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室内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533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空调装置的室内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能在提高室内机的外壳的强度的同时,提高室内机的稳定性,而且能促进电气安装件的冷却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包括:外壳(29),该外壳(29)在下部形成有空气的吸入口(31),且在上部形成有空气的排出口(30);送风机(17),该送风机(17)配置于外壳(29)内,并生成从吸入口(31)流向排出口(30)的气流;热交换装置(15),该热交换装置(15)配置于外壳(29)内的送风机(17)的下方,并与从吸入口(31)被吸入至外壳(29)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电气安装件壳体(41),该电气安装件壳体(41)设于外壳(29)内的空气的流通空间,并设于与送风机(17)的侧方相邻的位置,该电气安装件壳体(41)构成该外壳(29)的强度构件。
【专利说明】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利用热泵的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包括室内机,该室 内机包括:外壳;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配置于外壳内的下部;以及送风风扇,该送风风扇 配置于外壳内的热交换器的上方。在该室内机的外壳的下表面形成有空气的吸入口,并在 外壳的上部形成有空气的排出口。另外,在与空气的排出口相邻的位置设有对室内机整体 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另外,在排出口设有用电的方式进行工作的加热器,在制热运转时,对 热泵进行辅助。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11-3160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内置于室内机的控制器可能为10?15kg左右的重量,当在外壳的上部设置控制 器时,室内机的重心升高。特别地,在将热交换器和送风机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的纵向较长 的室内机中,由于在外壳的上部设置控制器,从而容易导致稳定性降低。另外,为了进一步 牢固地支承控制器、送风机等较重物体,要求进一步提高外壳的强度。
[0008] 另一方面,在对送风机进行逆变器控制的情况下,在控制器设有发热较大的功率 元件。然而,专利文献1的控制器配置于与空气的排出口相邻的空气不流通的空间,因此, 不能充分地冷却发热零件。此外,在空气的排出口设有加热器的情况下,控制器容易受到加 热器的热量的影响,可能会成为控制器故障的原因。
[0009]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提高外壳的强度的同 时,提高室内机的稳定性,而且能促进控制器(电气安装件)的冷却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0010]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1]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该外壳在下部形成有空气 的吸入口,且在上部形成有空气的排出口;送风机,该送风机配置于上述外壳内,并生成从 上述吸入口流向上述排出口的气流;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配置于上述外壳内的上述 送风机的下方,并与从上述吸入口被吸入至上述外壳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电气安装 件用支承构件,该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用于对电气安装件进行支承,上述电气安装件用 支承构件设于上述外壳内的空气的流通空间,并设于与上述送风机的侧方相邻的位置,上 述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构成为上述外壳的强度构件。
[0012]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被配置成与送风机相 邻,因此,能降低室内机的重心以提高稳定性,此外,由于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构成为外 壳的强度构件,因此,还能高效地提高外壳的强度。另外,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配置于空 气的流通空间,因此,能促进由该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支承的包括发热零件在内的电气 安装件的冷却。
[0013] 在上述室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外壳的一侧面设有能装拆的第一侧壁,上 述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被配置成靠近由上述第一侧壁堵塞的上述外壳的一侧面,并构成 为能相对于上述外壳进行装拆。
[0014] 根据该结构,通过从外壳的一侧面拆下第一侧壁,能对由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 支承的电气安装件进行操作、检查等,此外,通过将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从外壳上拆下, 能对送风机进行检查、更换等。
