部上设置围子,从而供气流不直接接触传感器部,所以传感器部的反应时间变长。因此,能够自由地调节各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循环阻尼器上设置有传感器部。所以能够将传感器部调节设置在气流直接接触的部位或不直接接触的部位,能够自由地调节传感器部的反应时间。由此,能够自由调节各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对传感器部采取防水対策。因为能够防止水进入传感器部内部,所以即使产生凝结水也能够防止水的侵入,从而提高针对水的安全性。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使用时的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融化热交換器的结冰时的概略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开ロ部分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阻尼器马达(dampermotor)的安装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阻尼器马达的电路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冻结防止部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底面侧结构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底面侧结构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底面侧结构图;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底面侧结构图;图Il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侧面侧和底面侧结构图;图Il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侧面侧和底面侧结构图;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通常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融化结冰时的状态的概 略剖面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除去阻尼器的流路切换单元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温度传感器和阻尼器马达的关系的回路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传感器部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通常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融化结冰时的状态的概略剖面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通常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融化结冰时的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通常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融化结冰时的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通常状态的概略剖面图;图25是表示以往的换气装置的防止冻结装置的通常的换气状态的结构图; 图26是以往的换气装置的防止冻结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27是以往的换气装置的防止冻结装置的阻尼器部分的结构图。符号说明201-室内侧排气ロ ;202_室内侧供气ロ ;203_排气用连接ロ ;204_供气用连接ロ ;205、405_热交換器;206、406_排气用送风机;207、407_供气用送风机;208、408_换气单元;209、409_排气流路;210、410_供气流路;211、411_分隔板;212、412_排气开ロ ;213、413-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4、414_供气开ロ ;215、415_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6、416_排气阻尼器;217、417_供气阻尼器;218、418、418A-循环开ロ ;219、419、419C、419D_循环阻尼器;220、420_室外侧排气ロ ;221、421-室外侧供气ロ ;222、422_流路切换单元;223_承受侧折曲部;224_阻尼器侧折曲部;225_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6、423_阻尼器马达;227_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228_杆;229_顶面;230-主控开关;231、426a_第一限位开关;232、426b-第二限位开关;233-收纳部;234_循环流路;301_高温空气;302_低温空气;303-送风机;304_热交换元件;305_热交换机器部;306_低温空气吸入ロ ;307_低温风路;308-高温空气排气ロ ;309_高温风路;310-分隔板;311-开ロ ;312_冻结防止部;313-温度传感器;314、315、316-阻尼器;317_过滤器;318_固定件;319_混合空气;320_通路配管;424、424A-传感器部;425、425B、425C、425D、425E、425F_ 温度传感器;430_ 隔热材料;431、431A、431B-围子。