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994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大型化、并且能实现室内热交换器的效率提高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具备:空气通路,其连结吸入口与吹出口;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其配置在空气通路中,通过将前面侧热交换器与背面侧热交换器在上部组合而构成,在前面侧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上游侧传热管中的、位于上端的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位于比连结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上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的上端侧延长线靠背面侧的位置。
【专利说明】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0002]由于近年来的节能意识的提高,为了实现伴随发电而吹出的二氧化碳(C02)的减少,而要求消耗电力少的空气调节器,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其中,作为提高室内热交换器的效率的手段,通常已知有:将热交换器以多段弯曲或者圆弧形等形成,并以包围鼓风风扇的方式配置,通过在有限的空间中扩大热交换器面积来提高热交换效率。
[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在该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由前侧热交换板、后侧热交换板和传热管(热交换管)构成的室内热交换器中,将所述前侧热交换板与背面侧热交换器板在上部组合并构成为大致Λ状,并且,其空气通风阻力至少从所述前侧热交换板到所述构成为大致Λ状的室内热交换板上部的组合区域是大致均匀的。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0533号公报
[0005]然而,就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而言,为了使通风阻力均匀化,必须确保接合部的纵向的宽度。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中,在接合部以外的部分,相同高度处的传热管的数量为六个,相对于此,在接合部,相同高度处的传热管的数量为三个或者五个。换句话说,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交换器中,必须在相同高度处的传热管的数量较少的接合部处确保纵向的宽度,存在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会大型化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大型化、并且能实现室内热交换器的效率提高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
[0007]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具备:空气通路,其连结吸入口与吹出口 ;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其配置在空气通路中,通过将前面侧热交换器与背面侧热交换器在上部组合而构成,在前面侧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上游侧传热管中的、位于上端的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位于比连结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上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的上端侧延长线靠背面侧的位置。
[0008]发明效果
[0009]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防止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的大型化、并且能实现室内热交换器的效率提高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整体结构的整体立体图。
[0011]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室内机剖视图。
[0012]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顶部的结构的图。
[0013]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顶部的结构的图。
[0014]符号说明:
[0015]1:空气调节器
[0016]2:室内机
[0017]3:室外机
[0018]4:连接配管
[0019]5:框体
[0020]6a:吸入口
[0021]6b:前面侧空气吸入部
[0022]7:吹出口
[0023]8:鼓风机
[0024]9a:上面过滤器
[0025]9b:前面过滤器
[0026]10:室内热交换器
[0027]11:接露盘
[0028]12:装饰框
[0029]13:可动面板
[0030]14:上下风向板
[0031]15:空气通路
[0032]101:前面侧热交换器
[0033]102:背面侧热交换器
[0034]103:上游侧传热管
[0035]103a:上游侧上端传热管
[0036]104:下游侧传热管
[0037]104a:下游侧上端传热管
[0038]X: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与下游侧上端传热管之间的距离
[0039]Y: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上游侧传热管与下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下游侧传热管之间的距离
[0040]P:连结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上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
[0041]Q:连结下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下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2]酌情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对共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43](第一实施例)
[0044]使用图1以及图2对空气调节器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整体结构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室内机剖视图。
[0045]空气调节器1包括进行空气调节且配置在室内的室内机2、以及配置在屋外的室外机3,利用在内部流通有制冷剂的连接配管4 (也包括电气布线)连接室内机2与室外机3这两者之间,并且通过利用制冷剂使室内的热量与室外的热量进行热交换来进行空气调节。室外机3具备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膨胀阀等。室内机2具备室内热交换器10。
[0046]就室内机2而言,如图2所示,配置有将树脂成型加工为横长的大致箱状的外形形状的框体5,在框体5的内部配置有鼓风机8(贯流风扇)及包围鼓风机8的室内热交换器10。室内热交换器10与鼓风机8的宽度大致相等。在框体5的内部的背面(后面)侧安装有接露盘11等,利用构成所述框体5的装饰框12(参照图1)覆盖,此外,在该装饰框12的前面安装有前面板13。
