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蓄能供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26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相变蓄能供热装置,该装置包括:

1)储能装置箱体(2),其中储能装置箱体(2)的内部空间呈现为长方体形,该长方体形的蓄能装置箱体的内部空间的长度是1.2-5.5m,它的宽度是0.6-3.5m,它的高度是0.5-3.3m;

2)中心蓄热组件,它包括:供热出水布水器(3)、储热回水布水器(4)、供热回水布水器(5)、储热出水布水器(6)、相变蓄热元件(7),供热出水布水器(3)和储热回水布水器(4)设置在储能装置箱体(2)的上部,供热回水布水器(5)和储热出水布水器(6)设置在储能装置箱体(2)的下部,相变蓄热元件(7)设置在储能装置箱体(2)的中部,并且多个相变蓄热元件(7)排列而成阵列或层叠体,

其中,供热出水布水器(3)的出口(301)位于储能装置箱体(2)的外侧的上部,储热出水布水器(6)的出口(601)也位于储能装置箱体(2)的外侧的上部,而供热回水布水器(5)的入口(501)位于储能装置箱体(2)的外侧的下部,储热回水布水器(4)的入口(401)也位于储能装置箱体(2)的外侧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储能装置箱体(2)包括外保护壳体(201)、箱体保温层(202)、内箱体(203),外保护壳体(201)位于储能装置箱体(2)的最外层,内箱体(203)位于储能装置箱体(2)的最内层,箱体保温层(202)设置在外保护壳体(201)和内箱体(20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保温层(202)使用高密度聚氨酯发泡保温层;和/或,

内箱体(203)上设有蓄热元件支架(204),相变蓄热元件(7)放置在蓄热元件支架(20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变蓄热元件(7)由圆筒形壳体(701)、圆形封头(702)、相变蓄热材料(703)构成;和/或

多个相变蓄热元件(7)排列而成阵列或层叠体,相变蓄热元件(7)间设有通道隔离环(704)。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热出水布水器(3)包括彼此平行的两根主管(302)和连接在两根主管之间的彼此平行的开孔方向向上的多个支管(303);和/或

储热回水布水器(4)包括彼此平行的两根主管(402)和连接在两根主管之间的彼此平行的开孔方向向上的多个支管(403);和/或

供热回水布水器(5)包括彼此平行的两根主管(502)和连接在两根主管之间的彼此平行 的开孔方向向上的多个支管(503);和/或

储热出水布水器(6)包括彼此平行的两根主管(602)和连接在两根主管之间的彼此平行的开孔方向向上的多个支管(6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管(303)的长度方向上开有向上的喷水小孔,其中以3个小孔为一组,每一组中各小孔的孔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每一组中3个小孔的孔中心所处于的同一直线与支管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0-70°;和/或

在支管(403)的长度方向上开有向上的喷水小孔,其中以3个小孔为一组,每一组中各小孔的孔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每一组中3个小孔的孔中心所处于的同一直线与支管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0-70°;和/或

在支管(503)的长度方向上开有向上的喷水小孔,其中以3个小孔为一组,每一组中各小孔的孔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每一组中3个小孔的孔中心所处于的同一直线与支管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0-70°;和/或

在支管(603)的长度方向上开有向上的喷水小孔,其中以3个小孔为一组,每一组中各小孔的孔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每一组中3个小孔的孔中心所处于的同一直线与支管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0-70°。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阵列或层叠体的排列方式为:多个管形或棒形相变蓄热元件(7)的排列方式是分为多层次进行排列,每一层由多个管形或棒形相变蓄热元件(7)水平平行排列,进而各层进行层叠,形成阵列或层叠体或堆叠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形或棒形相变蓄热元件(7)作为阵列或层叠体或堆叠体形式排列,阵列或层叠体或堆叠体的高度是1.0-2.9m。

9.一套相变蓄能供热装置,该装置包括:

1)储能装置箱体(2),其中储能装置箱体(2)的内部空间呈现为长方体形,该长方体形的储能装置箱体的内部空间的长度是1.2-5.5m,它的宽度是0.6-3.5m,它的高度是0.5-3.3m,

