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烧炉余热收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334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焙烧炉余热收集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焙烧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焙烧炉余热收集器。该焙烧炉余热收集器包括筒体,筒体两侧通过支架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一侧设有热量出口,热量出口壁上布置对接沟槽,筒体下端均匀设有若干隔热金属软管,隔热金属软管下端设有火道密封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负压的形式带走炉体内的热量,不仅省去了用鼓风架还节约了这部分电能;避免了高压风进入料箱导致阳极氧化,保证了产品质量,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便于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焙烧炉余热收集器
[0001](一)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焙烧炉余热收集器,属于焙烧余热回收【技术领域】。
[0003](二)

【背景技术】
[0004]当代社会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焙烧产生的热量大部分散失到空气中,造成了大量的热量损失。而目前炭素焙烧热量一般采用鼓风架将焙烧炉里的热量鼓到空气中,以此达到炉体降温的目的。焙烧炉甩室炉室的热量虽经过一部分利用,但出炉温度较高,所含的热量较多,大量的热白白的散失到空气中,既增加了工作环境的温度也浪费了资源,且对于大多数炭素生产企业来说,几乎没有焙烧炉有余热回收设备,只是走一贯的焙烧路线,既不能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也不能利用现有的资源,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0005](三)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解决工作环境温度高,充分利用余热的焙烧炉余热收集器。
[000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焙烧炉余热收集器,包括筒体,筒体两侧通过支架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一侧设有热量出口,热量出口壁上布置对接沟槽,筒体下端均匀设有若干隔热金属软管,隔热金属软管下端设有火道密封头。
[0009]其中:
[0010]所述的筒体靠近热量出口一侧及筒体另一侧均设有连接及密封圈,连接及密封圈包括外层密封槽和内层密封槽,连接及密封圈通过螺栓螺母固定。
[0011]所述的支架呈内八字型,大大增加了对筒体的支撑力。
[001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工作原理实现的:通过负压将高温热空气从炉体内抽出,然后通过筒体将热量输送到余热发电处,解决了阳极冷却阶段氧化的问题,有效的保证了阳极的质量,特别适用于进行炭素焙烧的企业。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负压的形式带走炉体内的热量,不仅省去了用鼓风架还节约了这部分电能;避免了高压风进入料箱导致阳极氧化,保证了产品质量,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便于推广应用。
[0014](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001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0018]图中:1、筒体;2、支架;3、热量出口 ;4、对接沟槽;5、隔热金属软管;6、火道密封头;7、连接及密封圈;8、外层密封槽;9、内层密封槽;10、螺栓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0020]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焙烧炉余热收集器,包括筒体1,筒体I两侧通过支架2固定,所述的筒体I 一侧设有热量出口 3,热量出口 3壁上布置对接沟槽4,筒体I下端均匀设有若干隔热金属软管5,隔热金属软管5下端设有火道密封头6,筒体I靠近热量出口 3一侧及筒体I另一侧均设有连接及密封圈7,连接及密封圈7包括外层密封槽8和内层密封槽9,连接及密封圈7通过螺栓螺母10固定。
[0021]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火道上,将下面的隔热金属软管5对准预制块的接口,然后安置,放置的同时将主热管的接口对接到筒体I的接口,最后密封各个接口处,避免漏气,这样热量就会从炉体抽出经筒体I输送到公司的余热发电处使用。
[0022]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焙烧炉余热收集器,包括筒体(I ),筒体(I)两侧通过支架(2)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I) 一侧设有热量出口(3),热量出口(3)壁上布置对接沟槽(4),筒体(I)下端均匀设有若干隔热金属软管(5),隔热金属软管(5)下端设有火道密封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炉余热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I)靠近热量出口 一侧及筒体(I)另一侧均设有连接及密封圈(7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焙烧炉余热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及密封圈(7)包括外层密封槽(8)和内层密封槽(9),连接及密封圈(7)通过螺栓螺母(10)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炉余热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2)呈内八字型。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4063989SQ201420386121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4日
【发明者】刘田华, 王丽杰, 梁瑞华, 侯振华, 朱波 申请人:济南万方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