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了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981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了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在相邻的叶片对上的同样的部位之间的角度间隔由规定的数学式决定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基于平均间距的频率存在成为主导的倾向,特定的频率下的噪声增大,且舒适性未提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降低了噪声的贯流风扇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具备:室内热交换器;以及贯流风扇,其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具有外径形状为波形或锯形的多个风扇叶片,其中,风扇叶片以贯流风扇的叶片间距大致周期性地增减的方式设置。
【专利说明】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了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卧式风扇用的改良后的叶轮,其相邻的叶片对上的同样的部位之间的角度间隔由规定的数学式决定。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卧式风扇用的叶轮中,相邻的叶片对上的同样的部位之间的角度间隔成为由三角函数表达的周期,从而能够在不打乱静态平衡及动态平衡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小叶片速度声的噪声。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94396号公报
[0004]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叶轮存在如下的问题:基于平均间距的频率存在成为主导的倾向,特定的频率下的噪声增大,且舒适性未提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降低了噪声的贯流风扇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0006]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具备:室内热交换器;以及贯流风扇,其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具有外径形状为波形或锯形的多个风扇叶片,其中,风扇叶片配置在贯流风扇的叶片间距大致周期性地增减的位置。
[0007]【发明效果】
[0008]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减低了噪声的贯流风扇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循环结构图。
[0010]图2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一部分透视时的主视结构图。
[0011]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剖视结构图。
[0012]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贯流风扇一区段的立体图。
[0013]图5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贯流风扇的风扇叶片的叶片间距的排列。
[0014]图6表示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频率与噪声的关系的测定结果。
[0015]图7表示比较例1及比较例3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频率与噪声的关系的测定结果。
[0016]图8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及比较例3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频率与噪声的关系的测定结果。
[0017]图9表示比较例3的稳定器中的压力分布的瞬时值的数值分析结果。
[0018]图10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稳定器中的压力分布的瞬时值的数值分析结果。
[0019]图1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近稳定器时的风扇叶片上的风速的流动的说明图。
[0020]图12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接近稳定器时的风扇叶片上的风速的流动的说明图。
[0021]图13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接近稳定器时的风扇叶片上的风速的流动的说明图。
[0022]【符号说明】
[0023]100...室内机,120...室内热交换器,122...前面热交换器,130...贯流风扇,131...前壳体,201…稳定器,132…后壳体,202…后引导件,310…风扇叶片,311…边缘,312…峰,313…谷。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各图中共通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5](第一实施方式)