[0047]在装饰框12的上方设置有将室内空气吸入的吸入口 6a,并且在装饰框12的下方设置有吹出口 7,该吹出口 7将通过热交换而被调节温度和湿度后的空气吹出。并且,室内机1具备连结吸入口 6a与吹出口 7的空气通路15。使从配置在空气通路15中的鼓风机8吹出的空气流向具有与鼓风机8的长度大致相等的宽度的吹出口 7流动,利用配置在该吹出口 7中途的未图示的左右风向板使气流向左右方向偏转,并且利用配置于吹出口 7的能够转动的上下风向板14使气流向上下方向偏转,从而向室内吹出。
[0048]室内热交换器10配置在空气通路15中,通过将前面侧热交换器101与背面侧热交换器102在上部组合而构成。前面侧热交换器101和背面侧热交换器102例如包括将多片铝制薄板重叠安装而成的散热片(热交换板)、以及插入到开设在这些散热片上的孔中的铜制的传热管(制冷剂管)。需要说明的是,在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形成有微小的缝隙,室内的空气流在该缝隙之间流通,从而在从所述室外机3流过传热管的内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在通过该室内热交换器10的空气流的下游设置有所述的鼓风用的鼓风机8。即,通过该鼓风机8的旋转,由此,室内的空气从设置于室内机2的吸入口 6a穿过室内热交换器10、鼓风机8,而从吹出口 7吹出。
[0049]另外,在框体5中除了安装有鼓风机8之外,还安装有上面过滤器9a以及前面过滤器%。上面过滤器9a以及前面过滤器9b配置在空气通路15中,且位于室内热交换器10的上游侧。并且,这些基本的内部构造体通过安装装饰框12而被内包在室内机2内。另夕卜,在所述装饰框12上,可动面板13安装成能够以设置在下部的转动轴为支点而在驱动电动机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并且构成为在空气调节器1运转时将前面侧空气吸入部6b打开。由此,室内空气在运转时不仅从所述的上方的吸入口 6a被吸引,还从前面侧空气吸入部6b被吸引。需要说明的是,在空气调节器1停止时,前面侧空气吸入部6b被关闭。
[0050]接下来,参照图3对室内热交换器10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顶部的结构的图,且是取出图2所示的室内热交换器10并尤其示出其上部的详细情况的侧剖视图。
[0051]如上所述,室内热交换器10包括由多片铝薄板构成的散热片(热交换板)、及插入到开设在这些散热片上的孔中的铜制的传热管(热交换管)。就室内热交换器10而言,分别独立地制造以沿着鼓风机8的外周的方式(S卩,以尽可能与朝向鼓风机8流动的空气流正交的方式)弯曲形成的前面侧热交换器101、以及形成为大致直线状的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然后,使上述的前面侧热交换板101与后面侧热交换板102在其顶部处的接合面“C”抵接并组装,并且制造成大致“ Λ ”的外形形状。
[0052]这里,如图3所示,在接合成“ Λ ”状的前面侧热交换器101和背面侧热交换器102中,前面侧热交换器101与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接合部103 (室内热交换器10的上部)的宽度(空气流过散热片之间的距离)比前面侧热交换器101以及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宽度(空气流过散热片之间的距离)小。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10的上部,空气通风阻力减小,存在流入的空气没有充分地进行热交换就通过热交换器的顾虑。
[0053]这里,为了使通风阻力均匀化,可以通过增大前面侧热交换器101与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接合部(室内热交换器10的上部)附近的宽度来增大空气通风阻力。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在室内热交换器10的接合部附近以外的部分,相同高度处的传热管的数量为六个,相对于此,在室内热交换器10的接合部附近,相同高度处的传热管的数量为三个。换句话说,若增大相同高度处的传热管的数量较少的接合部附近的宽度,则会导致室内机1大型化。
[0054]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沿空气的流动方向形成有多列(3列)的前面侧热交换器101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上游侧传热管103中的、位于上端的上游侧上端传热管103a位于比连结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上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P的上端侧延长线靠背面侧的位置。换言之,将上游侧上端传热管103a配置得比连结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上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P偏向背面侧。根据这样的本实施例,能够将室内热交换器10的接合部周边的传热管紧密地配置,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换器10的接合部附近的通风阻力。因此,无需增大接合部附近的宽度就能够使室内热交换器10的通风阻力均匀化。并且,能够与室内热交换器10的位于顶部的顶部传热管103的偏向程度相应地缩短室内热交换器10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能够使室内机1小型化。
[0055]此外,上游侧上端传热管103a与和上游侧上端传热管103a相邻的上游侧传热管103的配置间隔等于上游侧上端传热管103a以外的上游侧传热管103彼此的配置间隔。另夕卜,中游侧传热管以及下游侧传热管104的配置间隔也相同。根据本实施例,能够统一 U字状的传热管的种类,提高了室内机1的制造性。
[0056]另外,就位于上游侧的上游侧传热管103中的位于上端的上游侧上端传热管103a而言,与在连结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上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P的上端侧延长线上设置上游侧上端传热管103a的情况相比,偏向背面侧设置而相应地将上游侧传热管103设置在较低的位置。换句话说,能够缩短上下方向上的前面侧热交换器101的长度,能够使室内机1小型化。
[0057]在前面侧热交换器101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下游侧传热管104中的、位于上端的下游侧上端传热管104a位于比连结下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下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Q的上端侧延长线靠背面侧的位置,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与下游侧上端传热管之间的距离X比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上游侧传热管与下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下游侧传热管之间的距离Y短。根据这样的本实施例,能够将前面侧热交换器101与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接合部周边的传热管更为紧密地配置。
[0058]需要说明的是,虽省略了中游侧传热管的说明,但中游侧传热管采用与下游侧传热管104相同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使前面侧热交换器101的上端传热管的偏向程度随着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逐渐增加的结构。
[0059]也可以采用使中游侧上端传热管的偏向程度和下游侧上端传热管104a的偏向程度为0,仅使上游侧上端传热管103a偏向设置的结构。
[0060]也可以构成为使上游侧上端传热管103以外的传热管偏向设置。例如,可以构成为使与上游侧上端传热管103a相邻的上游侧传热管103偏向设置。在该情况下,连结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上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P是指,连结除了与上游侧上端传热管103a相邻的上游侧传热管103以外的上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
