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常压冷凝落地锅炉一次系统换热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常压冷凝落地锅炉系统,在安装的过程中采用换热器将锅炉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分开,一次系统采用开式系统,利用膨胀水箱为一次系统定压,一次系统:各台锅炉的出水回合后经过总管道进入换热器,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经由一次循环泵回到各个锅炉中,完成一次系统的循环。各个锅炉用一个通大气的管道连接膨胀水箱为系统定压,膨胀水箱高度要求高于一次系统最高点0.5-1.5米。从用户末端回来的冷水,经过二次循环泵进入换热器,经过换热后的变成用户末端所需要的热水,供应给末端。
但是受到施工现场的位置限制、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多种因素影响,系统在安装、运行和维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如下很多问题。比如用于定压的膨胀水箱高度和现场管线高度差无法满足运行要求,使锅炉运行不稳定或无法运行;当多台锅炉联机使用时存在串水;在安装的过程中,由于安装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一次系统的水质无法得到保障,大大降低了锅炉和其他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无法确定一次系统的膨胀水量,导致膨胀水箱选择不合适,当系统运行时出现频繁泄水和补水的现象。所以亟需一种常压冷凝落地锅炉一次系统换热单元,来解决由于施工现场位置限制、安装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系统结构不稳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常压冷凝落地锅炉一次系统换热单元,来 解决由于施工现场位置限制、安装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系统结构不稳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常压冷凝落地锅炉一次系统换热单元,包括膨胀水箱(1)、循环水泵(2)、板式换热器(3),它还包括桁架结构的支架(4),所述支架(4)分为上、中、下三层,所述膨胀水箱(1)置于所述支架(4)上层,所述循环水泵(2)置于所述支架(4)中层,所述板式换热器(3)置于所述支架(4)下层;所述膨胀水箱(1)的水箱底部水箱进水口连接有向下设置的进水管道(5)上端,所述进水管道(5)的下端为管道进水口(51)位于所述循环水泵(2)下方,所述管道进水口(51)连接锅炉组的出水口,所述循环水泵(2)水平设置的水泵进水口管道(21)与所述进水管道(5)交汇并连通,所述循环水泵(2)水平设置的水泵出水口管道连通(22)所述板式换热器上端的进水端口;所述板式换热器(3)底端的出水端口连通锅炉组的回水口;所述水泵进水口管道(21)与水泵出水口管道水平等高。
所述膨胀水箱(1)底部与所述水泵进水口管道(2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5至1.5米。
所述膨胀水箱(1)底部与所述水泵进水口管道(2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8米。
所述水泵进水口管道(21)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板式换热器(3)底部设置有泄水阀(6)。
所述膨胀水箱(1)上设置有浮球阀安装口(11)、备用补水口(12),所述板式换热器(3)底部的出水端口旁设置有与锅炉二次系统连接的出水口(31)、顶部所述进水端口旁设置有与锅炉二次系统连接的回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将膨胀水箱和一次系统的管道高度都控制在合理可靠的位置,充分的解决了水箱高度不能满足运行要求的问题,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当系统使用两台以上锅炉时,可以每台加装一个机组,这样每台锅炉的一次水都是独立的系统,避免了锅炉联机使用存在的串水问题。
3.一次系统管路和设备中都是采用的标准件,降低了安装成本,同时安装完后,系统较为清洁,更大程度的保证了系统的水质。
4.一次系统的管路和设备相对固定,能够精确的计算出系统的膨胀水量,选取最适合系统的膨胀水箱,避免了系统出现频繁泄水和补水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一种常压冷凝落地锅炉一次系统换热单元,包括膨胀水箱1、循环水泵2、板式换热器3,它还包括桁架结构的支架4,所述支架4分为上、中、下三层,所述膨胀水箱1置于所述支架4上层,所述循环水泵2置于所述支架4中层, 所述板式换热器3置于所述支架4下层;所述膨胀水箱1的水箱底部水箱进水口连接有向下设置的进水管道5上端,所述进水管道5的下端为管道进水口51位于所述循环水泵2下方,所述管道进水口51连接锅炉组的出水口,所述循环水泵2水平设置的水泵进水口管道21与所述进水管道5交汇并连通,所述循环水泵2水平设置的水泵出水口管道22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上端的进水端口;所述板式换热器3底端的出水端口连通锅炉组的回水口;所述水泵进水口管道21与水泵出水口管道水平等高。
所述膨胀水箱1底部与所述水泵进水口管道2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5至1.5米。
所述膨胀水箱1底部与所述水泵进水口管道2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8米。
所述水泵进水口管道21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板式换热器3底部设置有泄水阀6。
所述膨胀水箱1上设置有浮球阀安装口11、备用补水口12,所述板式换热器3底部的出水端口旁设置有与锅炉二次系统连接的出水口31、顶部所述进水端口旁设置有与锅炉二次系统连接的回水口。
机组与锅炉进出口相对,在安装过程中,只需要设备定位,将锅炉和机组的进出水口通过软管连接即可,大大降低的安装的难度,也避免了因安装人员水平不同导致安装过程中的错误。
一次系统:锅炉的出水经各锅炉的循环水泵进入板式换热器,经过换热器换热后,回到锅炉中,完成一次系统的循环。锅炉用一个通大气的管道连接膨胀水箱为系统定压,膨胀水箱高度安装高度始终高于一次系统0.8米。
板式换热器采用螺栓固定在机组底座上,循环水泵采用螺栓固定在支架上, 均为活动可拆卸,如现场有特殊需求,可以将整体对称重新组装。
水箱底部高度与锅炉出水管道高度始终保持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