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844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ー种空调器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器室内机中,一般是通过设置在底部的离心风机以及罩设在离心风机外的蜗壳,实现两侧下部以及前面底部进风、两侧上部以及前面顶部出风的进出风方式,基本上气流的流向是沿空调器室内机的长度方向行进,且由于空调器 室内机内部还存在其他部件,使得从进风ロ到出风ロ的气流需要在空调器室内机内部多次换向,导致气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阻カ増加,能量损耗相应增大,进而影响了出风效果。为了改善这些缺陷,近年来出现了将离心风机替换为贯流风叶的空调器室内机。这类空调器室内机一般采用两侧出风、后背进风的进出风方式,气流的流向基本上是沿空调器室内机的宽度方向行进,減少了气流的行程,使从进风ロ到出风ロ的气流在空调器室内机内部不需要多次换向,减小了气流的流动阻力,也就相对减小了能量的消耗。但是,这种空调器室内机内部的贯流风叶一般只有ー个或两个,包括单贯流风叶横向设置、单贯流风叶竖向设置以及双贯流风叶左右平行设置,其送风能力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g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可以提高空调器的送风能力,增强进风以及出风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ー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相连通的进风ロ以及出风ロ,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一贯流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的空腔内,且位于进风ロ处;第二贯流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的空腔内,且位于进风口处;以及第三贯流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的空腔内,且位于出风ロ处;第一贯流风叶、第二贯流风叶以及第三贯流风叶的中心点的连线为三角形。进ー步地,第一贯流风叶、第二贯流风叶以及第三贯流风叶的中心点的连线为等边三角形。进ー步地,第一贯流风叶以及第ニ贯流风叶旋转方向相反。进ー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一换热器,与第一贯流风叶沿进风到出风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二换热器,与第二贯流风叶沿进风到出风的方向依次设置;以及第三换热器,与第三贯流风叶沿进风到出风的方向依次设置。进ー步地,第一换热器为与第一贯流风叶的外周相适应的第一弧形结构,第一弧形结构的开ロ朝向第二贯流风叶与第三换热器之间的区域;第二换热器为与第二贯流风叶的外周相适应的第二弧形结构,第二弧形结构的开ロ朝向第一贯流风叶与第三换热器之间的区域;第三换热器为与第三贯流风叶的外周相适应的第三弧形结构,第三弧形结构的开ロ朝向出风ロ。[0010]进ー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将进风ロ处的气流引导至出风ロ处的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空腔中。进ー步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部,固定设置在第一贯流风叶以及第ニ贯流风叶之间,且向第三贯流风叶延伸到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朝向出风ロ的一侧连线相平齐的位置,第一导流部的横截面呈尖端朝向第三换热器的楔块状,且第一导流部具有分别朝向第一贯流风叶以及第ニ贯流风叶的两个导流面,两个导流面均为导流斜面;以及第ニ导流部,固定设置在出风ロ处,第二导流部朝向第三贯流风叶的壁面为第四弧形结构,第四弧形结构的第一端向第一导流部方向延伸到与连线相平齐的位置,第四弧形结构的第二端向出风ロ方向延伸,且第四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第三贯流风叶。进ー步地,第二导流部包括两个导流板,第三贯流风叶位于两个导流板之间,且两个导流板朝向第三贯流风叶的壁面均为第四弧形结构。进ー步地,导流结构还包括顶板,固定设置在第一导流部以及第ニ导流部的上端 面;以及底板,固定设置在第一导流部以及第ニ导流部的下端面;第一贯流风叶、第二贯流风叶以及第三贯流风叶设置在顶板以及底板之间。进ー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进风ロ处的防尘过滤部。进ー步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ロ处的扫风板。进ー步地,壳体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第三面板,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第三面板相互固定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第三面板上设置有进风ロ,第二面板与第三面板的连接区域设置有出风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以及与空调器室内机连通的空调器室外机,该空调器室内机为前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空腔中分别设置位于进风ロ处的两个贯流风叶,以及位于出风ロ处的ー个贯流风叶,改变了传统的贯流风叶数量以及排布方式,提高了进风ロ处的吸风效果以及出风ロ处的出风效果,使空调器的整体送风能力提闻。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空调器室内机的A-A向剖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进风以及出风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导流结构、换热器以及贯流风叶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导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參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如图I至图7所示,图5中实线所示箭头方向为进风方向,虚线所示箭头方向为出风方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10、导流结构20、贯流风叶、换热器以及控制部70。其中导流结构20、贯流风叶、换热器以及控制部70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空腔中。壳体10包括第一面板10a、第二面板IOb以及第三面板10c。其中第一面板10a、第二面板IOb以及第三面板IOc相互固定连接,使壳体10的横截面呈等边三角形。