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承重式井式炉底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7138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承重式井式炉底座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底承重式井式炉底座结构。



背景技术:

井式炉(vertical pit furnace)是周期式作业炉,适用于杆类,长轴类零件的热处理。井式炉的结构是:炉身是圆筒形的深井,工件由专用吊车垂直装入炉内加热。所使用的燃料通常为煤气和燃油。以电为热源时,称为井式电阻炉。井式炉一般安置在车间地平面以下,也有安置在地平面以上的,或地平面之上之下各一半的。井式炉的名称有:强迫对流井式炉,自然对流井式炉,井式气体渗碳炉等。

目前,公知的底承重式井式炉底座结构为:使用Q235板材拼焊成米字形,该结构底座由于高温加热以及工件重量重产生的压力,经常与工件的工装产生粘连,从而在出炉吊出工件时连带底座一同吊出或于起吊半空时底座掉落,砸坏炉底,同时也增加了工人操作时的危险性。

对于井式炉底座,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如下专利文献: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501369U,公开了一种热处理井式炉行星底座,包括蜂窝状底板和行星置放架,所述蜂窝状底板设有若干个,每个蜂窝状底板的侧面设有供定位销定位的销孔,销孔与井式炉的筒形支架上的定位孔相匹配;所述行星置放架由行星状底板和导杆组成,所述导杆与行星状底板固定连接,导杆的尺寸与待处理的齿轮的中心孔的尺寸匹配;所述行星置放架放置在蜂窝状底板上,每个蜂窝状底板的中心部位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尺寸与导杆直径尺寸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将筒形支架分成若干层用来放置齿轮,加上蜂窝状底板即穿火孔的设置使得各个齿轮的热处理热量基本相同,配合导杆上可展开的支撑销,可以做到相邻齿轮不接触,热处理更均匀。然而,该专利主要适用于热处理式井式炉,对于底承重式井式炉并不适用。而对于底承重式井式炉底座并未发现相关专利文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承重式井式炉底座结构,所述底座结构可有效防止因底座与工件工装粘连带来的砸坏设备及操作安全问题,减少设备的损坏隐患及安全隐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底承重式井式炉底座结构,包括:一支座,形状为柱体或外壁为多边形的框体;若干支撑件,形状为杆体或柱体,水平放置,沿所述支座外壁周向间隔排布,支座与支撑件配合形成对井式炉的支撑;耐热层,沿所述支撑件长度方向设置于与井式炉炉底相对的支撑件表面;耐热层与支撑件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或可拆卸结构。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和/或支座为Q235碳钢。

另,所述耐热层为310S耐热钢。

另有,所述耐热层为一底面开口的框体,盖设于所述支撑件相对井式炉炉底一面,形成包覆。

再,所述耐热层焊接于支撑件表面,形成一体式结构。

再有,所述支撑件外壁靠近耐热层一侧沿横向或径向开设有通孔,对应地,包覆于支撑件表面的耐热层两侧壁分别开设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固定孔,销轴穿过固定孔、通孔将耐热层固定于支撑件上,形成耐热层与支撑件的可拆卸连接。

且,每个支撑件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若干所述通孔,对应地,耐热层侧壁沿侧壁长度方向开设固定孔,并分别对应设置若干销轴。

另,所述销轴与耐热层之间为焊接连接。

再,所述耐热层上表面沿支撑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若干开孔,耐热层与支撑件之间通过该开孔塞焊连接。

再有,所述支座与支撑件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底座结构,在支撑件表面增设耐热层,耐热层为310S耐热钢,由于该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粘连性大大的低于作为支撑件的Q235,从而避免了因粘连带来的砸坏设备及工人操作安全问题,耐热层与支撑件之间采用销轴贯穿连接,确保连接可靠性,有效提升使用寿命,效防止因底座与工件工装粘连带来的砸坏设备及操作安全问题,减少设备的损坏隐患及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底承重式井式炉底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底承重式井式炉底座结构,包括:一支座1,形状为柱体或外壁为多边形的框体;若干支撑件2,形状为杆体或柱体,水平放置,沿所述支座1外壁周向间隔排布,支座1与支撑件2配合形成对井式炉(未图示)的支撑;耐热层3,沿所述支撑件2长度方向设置于与井式炉炉底相对的支撑件2表面;耐热层3与支撑件2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或可拆卸结构。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2和/或支座1为Q235碳钢。

另,所述耐热层3为310S耐热钢。

另有,所述耐热层3为一底面开口的框体,盖设于所述支撑件2相对井式炉炉底一面,形成包覆。

再,所述耐热层3焊接于支撑件2表面,形成一体式结构。

再有,所述支撑件2外壁靠近耐热层3一侧沿横向或径向开设有通孔21,对应地,包覆于支撑件2表面的耐热层3两侧壁分别开设与所述通孔21相对应的固定孔31,销轴4穿过固定孔31、通孔21将耐热层固定于支撑件上,形成耐热层与支撑件的可拆卸连接。

且,每个支撑件2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若干所述通孔21,对应地,耐热层3侧壁沿侧壁长度方向开设固定孔31,并分别对应设置若干销轴4。

另,所述销轴4与耐热层3之间为焊接连接。

再,所述耐热层3上表面沿支撑件2长度方向间隔开设若干开孔32,耐热层3与支撑件2之间通过该开孔32塞焊连接。

再有,所述支座1与支撑件2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承重式井式炉底座结构组装方式如下:

参照图1~图2,将耐热层3(优选310S耐热钢)覆盖于支撑件2(优选Q235碳钢)上,销轴4贯穿耐热层3固定孔31和支撑件2通孔21后两端焊接,耐热层3上开设开孔32后塞焊于支撑件2上,完成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承重式井式炉底座结构,在支撑件表面增设耐热层,耐热层为310S耐热钢,由于该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粘连性大大的低于作为支撑件的Q235,从而避免了因粘连带来的砸坏设备及工人操作安全问题,耐热层与支撑件之间采用销轴贯穿连接,确保连接可靠性,有效提升使用寿命,效防止因底座与工件工装粘连带来的砸坏设备及操作安全问题,减少设备的损坏隐患及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