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如图I 图5所示,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一侧面的室内侧上具有室内侧排气ロ 201和室内侧供气ロ 202。另外,在另ー侧面上设置排气用连接ロ 203和供气用连接ロ 204,其内部设置有对来自室内的排气流和来自室外的供气流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205和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206。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换气单元208,换气单元208设有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207。还具有将连接在换气单元208的排气用连接ロ 203上的排气流路209和连接在换气单元208的供气用连接ロ 204上的供气流路210分隔开的分隔板211 ;排气流通过的排气开ロ 212。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排气流路209上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 ;具有供气流通过的供气开ロ 214并设置在供气流路210上的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 ;开闭排气开ロ 212的排气阻尼器216 ;以及开闭供气开ロ 214的供气阻尼器217。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为了连通排气流路209和供气流路210而朝向分隔板211开ロ的循环开ロ 218 ;开闭循环开ロ 218的循环阻尼器219 ;以及在室外侧设置有室外侧排气ロ 220和室外侧供气ロ 221的流路切换单元222。另外,在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上设置有向引导风的流动的方向折曲的阻尼器侧折曲部224,在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和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的端部附近设置有沿着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的阻尼器侧折曲部224折曲的承受侧折曲部223。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以利用排气流和供气流的风压来关闭排气开ロ、供气开口和循环开ロ的方向上作用的方式来设置。另外,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体设置,并通过阻尼器 侧的旋转轴225 —体地进行开闭,而且将用于驱动旋转轴225的阻尼器马达226设置在流路切换単元222内。并且,阻尼器马达226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设置在排气流路209内部。另外,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227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通过杆228连接,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227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的位置错开配置,阻尼器马达226设置在流路切换单元222的排气流路209的顶面229上。另外,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的开闭动作可以由阻尼器马达226自身进行。另外,如图5所示,本发明设置有具有C接点的主控开关230,相对于主控开关230串联连接以使与阻尼器马达226之间交替导通的方式而并联设置了第一限位开关231和第ニ限位开关232这两个限位开关所构成的电路。在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限位开关231检测出关闭状态,第一限位开关231变成打开状态。阻尼器马达226的电源电路打开,对阻尼器马达226的通电停止。另外,使收纳控制装置等的收纳部233(图I左下侧)向流路切换单元222的排气流路209的内部呈山形状突出,从而形成风路引导件。在上述结构中,在进行通常的热交换换气运转时,如图I所示,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处于打开状态。为了使循环阻尼器219处于打开状态,在通过阻尼器马达226驱动一体设置的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的状态下,运转热交换形换气装置。此时,利用排气用送风机206将保有室内的热量的室内空气从室内侧排气ロ 201吸入到换气单元208内。排出空气通过热交換器205 —方的通路,通过流路切换单元222的排气流路209,然后从室外侧排气ロ 220排出到室外。另ー方面,通过供气用送风机207,室外的低温空气从室外侧供气ロ 221流入到供气流路210内,再从供气流路210通过设置在换气单元208上的热交換器205内的另一方的通路,从室内侧供气ロ 202向室内供气,从而进行热交换的换气。另外,在低温地区使用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情况下,在供气温度低、热交换器205处于结冰状态时,通过阻尼器马达226来驱动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通过排气阻尼器216关闭排气开ロ 212,通过供气阻尼器217关闭供气开Π 214。循环阻尼器219通过变成使循环开ロ 218开ロ的如图2所示的状态,从而使排气用送风机206进入运转状态。如果排气用送风机206运转,则从室内侧排气ロ 201向换气单元208内吸入保有热量的室内空气。排出空气通过热交換器205内一方的通路,利用排出空气含有的热量融化热交換器205的结冰。排出空气在通过热交換器205的过程中热量被剥夺。没有被夺取热量而还剩有热量的排出空气从开ロ的循环开ロ 218经过供气流路210并再次通过热交換器205的另一方侧的通路,加热热交換器205进ー步来融化结冰。总结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具有进行来自室内的排气流和来自室外的供气流的热交换的热交換器205 ;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206 ;设置有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207的换气单元208 ;隔开排气流路209和供气流路210的分隔板211 ;