第一面板10a、第二面板IOb以及第三面板IOc上均设置有进风ロ 11,第二面板IOb与第三面板IOc的连接区域设置有出风ロ 12,且进风ロ 11以及出风ロ 12分别与壳体10内的空腔相连通,使空调器室内机形成三面进风、一面出风的工作状态,这样可以增大空调器室内机的进风量,有效提升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量以及换热效率。 贯流风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贯流风叶30a、第二贯流风叶30b以及第三贯流风叶30c,三个贯流风叶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三个贯流风叶均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一贯流风叶30a以及第二贯流风叶30b位于进风ロ 11处,第三贯流风叶30c位于所述出风ロ 12处,且第一贯流风叶30a、第二贯流风叶30b以及第三贯流风叶30c的中心点的连线为等边三角形,该等边三角形与壳体10横截面的等边三角形相对应。为了使进风ロ 11的吸风效果更好,位于进风ロ 11处的第一贯流风叶30a以及第二贯流风叶30b的旋转方向相反。这里壳体10的横截面形状以及三个贯流风叶中点之间的连线不限于构成等边三角形,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等腰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本实施例优选等边三角形。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40a、第二换热器40b以及第三换热器40c。其中第一换热器40a与第一贯流风叶30a沿进风到出风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二换热器40b与第二贯流风叶30b沿进风到出风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三换热器40c与第三贯流风叶30c沿进风到出风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一换热器40a为与第一贯流风叶30a的外周相适应的第一弧形结构,第二换热器40b为与第二贯流风叶30b的外周相适应的第二弧形结构,第三换热器40c为与第三贯流风叶30c的外周相适应的第三弧形结构。第一弧形结构设置有第一换热器侧面开ロ,该第一换热器侧面开ロ朝向第二贯流风叶30b与第三换热器40c之间的区域,第二弧形结构设置有第二换热器侧面开ロ,该第二换热器侧面开ロ朝向第一贯流风叶30a与第三换热器40c之间的区域,第三弧形结构设置有第三换热器侧面开ロ,该第三换热器侧面开ロ朝向出风ロ 12。第一换热器40a、第二换热器40b以及第三换热器40c位于顶板21以及底板22之间,这样,第一导流部23、第二导流部24、第一换热器40a以及第二换热器40b之间就形成了包围住三个贯流风扇的换热腔,使进风ロ 11处流入的气流能够最大限度地经过三个换热器流至出风ロ 12,以提高换热效果。导流结构20用于将进风ロ 11处的气流引导至出风ロ 12处,以减小气流流动的阻力,提高换热效果,降低噪音。导流结构20包括第一导流部23以及第二导流部24。第一导流部23固定设置在第一贯流风叶30a以及第二贯流风叶30b之间,且向第三贯流风叶30c的方向延伸,为了使导流效果更好,第一导流部23的延伸端延伸至与第一换热器40a和第ニ换热器40b的朝向出风ロ的一侧连线相平齐的位置,使第一导流部23的横截面呈尖端朝向第三换热器40c的楔块状,且第一导流部23具有分别朝向第一贯流风叶30a以及第ニ贯流风叶30b的两个导流面,两个导流面均为导流斜面。第二导流部24固定设置在出风ロ 12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导流板,第三贯流风叶30c设置在两个导流板之间。两个导流板朝向第三贯流风叶30c的壁面均为第四弧形结构,该第四弧形结构的第一端向第一导流部23的方向延伸,为了使导流效果更好,第四弧形结构的延伸端延伸到与前述的第一换热器40a和第二换热器40b的朝向出风ロ的ー侧连线相平齐的位置,第四弧形结构的第二端向出风ロ 12的方向延伸,且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第三贯流风叶30c。这里两个导流板的弧形结构的具体形状可以不完全相同,而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以达到使气流流动更加顺畅、提升换热效果的目的。 为了使第一导流部23以及第二导流部24更加稳固,在第一导流部23以及第ニ导流部24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顶板21 ;在第一导流部23以及第二导流部24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底板22。第一贯流风叶30a、第二贯流风叶30b以及第三贯流风叶30c位于顶板21以及底板22之间。为了使空调器室内机流出的气流更加清新,同时保护空调器室内机内部的部件不被灰尘污染,在进风ロ 11处设置有防尘过滤部50,可以实现过滤空气、防尘放虫的功能。优选地,防尘过滤部50为防尘过滤网。为了扩大出风ロ 12处的出风范围,出风ロ 12处设置有扫风板60。扫风板60可以绕自身转轴转动,从而对出风进行导流,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控制出风ロ 12处气流的流向。控制部70位于壳体10的底部,作为护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部件,用于放置护空调器室内机的各电气元件,实现对护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ー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以及与空调器室内机连通的空调器室外机,该空调器室内机为前述任ー种的空调器室内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按国标GB 21455-2008进行检测,在实验测试时室内温度为27°C /19°C,室外温度为35°C /24°C的条件下测得与传统空调器室内机的对比实验数据如表I所示
空调类型I能效比0^> I:总お_传统'个:LV,j__3.96__1061__46.3 _
双贯流风叶空调 5.05125045.9
イく レ利8.95186945.0表I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内机能效比相对传统空调器提高,并且风量増大,噪音降低。三个贯流风叶中心点之间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的实验对比数据如表2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相连通的进风ロ(11)以及出风ロ(12),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 第一贯流风叶(30a),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空腔内,且位于所述进风ロ(11)处; 第二贯流风叶(30b),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空腔内,且位于所述进风ロ(11)处;以及 第三贯流风叶(30c),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空腔内,且位于所述出风ロ(12)处; 所述第一贯流风叶(30a)、所述第二贯流风叶(30b)以及所述第三贯流风叶(30c)的中心点的连线为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流风叶(30a)、所述第二贯流风叶(30b)以及所述第三贯流风叶(30c)的中心点的连线为等边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流风叶(30a)以及所述第二贯流风叶(30b)旋转方向相反。