[0015] 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外壳的上部形成有用于临时放置从该外壳拆下的电气安装 件用支承构件的空间。
[0016] 根据上述结构,能将从外壳拆下后的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暂时放置于外壳的上 部,能防止该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阻碍送风机的维修等。
[0017]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外壳包括彼此相对配置的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在上下方向 上隔着间隔配置的两个加强构件架设在上述第二侧壁与上述第三侧壁之间,上述电气安装 件用支承构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上侧的加强构件和下侧的加强构件连接。
[0018] 根据上述结构,能使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在上下的加强构件之间作为承受上下 方向的负载的强度构件起作用。
[0019]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形成为箱形。
[0020] 根据上述结构,能提高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自身的强度,并能提高作为外壳的 强度构件的功能。
[0021]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具有底板和从该底板朝上方延伸的侧 板,在侧板的下端设有与底板的上表面面接触的折曲部。
[0022] 根据上述结构,在从下方往上顶的负载施加于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的情况下, 能通过底板与侧板的折曲部的面接触来承受该负载,并能提高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自身 的强度。
[0023]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包括卡定部,该卡定部呈悬挂状地与 上侧的加强构件卡定。
[0024] 根据上述结构,能容易地对上侧的加强构件进行定位、临时固定等。
[0025] 也可在上述排出口的附近设有加热器。
[0026] 根据上述结构,能使由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支承的电气安装件远离加热器,并 能使该电气安装件不受到加热器的热影响。
[0027] 发明效果
[0028]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能在提高外壳的强度的同时,提高室内机的稳 定性,而且能促进电气安装件的冷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一部分剖开后的立体图。
[0030] 图2是室内机的示意主视图。
[0031] 图3是室内机的示意侧视图。
[0032] 图4是电气安装件壳体的立体图。
[0033] 图5是表示电气安装件壳体与外壳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0034] 图6是将电气安装件壳体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6] 图1是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一部分剖开后的立体图,图2 是室内机的不意主视图,图3是室内机的不意侧视图。
[0037]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28包括外壳29、热交换装置15、送风风扇(送风 机)17、加热器32及电气安装件单元40等。外壳29具有底板51、顶板52、前后侧壁53、54 及左右侧壁55、56,并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箱形状。在底板51形成有空气的吸入口 31,在 顶板52形成有空气的排出口 30。另外,在外壳29内,在顶板52的下方隔着间隔设置有内 板57,外壳29内的比该内板57更靠下方的空间被设为空气的流通空间。另外,在内板57 形成有与排出口 30相同的开口 57a,该开口 57a和排出口 30利用四方筒形状的排出通路 33而连接在一起。顶板52与内板57之间的除了该排出通路33之外的空间被设为后述电 气安装件单元40的临时放置空间60。
[0038] 热交换装置15配置于外壳29内的下段部,送风风扇17配置于热交换装置15的 上方、且配置于外壳29内的中段部。送风风扇17由多叶片式风扇等构成,从该送风风扇17 的侧面吸入空气并朝上方吹出。送风风扇17支承于内板57,其吹出口与排出通路33连接。 此外,送风风扇17通过工作而生成从吸入口 31流向排出口 30的气流。
[0039] 热交换装置15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起 作用,从而在其与由吸入口 31吸入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装置15包括两个热交 换器23a、23b。该热交换器23a、23b彼此朝向相反方向地倾斜而配置成左右对称,并在整体 上呈大致A字状。形成于底板51的空气的吸入口 31形成在两个热交换器23a、23b之间。
[0040] 外壳29通过载置于未图示的架台等而能从吸入口 31吸入空气。或者,吸入口 31、 排出口 30也可与未图示的管道连接,从而能经由该管道吸入远处场所的空气,并将调节了 温度等之后的空气排出至远处场所。