排气流通过的排气开ロ 212 ;设置在排气流路209上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 ;供气流通过的供气开ロ 214 ;设置在供气流路210上的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 ;开闭排气开ロ 212的排气阻尼器216 ;开闭供气开ロ 214的供气阻尼器217 ;设置有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的流路切换単元222 ;设置在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和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的端部附近的承受侧折曲部 223 ;沿着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和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的承受侧折曲部223折曲的阻尼器侧折曲部224。根据这样的结构,尤其通过折曲且宽度小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能够得到大的排气开ロ 212和供气开ロ 214。能够实现流路切换単元222的小型化,并且即使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的旋转角度设定得很小,也能够排除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成为通过排气流路209和供气流路210的空气的障碍的弊端。另外,由于使阻尼器侧折曲部224向引导风的流动的方向折曲,因此,能够增大排气开ロ 212和供气开ロ 214,收纳状态变得优良,实现低压损化、低噪音化,同时也能够得到整流效果。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为了连通排气流路209和供气流路210而朝向分隔板211开ロ的循环开ロ 218 ;以及开闭循环开ロ 218的循环阻尼器219。并且,在排气开ロ 212、供气开ロ 214和循环开ロ 218这三个开口上分别配设有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在融化热交換器205的结冰时,通过排气阻尼器216和供气阻尼器217来关闭排气开ロ 212和供气开ロ 214,循环阻尼器219打开,循环开ロ 218开ロ。由此,在换气单元208侧,温暖的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換器205的一方侧的通路,在加暖热交換器205之后,进ー步形成从循环开ロ 218流入供气流路210,通过热交換器205的另一方侧的通路而在室内循环的循环流路234。在热交換器205温暖空气通过两次。能够缩短热交換器205的结冰的融化时间,并且也能够自由设定排气开ロ 212、供气开ロ 214和循环开ロ 218的大小。另外,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构成为作用于利用排气流和供气流的风压来关闭排气开ロ、供气开口和循环开ロ的方向。因此,提高了排气开ロ212、供气开ロ 214和循环开ロ 218的气密性,同时也能够抑制由于供气流和排气流接触而产生的凝結。另外,在流路切换単元222内设置阻尼器马达226,阻尼器马达226驱动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对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一体地进行开闭。与将阻尼器马达226设置在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流路切换単元222的小型化。并且,因为能够从其下面侧进行维护,所以流路切换単元222的下面侧的维护空间没有增大的必要。
另外,因为将阻尼器马达226和阻尼器的旋转轴227设置在排气流路209内,所以连结阻尼器马达226侧的旋转轴227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且可动的杆228没有必要贯通分隔板211,所以分隔板211的密封性提高,并且也能够将阻尼器马达226配置在接近常温的环境下。由此,阻尼器马达226的温度制约得到缓和,从而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另外,阻尼器马达226以从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上装拆自如的方式构成。因此,进行维护时,只要将阻尼器马达226卸下即可,从而能够提高维护性能。另外,在将阻尼器马达226和阻尼器一体构成的情况下,阻尼器以贯通分隔板211的方式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为了对阻尼器进行维护而必须准备的分隔板211的分隔不再需要,因此实现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简易化。另外,都由阻尼器马达226本身进行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的开闭动作。由此,排气阻尼器216、供气阻尼器217和循环阻尼器219的开闭速度不受风压的影响,能够抑制冲击声等的产生。