[0026]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循环结构图。在制冷运转时,从压缩机1喷出的高温且高压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2向室外热交换机3流入。流入到室外热交换机3中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鼓风风扇4输送的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冷凝而成为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5,由此成为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而向室内热交换器120流入。
[0027]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20中的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与由贯流风扇(室内鼓风风扇)130输送的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此时,输送到室内热交换器120的室内的空气由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20中的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冷却,并从吹出口向室内喷出。从吹出口向室内喷出的空气比吸入口处的空气的温度低,因此能够降低室内的温度。在室内热交换器120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2而再次返回到压缩机1。压缩机1、室外热交换器3、室外鼓风风扇4及膨胀阀5配置于室外机,室内热交换器120和贯流风扇130配置于室内机100。
[0028]图2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一部分透视时的主视结构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剖视结构图。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100在前面侧设有前面板101,在上面侧设有上面格栅102,在空气调节器的运转中,前面板101以下部为支点而使上部开口,将空气如箭头F1、F2所示那样从前面和上面吸入,并如箭头F3所示那样向吹出口 103的方向喷出。在室内机100的下面侧设有横向风向板104,室内机100的空气的吹出口 103通过横向风向板104的旋转而能够开闭。
[0029]在紧挨着前面板101和上面格栅102的内侧设有安装于过滤器框架111的粗滤器110。在粗滤器110的外侧具备过滤器清扫机构112,该过滤器清扫机构112在粗滤器110上沿着室内机101的长度方向进行清扫的同时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将由过滤器的孔眼捕捉的灰尘除去。
[0030]在粗滤器110的内侧,由热交换翅片128和制冷剂管129构成的室内热交换器120作为前面侧热交换器122、背面侧热交换器123及辅助热交换器124而以包围贯流风扇130的方式设置。室内热交换器120对从室内机100的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调节。贯流风扇130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具有多个风扇叶片310。在本实施方式中,贯流风扇130形成为将由多个风扇叶片310和分隔板320构成的风扇区段300如风扇区段300a、300b那样沿着轴向连结多个而成的结构。由多片风扇叶片310构成的贯流风扇130以由前壳体131和后壳体132夹持的方式配置。在前壳体131和后壳体132的前端分别形成有稳定器201和后引导件202。
[0031]如图3所示,贯流风扇130绕顺时针旋转,形成作为贯流风扇130的特征的循环涡流f20,并同时如主流Π0那样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20后的风吹出,来进行空气调节。在相邻的风扇叶片310之间,如流入风f 11a、流入风fllb及流入风flic所示那样,流入风向风扇叶片310流入,且如吹出风f 12a、吹出风fl2b及吹出风fl2c所示那样,吹出风从风扇叶片310喷出。在稳定器201附近吹出的吹出风f22a及吸入风f21a在稳定器201附近形成贯流风扇130特有的循环涡流f20。风扇叶片130在接近前面热交换器122、稳定器201及后引导件202的位置(以下,称为“接近部”)处产生压力变动,该压力变动成为主声源而产生噪声。
[0032]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贯流风扇一区段的立体图。贯流风扇130通过在分隔板320上安装N片风扇叶片310而构成。风扇叶片310从基准330 (由于对称,因此可以任意)倾斜规定角度而顺次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相邻的风扇叶片310的最外径点332之间的角度(以下称为“叶片间距”)Ρ(η) (η为从基准起算的叶片的编号)具有周期性。
[0033]风扇叶片310的外周端即边缘311具有峰312a?312d、谷313a?313d,形成为通过平滑的曲线相连的周期性的形状(以下称为“波形”)。此时,如后所述那样,在边缘没有急剧的形状变化,因此不会产生边缘311上的急剧的流体的变动。
[0034]在此,贯流风扇130中,分隔板320对鼓风的贡献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风扇叶片310的外周侧即边缘311处,使峰与分隔板320相接。通过使与谷相比风扇外径大的峰与分隔板320相接的结构,能够补偿分隔板320引起的风量降低量。因此,有助于同一风量下的转速降低带来的风扇输入降低、噪声降低。并且,由于与分隔板320接触的面积增力口,因此还能够有助于贯流风扇130的强度提高。
[0035]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贯流风扇的风扇叶片的叶片间距的排列。图5的横轴是将风扇叶片310顺次排列时的风扇叶片编号(成为基准的风扇叶片是任意的)。图5的纵轴是叶片间距P(n)。比较例1及比较例2是根据风扇叶片编号的不同而随机确定叶片间距P(n)的贯流风扇130。比较例3及本实施方式是按照风扇叶片编号的顺序而使叶片间距P(n)周期性地增减(变化)的贯流风扇130。
