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带智能热处理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577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网带智能热处理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网带智能热处理炉,炉体按工件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两条第一流水线及第二流水线,第一流水线依次设置为加热炉、降温炉、冷却炉、降温炉,第二流水线依次设置为加热炉及降温炉,冷却炉包括制冷房、制冷机组及排风循环系统,排风循环系统位于制冷房内部,制冷机组与制冷房通过导管连接,所述的制冷机组还连接有冷却塔;本发明在于:使双金属元件经过几个小时反复的高温、常温、低温的处理工艺,大大降低双金属元件的内应力,达到双金属元件在电器产品中不出现零点漂移的效果,制冷房单独设置,大大提高了冷却的效果,能对双金属元件充分冷却,制冷房内设置有排风循环系统,可使制冷房内的制冷气体循环起来,保证了制冷房内的温度。
【专利说明】网带智能热处理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网带智能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0002]本炉专为处理热双金属元件稳定处理设计的,因热双金属材料是由不同膨胀系数的多层合金,经过复合及一系列热加工和压力加工而成。其成品具有25%?50%的最终压下率,因此经过再加工而制成的各种热双金属元件必然存在较大的内应力。而这种内应力由热应力、机械应力和残余应力三部分构成。只有当这种内应力小于其材料组元层的弹性极限时,元件的热弯曲才呈现的弹性变形;而当内应力超过其材料组元层的弹性极限时,组元层中的纤维层就要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元件受热弯曲后就不能回复原位而产生残余变形。另外,残余应力较大的时候,经温度、振动的交互作用而使其得到松驰,从而导致内应力的分布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变化,亦会造成残余变形。在热双金属元件的内应力中,热应力(力口热过程引起的)及机械应力(受负荷引起的)是由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能及使用条件决定的,因而残余应力才是真正影响元件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0820049509.5所公开的一种隧道式连续热处理炉,包括工件传送带和炉体,工件传送带穿过炉体,并由炉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其特征在于:炉体按工件移动方向依次分为预热炉、高温炉、降温炉和冷却炉,其中,预热炉和高温炉之间具有一间隙,高温炉和降温炉连接为一整体结构,降温炉和冷却炉之间具有一间隙;高温炉和降温炉分别设有供惰性气体进入的连接口,在高温炉的入口和降温炉的出口分别设置有氧气阻隔装置,氧气阻隔装置安装在工件传送带上,氧气阻隔装置包括一喷嘴、与喷嘴连接的导管,喷嘴的开口方向是朝上设置的;该高温炉内设置有电热丝,高温炉内设置有热风搅拌机,达到是工件均匀受热的效果,冷却炉至采用排风装置进行冷却;综上所述,该隧道式连续热处理炉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冷却炉只采用抽风装置进行冷却,即采用排风的形式降温,未能达到冷却的效果,造成热双金属元件在寒冷的环境下不稳定;2、高温炉不能控制高温炉内的温度,太高或太低均不能达到热处理的效果;3、降温炉内未设置降温部件,自然降温的效果不好,导致整体寿命不长;4、该隧道式连续热处理炉未设置有专门的上料装置,上料均采用人工上料,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炉的冷却效果好、易于控制高温炉内的温度且设置专用的上料装置的网带智能热处理炉。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网带智能热处理炉,包括工件传送带、炉体及电气控制系统,该工件传送带穿过炉体设置,并由炉体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的炉体包括加热炉、降温炉及冷却炉,所述的加热炉内设置有电阻丝,该电热丝与电气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炉体按工件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两条第一流水线及第二流水线,所述的第一流水线依次设置为加热炉、降温炉、冷却炉、降温炉,所述的第二流水线依次设置为加热炉及降温炉,所述的冷却炉包括制冷房、制冷机组及排风循环系统,所述的排风循环系统位于制冷房内部,所述的制冷机组与制冷房通过导管连接,所述的制冷机组还连接有冷却塔。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需热处理的双金属元件经过几个小时反复的高温、常温、低温的处理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双金属元件的内应力,达到双金属元件在电器产品中不出现零点漂移的效果,且制冷房单独设置,采用制冷机组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冷却的效果,能对双金属元件充分冷却,且制冷房内设置有排风循环系统,可使制冷房内的制冷气体循环起来,将双金属元件冷却时排除的热量排除制冷房,保证了制冷房内的温度。
[0006]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加热炉外壁上还设置有热电偶,热电偶的一端设于炉内,另一端连接温控器,所述的温控器与电气系统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电偶可随便感应加热炉内部的温度再反馈于温控器上,可根据所需的加热温度随时而定,增加了整体热处理炉的智能性。
[0008]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降温炉内设置有风机一,该风机一的出风口朝向工件传送带,所述的降温炉上还设置有风机二,该风机二的出风口朝向外界。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降温炉内部的气流与外界循环起来,大大提高了位于降温炉内的双金属元件的散热效率,且有效的完成了将加热后的双金属元件恢复常温的工艺,间接提高了整个热处理工艺的效率。