并且,与利用弹簧等来恢复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屈服于风压,更可靠地进行开闭动作。另外,由杆228连结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227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并且错开形成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227和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的位置,所以使阻尼器马达226侧的旋转轴227旋转,使杆228往复,并使阻尼器侧的旋转轴225可动,从而能够错开阻尼器马达侧的旋转轴227的动作角度和阻尼器的动作角度,并且能够自由地设定阻尼器的动作范围,从而能够实现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小型化。另外,由于将阻尼器马达226设置在流路切换単元222的顶面229侧,所以即使在产生了凝结水的情况下,也能够排除凝结水积存在阻尼器马达226的弊端,能够充分地确保阻尼器马达226的机械性、电气性上的安全性。另外,因为使用第一限位开关231和第二限位开关232这两个限位开关,阻尼器停止中则停止对阻尼器马达226的通电,因此通过停止通电能够起到节约用电的效果。另外,因为使控制装置等的收纳部233以向流路切换単元222的内部呈山形状突出从而构成风路引导件,所以通过使收纳部233成为风路引导件的形状,能够降低通气阻力。并且,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例如,在输送空气调和机的调和空气的连通管的内部设置的阻尼器形成的流路开闭装置中,通过使用设有折曲部的阻尼器承受件和阻尼器,也可以适用于空气调和机的流路开闭装置。
(实施方式2)參照图6 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如图6 图8所示,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通过送风机303和热交换元件304对室内的高温空气301和室外的低温空气302进行热交換。另外,该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旁通风路,该旁通风路由如下部分构成进行室外的供气和室内的排气的热交换机器部305 ;配置在该热交换机器部305的室外侧、从低温空气吸入口 306到达热交换机器部305的低温风路307 ;从热交换机器部305到达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的高温风路309 ;以及设置在低温风路307和高温风路309的分隔板310上的开ロ 311。另外,在从低温空气吸入口 306吸入的低温空气302和从热交换机器部305排出再从高温风路309通过开ロ 311回到低温风路307的高温空气301通过的低温风路307上设置有过滤器317,在低温空气吸入口 306、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和开ロ 311上设有通过阻尼器314、315和316来执行开闭功能的冻结防止部312。
如图7所示,在冻结防止部312的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的上游配置温度传感器313,根据温度并通过阻尼器来改变冻结防止部312的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和开ロ 311的开度。根据这样的结构其能够自由地调整从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吸入到低温风路307的低温空气302的量、从高温风路309排放到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的高温空气301的量、以及从高温风路309通过开ロ 311再回到低温风路307的高温空气301的量。另外,低温空气吸入ロ用的阻尼器314和高温空气排气ロ用的阻尼器315将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和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控制在全开状态。并且,在分隔板开ロ用的阻尼器316将开ロ 311控制为全闭状态时,从热交换机器部305排出的高温空气301通过高温风路309,从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全部排放到室外。在从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吸入的低温空气302通过低温风路307而供给向热交换机器部305的运转状态下,如果在从低温空气吸入ロ306吸入的室外的低温空气302的温度比冻结热交換元件304的温度高的状态下,在温度传感器313进行了判断时,继续运转状态。另外,如果在从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吸入的室外的低温空气302的温度比冻结热交換元件304的温度低的状态下,在温度传感器313进行了判断吋,如图8所示,低温空气吸入ロ用的阻尼器314和高温空气排气ロ用的阻尼器315控制减小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和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的开度。此时,分隔板开ロ用的阻尼器316打开开ロ 311,从而高温空气301的一部分从高温风路309通过开ロ 311进入低温风路307。另外,其与从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吸入的低温空气302混合成为混合空气319,在温度上升的状态下被供给向热交换机器部305,从而能够防止热交换元件304的冻结。另外,从热交換机器部305排出,而没有从开ロ 311进入低温风路307的残留的高温空气301从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排出到室外。该动作因为一直使热交换形换气装置进行换气,所以能够实现防止热交换元件304的冻结。另外,基于低温空气302的温度,使低温空气吸入ロ用的阻尼器314、高温空气排气ロ用的阻尼器315和分隔板开ロ用的阻尼器316动作,从而改变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和开ロ 311的开度。由此,即使从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吸入的低温空气302的温度变化,也能够将供给向热交换机器部305的混合空气319保持在热交换元件304不冻结的下限温度,并且也能够进行最大限度的换气。
