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机内二次造粒成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0398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干燥机内二次造粒成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燥机内二次造粒成球装置,包括滚筒,滚筒一端是进料端,另一端是出料端,在所述的滚筒的进料端开始轴线方向上间隔的分布有光滑区和抄板区。所述的抄板区由沿着滚筒的圆周方向环状设置的抄板形成。所述的光滑区为不设置抄板的区域,仅有滚筒和其对应的腔体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在现有的复混肥料生产线上将一次烘干机导料螺旋之后将物料抄板去掉1-3米改成光滑区以便物料在高温下进行二次造粒,二次成粒后在烘干机中间部位在去除抄板1-2米的光滑区对成粒物料进行一次抛光整形处理区,在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专利说明】干燥机内二次造粒成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肥生产设备,具体公开了一种干燥机内二次造粒成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干燥机主要是起到物料干燥作用,内部从机头到机尾全部安装物料分布抄板,尽可能的增大物料与热风的接触面积,提高烘干效果。但是烘干机的设计能力大多数是过符合设计,实际生产中达不到设计符合,导致设备能力过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燥机内二次造粒成球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干燥机内二次造粒成球装置,包括滚筒,滚筒一端是进料端,另一端是出料端,在所述的滚筒的进料端开始沿轴线方向上间隔的分布有光滑区和抄板区。
[0006]所述的抄板区由沿着滚筒的圆周方向环状设置的抄板形成。
[0007]所述的光滑区为不设置抄板的区域,仅有滚筒和其对应的腔体形成。
[0008]所述的光滑区包括两个,第一光滑区是从进料端导料螺旋之后的1-3米滚筒和其对应的腔体形成的光滑区,第二光滑区是滚筒的中心位置,光滑区的长度为沿着滚筒轴线的1-2米,且第一光滑区内为二次造粒区,第二光滑区为抛光整形处理区。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在现有的复混肥料生产线上将一次烘干机导料螺旋之后将物料抄板去掉1-3米改成光滑区以便物料在高温下进行二次造粒,二次成粒后在烘干机中间部位在去除抄板1-2米的光滑区对成粒物料进行一次抛光整形处理区,在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图;
[0012]图中:I进料端,2出料端,3滚筒,4光滑区,5抄板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4]干燥机内二次造粒成球装置,包括滚筒3,滚筒3 —端是进料端1,另一端是出料端2,在所述的滚筒的进料端开始轴线方向上间隔的分布有光滑区4和抄板区5。抄板区由沿着滚筒的圆周方向环状设置的抄板形成。光滑区为不设置抄板的区域,仅有滚筒和其对应的腔体形成。
[0015]光滑区4包括两个,第一光滑区是从进料端导料螺旋之后的1-3米滚筒和其对应的腔体形成的光滑区,其作用是二次造粒;第二光滑区是滚筒的中心位置,光滑区的长度为沿着滚筒轴线的1-2米,其作用是对成粒物料进行一次抛光整形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干燥机内二次造粒成球装置,包括滚筒,滚筒一端是进料端,另一端是出料端,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的滚筒的进料端开沿始轴线方向上间隔的分布有光滑区和抄板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内二次造粒成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抄板区由沿着滚筒的圆周方向环状设置的抄板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内二次造粒成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滑区仅有滚筒和其对应的腔体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内二次造粒成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滑区包括两个,第一光滑区是从进料端导料螺旋之后的1-3米滚筒和其对应的腔体形成的光滑区,第二光滑区是滚筒的中心位置,光滑区的长度为沿着滚筒轴线的1-2米,且第一光滑区内为二次造粒区,第二光滑区为抛光整形处理区。
【文档编号】F26B11/06GK203837436SQ201420275677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李西强, 王传波 申请人:山东锦鸿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