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度式茶叶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935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梯度式茶叶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茶叶设备,具体为一种梯度式茶叶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著名饮品,远销海内外。

茶叶加工需要多道工序实现,而烘干是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一是按一定的方式使茶叶脱水,从而达到一定的含水量,便于储存;二是烘干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热化学反应,保证茶叶色、香、味、形更趋于完善。因此烘干是各类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之一。

目前,茶叶烘干通产采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但是传统的茶叶烘干设备是通过热风进行烘干,茶叶基本都是静止不动的,茶叶中的水分散失的速度和散失量取决于茶叶摊铺的均匀程度和热风的风速分布,而目前茶叶烘干大多都为人工摊铺,均匀度无法保证,严重影响到茶叶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梯度式茶叶烘干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梯度式茶叶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加热装置和吸风机,加热装置设在烘干箱一侧,加热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吸风机,吸风机的出气口通过冷气管与加热装置的进气口贯通连接,吸风机的进气孔与外界贯通连接,烘干箱的顶端贯通连接有进料口和排湿除尘器,进料口设在排湿除尘器的右侧,烘干箱内腔自上到下一侧设有第一烘干装置、远红外加热板、第二烘干装置、第三烘干装置和气流罩以及接料抽盒,烘干箱的内腔底端左右侧壁对称设有支撑导板,支撑导板的顶端安装有接料抽盒,接料抽盒与支撑导板是滑动连接,烘干箱的侧壁底部均匀的设有若干进气孔,进气孔位于气流罩和接料抽盒之间,加热装置的出气口通过热气管与进气孔贯通连接;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与第二烘干装置分设在烘干箱两侧的内腔壁上,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均是倾斜设置,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把烘干箱的内腔分隔成S型通道结构,第一烘干装置的最高端与进料口相对应,第一烘干装置的最低端与第二烘干装置的最高端相对应,第二烘干装置的最低端与第三烘干装置的最高端相对应,第三烘干装置的最低端与接料抽盒中部相对应,烘干箱的内腔壁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的最低端相对应的茶叶导流装置,茶叶导流装置是弧形结构;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与第二烘干装置的结构相同,第一烘干装置包括固定块、导流框、震动器和透气网,透气网嵌设在导流框框孔内,导流框通过固定块固定在烘干箱内腔壁上,导流框的底端设有震动器;烘干箱一侧端设有开关盒,开关盒的出线端分别与加热装置、吸风机以及三个震动器,开关盒的进线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开关盒上设有吸风机开关按键、加热装置开关按键、三个震动器开关按键和主开关按键,吸风机开关按键和加热装置开关按键并排设在开关盒上部,三个震动器开关按键设在开关盒中部,主开关按键设在开关盒下部,烘干箱和加热装置的底端均均匀的设有四个支脚。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进料口是漏斗式结构。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接料抽盒的外端面设有把手。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烘干箱的侧壁底部均匀的设有3~4个进气孔。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与水平面的夹角α均为3°~5。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气流罩是喇叭状结构。

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置的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把箱体内腔分隔成烘干通道,使得茶叶在沿着通道翻滚流动,且同时受热气流进行加热烘干,使得茶叶烘干效果更加均匀,品质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梯度式茶叶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梯度式茶叶烘干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梯度式茶叶烘干设备的开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箱,2-加热装置,3-吸风机,4-进料口,5-排湿除尘器,6-第一烘干装置,61-固定块,62-导流框,63-震动器,64-透气网,7-第二烘干装置,8-第三烘干装置,9-茶叶导流装置,10-远红外加热板,11-气流罩,12-接料抽盒,13-支撑导板,14-进气孔,15-热气管,16-冷气管,17-支脚,18-把手,19-开关盒,20-吸风机开关按键,21-加热装置开关按键,22-震动器开关按键,23-主开关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梯度式茶叶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1、加热装置2和吸风机3,所述加热装置2设在烘干箱1一侧,加热装置2的顶端固定连接吸风机3,所述吸风机3的出气口通过冷气管16与加热装置2的进气口贯通连接,吸风机3的进气孔与外界贯通连接,所述烘干箱1的顶端贯通连接有进料口4和排湿除尘器5,所述进料口4设在排湿除尘器5的右侧,进料口4是漏斗式结构,所述烘干箱1内腔自上到下一侧设有第一烘干装置6、远红外加热板10、第二烘干装置7、第三烘干装置8和气流罩11以及接料抽盒12,所述烘干箱1的内腔底端左右侧壁对称设有支撑导板13,所述支撑导板13的顶端安装有接料抽盒12,所述接料抽盒12与支撑导板13是滑动连接,接料抽盒12的外端面设有把手18,所述烘干箱1的侧壁底部均匀的设有若干进气孔14,所述进气孔14位于气流罩11和接料抽盒12之间,所述加热装置2的出气口通过热气管15与进气孔14贯通连接。

所述第一烘干装置6和第三烘干装置8与第二烘干装置7分设在烘干箱1两侧的内腔壁上,所述第一烘干装置6、第二烘干装置7和第三烘干装置8均是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烘干装置6、第二烘干装置7和第三烘干装置8把烘干箱1的内腔分隔成S型通道结构,所述第一烘干装置6的最高端与进料口4相对应,第一烘干装置6的最低端与第二烘干装置7的最高端相对应,所述第二烘干装置7的最低端与第三烘干装置8的最高端相对应,所述第三烘干装置8的最低端与接料抽盒12中部相对应,所述烘干箱1的内腔壁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一烘干装置6和第二烘干装置7的最低端相对应的茶叶导流装置9,以便茶叶流动,所述茶叶导流装置9是弧形结构。

所述第一烘干装置6和第三烘干装置8与第二烘干装置7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烘干装置6包括固定块61、导流框62、震动器63和透气网64,所述透气网64嵌设在导流框62框孔内,所述导流框62通过固定块61固定在烘干箱1内腔壁上,导流框62的底端设有震动器63。

所述烘干箱1一侧端设有开关盒19,所述开关盒19的出线端分别与加热装置2、吸风机3以及三个震动器63,所述开关盒19的进线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开关盒19上设有吸风机开关按键20、加热装置开关按键21、三个震动器开关按键22和主开关按键23,所述吸风机开关按键20和加热装置开关按键21并排设在开关盒19上部,三个所述震动器开关按键22设在开关盒19中部,所述主开关按键23设在开关盒19下部。

所述烘干箱1和加热装置2的底端均均匀的设有四个支脚17。

所述第一烘干装置6、第二烘干装置7和第三烘干装置8与水平面的夹角α均为3°~5°。

所述气流罩11是喇叭状结构。

从进料口4向烘干箱1内添加茶叶,茶叶沿着第一烘干装置6,缓慢向下流动,通过茶叶导流装置9掉落在第二烘干装置7上,然后沿着第二烘干装置7缓慢流动,经茶叶导流装置9掉落在第三烘干装置8上,然后沿着第三烘干装置8流动,最后掉落在接料抽盒12内,通过接料抽盒12把烘干好的茶叶收装好,震动器63的设置,保证茶叶顺利流动;高温气流自烘干箱1底部逐渐上升,对茶叶进行不断的烘干,烘干的过程中,茶叶不断翻滚流动,保证茶叶受热均匀,烘干效果均匀;远红外加热板10是对烘干箱1顶部热能的补充,保证烘干箱1顶部热量充足;烘干箱1内腔温度变化是自上而下逐渐降低,茶叶在流动过程中经历了由高温到低温的阶段,满足了茶叶烘干处理先高温后低温,毛火高温快干、足火低温足干的工艺要求,使茶叶的品质更高。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