另外,从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吸入的室外的低温空气302的温度上升,在处于比冻结热交換元件304的温度高的状态时,在温度传感器313进行了判断的情况下,回到图7所示的运转状态。另外,可以对从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吸入的屋外污染的低温空气302和从热交换机器部305排出并通过开ロ 311从高温风路309进入低温风路307的屋内的污染的高温空气301进行净化,从而能够得到混合空气319和屋外的低温空气302。总结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具有进行室内的高温空气301和室外的低温空气302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304 ;具有将高温空气301送到室外、将低温空气送入室内的送风机的热交换机器部305 ;配置在热交换机器部305的室外侧,从低温空气吸入口 306通向热交换机器部305的低温风路307 ;从热交换机器部通向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的高温风路309 ;在低温风路307和高温风路309的分隔板310上通过空气的开ロ 311 ;以及在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和开ロ 311具备具有改变风路开ロ面积的开闭功能的阻尼器314、315和316的冻结防止部312。(实施方式3)參照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在图9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2中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如图9所示,形成的结构是在使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以及开ロ 311的开度变化的低温空气吸入ロ用的阻尼器314、高温空气排气ロ用的阻尼器315以及分隔板开ロ用的阻尼器316之中,使两个阻尼器一体化并使动作联动。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减少驱动阻尼器314、315和316的马达,从而节省空间并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使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和开ロ 311的开度变化的低温空气吸入ロ用阻尼器314、高温空气排气ロ用阻尼器315和分隔板开ロ用阻尼器316的动作全部独立。根据上述结构,因为能够不受其他阻尼器的动作的影响,可以分别改变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和开ロ 311各自的通风路面积,所以能够自由地调整混合空气319的温度和换气量。(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0所示。在图10中,对于与图9中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所以省略其说明。如图10所示,在热交换机器部305处于运转停止中时,通过低温空气吸入ロ用的阻尼器314和高温空气排气ロ用的阻尼器315来关闭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和高温空气排气Π 308。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热交換机器部305处于运转停止中时切断从室外通过低温空气吸入ロ 306和高温空气排气ロ 308而侵入的低温空气302或声音。(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1A、图IlB所示。在图IlAUlB中,对于与图7 图10中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如图IlA所示,冻结防止部312与热交换机器部305构成为一体,并被设置在连通室内外的通路配管320上。根据上述结构,实现了热交换机器部305和冻结防止部312的一体化。图IlB表示将热交換机器部305和冻结防止部312通过通路配管320进行连接的结构。根据该结构,例如即使在设置空间小的顶面内部,也能够利用通路配管320的空间实现机器的设置。(实施方式6)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2所示。在图12中,对于与图6 图IlB中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如图12所示,在将冻结防止部312固定在热交换机器部305上的情况下,将兼备冻结防止部312的风路结构的固定件318固定在 热交换机器部305上。之后,将冻结防止部312固定在固定件318上。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冻结防止部312固定在热交换机器部305上时,不必从上方悬吊冻结防止部312。另外,之后向预先吊起的热交换机器部305上的安装也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性。