[0010]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制冷机组包括双级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及蒸发器,它们依次由制冷管连通形成环路,所述的冷凝器与节流阀之间还连接有氨液分离器,所述的氨液分离器通过制冷管与蒸发器连接,所述的双级压缩机的高压级连接有中间冷却器,该中间冷却器还通过制冷管与蒸发器连接,且蒸发器还连接有贮氨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压缩式制冷系统,大大提高了制冷效果,且该制冷系统中还连接有氨液分离器,将液态氨回流至蒸发器,提高了液态氨的回收率。
[0012]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流水线的入口处设置有上料装置,包括机身、设于机身上的升降机构、载料斗,所述的载料斗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的升降机构连接有电机,所述的机身连接有供载料斗滑移的轨道,所述的载料斗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机身上部设置有漏斗,所述的漏斗的出口下部设置有料盘,所述的轨道与滚轮接触的接触面为斜面,且该斜面朝漏斗方向逐渐升高,所述的开口沿斜面朝上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专门的上料装置,改变了人工上料的方式,使上料更加均匀,消除了安全隐患。
[0014]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料盘通过弹簧与机身固定,且料盘还连接有震源,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绕线轮、传动轮及拉绳,所述的拉绳一端与绕线轮连接,另一端与载料斗连接,连接点相对开口靠后设置,且拉绳经过传动轮,所述的绕线轮与电机电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还设置有震源,使料盘在上料过程中,处于震动状态,有利于料盘的上料,且升降机构的结构简单,只需带动绕线轮收放拉绳的长度,实现了载料斗的上下料工作。
[0016]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电阻丝设置于工件传送带的上部,该排风循环系统设置于制冷房内部的顶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阻丝位于工件传送带的上部,使双金属元件在加热炉中高温处理充分,大大提高了对双金属元件的加热效果。
[0018]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排风循环系统设置于制冷房内部的顶部,所述的风机一设置于降温炉内部却靠近工件传送带设置,该风机二设置于降温炉侧壁的上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风循环系统位于顶部设置,能将制冷房内部的热气有效的排除,间接保证了制冷房内部的制冷效果,且风机一靠近工件传送带设置,有效的对双金属元件进行降温,风机二设置于降温炉侧壁的上部,更大程度上使降温炉内的热气排出,提高了降温炉的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处理工艺流程图;
[0022]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制冷炉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降温炉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制冷机组内部流程图;
[0026]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一图6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带智能热处理炉,包括工件传送带4、炉体及电气控制系统,该工件传送带4穿过炉体设置,并由炉体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的炉体包括加热炉1、降温炉2及冷却炉3,所述的加热炉I内设置有电阻丝11,该电热丝11与电气控制系统连接,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炉体按工件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两条第一流水线及第二流水线,所述的第一流水线依次设置为加热炉1、降温炉2、冷却炉3、降温炉2,所述的第二流水线依次设置为加热炉I及降温炉2,所述的冷却炉包括制冷房31、制冷机组9及排风循环系统8,所述的排风循环系统8位于制冷房31内部,且设于制冷房31顶部设置,所述的制冷机组9与制冷房31通过导管连接,所述的制冷机组9还连接有冷却塔10,使需热处理的双金属元件经过几个小时反复的高温、常温、低温的处理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双金属元件的内应力,达到双金属元件在电器产品中不出现零点漂移的效果,且制冷房单独设置,采用制冷机组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冷却的效果,能对双金属元件充分冷却,且制冷房内设置有排风循环系统,可使制冷房内的制冷气体循环起来,将双金属元件冷却时排除的热量排除制冷房,保证了制冷房内的温度。
[0029]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加热炉I顶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热电偶6,热电偶6的一端设于炉内,另一端连接温控器7,温控器7与电气系统连接,且电阻丝11设置工件传送带4的上部,热电偶6可随便感应加热炉I内部的温度再反馈于温控器7上,可根据所需的加热温度随时而定,增加了整体热处理炉的智能性;所述的降温炉2内设置有风机一 21,靠近工件传送带5设置,该风机一 21的出风口朝向工件传送带4,所述的降温炉上还设置有风机二 22,该风机二 22的出风口朝向外界,该风机二 22设置于降温炉2侧壁的上部;使降温炉2内部的气流与外界循环起来,大大提高了位于降温炉内的双金属元件的散热效率,且有效的完成了将加热后的双金属元件恢复常温的工艺,间接提高了整个热处理工艺的效率;所述的制冷机组9包括双级压缩机91、冷凝器92、节流阀94及蒸发器96,它们依次由制冷管连通形成环路,所述的冷凝器92与节流阀94之间还连接有氨液分离器93,所述的氨液分离器93通过制冷管与蒸发器96连接,该氨液分离器93可将经过冷凝器92后的气液混合物中将气态氨过滤,然后运送至蒸发器96中,提高了利用率,所述的双级压缩机91的高压级连接有中间冷却器97,该中间冷却器97还通过制冷管与蒸发器96连接,且蒸发器96还连接有贮氨器95,采用压缩式制冷系统,大大提高了制冷效果,且该制冷系统中还连接有氨液分离器,将液态氨回流至蒸发器,提高了液态氨的回收率。
