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292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空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散热器,用于为空调的功率元器件散热;位于室外机换热器和室内机换热器之间的制冷剂管道,制冷剂管道经过散热器;节流装置,位于制冷剂管道上,用于控制制冷剂管道中的制冷剂使得制冷剂以两相流状态经过散热器。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位于空调室外机处的散热器凝露或结霜。
【专利说明】空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0002]变频空调功率元器件发热量非常大,因此需要设计较大的散热器以对变频空调的功率元器件进行散热。尤其是,变频空调中的变频模块在整个变频器中起到一个功率转换和放大的作用,其中的开关损耗和模块本身的电阻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不及时将这些热量散出,将会严重影响变频模块的性能甚至烧毁变频模块。
[0003]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产品结构空间的限制和散热器材料成本过高,导致无法将功率元器件的温度降低至安全可靠的范围,为此提出了利用制冷剂冷却散热器的方案。
[0004]由于变频模块处于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内,在利用散热器对其进行散热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制冷剂的温度将导致散热器出现凝露或结霜等问题,这将严重危害功率元器件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鉴于以上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止空调功率元器件散热器凝露或结霜的技术方案。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
[0008]为空调的功率元器件散热的散热器;
[0009]位于室外机换热器和室内机换热器之间的制冷剂管道,制冷剂管道经过散热器;
[0010]位于制冷剂管道上控制制冷剂管道中的制冷剂使得制冷剂以两相流状态经过散热器的节流装置。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节流装置包括位于室外机换热器和散热器之间的制冷剂管道上根据制冷过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外管温调节其开度的第一节流装置;
[0012]空调还包括设置在室外机换热器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节流装置还包括位于室内机换热器和散热器之间的制冷剂管道上根据制热过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内管温调节其开度的第二节流装置;
[0014]空调还包括设置在室内机换热器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节流装置包括位于室内机换热器和散热器之间的制冷剂管道上根据制热过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内管温调节其开度的第二节流装置;
[0016]空调还包括设置在室内机换热器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外机换热器中制冷剂在制冷状态刚进入两相区域处。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机换热器中制冷剂在制热运行时排气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3摄氏度之间的位置。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短管节流装置。
[00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为变频空调,空调的功率元器件为空调变频器。
[0021]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通过节流装置控制制冷剂管道中的制冷剂以气液两相流状态经过与空调功率元器件相接触的散热器,能有效防止位于室外的散热器发生凝露或结霜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附图中:
[002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要注意的是,以下的描述在本质上仅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否贝U,在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以及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装置可能不被详细讨论,但在适当的情况下意在成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0027]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的空调10可以包括为空调的功率元器件散热的散热器102、位于室外机换热器和室内机换热器之间的制冷剂管道104和位于所述制冷剂管道上控制制冷剂管道104中的制冷剂使得制冷剂以两相流状态经过散热器102的节流装置106。其中,制冷剂管道104经过散热器102。
[0028]需要指出的是,该节流装置106可以位于室外机换热器与散热器之间,也可以位于室内机换热器与散热器之间,或者在室外机换热器与散热器之间和室内机换热器与散热器之间均设置节流装置106。
[0029]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通过节流装置控制制冷剂管道中的制冷剂以气液两相流状态经过与空调功率元器件相接触的散热器,因此能有效防止位于室外的散热器发生凝露或结霜现象。
[0030]在一个实例中,空调可以包括空调室内机、室外机和连接于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制冷剂管道。其中,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换热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机换热器、电器盒和四通换向阀(简称:四通阀)。四通换向阀通过制冷剂管道分别与室外机换热器与室内机换热器相连,其选择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电器盒内设有控制空调室外机运行的控制器,控制器上设置有功率元器件。室外机还设有对功率元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器;散热器与空调制冷剂管道连通,利用空调系统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室外机还包括用于控制进入散热器的制冷剂处于两相流状态的节流装置。因为处于两相流状态的制冷剂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且低于功率元器件发热的温度,因此,既可以带走功率元器件的热量,也不至于使功率元器件温度低至露点温度而产生凝露。