4.还包括 第一换热器(40a),与所述第一贯流风叶(30a)沿进风到出风的方向依次设置; 第二换热器(40b),与所述第二贯流风叶(30b)沿进风到出风的方向依次设置;以及 第三换热器(40c),与所述第三贯流风叶(30c)沿进风到出风的方向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换热器(40a)为与所述第一贯流风叶(30a)的外周相适应的第一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弧形结构的开ロ朝向所述第二贯流风叶(30b)与所述第三换热器(40c)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二换热器(40b)为与所述第二贯流风叶(30b)的外周相适应的第二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弧形结构的开ロ朝向所述第一贯流风叶(30a)与所述第三换热器(40c)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三换热器(40c)为与所述第三贯流风叶(30c)的外周相适应的第三弧形结构,所述第三弧形结构的开ロ朝向所述出风ロ(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进风ロ(11)处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ロ(12)处的导流结构(20),所述导流结构(20)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20)包括 第一导流部(2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贯流风叶(30a)以及所述第二贯流风叶(30b)之间,且向所述第三贯流风叶(30c)延伸到与所述第一换热器(40a)和所述第二换热器(40b)的朝向所述出风ロ(12)的一侧连线相平齐的位置,所述第一导流部(23)的横截面呈尖端朝向所述第三换热器(40c)的楔块状,且所述第一导流部(23)具有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贯流风叶(30a)以及所述第二贯流风叶(30b)的两个导流面,两个所述导流面均为导流斜面;以及 第二导流部(24),固定设置在所述出风ロ(12)处,所述第二导流部(24)朝向所述第三贯流风叶(30c)的壁面为第四弧形结构,所述第四弧形结构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导流部(23)方向延伸到与所述连线相平齐的位置,所述第四弧形结构的第二端向所述出风ロ(12)方向延伸,且所述第四弧形结构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三贯流风叶(30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部(24)包括两个导流板,所述第三贯流风叶(30c)位于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且两个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第三贯流风叶(30c)的壁面均为所述第四弧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20)还包括顶板(2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部(23)以及所述第二导流部(24)的上端面;以及 底板(2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部(23)以及所述第二导流部(24)的下端面; 所述第一贯流风叶(30a)、所述第二贯流风叶(30b)以及所述第三贯流风叶(30c)设置在所述顶板(21)以及所述底板(2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ロ(11)处的防尘过滤部(50)。
11.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ロ(12)处的扫风板(60)。
12.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面板(10a)、第二面板(IOb)以及第三面板(IOc),所述第一面板(10a)、所述第二面板(IOb)以及所述第三面板(IOc)相互固定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面板(10a)、所述第二面板(IOb)以及所述第三面板(IOc)上设置有所述进风ロ(11),所述第二面板(IOb)与第三面板(IOc)的连接区域设置有所述出风ロ(12)。
13.—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内机以及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连通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为权利要求I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10),具有相连通的进风口(11)以及出风口(12),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一贯流风叶(30a),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的空腔内;第二贯流风叶(30b),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的空腔内;以及第三贯流风叶(30c),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的空腔内,且位于出风口(12)处;第一贯流风叶(30a)、第二贯流风叶(30b)以及第三贯流风叶(30c)的中心点的连线为三角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以及包括该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可以提高空调器的送风能力,增强进风以及出风的效果。
文档编号F24F13/10GK202598697SQ20122027697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
发明者王平, 赖桂枝, 韩义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