另外,由于兼备构成风路的零件和固定件318,所以能够减少热交换机器部的零件个数。并且,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通过将从室内排出的高温空气的一部分混入从室外供给的低温空气,所以能够适用于在防止热交换元件冻结的同时也需要一直换气的换气装置领域等用途。(实施方式7)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3 图16所示。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ー侧面的室内侧上设有室内侧排气ロ 401和室内侧供气ロ 402,在另ー侧面上设有排气用连接ロ 403和供气用连接ロ 404。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内部具有对来自室内的排气流和来自室外的供气流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換器405。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406、以及具有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407的换气单元408。并且还具有连接在换气单元408的排气用连接ロ 403上的排气流路409 ;分隔与换气单元408的供气用连接ロ 404连结的供气流路410的分隔板411 ;以及排气流通过的排气开ロ 412。另外,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设置在排气流路409上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413 ;以及供气流通过的供气开ロ 414。具有设置在供气流路410上的供气阻尼器承受件415 ;以及开闭排气开ロ 412的排气阻尼器416。并且,还具有开闭供气开ロ 414的供气阻尼器417 ;为了连通排气流路409和供气流路410而朝向分隔板411开ロ的循环开ロ 418 ;开闭循环开ロ 418的循环阻尼器419 ;以及在室外侧设有室外侧排气ロ 420和室外侧供气ロ 421的流路切换単元422。另外,排气阻尼器416、供气阻尼器417以及循环阻尼器419形成一体,并构成为对它们一体地进行开闭,对排气阻尼器416、供气阻尼器417以及循环阻尼器419进行一体开闭驱动的阻尼器马达423设置在排气流路409内。另外,将检测空气温度的传感器部424设置在流路切换単元422内的循环开ロ 418的附近。传感器部424利用ー个C接点的温度传感器425形成。如图16中表示的电路图所示,在具有C接点的温度传感器425和阻尼器马达423之间,串联连接以交互导通的方式并联设有第一限位开关426a和第二限位开关426b的限位开关426。在排气阻尼器416和供气阻尼器417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限位开关426a检测出关闭状态,第一限位开关426a变成打开状态。阻尼器马达423的电源电路打开,对阻尼器马达423的通电停止。在上述结构中,在进行通常的热交换换气运转时,如图13所示,排气阻尼器416和供气阻尼器417置于打开状态,循环阻尼器419置于关闭状态。利用排气用送风机406将带有室内热量的室内空气从室内侧排气ロ 401吸入到换气单元408内。排出空气通过热交换器405 —方的通路,再通过流路切换单元422的排气流路409从室外侧排气ロ 420排出到室外。
一方面,通过供气用送风机407,室外的空气从室外侧供气ロ 421流入供气流路410内,再从供气流路410通过设置在换气单元408上的热交換器405内的其他通路,从室内侧供气ロ 402供给向室内,从而进行热交换换气。另外,在低温地区使用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的情况下,在供气温度低、热交換器405处于结冰状态时,传感器部424检测,通过阻尼器马达423来驱动排气阻尼器416、供气阻尼器417和循环阻尼器419,通过排气阻尼器416来关闭排气开ロ 412。另外,通过供气阻尼器417关闭供气开ロ 414,循环阻尼器419打开循环开ロ 418,变成图14所示的状态,从而排气用送风机406进入运转状态。此时,保有热量的室内空气从室内侧排气ロ 401被吸入换气单元408内,排热空气通过热交換器405内的一方的通路,再利用排热空气含有的热量来融化热交換器405的结冰。并且,通过热交換器405但没有被夺取热量而还剩有热量的排出空气通过开ロ的循环开ロ 418经过供气流路410,再次通过热交換器405的另一方侧的通路,加热热交換器405来进ー步融化结冰。下面,对温度传感器425和阻尼器马达423以及各阻尼器的动作关系进行说明。图16表示打开排气阻尼器416和供气阻尼器417、循环阻尼器419关闭循环开ロ的状态。第一限位开关426a处于打开状态,阻尼器马达423停止。此时,温度传感器425与供气流路410的供气流接触。在这种状态下,热交换形换气装置继续运转,温度传感器425感知供气流的低温度,当热交換器405接近结冰状态时,从温度传感器425的接点425A切換到接点425B,通过第二限位开关426b对停止的阻尼器马达423进行通电。阻尼器马达423运转,排气阻尼器416和供气阻尼器417关闭排气开ロ 412和供气开ロ 414,循环阻尼器419开放从而循环开ロ 418打开。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则第一限位开关426a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限位开关426b变成打开状态,停止对阻尼器马达423的通电。而且,从室内侧排气ロ 401排出的排出空气在通过热交換器405之后,通过循环开ロ 418进入供气流路410内。形成从供气流路410再次通过热交換器405并向室内侧供气ロ 402供气的循环流路429,融化热交換器405的结冰。在由温度传感器425检测到的温度变成规定温度以上时,温度传感器425从接点425B切換到接点425A,经过第一限位开关426a向阻尼器马达423通电。另外,由阻尼器马达423将排气阻尼器416和供气阻尼器417置于打开状态,而将循环阻尼器419置于关闭状态。此时,进行通常的热交换换气运转,此时的电路为图16所示的状态。即,温度传感器425连接在接点425A上,第一限位开关426a处于打开状态,是停止对阻尼器马达423进行通电的状态。
