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处理电炉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2389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处理电炉排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热处理电炉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处理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合金钢、不锈钢、高温合金等都需要用到淬火油进行冷却(淬火或固溶)处理,油冷后需要再进行回火(或时效)处理,以得到需要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用淬火油冷却后的工件表面经过油冷后会附着一些残余的淬火油,这些油在回火(或时效)处理时会产生较大的烟气弥漫在厂房中,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厂房内烟气弥漫,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的问题,很多热处理厂家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排烟装置,采用最为广泛的是在炉子的上方安装排烟罩。为了将烟气尽可能多的排出厂房外,排烟罩的尺寸往往会比炉体的长、宽尺寸还要大一些。这样不仅占用了厂房较大的空间,影响厂房内的美观,也给排烟罩上灰尘的清理工作等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同时排烟机的功率也会很大,运行成本较高,而且,排烟效果不是很理想,还会有少量的烟气排不出去,弥散在厂房内。

解决厂房内烟气问题的另一个途径是工件淬火后进行清洗。将油冷却后的工件经过清洗后再进行回火(或时效)处理,不会产生烟气。这种方案比较好,但是,工件清洗后废水的处理设备和废水的排放费用较高,热处理的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热处理油冷工件在回火或时效处理时产生的烟气不易排出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热处理电炉排烟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处理电炉排烟装置,包括上盖、紧固盖、第一圆筒、第二圆筒、除尘装置、风机、阀体装置及支撑法兰,第一圆筒的下部穿装在炉体上壁上,阀体装置穿装在第一圆筒内且与第一圆筒的内壁紧密接触,支撑法兰位于炉体内且与炉体上壁通过螺栓固接,阀体装置通过支撑法兰支撑,第二圆筒的一端插装在第一圆筒的侧壁上且第二圆筒与第一圆筒连通设置,风机通过除尘装置固接在第二圆筒的另一端,紧固盖套装在第一圆筒的上部并与第一圆筒固接,上盖位于第一圆筒的上端且与紧固盖通过螺栓固接。

所述阀体装置包括导向杆和阀芯,导向杆的下部穿装在阀芯内且与阀芯固接,导向杆的上部穿装在上盖内。

阀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隔板和若干第二隔板,相临设置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层,相临设置的两个第二隔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保温层。

阀芯的第一隔板为小端向下设置的圆台段,第二隔板为圆板,第一隔板的大端直径小于第二隔板的直径,第一保温层的下部呈圆台状,且第一保温层的下端直径与第一隔板的大端直径相同,支撑法兰包括环板和支撑圈,支撑圈固接在环板的内圆面,支撑圈的内壁与阀芯的第一隔板及第一保温层的外壁配合。

导向杆包括导向主体及固接在导向主体下端的堵头,阀芯的第一隔板上开设有开口端向下的凹槽,导向主体穿装在阀芯内,且堵头位于凹槽内,阀芯的上方还设置有与导向主体螺纹配合的螺母,阀芯通过堵头及螺母固接在导向主体上。

第一圆筒的外壁还固接有第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当需要排烟处理时,将阀体装置上移,使第二圆筒通过第一圆筒下部与电炉的炉体连通,风机通过电机提供动力,通过排烟装置使得炉体内形成负压,炉体内的烟气可顺利排出,同时,通过除烟装置的作用,使得烟气经过进一步过滤处理,除去或降低烟气中的飞灰含量,与现有的用于电炉排烟的排烟罩相比,占用空间小,排烟更彻底,同时,整个排烟装置的成本低,为风机提供动力的电机功率小,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热处理电炉排烟装置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2为阀芯装置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3为支撑法兰的主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热处理电炉排烟装置,包括上盖1、紧固盖2、第一圆筒3、第二圆筒4、除尘装置5、风机6、阀体装置7及支撑法兰8,第一圆筒3的下部穿装在炉体上壁100上,阀体装置7穿装在第一圆筒3内且与第一圆筒3的内壁紧密接触,支撑法兰8位于炉体内且与炉体上壁100通过螺栓固接,阀体装置7通过支撑法兰8支撑,第二圆筒4的一端插装在第一圆筒3的侧壁上且第二圆筒4与第一圆筒3连通设置,风机6通过除尘装置5固接在第二圆筒4的另一端,紧固盖2套装在第一圆筒3的上部并与第一圆筒3固接,上盖1位于第一圆筒3的上端且与紧固盖2通过螺栓固接。