[0036]图6是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频率与噪声的关系的测定结果。比较例1及比较例2是将叶片间距Ρ (η)随机确定的贯流风扇130。比较例1的风扇叶片310的边缘为直线,比较例2的风扇叶片310的边缘为图4所示的波形。
[0037]贯流风扇130的噪声主要在风扇叶片310靠近接近部时产生。因此,贯流风扇130的噪声由风扇叶片310靠近接近部的周期引起,存在集中于将贯流风扇130的转速与风扇叶片310的片数相乘所得的值即叶片通过频率(以下称为“BPF”)的倾向。频率成为BPF的噪声是对于人体而言相当于高音的声音,可能会使人体感到特别不适。
[0038]在比较例1中,使叶片间距Ρ(η)随机,由此使风扇叶片310靠近接近部的周期(风扇叶片310靠近接近部之后到下一风扇叶片310靠近接近部为止的时间)随机。根据比较例1的贯流风扇130,能够使贯流风扇130中的噪声的频率分散。
[0039]然而,在比较例1中,如图6所示,结果是在低频区域(频率为BPF以下的区域)峰值随机地存在多个。这是由于比较例1中风扇叶片310靠近接近部的周期(风扇叶片310靠近接近部之后到下一风扇叶片310靠近接近部为止的时间)随机,因此风扇叶片310顺次通过接近部时施加在风扇叶片310上的压力急剧变化的缘故。
[0040]在此,首先,作为比较例2,使风扇叶片310的边缘形成为波形,由此尝试着缓和风扇叶片310顺次通过接近部时施加在风扇叶片310上的压力变动。
[0041]然而,由于在风扇叶片310顺次通过接近部时,接近部处的压力的变化急剧,因此结果是即便将风扇叶片310的边缘形成为波形,也几乎无法抑制压力变动。因此,如图6所示,比较例2成为如下结果:未发现与比较例1在噪声方面存在大的差别,且与比较例1相比输入也未降低。
[0042]图7是比较例1及比较例3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频率与噪声的关系的测定结果。比较例3是按照风扇叶片编号的顺序使叶片间距P(n)周期性地增减的贯流风扇130。比较例1是随机地确定叶片间距P(n)的贯流风扇130。比较例3及比较例1的风扇叶片310的边缘都为直线。
[0043]在比较例3中,通过使叶片间距P(n)周期性地增减,从而能够某种程度地抑制贯流风扇130中的噪声集中于BPF的现象,同时使风扇叶片310靠近接近部的周期平滑地变化。于是结果是,比较例3的贯流风扇130与随机变化的比较例1相比,能够抑制接近部处的压力变动,从而使低频区域的噪声降低。通过使叶片间距P(n)具有周期性,由此相邻的叶片间距P(n)的变化变得平滑,且图3中的从流入风flla向flic的相邻的流入风的变化以及从吹出风fl2a向fl2c的变化也变得平滑,并且风扇叶片310分别通过接近部时施加的压力变动也变得平滑。
[0044]然而,在比较例3中,如图7所示,成为如下结果:与比较例1相比,频率成为BPF的噪声高达45dB。在比较例3的贯流风扇130中,使风扇叶片310靠近接近部的周期增减。但是,风扇叶片310靠近接近部所引起的压力(风速)不仅由一片风扇叶片310引起,例如还受前后的风扇叶片310的影响,因此与风扇叶片310靠近接近部的周期相比,变动小。即,在比较例3中,虽然使叶片间距Ρ (η)增减,但与使叶片间距Ρ (η)急剧变化的比较例1相比,结果是频率成为BPF的噪声的降低效果小。
[0045]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及比较例3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频率与噪声的关系的测定结果。比较例3的风扇叶片310的边缘为直线状,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风扇叶片310的形状为图4所示的波形。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3同样是按照风扇叶片编号的顺序使叶片间距Ρ(η)周期性地增减的贯流风扇130。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果是频率成为BPF的噪声为40dB左右,与比较例3相比降低5dB。
[0046]图9是比较例3的稳定器中的压力分布的瞬时值的数值分析结果。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稳定器中的压力分布的瞬时值的数值分析结果。图9及图10都将稳定器201的贯流风扇130侧的压力分布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图1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近稳定器时的风扇叶片上的风速的流动的说明图。压力的基准为大气压。
[0047]如图9所示,在比较例3中,成为风扇叶片310在稳定器201的下端(与前壳体131连接的连接部)附近压力局部地变低,且越往稳定器201的下端侧压力越增加这样的分布。这意味着成为大的压力变动即大的声源,并且贯流风扇130的输入增大。另外,比较例3的压力分布的等高线成为与风扇叶片310的边缘平行的直线。
[0048]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1相比,能够在稳定器201的下端附近使压力上升10Pa左右。如图11所示,通过使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为波形,从而在风扇叶片310通过稳定器201附近时,通过与稳定器201之间的间隙窄的峰312附近的风产生朝向与稳定器201之间的间隙比较宽的谷313而被向倾斜方向吸入的流动。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能够形成通过间隙窄的空间的风的退路,与比较例1相比,能够在稳定器201的下端附近使压力上升。
[0049]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受到边缘311为波形的影响,而使压力等高线成为波形。根据图10所示的压力等高线为波形的现象也可知,在风扇叶片310通过稳定器201附近时,通过与稳定器201之间的间隙窄的峰312附近的风产生朝向与稳定器201之间的间隙比较宽的谷313而被向倾斜方向吸入的流动。