[0061]同样地,也可以构成为使下游侧上端传热管104以外的传热管偏向设置。例如,可以构成为使与下游侧上端传热管104a相邻的下游侧传热管104偏向设置。在该情况下,连结下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下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Q是指,连结除了与下游侧上端传热管104a相邻的下游侧传热管104以外的下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
[0062]如图2所示,室内热交换器10的背面侧与框体5相接,且与室内的壁平行而沿铅垂方向配置。因此,空气朝向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流入路径窄,空气不易向背面侧热交换器102流动。
[0063]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将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顶部(R部)的角部形成为圆弧形状,增加朝向空气不易流动的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空气的流入量。
[0064]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室内热交换器的顶部的结构的图。如上所述,室内热交换器10以包围位于室内机1的中央的鼓风机8的方式配置。通过鼓风机8进行驱动,由此被取入的空气经由上面过滤器9a以及前面过滤器9b而在室内热交换器10中流动。
[0065]这里,在室内热交换器10与上面过滤器9a之间的距离窄的情况下,因组装、制造时的偏差等,由室内热交换器10产生的冷凝水与上面过滤器9a接触,可能会引起滴水等不良情况。
[0066]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室内热交换器10的顶部的形状与上面过滤器9a大致平行。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使室内机1的高度处于规定尺寸,并且能够确保室内热交换器10与上面过滤器9a之间的距离,且能够增加室内热交换器10的传热管的数量。
[0067]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传热管中的位于上端的传热管配置在比下游侧上端传热管104a低的位置。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10的顶部附近,与前面侧热交换器101相比,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通风阻力变小。换句话说,能够实质性增加空气朝向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流入路径,能够使空气容易向背面侧热交换器102流动。
[0068]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优选将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传热管中的位于上端的传热管配置在比前面侧热交换器101的传热管中的位于上端的全部传热管低的位置。
[0069]考虑到室内热交换器10的整体的空气通风阻力的均匀化,使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位于顶部的传热管与前面侧热交换器101的位于顶部的传热管的纵向上的距离L为传热管直径d以下(L彡d)。
[0070]以上,虽利用第一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但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定于上述的记载,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等。
[0071]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对将前面侧热交换器101的传热管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10的顶部附近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传热管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10的顶部附近。在该情况下,以使背面侧热交换器102的上端传热管偏向背面侧的方式配置传热管。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空气通路,其连结吸入口与吹出口 ;以及 室内热交换器,其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中,通过将前面侧热交换器与背面侧热交换器在上部组合而构成, 在所述前面侧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上游侧传热管中的、位于上端的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位于比连结所述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所述上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的上端侧延长线靠背面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面侧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下游侧传热管中的、位于上端的下游侧上端传热管位于比连结所述下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所述下游侧传热管的曲线或者直线的上端侧延长线靠背面侧的位置, 所述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与所述下游侧上端传热管之间的距离比所述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所述上游侧传热管与所述下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所述下游侧传热管之间的距离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侧热交换器的传热管中的位于上端的传热管配置在比所述下游侧上端传热管低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该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具备上面过滤器,该上面过滤器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中且位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游侧,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顶部的形状与所述上面过滤器大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侧热交换器的顶部的角部是圆弧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与和所述上游侧上端传热管相邻的所述上游侧传热管的配置间隔等于所述上游侧上端传热管以外的所述上游侧传热管彼此的配置间隔。
7.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以及 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膨胀阀的室外机。
【文档编号】F24F1/00GK104422030SQ201410405937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日
【发明者】井本勉, 小松智弘, 大馆一夫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