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真空耙式物料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629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真空耙式物料干燥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真空耙式物料干燥机。



背景技术:

真空耙式物料干燥机为卧式间歇操作热传导干燥设备,能针对易氧化、易破碎、热敏性类粉粒状、浆状、膏糊状物料的干燥加工。现有的真空耙式物料干燥机主要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搅拌轴,搅拌轴包括中心轴和设置在中心轴上的耙杆,耙杆上设有耙叶,机壳上设有隔套式加热装置用于对壳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单一,加热效率低,物料受热不均匀,导致干燥效率低,所需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的新型真空耙式物料干燥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真空耙式物料干燥机,包括基座、支撑架、干燥筒、驱动电机、减速器、控制箱、联轴器、轴承、转轴、进料口、出料口和筒支柱,所述基座上通过筒支柱设置有干燥筒,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和控制箱,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皮带轮和皮带连接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干燥筒两端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减速器通过联轴器与转轴一端相连,所述干燥筒上方设置有进料口和真空管口,所述干燥筒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干燥筒上设置有蒸汽隔层,所述蒸汽隔层上连接设置有蒸汽进口,所述干燥筒内部设置有与蒸汽隔层相连的主蒸汽管,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杆和耙齿,所述干燥筒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减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下方设置有支撑架。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筒与转轴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筒下方设置有蒸汽出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通过控制箱控制器进行控制驱动电机、减速器来带动转轴上在干燥筒内部的耙齿和搅拌杆进行工作,另外设置蒸汽隔层连接干燥通内部的蒸汽主管进行蒸汽加热操作;充分干燥物料,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筒体横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2所示,一种新型真空耙式物料干燥机,包括基座1、支撑架2、干燥筒3、驱动电机4、减速器5、控制箱6、联轴器7、轴承9、转轴10、进料口11、出料口12和筒支柱13,所述基座1上通过筒支柱13设置有干燥筒3,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和控制箱6,所述驱动电机4通过皮带轮和皮带连接设置有减速器5,所述干燥筒3两端设置有轴承9,所述轴承9上设置有转轴10,所述减速器5通过联轴器7与转轴10一端相连,所述干燥筒3上方设置有进料口11和真空管口,所述干燥筒3下方设置有出料口12,所述干燥筒3上设置有蒸汽隔层18,所述蒸汽隔层18上连接设置有蒸汽进口16,所述干燥筒3内部设置有与蒸汽隔层18相连的主蒸汽管15,所述转轴10上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杆和耙齿14,所述干燥筒3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箱6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4、减速器5、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上设置有控制阀。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轴承9下方设置有支撑架2。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干燥筒3与转轴10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8。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干燥筒3下方设置有蒸汽出口17。

本实用新型耙齿通过传动轴带动,耙齿端与轴线设计有一定夹角,主轴通过正向反向转动使物料沿轴向移动以利于干燥及出料,在干燥筒上设置有蒸汽隔层通过连接设置蒸汽主管在干燥筒内部进行蒸汽加热;采用实心轴的良好刚性能够充分保证干燥过程稳定进行;筒体选用较厚钢板制作,正常夹套设计压力为0.5Mpa;铸造不锈钢耙齿;一般在壳体内部加入2根或4根搅拌杆,其在内部不断敲击物料,使物料不断被粉碎,以加速干燥过程,成品物料质量更佳。铸造不锈钢耙齿的高强度及稳定性,使内部加入搅拌杆后工况极其稳定,其在实践中已得到充分证实。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