[0041] 电气安装件单元40是通过将包括控制基板、各种端子在内的电气安装件42收容 于电气安装件壳体(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41的内部而成的,该电气安装件单元40配置 于外壳29的前壁(第一侧壁)53的内侧附近。如图4所不,电气安装件壳体41形成为前 方开放的箱型,其具有底板41d、左右侧板41e、顶板41g及背板41h。另外,电气安装件单 元40与送风风扇17相同地配置于外壳29内的中段部,并被配置成与送风风扇17的前方 相邻。
[0042] 外壳29的前壁53能相对于构成该外壳29的侧壁55、56等进行装拆,通过拆下该 前壁53来使电气安装件壳体41的内部露出至外部,从而能对电气安装件42进行操作、检 查。另外,能从外壳29拆下电气安装件壳体41,通过将电气安装件壳体41拆下,能从外壳 29的前表面侧对位于该电气安装件壳体41里侧的送风风扇17进行检查、更换等。
[0043] 在外壳29的前表面设有架设在左右侧壁(第二、第三侧壁)55、56之间的上下的 加强构件57、58。上侧的加强构件由上述内板57构成。下侧的加强构件58形成为在左右 方向上较长的带板形状,并在高度方向上大致配置于热交换装置15与送风风扇17之间。
[0044] 另一方面,如图1及图4所示,在电气安装件壳体41的前表面的上缘设有朝上方 弯曲的安装板41a,在下缘设有朝下方弯曲的安装板41b。此外,上下的安装板41a、41b在 分别与上下的加强构件57、58的前表面抵接的状态下被安装螺栓43固定成能装拆。
[0045] 另外,在上侧的安装板41a沿左右方向的多个部位(在图示例中为两个部位)设 有卡定钩(卡定部)41c。如图5所示,该卡定钩41c通过被插入至形成于内板57的狭缝 57b而与内板57卡定。因此,即便拆下了安装螺栓43,电气安装件壳体41也被卡定钩41c 支承在悬挂于内板57的状态下。另外,在内板57的前端部设有与安装螺栓43螺合的螺母 44。
[0046] 如图1及图3所示,在外壳29的顶板52与内板57之间形成有电气安装件单元40 的临时放置空间60。该临时放置空间60通过拆下外壳29的前壁53而朝前方开放。此外, 当为了送风风扇17的维修等而将电气安装件单元40从外壳29上拆下时,能将该电气安装 件单元40暂时收容于临时放置空间60。通过设置这种临时放置空间60,无需另行确保电 气安装件单元40的放置场所,从外壳29拆下后的电气安装件单元40也不会阻碍送风风扇 17的维修。因此,能顺利地进行维修作业。
[0047] 另外,为了将从外壳29拆下后的电气安装件单元40收容于临时放置空间60,预先 具有余量地将与电气安装件42连接的电气配线等形成得较长、或能从电气安装件单元40 容易地拆下与电气安装件42连接的电气配线等是较为理想的。另外,临时放置空间60并 不必一定收容电气安装件单元40的整体,也可在电气安装件单元40的一部分从外壳29露 出的状态下进行收容。
[0048] 电气安装件壳体41通过与上下的加强构件57、58连接而作为加强构件的一部分 起作用。即,电气安装件壳体41构成为外壳29的强度构件。特别地,电气安装件壳体41 能通过架设于上下的加强构件57、58之间来承受上下方向的负载。另外,电气安装件壳体 41保持上下的加强构件57、58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因此,能抑制由左右侧 壁55、56和上下的加强构件57、58形成的长方形以斜向压溃(倾斜成平行四边形状)的方 式变形。因此,电气安装件壳体41能克服施加于外壳29的左右方向的负载,较为理想地防 止外壳29朝左右侧壁55、56倾倒的方向变形。
[0049] 这样,通过将电气安装件壳体41用作外壳29的强度构件,能进一步提高外壳29 的强度。另外,电气安装件壳体41形成为箱形,与单纯的板形状的加强构件相比,自身的强 度较高,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外壳29的强度。
[0050] 电气安装件单元40可能具有10?15kg左右的重量,当如现有技术(参照上述专 利文献1)那样设于外壳29的上部时,室内机28的重心升高,降低了稳定性。特别地,室内 机28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地包括热交换装置15和送风风扇17,由于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细 长的结构,因此,当重心升高时,容易损害稳定性。关于这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安装件 单元40以与送风风扇17的前方相邻的方式配置于外壳29的上下方向的中段部,换言之, 电气安装件单元40的至少一部分与送风风扇17在水平方向上重叠配置,因此,室内机28 的重心并不会那么升高,能充分地确保稳定性。
[0051] 图6是将电气安装件壳体41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将电气安装件壳体41的底板 41d与侧板41e的接合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在电气安装件壳体41的侧板41e的下端部 形成有以90度的角度朝内侧弯曲的折曲部41 f。该折曲部41 f在载放于底板41 d上的状态 下通过焊接等而接合,底板41d和侧板41e处于面接触的状态。因此,例如,即便当将室内 机28放置于地面时等、从下方往上顶的负载施加于电气安装件壳体41的底板41d,也能通 过折曲部41f与底板41d的面接触来承受该负载。因此,侧板41e不会从底板41d脱离,能 提高电气安装件壳体41的强度。
[0052] 如图1及图3所示,电气安装件单元40配置于由送风风扇17生成的气流的流通 空间。因此,能促进设于电气安装件单元40的电气安装件42的冷却。特别地,在对送风风 扇17进行逆变器控制的情况下,在电气安装件42中包含发热零件即IGBT等功率元件,因 此,能良好地进行该发热零件的冷却。另外,如图3所示,在发热零件上安装有冷却翅片等 冷却用构件45的情况下,通过使该冷却用构件45从电气安装件壳体41的背板41h突出, 能进一步有效地冷却发热零件。另外,若在电气安装件壳体41的底板41d、侧板41e等设置 供空气流通的开口等,则能进一步促进电气安装件壳体41内的电气安装件42的冷却。