[0030]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流水线的入口处设置有上料装置5,包括机身51、设于机身51上的升降机构、载料斗53,所述的载料斗53底部设置有滚轮532,所述的升降机构连接有电机,所述的机身51连接有供载料斗53滑移的轨道52,所述的载料斗53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机身51上部设置有漏斗511,所述的漏斗511的出口下部设置有料盘57,所述的轨道52与滚轮532接触的接触面为斜面,且该斜面朝漏斗方向逐渐升高,所述的开口沿斜面朝上设置,所述的料盘57通过弹簧58与机身51固定,且料盘57还连接有震源510,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绕线轮54、传动轮55及拉绳56,所述的拉绳56 —端与绕线轮54连接,另一端与载料斗53连接,连接点531相对开口靠后设置,且拉绳56经过传动轮55,所述的绕线轮54与电机电连接,为了便于控制载料斗53相对机身51的位置,使载料斗53到达漏斗入口时便停在那个位置,保证了上料的准确性,且防止载料斗落入漏斗中,所述的机身51上部还设置有与载料斗53开口相适配的定位块512 ;设置专门的上料装置,改变了人工上料的方式,使上料更加均匀,消除了安全隐患,还设置有震源,使料盘在上料过程中,处于震动状态,有利于料盘的上料,且升降机构的结构简单,只需带动绕线轮收放拉绳的长度,实现了载料斗的上下料工作。
[0031 ] 该网带智能热处理炉,在对双金属元件进行处理时,首先运行工件传送带,接着再启动加热炉、降温炉及冷却炉,将需处理的双金属元件导入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再将双金属元件传动至工件传送带上,接着,工件运送带将双金属元件分别经过加热炉一降温炉一冷却炉一降温炉一加热炉一降温炉一冷却炉一降温炉一加热炉一降温炉,整个热处理流程经过几个小时反复的高温、常温、低温的处理工艺,使双金属元件的内应力大大降低,达到双金属元件在电器产品中不出现零点漂移,大大增加了该双金属元件的使用寿命。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网带智能热处理炉,包括工件传送带、炉体及电气控制系统,该工件传送带穿过炉体设置,并由炉体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的炉体包括加热炉、降温炉及冷却炉,所述的加热炉内设置有电阻丝,该电热丝与电气控制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按工件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两条第一流水线及第二流水线,所述的第一流水线依次设置为加热炉、降温炉、冷却炉、降温炉,所述的第二流水线依次设置为加热炉及降温炉,所述的冷却炉包括制冷房、制冷机组及排风循环系统,所述的排风循环系统位于制冷房内部,所述的制冷机组与制冷房通过导管连接,所述的制冷机组还连接有冷却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带智能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炉外壁上还设置有热电偶,热电偶的一端设于炉内,另一端连接温控器,所述的温控器与电气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带智能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炉内设置有风机一,该风机一的出风口朝向工件传送带,所述的降温炉上还设置有风机二,该风机二的出风口朝向外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网带智能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机组包括双级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及蒸发器,它们依次由制冷管连通形成环路,所述的冷凝器与节流阀之间还连接有氨液分离器,所述的氨液分离器通过制冷管与蒸发器连接,所述的双级压缩机的高压级连接有中间冷却器,该中间冷却器还通过制冷管与蒸发器连接,且蒸发器还连接有贮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网带智能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流水线的入口处设置有上料装置,包括机身、设于机身上的升降机构、载料斗,所述的载料斗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的升降机构连接有电机,所述的机身连接有供载料斗滑移的轨道,所述的载料斗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机身上部设置有漏斗,所述的漏斗的出口下部设置有料盘,所述的轨道与滚轮接触的接触面为斜面,且该斜面朝漏斗方向逐渐升高,所述的开口沿斜面朝上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带智能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盘通过弹簧与机身固定,且料盘还连接有震源,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绕线轮、传动轮及拉绳,所述的拉绳一端与绕线轮连接,另一端与载料斗连接,连接点相对开口靠后设置,且拉绳经过传动轮,所述的绕线轮与电机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带智能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丝设置于工件传送带的上部,该排风循环系统设置于制冷房内部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带智能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循环系统设置于制冷房内部的顶部,所述的风机一设置于降温炉内部却靠近工件传送带设置,该风机二设置于降温炉侧壁的上部。
【文档编号】F27B19/04GK103575105SQ201210256739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
【发明者】郑志亮, 曾学礼, 南存建 申请人:温州市通达双金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