在此总结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具有进行室内的排气流和来自室外的供气流的热交换的热交換器405 ;形成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406 ;形成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407 ;设置有排气用送风机406和供气用送风机407的换气单元408 ;隔开排气流路409和供气流路410的分隔板411 ;
排气流通过的排气开ロ 412 ;设置在排气流路409上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413 ;供气流通过的供气开ロ 414 ;设置在供气流路410上的供气阻尼器承受件415 ;开闭排气开ロ 412的排气阻尼器416 ;开闭供气开ロ 414的供气阻尼器417 ;在分隔板411开ロ以连通排气流路409和供气流路410的循环开ロ 418 ;开闭循环开ロ 418的循环阻尼器419 ;开闭各阻尼器的阻尼器马达423 ;检测空气温度的传感器部424 ;以及设置传感器部424的流路切换单元422。并且,传感器部424设置在流路切换単元422的供气流路410内的循环开ロ 418的附近。由此,因为低温的室外空气和高温的室内空气这两种气流直接与传感器部424接触,所以传感器部424检测出供气流的温度和循环流的温度,通过开闭各阻尼器,能够切换室外空气的导入和室内空气的循环。根据这样的结构,不再需要设置用于切换室外空气的导入和室内空气的循环的定时器等设备,从而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另外,因为传感器部424由ー个温度传感器425形成,所以按照原来为了感知两种气流的温度,一般需要两个温度传感器,但是相对于此根据实施方式7,利用ー个温度传感器425就能够感知两种气流的温度,从而能够以低成本实现电路的简化。另外,因为由C接点的温度传感器425形成传感器部424,所以能够根据接触的气流温度来切換接点。不管各阻尼器处于开闭的哪一种情况下,都能够对阻尼器马达423进行通电。能够利用阻尼器马达423的驱动カ对阻尼器进行开闭,所以与利用弹簧等的情况相比,能够不屈服于风压可靠地进行开闭。并且,也能够防止在阻尼器开闭时产生动作音。另外,因为利用ー个温度传感器425就能对阻尼器进行开闭,所以能够进ー步实现成本的降低化和电路的简化。(实施方式8)实施方式8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7所示。如图17所示,传感器部424A的周围由隔热材料430包围。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包围周围的隔热材料430的种类或厚度的不同而使反应时间不同,检测气流温度的传感器部424A利用这一点,能够自由调节传感器部424A的感度。并且,由于能够自由地调节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用一个传感器部424A就可以应付,所以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设备,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实施方式9)
实施方式9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8所示。如图18所示,其设置有围子431,使得供气流不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425B。在上述结构中,在气流不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425B的情况下,到传感器检测出规定温度为止的时间变短。另ー方面,在气流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检测时间变长。因此,改变围子431的形状,改变对应于温度传感器425B的气流的接触程度。由此,能够自由地调节排气阻尼器416A、供气阻尼器417A以及循环阻尼器419A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实施方式10)
实施方式10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19所示。如图19所示,其设置有围子431,使得通过循环开ロ 418A的循环流不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425C。在上述结构中,温度传感器425C的反应时间在循环气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变短,在循环气流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长。通过改变围子431A的形状而改变对应于温度传感器425C的气流的接触的程度,从而能够自由地调节排气阻尼器416B、供气阻尼器417B以及循环阻尼器419B的开闭时间。另外,形成围子431A使得将从循环开ロ 418A流入的空气量一分为ニ。由此,减少与温度传感器425C接触的空气的流动,也可以使温度传感器425C的检测程度可变。由此,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实施方式11)实施方式10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20和图21所示。循环阻尼器419C的一部分形成为起到温度传感器42 的围子43IB的作用。在上述结构中,在循环阻尼器419C关闭了循环开ロ 418B的状态下,在循环阻尼器419C的一部分上形成的围子431B成为温度传感器42 的围子。从而阻挡供气流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42 。因此,温度传感器42 的反应时间变长。