[0031]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0032]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的空调可以包括空调室内机、室外机和连接于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制冷剂管道。其中,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换热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机换热器、第二节流装置、电器盒和四通换向阀。第二节流装置的控制与常规变频空调控制模式相同;电器盒内设有控制空调室外机运行的控制器,控制器上设置有功率元器件;室外机还设有对功率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器;散热器与空调制冷剂管道连通,利用空调系统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室外机还包括设置在室内机换热器与散热器之间用于控制制冷剂管道中的制冷剂使得制冷剂以两相流状态经过散热器的第一节流装置;其中,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机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散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和室内机换热器依次连接在制冷剂管道上。当该空调工作于制冷模式时,在对空调的功率元器件进行散热时,不会在散热器上出现凝露现象。
[0033]该空调还包括设置在室外机换热器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其位置位于制冷时室外排气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3°C之间的管处,即,制冷剂在制冷状态刚进入两相区域处,此处温度最接近于制冷循环的冷凝温度;其中,第一节流装置用于根据制冷过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室外机换热器的管温调节其开度,以控制经过散热器的制冷剂的状态。
[0034]需要指出的是,当空调工作于制冷模式时,室外机换热器的管温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之间的关系是:管温温度越高,自室外机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的干度越高,因此,需要调小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降低进入散热器的制冷剂的干度,以保持在合适的干度。例如,调节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将其控制在50%?80%,使得进入散热器的干度在0.3?0.5之间,进而可以保证进入散热器的制冷剂为两相流状态。
[0035]该空调的工作原理是:当空调运行于制冷模式时,进入到室外机换热器内的为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此时,为了实现制冷效果,室外机换热器发挥冷凝器的作用,制冷剂冷凝放热变为常温高压液态制冷剂,在经过处于节流状态的第一节流装置后,制冷剂管道中的制冷剂温度再次下降同时压力也会下降,此时,由于压力下降会导致部分液态制冷剂转换为气态,进而使得经过散热器的制冷剂形成气液两相流状态。因为处于两相流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且低于功率元器件的发热温度,因此在经过散热器的制冷剂处于气液两相流状态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制冷过程中的散热器发生凝露现象。
[0036]再参见图2,在一个实例中,空调可以包括空调室内机、室外机和连接于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制冷剂管道。其中,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换热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机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电器盒和四通换向阀。第一节流装置的控制与常规变频空调控制模式相同;电器盒内设有控制空调室外机运行的控制器,控制器上设置有功率元器件;室外机还设有对功率元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器;散热器与空调制冷剂管道连通,利用空调系统的制冷剂进行散热。室外机还包括设置在室内机换热器与散热器之间用于控制制冷剂管道中的制冷剂使得制冷剂以两相流状态经过散热器的第二节流装置;其中,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机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散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和室内机换热器依次连接在制冷剂管道上。当该空调工作于制热模式时,在对空调的功率元器件进行散热时,不会在散热器上出现结霜现象。
[0037]该空调还包括设置在室内机换热器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位置处于制热运行时排气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3°C之间的管处,其中,第二节流装置用于根据制热过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室内机换热器的管温调节其开度,以控制经过散热器的制冷剂的状态,在经过散热器的制冷剂处于气液两相流状态时,既可以对空调的功率元器件进行散热,同时也能防止经过散热器的制冷剂温度过低而使得散热器表面的温度降至露点温度以下,导致散热器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到散热器上而形成凝露甚至结霜的现象。
[0038]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过低时,例如,检测到的室内机换热器的管温低于30°C时,第二节流装置全开,不产生节流作用,使得第二节流装置不再对制冷剂进行再次降温,防止由于制冷剂温度的再次降低而引起散热器结霜。此外,如果在制热过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管温大于30摄氏度,则第二节流装置需调节其开度以控制经过散热器的制冷剂的状态。例如,如果检测出的内管温温度较高,则可以适当调小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这样既可以降低经过散热器的制冷剂的温度,又可以让部分液态制冷剂转换为气态,进行形成气液两相流状态。
[0039]此外,在制热状态下,如果室外温度较低,散热情况良好,进入散热器的制冷剂的状态可以保持为气态,而不需要通过节流将制冷剂控制为两相状态。
[0040]该空调的工作原理是:当空调运行于制热模式时,进入到室内机换热器内的为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此时,为了实现制热效果,室内机换热器发挥冷凝器的作用,流经室内机换热器的制冷剂冷凝放热变成常温高压液态制冷剂,在经过处于节流状态的第二节流装置后,制冷剂管道中的制冷剂温度再次下降同时压力也会下降,此时,由于压力下降会导致部分液态制冷剂转换为气态,进而使得经过散热器的制冷剂形成气液两相流状态。