在对一些热处理时不会产生烟雾的工件进行热处理时,阀体装置7中阀芯的圆台段与支撑法兰8的支撑圈紧密接触呈闭合状态,当需要排烟处理时,将阀芯装置上移,使第二圆筒4通过第一圆筒3下部与电炉炉体100连通,风机6通过电机提供动力,通过排烟装置使得炉体100内形成负压,炉体100内的烟气可顺利排出,同时,通过除烟装置的作用,使得烟气经过进一步过滤处理,除去或降低烟气中的飞灰含量。

阀体装置7的上升与下降可以通过其他辅助升降装置进行自动控制,也可以手动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实施方式,所述阀体装置7包括导向杆7-1和阀芯7-2,导向杆7-1的下部穿装在阀芯7-2内且与阀芯7-2固接,导向杆7-1的上部穿装在上盖1内。如此设计,可以在导向杆7-1的上部设置升降装置,当需要排烟处理时,利用升降装置将阀芯7-2提升到第一圆筒3的上部,使第二圆筒4与炉体连通,风机6启动,炉体内形成负压,便于烟气排出;当炉体内是热处理时不会产生烟雾的工件时,将阀体装置7落到支撑法兰8上,使炉体上壁100闭合。阀杆与阀芯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固接。阀芯的高度小于第一圆筒3与上盖1之间的第二圆筒4的高度。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阀芯7-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隔板7-2-1和若干第二隔板7-2-2,相临设置的第一隔板7-2-1与第二隔板7-2-2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层7-2-3,相临设置的两个第二隔板7-2-2之间均设置有第二保温层7-2-4。如此设计,第二隔板的数量优选为三个,在保证阀芯的保温性能和强度的基础上尽量减轻阀芯的重量,保温层为耐火材料层,其密度小于钢铁密度。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阀芯7-2的第一隔板7-2-1为小端向下设置的圆台段,第二隔板7-2-2为圆板,第一隔板7-2-1的大端直径小于第二隔板7-2-2的直径,第一保温层7-2-3的下部呈圆台状,且第一保温层7-2-3的下端直径与第一隔板7-2-1的大端直径相同,支撑法兰8包括环板8-1和支撑圈8-2,支撑圈8-2固接在环板8-1的内圆面,支撑圈8-2的内壁与阀芯7-2的第一隔板7-2-1及第一保温层7-2-3的外壁配合。如此设计,可在热处理不会产生烟气的工件时,使阀体装置7与支撑法兰8达到闭合状态。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及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导向杆7-1包括导向主体7-1-1及固接在导向主体7-1-1下端的堵头7-1-2,阀芯7-2的第一隔板7-2-1上开设有开口端向下的凹槽7-2-11,导向主体7-1-1穿装在阀芯7-2内,且堵头7-1-2位于凹槽7-2-11内,阀芯7-2的上方还设置有与导向主体7-1-1螺纹配合的螺母7-1-3,阀芯7-2通过堵头7-1-2及螺母7-1-3固接在导向主体7-1-1上。如此设计,因炉体内温度过高,阀芯的下端通过堵头固定可以有效的保护导向杆,使其不会因为下部温度过高而导致阀芯与导向主体之间的连接不牢固。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第一圆筒3的外壁还固接有第三保温层9。如此设计,防止当阀芯提升后第一圆筒3散热过快。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