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炉机回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6888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捣炉机回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捣炉机回转结构,涉及冶炼生产设备领域,提供一种操作轻便、不易损坏的捣炉机回转结构。捣炉机回转结构包括底盘、执行机构和转盘;转盘包括转盘座、转盘上盖、转盘下盖和若干滚珠;转盘上盖和转盘下盖上分别设置有环形的滚珠半槽,转盘上盖与转盘下盖连接形成转盘槽;转盘座的两面均设置有环形的滚珠半槽,转盘座位于转盘槽内;转盘上盖上的滚珠半槽与转盘座一面的滚珠半槽对应设置形成第一滚珠槽,转盘下盖上的滚珠半槽与转盘座另一面的滚珠半槽对应设置形成第二滚珠槽;第一滚珠槽和第二滚珠槽内均填满滚珠;转盘座与底盘连接,转盘上盖和转盘下盖与执行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捣炉机设计中。
【专利说明】捣炉机回转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捣炉机回转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冶炼行业中,需要使用捣炉机对冶炼炉内炉料进行疏松和结块的捣碎。如图1所示,捣炉机包括底盘、执行机构和转盘,执行机构通过转盘与底盘连接,执行机构主要包括金属捣杆。捣炉机通过金属捣杆插入炉料中上下撬动翻松熟料,并且在捣炉机操作时还要变换不同角度对矿热炉内熟料进行疏松翻动,所以转盘在捣炉机中起到支撑执行机构旋转捣炉角度的作用。现有技术转盘采用钩轮、中心转盘设计,在实际捣炉机操作中钩轮机械磨损较大,钩轮轴、钩轮座、中心轴易断裂,损坏维修率较高,中心轴所装配的旋转轴承也没采用封闭设计,容易进泥灰,易造成操作平台旋转困难,甚至无法正常使用。这就大大降低了捣炉机作业率,直接影响了冶炼炉炉况和产品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轻便、不易损坏的捣炉机回转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捣炉机回转结构包括底盘、执行机构和转盘,执行机构通过转盘与底盘连接;转盘包括转盘座、转盘上盖、转盘下盖和若干滚珠;转盘上盖和转盘下盖上分别设置有环形的滚珠半槽,转盘上盖与转盘下盖连接,转盘上盖与转盘下盖之间形成转盘槽;转盘座的两面均设置有环形的滚珠半槽,转盘座外部位于转盘槽内;转盘上盖上的滚珠半槽与转盘座一面的滚珠半槽对应设置形成第一滚珠槽,转盘下盖上的滚珠半槽与转盘座另一面的滚珠半槽对应设置形成第二滚珠槽;第一滚珠槽和第二滚珠槽内均填满滚珠;转盘座与底盘连接,转盘上盖和转盘下盖与执行机构连接。
[0005]进一步的是:转盘上盖上设置有限位凸缘,转盘下盖上设置有限位凹槽,限位凸缘插入限位凹槽,限位凸缘和限位凹槽共同限制转盘上盖相对转盘下盖径向移动。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坚固,不易损坏,维修率低。转盘座与转盘上盖和转盘下盖都是滚动摩擦,摩擦力小,旋转灵活,因此手动旋转执行机构时操作轻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
[0007]图1是捣炉机结构图;
[0008]图2是捣炉机回转结构剖视图;
[0009]图3是捣炉机回转结构俯视图;
[0010]图中标记为:转盘1、执行机构2、底盘3、执行机构安装孔4、转盘上盖5、滚珠半槽
6、滚珠7、底盘安装孔8、转盘座9、限位凹槽10、限位凸缘11、转盘下盖12、第二滚珠槽13、转盘槽14、第一滚珠槽15、螺栓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捣炉机回转结构包括底盘3、执行机构2和转盘1,执行机构2通过转盘I与底盘3连接;转盘I包括转盘座9、转盘上盖5、转盘下盖12和若干滚珠7 ;转盘上盖5和转盘下盖12上分别设置有环形的滚珠半槽6,转盘上盖5与转盘下盖12连接,转盘上盖5与转盘下盖12之间形成转盘槽14 ;转盘座9的两面均设置有环形的滚珠半槽6,转盘座9外部位于转盘槽14内;转盘上盖5上的滚珠半槽6与转盘座9 一面的滚珠半槽6对应设置形成第一滚珠槽15,转盘下盖12上的滚珠半槽6与转盘座9另一面的滚珠半槽6对应设置形成第二滚珠槽13 ;第一滚珠槽15和第二滚珠槽13内均填满滚珠7 ;转盘座9与底盘3连接,转盘上盖5和转盘下盖12与执行机构2连接。
[0013]具体的,转盘上盖5与转盘下盖12通过螺栓16连接;转盘座9通过底盘安装孔8与底盘3连接;转盘上盖5和转盘下盖12通过执行机构安装孔4与执行机构2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结构坚固,不易损坏,维修率低。转盘座9与转盘上盖5和转盘下盖12都是滚动摩擦,摩擦力小,旋转灵活,因此手动旋转执行机构时操作轻便。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转盘上盖5内孔内安装的执行机构封闭了转盘槽14与转盘座9的间隙,并且转盘下盖12与转盘座9的间隙方向是竖直的且间隙很小,因此灰尘难以进入转盘槽14,更加难以进入第一滚珠槽15和第二滚珠槽13。这样可避免灰尘造成的滚珠滚动困难以及滚珠、第一滚珠槽15和第二滚珠槽13的磨损,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0016]转盘上盖5与转盘座9需要较高的装配精度,第一滚珠槽15和第二滚珠槽13的精度。为了便于保证转盘上盖5与转盘座9的装配精度,转盘上盖5上设置有限位凸缘11,转盘下盖12上设置有限位凹槽10,限位凸缘11插入限位凹槽10,限位凸缘11和限位凹槽10共同限制转盘上盖5相对转盘下盖12径向移动。
【权利要求】
1.捣炉机回转结构,包括底盘(3)、执行机构⑵和转盘(I),执行机构⑵通过转盘(I)与底盘(3)连接;其特征在于:转盘(I)包括转盘座(9)、转盘上盖(5)、转盘下盖(12)和若干滚珠(7);转盘上盖(5)和转盘下盖(12)上分别设置有环形的滚珠半槽¢),转盘上盖(5)与转盘下盖(12)连接,转盘上盖(5)与转盘下盖(12)之间形成转盘槽(14);转盘座(9)的两面均设置有环形的滚珠半槽¢),转盘座(9)外部位于转盘槽(14)内;转盘上盖(5)上的滚珠半槽(6)与转盘座(9) 一面的滚珠半槽(6)对应设置形成第一滚珠槽(15),转盘下盖(12)上的滚珠半槽(6)与转盘座(9)另一面的滚珠半槽(6)对应设置形成第二滚珠槽(13);第一滚珠槽(15)和第二滚珠槽(13)内均填满滚珠(7);转盘座(9)与底盘(3)连接,转盘上盖(5)和转盘下盖(12)与执行机构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捣炉机回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转盘上盖(5)上设置有限位凸缘(11),转盘下盖(12)上设置有限位凹槽(10),限位凸缘(11)插入限位凹槽(10),限位凸缘(11)和限位凹槽(10)共同限制转盘上盖(5)相对转盘下盖(12)径向移动。
【文档编号】F27D25/00GK204240820SQ20142052482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龚远程, 邓洪川, 邓洪亮 申请人:阿坝州禧龙工业硅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