[0041]此外,在对室外机换热器进行化霜的过程中,第一节流装置与第二节流装置的节流方式与上述描述的制冷运行时的节流方式相同,通过第二节流装置的制冷剂的温度为40°C左右可以带走功率元器件80°C左右的热量。
[0042]在另一实例中,空调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室外机换热器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机换热器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一节流装置用于根据制冷过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外管温调节其开度,以使经过散热器的制冷剂处于气液两相流状态;第二节流装置用于根据制热过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内管温调节其开度,以使经过散热器的制冷剂处于气液两相流状态。
[0043]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室外机换热器中制冷剂在制冷状态刚进入两相区域处。
[0044]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室内机换热器中制冷剂在制热运行时排气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3摄氏度之间的位置。
[0045]该实施例通过制冷剂可以将为功率元器件散热的散热器的温度控制在可靠的温度范围内;由于设置了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因此在利用制冷剂冷却散热器时不会产生凝露和结霜问题;相对于传统空调元器件散热器能够减小散热材料的使用;散热效果更佳;能够保证各个控制器元器件的工作温度在60?70摄氏度之间,有效提升了元器件的运行可靠性。
[0046]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检测到的室外机换热器的管温温度越高,则自室外机换热器出来的制冷剂的干度越高,因此,可以通过调小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降低进入散热器的制冷剂的干度来使其干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例如,介于0.3与0.5之间,进而使得进入散热器的制冷剂处于两相流状态。
[0047]上述实施例将制冷剂引入散热器内,充分利用制冷剂的单液相流或者气液两相流传热系数大的优点,能够快速带走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不仅减少了散热器的耗材、节省了材料,同时也保证了元器件工作时温度不会过高。由于减少了散热器的耗材,从而减小了散热器对空调室外机风道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大风量。
[0048]利用制冷剂带走室外控制器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减小了散热器空气强制对流换热,因此电器盒可以小型化、密封化设计,特别是在R32等新型冷媒系统中密封电器盒设计更大限度地提升了电器安全可靠性及整机运行的安全性。
[0049]而且整个空调系统采用两个节流装置调节制冷剂的流量与状态,确保制冷、制热运行时不会出现散热器凝露或结霜现象,保证了元器件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0050]上述的节流装置可以为电子膨胀阀或短管节流装置,但并不限于此,其可以是任何对制冷剂流量进行控制的装置。具体地,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可以为上述中的任一种,并且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可以是上述装置的任意组合。
[0051]在一个实施例中,空调为变频空调,空调的功率元器件为空调变频器。
[005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和相似的部分可以相互参见。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
[0053]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条件下修改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所述空调的功率元器件散热的散热器; 位于室外机换热器和室内机换热器之间的制冷剂管道,所述制冷剂管道经过所述散热器; 位于所述制冷剂管道上控制所述制冷剂管道中的制冷剂使得所述制冷剂以两相流状态经过所述散热器的节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外机换热器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所述节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所述制冷剂管道上根据制冷过程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外管温调节其开度的第一节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机换热器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节流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室内机换热器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所述制冷剂管道上根据制热过程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内管温调节其开度的第二节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机换热器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节流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室内机换热器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所述制冷剂管道上根据制热过程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内管温调节其开度的第二节流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外机换热器中制冷剂在制冷状态刚进入两相区域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机换热器中制冷剂在制热运行时排气高压对应的饱和温度±3摄氏度之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短管节流>j-U ρ?α装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为变频空调,所述空调的功率元器件为空调变频器。
【文档编号】F24F1/24GK204084662SQ201420372213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7日
【发明者】熊军, 梁博, 张辉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