2)中心蓄热组件,它包括:供热出水布水器(3)、储热回水布水器(4)、供热回水布水器(5)、储热出水布水器(6)、相变蓄热元件(7),供热出水布水器(3)和储热回水布水器(4)设置在储能装置箱体(2)的上部,供热回水布水器(5)和储热出水布水器(6)设置在储能装置箱体(2)的下部,相变蓄热元件(7)设置在储能装置箱体(2)的中部,并且多个相变蓄热元件(7)排列而成阵列或层叠体,

3)工业余热设备(8)、余热管道(L1),

4)余热回收换热器(9)、第一供水管道(L2),

5)第二供水管道(L3)、用热装置(10)、第一回水管道(L4),

6)第二回水管道(L5)、回收管道(L6);

其中,供热出水布水器(3)的出口(301)位于储能装置箱体(2)的外侧的上部,储热出水布水器(6)的出口(601)也位于储能装置箱体(2)的外侧的上部,而供热回水布水器(5)的入口(501)位于储能装置箱体(2)的外侧的下部,储热回水布水器(4)的入口(401)也位于储能装置箱体(2)的外侧的下部;和

余热管道(L1)连接工业余热设备(8)和余热回收换热装置(9),第一供水管道(L2)连接余热回收换热装置(9)和储热回水布水器(4)的入口(401),第二供水管道(L3)连接供热出水布水器(3)的出口(301)和用热装置(10),第一回水管道(L4)连接用热装置(10)和供热回水布水器(5)的入口(501),第二回水管道(L5)连接储热出水布水器(6)的出口(601)和余热回收换热器(9),回收管道(L6)连接余热回收换热器(9)和工业余热设备(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储能装置箱体(2)包括外保护壳体(201)、箱体保温层(202)、内箱体(203),外保护壳体(201)位于储能装置箱体(2)的最外层,内箱体(203)位于储能装置箱体(2)的最内层,箱体保温层(202)设置在外保护壳体(201)和内箱体(203)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保温层(202)使用高密度聚氨酯发泡保温层;和/或,

内箱体(203)上设有蓄热元件支架(204),相变蓄热元件(7)放置在蓄热元件支架(204)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变蓄热元件(7)由圆筒形壳体(701)、圆形封头(702)、相变蓄热材料(703)构成;和/或

多个相变蓄热元件(7)排列而成阵列或层叠体,相变蓄热元件(7)间设有通道隔离环(704)。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热出水布水器(3)包括彼此平行的两根主管(302)和连接在两根主管之间的彼此平行的开孔方向向上的多个支管(303);和/或

储热回水布水器(4)包括彼此平行的两根主管(402)和连接在两根主管之间的彼此平行 的开孔方向向上的多个支管(403);和/或

供热回水布水器(5)包括彼此平行的两根主管(502)和连接在两根主管之间的彼此平行的开孔方向向上的多个支管(503);和/或

储热出水布水器(6)包括彼此平行的两根主管(602)和连接在两根主管之间的彼此平行的开孔方向向上的多个支管(60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管(303)的长度方向上开有向上的喷水小孔,其中以3个小孔为一组,每一组中各小孔的孔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每一组中3个小孔的孔中心所处于的同一直线与支管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0-70°;和/或

在支管(403)的长度方向上开有向上的喷水小孔,其中以3个小孔为一组,每一组中各小孔的孔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每一组中3个小孔的孔中心所处于的同一直线与支管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0-70°;和/或

在支管(503)的长度方向上开有向上的喷水小孔,其中以3个小孔为一组,每一组中各小孔的孔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每一组中3个小孔的孔中心所处于的同一直线与支管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0-70°;和/或

在支管(603)的长度方向上开有向上的喷水小孔,其中以3个小孔为一组,每一组中各小孔的孔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每一组中3个小孔的孔中心所处于的同一直线与支管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0-70°。

15.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阵列或层叠体的排列方式为:多个管形或棒形相变蓄热元件(7)的排列方式是分为多层次进行排列,每一层由多个管形或棒形相变蓄热元件(7)水平平行排列,进而各层进行层叠,形成阵列或层叠体或堆叠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形或棒形相变蓄热元件(7)作为阵列或层叠体或堆叠体形式排列,阵列或层叠体或堆叠体的高度是1.0-2.9m。

17.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相变蓄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回水管道(L4)上设有供热循环泵(11),和/或

第二回水管道(L5)上设有储能循环泵(1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