[0053]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其可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适当 改变设计。
[0054]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壳29的排出通路33设有加热器32,但能省略该加 热器32。然而,通过将本发明适用于包括加热器32在内的室内机28,能将电气安装件单元 40内的电气安装件42配置成远离加热器32,能减小该加热器32的热量施加于电气安装件 42的影响。
[005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气安装件壳体41的上部与内板57连接,但也可将与该内板 57不同的加强构件架设于左右侧壁55、56,并将电气安装件壳体41的上部连接至该加强构 件。
[0056] 电气安装件壳体41也可形成于左右的侧壁55、56的范围中,在该情况下,也可直 接连接至侧壁55、56。
[0057] 本发明的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41也未必一定要呈箱型,只要对电气安装件42 进行了恰当的防水处理,也可将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41设为板形状、框形状等开放的形 状。
[0058] 外壳29的空气的吸入口 31并不限于形成在底板51上,也可形成于任意的侧壁 53?56的下部侧,另外,空气的排出口 30并不限于形成在顶板52上,也可形成于任意的侧 壁53?56的上部侧。
[0059] 符号说明
[0060] 15 热交换装置
[0061] 28 室内机
[0062] 29 外壳
[0063] 30 排出口
[0064] 31 吸入口
[0065] 32 加热器
[0066] 41 电气安装件壳体(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
[0067] 41c 卡定钩(卡定部)
[0068] 41d 底板
[0069] 41e 侧板
[0070] 4 If 折曲部
[0071] 42 电气安装件
[0072] 53 前壁(第一侧壁)
[0073] 55 左侧壁(第二侧壁)
[0074] 56 右侧壁(第三侧壁)
[0075] 57 内板(加强构件)
[0076] 58 加强构件
【权利要求】
1. 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29),该外壳(29)在下部形成有空气的吸入口(31),且在上部形成有空气的排出 口 (30); 送风机(17),该送风机(17)配置于所述外壳(29)内,并生成从所述吸入口(31)流向 所述排出口(30)的气流; 热交换装置(15),该热交换装置(15)配置于所述外壳(29)内的所述送风机(17)的下 方,并与从所述吸入口(31)被吸入至所述外壳(29)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 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41),该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41)用于对电气安装件(42) 进行支承, 所述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41)设于所述外壳(29)内的空气的流通空间,并设于 与所述送风机(17)的侧方相邻的位置,所述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41)构成为所述外壳 (29)的强度构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29)的一侧面设有能装拆的第一侧壁(53), 所述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41)被配置成靠近由所述第一侧壁(53)堵塞的所述外壳 (29)的一侧面,并构成为能相对于所述外壳(29)进行装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29)的上部形成有用于临时放置从该外壳(29)拆下的电气安装件用支承 构件(41)的空间(60)。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29)包括彼此相对配置的第二侧壁(55)及第三侧壁(56), 在上下方向上隔着间隔配置的两个加强构件(57、58)架设在所述第二侧壁(55)与所 述第三侧壁(56)之间, 所述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4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上侧的加强构件(57)和下侧的 加强构件(58)连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41)形成为箱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41)具有底板(41d)和从该底板(41d)朝上方延伸的侧 板(41e),在侧板(41e)的下端设有与底板(41d)的上表面面接触的折曲部(41f)。
7. 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安装件用支承构件(41)包括卡定部(41c),该卡定部(41c)呈悬挂状地与上 侧的加强构件(57)卡定。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出口(30)的附近设有加热器(32)。
【文档编号】F24F1/00GK104105930SQ201380008410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5日
【发明者】山口元就, 山田実希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