并且,能够自由地调节各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并且,在循环阻尼器419C打开循环开ロ 418B的状态下,在循环阻尼器419C上形成的围子43IB位于循环流路429外。(实施方式12)实施方式12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22和图23所示。其在循环阻尼器419D上设有温度传感器425E。在上述结构中,其能够将温度传感器425E调节设置在气流直接接触的部位或不直接接触的部位。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调节温度传感器425E的反应时间。由此,能够自由地调节各阻尼器的开闭时间,并且不再需要设置定时器等,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和电路的简化。(实施方式13)实施方式13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如图24所示。如图24所示,构成为对温度传感器425F实施防水对策。在上述结构中,因为能够防止水进入温度传感器425F内,所以即使在流路切换单元422A内产生凝结水,也能够防止水侵入温度传感器425F内,因此能够充分确保热交換形换气装置的安全性。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在室内空气循环的循环流路内设有除去尘埃的空气净化机构,并在供给室外的新鲜空气的供气流路上设有连通循环流路的循环开ロ,所以能够在供气流路的循环开ロ附近设置ー个检测空气中的污染度的污染度检测传感器。因此,其也可以适应于外部空气的供给和室内空气的净化交替进行的空气浄化装置的用途上。エ业实用性通过利用设有折曲部的阻尼器承受部和阻尼器,也能够将在输送空气调和机的调和空气的连通管内部设置的阻尼器形成的流路开闭装置利用于空气调和机的流路开闭装置中。还可以适用于通过将从室内排出的高温空气的一部分混入从室外供气的低温空气中,从而防止热交换元件的冻结,同时需要经常进行换气的换气装置领域的用途中。
其还能够适用于在室内空气循环的循环流路内设有除去尘埃的空气净化机构,在供给室外的新鲜空气的供气流路上设有连通循环流路的循环开ロ,并在供气流路的循环开ロ附近设置ー个检测空气中的污染度的污染度检测传感器,从而能够交替进行外部空气的供给和室内空气的净化的空气浄化装置的用途中。
权利要求
1.ー种热交換形换气装置,其具有热交换机器部和冻结防止部, 所述热交換机器部具有热交换元件和送风机, 所述冻结防止部具有低温风路、高温风路以及阻尼器, 所述阻尼器具有改变风路的开ロ面积的开闭功能, 在所述低温风路和所述高温风路的分隔件上设有开ロ, 根据所述低温空气的温度使所述阻尼器动作来控制所述高温空气与所述低温空气混合后的混合空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交換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干, 根据从所述低温空气吸入ロ吸入的低温空气的温度,利用阻尼器来对所述低温空气吸入口和高温空气排气ロ以及开ロ的通风路面积进行调整。
3.如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热交換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干, 对所述低温空气吸入口和所述高温空气排气ロ以及开ロ的通风路面积进行调整的、两个以上的阻尼器形成一体,形成使开闭功能联动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阻尼器的开闭功能全都独立。
5.如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热交換机器部处于运转停止中时,利用所述阻尼器切断低温空气从低温空气吸入口和高温空气排气ロ流入的路径。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交換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低温风路中设置有过滤器。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交換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冻结防止部设置在连接热交換机器部和室外的通路配管上。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交換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冻结防止部上固定热交换机器部的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热交換机器部上,并在所述固定件上固定所述冻结防止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換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固定件兼备所述冻结防止部的风路构成零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设置有阻尼器的流路切换单元实现小型化的热交换形换气装置。该热交换形换气装置具有隔开排气流路(209)和供气流路(210)的分隔板(211);具有排气开口(212)的排气阻尼器承受件(213);以及供气开口(214)。另外,其还具有流路切换单元(222),该流路切换单元上设置有供气阻尼器承受件(215)、开闭排气开口(212)的排气阻尼器(216)、开闭供气开口(214)的供气阻尼器(217)。其中,在排气阻尼器和供气阻尼器上设置有阻尼器侧折曲部(224),在排气阻尼器承受件和供气阻尼器承受件的端部附近沿着阻尼器侧折曲部设置有承受侧折曲部(223)。
文档编号F24F7/08GK102661621SQ20121019119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4日
发明者东城正佳, 安井伸行, 织户忍, 藤泽秀行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