[0050]需要说明的是,对风扇叶片310接近稳定器201时的风扇叶片310的压力变动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风扇叶片310与其他的接近部即前面热交换器122及后引导件202接近时的风扇叶片310的压力变动而言,也产生同样的压力变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为波形,由此能够降低在接近部附近产生的频率成为BPF的噪声。
[0051]本实施方式通过倾斜方向的速度分布的扩散,使微观上观察到的向风扇叶片310的转矩也分散,进而使该转矩的变动平滑地变化,因此向风扇叶片310的负载降低,还有助于贯流风扇130的动力降低。
[0052]需要说明的是,在风扇叶片310未接近前面热交换器122、稳定器201及后引导件202的位置处,成为在大致垂直于边缘311的方向上同样的流动。
[0053]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叶片间距P(n)以成为周期函数的方式变化,且使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为波形,由此与比较例1及比较例3相比,能够使输入、总噪声在整个风量区域都降低。例如,在规格范围的标准(中间)风量下,能够使输入降低_3%,使总噪声降低-ldB。
[0054]需要说明的是,比粗滤器110的过滤器格子小的极微小的尘埃有时会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20而附着在风扇叶片310上。在长年使用时,存在尘埃附着在边缘311上而使作为空气调节器的清洁性降低的倾向。在变化不平滑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流动的紊乱。当风扇叶片310上的风的流动紊乱时,形成多个小的涡流。这种情况下,尘埃在涡流中循环,从而附着在风扇叶片310的壁面上的可能性提高。并且,在风扇叶片310上的风的流动的变化急剧的情况下,尘埃无法追随急剧的风的流动的变化,从而附着在风扇叶片310的壁面上的可能性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为波状,因此边缘311处的风速产生分布,能够抑制涡流的产生。而且,通过形成为波状,从而使其风速的增减速以及方向变换比较平滑,因此还能够抑制风扇叶片310上的风的流动的急剧的变化。其结果是,在长年使用时,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1相比,附着的灰尘能够减少1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贯流风扇130,还能够有助于清洁性的提高。
[0055]尤其是由于波状形状的峰和谷由平滑的曲线构成,因此上述的倾斜方向的风在峰和谷的顶点部分也通过大的曲率而平滑地变化,因此损失、负载低,且有助于上述的输入降低、噪声降低以及清洁性提高。
[0056]另外,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的波形还可以由完整的周期构成,但在具有变化的周期中,能避免完整的周期中容易产生的特殊的频率噪声的增大等,因此优选。例如,期望峰侧与谷侧之比为1比1以上,例如为1比2的程度。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的波形还包括包含具有变化的周期的情况。
[0057]叶片间距Ρ (η)可以处于完整的周期间距401上,但由于完整调和的叶片间距Ρ (η)存在特殊的频率上升的倾向,因此优选错开。而且,若错开是固定的,则调和性上升而使噪声变大,因此优选随机错开。使叶片间距Ρ(η)为周期函数的情况包括从周期函数稍微错开的情况。
[0058]叶片间距Ρ(η)的周期越少,低频区域下的噪声越能够减少,但BPF下的噪声存在上升的倾向。另一方面,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的波形的周期越少,从各个峰312朝向谷313流动的风量越增加,BPF下的噪声的降低效果越大,但由于峰312和谷313的个数减少,因此相应地抑制低频区域下的噪声的原因即涡流的效果降低。
[0059]即,期望考虑低频区域下的噪声和BPF下的噪声,并基于叶片间距Ρ (η)的周期,来决定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的波形的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叶片间距Ρ(η)如图5所示那样为2周期,并使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如图4所示那样为3周期。优选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的波形的周期相对于叶片间距Ρ(η)的周期进行2周期量左右的范围内的增减。换言之,期望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的波形中的峰或谷的个数处于相对于叶片间距Ρ(η)的周期而言±2的范围内。
[0060]另外,虽然示出了峰312和谷313的距离固定的实施方式,但是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与叶片间距Ρ(η)中的变化同样的结构。若周期的变化的大小的范围在2倍以内,则能够得到与叶片间距Ρ(η)时同样的效果。即,若叶片间距Ρ(η)的周期多,则风无法追随边缘形状的变化或间距的变化。另外,若叶片间距Ρ(η)的周期少,则边缘311接近直线而使压力变动或速度变动增大,从而导致输入、噪声、尘埃附着恶化。
[0061]在叶片间距Ρ(η)的变化小于1周期的情况下,在从第Ν个向第1个风扇叶片返回时,叶片间距Ρ(η)急剧变化,造成风紊乱。另外,在叶片间距Ρ(η)的变化为6周期以上的情况下,相邻的叶片间距Ρ(η)的变化变得急剧,造成风紊乱。因此,期望叶片间距Ρ(η)的变化为1周期以上且5周期以下(比6周期小的周期)。
[006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以叶片间距Ρ(η)的变化成为2周期量的正弦曲线的方式配置风扇叶片。在叶片间距Ρ(η)的变化为2周期的情况下,在图3的主流flO中,能够使位于主流flO的吸入侧的风扇叶片310和位于吹出侧的风扇叶片310的间距接近。
[0063]例如,在叶片间距P(n)的变化为2周期的情况下,在吸入侧的相邻的风扇叶片310的最外径点332之间的叶片间距P(n)窄时,错开180度的位置即吹出侧的叶片间距Ρ (η)也窄。并且,在吸入侧的叶片间距Ρ(η)宽时,错开180度的位置即吹出侧的叶片间距Ρ(η)也宽。也就是说,能够使贯流风扇130的吸入侧与吹出侧的叶片间距Ρ(η)接近,能够减小吸入侧与吹出侧的压力变化,使噪声、损失减小。
[0064]另外,在3周期的情况下,贯流风扇130的流场被分割成吸入、喷出、再加上循环涡流这三个区域,因此有助于输入降低。
[0065]优选图5所示的叶片间距P(n)的振幅a与振幅b不同。优选振幅a与振幅b之差为0以上,且为平均间距360/N的1/10以下。
[0066]叶片间距P(n)为周期性的,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从平均角度为2 π /Ν时的完整的周期配置的基准即401错开规定角度dP(n)。即使错开规定角度dP(n),叶片间距Ρ (η)的变化也平滑,同样能够提高贯流风扇130的效率。也就是说,不局限于以使叶片间距Ρ(η)如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那样成为完整的周期函数的方式配置风扇叶片310的情况。当将第η个叶片的错动设为规定角度dP (η)时,期望规定角度dP (η)为0以上且为平均叶片间距360/Ν的1/20以下。但是,若相邻的叶片间距Ρ(η)的变化不平滑,则没有效果。作为平滑的范围,期望相邻的叶片间距Ρ(η)之差为平均叶片间距即360/Ν的1/20以上且1/3以下。
[0067]如图5所示,示出了连结峰的直线313与连结谷的直线314之差dL固定的实施方式,但不局限于此,dL的大小可以在峰和谷反复时逐渐变化。大小的变化的范围在2倍以内。此时的效果与叶片间距P(n)的周期的变化同样,能够避免完整周期性引起的噪声增大,有助于噪声降低。
[0068](第二实施方式)
[0069]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的说明。图12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接近稳定器时的风扇叶片上的风速的流动的说明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为波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使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的形状为具有多个三角形的突起的锯形(锯齿形)。
[0070]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形成通过间隙窄的空间的风的退路,且能够在稳定器201的下端附近使压力上升,能够降低频率成为BPF的噪声。
[0071]本实施方式通过倾斜方向的速度分布的扩散,使微观上观察到的向风扇叶片310的转矩也分散,进而使该转矩的变动平滑地变化,因此向风扇叶片310的负载降低,还有助于贯流风扇130的动力降低。
[0072](第三实施方式)
[0073]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的说明。图13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接近稳定器时的风扇叶片上的风速的流动的说明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为波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使风扇叶片310的边缘311的形状为具有多个三角形的突起的锯形(锯齿形)。
[0074]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形成通过间隙窄的空间的风的退路,且能够在稳定器201的下端附近使压力上升,能够降低频率成为BPF的噪声。
[0075]本实施方式通过倾斜方向的速度分布的扩散,使微观上观察到的向风扇叶片310的转矩也分散,进而使该转矩的变动平滑地变化,因此向风扇叶片310的负载降低,还有助于贯流风扇130的动力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室内热交换器; 贯流风扇,其设置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下游,具有外径形状为波形或锯形的多个风扇叶片, 所述风扇叶片以所述贯流风扇的叶片间距大致周期性地增减的方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扇的叶片间距的增减为I周期至5周期的大致周期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扇的叶片间距的增减为2周期或4周期的大致周期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叶片的外径形状为具有多个峰或多个谷的波形或锯形, 所述峰或所述谷的个数处于相对于所述贯流风扇的叶片间距的周期±2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流风扇具备安装所述风扇叶片的分隔板, 所述风扇叶片的外径形状为具有多个峰的波形或锯形, 所述峰与所述分隔板相接。
6.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具有压缩机、膨胀机构及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机。
【文档编号】F24F13/30GK104422029SQ201410389250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山川宽展, 吉川政志, 小松智弘, 吉田和正, 鸨田纪子, 大乡贤一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