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578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虽然北方的冬天温度要比南方低很多,但是集中供热系统的引入却使北方的冬天比南方更加温暖。温暖的环境有助于人体更快地进入深度睡眠,休息好了,精神状态自然好,人就显年轻。

以珠海为例,冬天的温度可以低至3℃,再加上是临海城市,潮湿的环境会使衣物的热阻降低,人们即使盖着很厚的棉被,也还是会感到非常寒冷(传说中的魔法伤害)。尤其是在刚刚上床的时候,整个被窝都是冰的,这个估计南北方都有体会。

有很多人选择了电暖褥,可以在睡觉前开一会,被窝暖起来再上床。但是这种产品直接接电,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不论是触电隐患还是火灾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暖床的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和第一室内机,所述第一室内机设置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媒出口。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室内机,所述第二室内机设置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床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冷媒出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部,所述多个换热部并联,并可以单独控制。

优选地,所述床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多个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多个换热部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设置有感光元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在检测到床上压力存在时,打开位于床上的第二室内机,在未检测到压力时,关闭位于床上的第二室内机,可以在实现暖床功能的同时对位于床上的第二室内机实现精确控制,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在室内机的换热器上设置第二冷媒出口,并可以在第二冷媒出口连接床式第二室内机,使空调系统可以实现暖床的功能,使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只需保持床上的温度,减小供热量,从而降低空调的能耗,又能保证睡眠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床式室内机内换热部分布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用于室内制热的第一室内机和用于床上制热的第二室内机,所述第二室内机设置在床上。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并联或者串联设置。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室内机内设置有多个换热器,如图1所示,例如设置有第一换热部121、第二换热部122、第三换热部123和第四换热部124。四个换热部均相互独立的与所述第二室内机120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连接,且均由单独的阀门进行控制,即,四个换热部可单独控制开闭。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121和第三换热部123位于靠近床头的位置,用于对用户头部及上身的位置加热,所述第二换热部122和第四换热部124位于靠近床尾的位置,用于对用户的腿部和脚部加热。

优选地,可以将四个换热器分为两组,即,所述第一换热部121和第二换热部122为一个换热组,所述第三换热部123和第四换热部124为一个换热组,每个所述换热组均可单独对一个人躺在床上所占的区域加热。两个换热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只有其中一个工作,或者两个同时工作。

如图2所示,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空调系统开启制热模式,第二室内机中的换热器进入待命状态,检测床上是否受到压力。当没有检测到床上的压力时,所述第二室内机关闭,保持待机状态;当检测到床上的压力后,控制所述第二室内机打开。例如,用户睡前坐在床边,此时,开始检测到床上有压力,第二室内机中的换热器通入冷媒,开始暖床。然后,继续检测床上受力面积是否增加,例如,判断受力检测点是否超过总数的一半。如果受力面积没有增加,则控制所述第二室内机保持暖床模式。如果受力面积增加,再判断受力面是否位于同一换热组范围内,如果同一换热组内的受力点没有达到检测点的总数的一半,则该换热组继续保持暖床模式。如果同一换热组内的受力点超过检测点的总数的一半,表明用户已经躺在该换热组区域内,用户已经开始进入睡眠状态,然后检测用户保持睡眠状态的时间是否超过0.5小时,如果没有超过0.5小时,继续保持暖床模式,如果超过0.5小时,则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机负荷降低或者关闭所述第一室内机(适用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并联的情况),由所述第二室内机保持床上温度。并且,如果只检测到一个换热组受到压力,其他换热组没有检测到压力,则可将没有检测到压力的换热组的换热器关闭。

进一步地,检测受压处的温度,判断温度是否下降,并判断下降范围是否小于等于1度,如果是,调整所述第二室内机的负荷,保持受压处温度处于一定范围内;如果否,则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机处于打开状态(适用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并联的情况),或者增加所述第一室内机的制热量,利用第一室内机提高室内温度来保证床上的温度。

判断用户进入睡眠模式后,继续检测床上压力情况,当受压点的压力消失,且消失时间超过20min时,判定用户起床,关闭所述第二室内机,恢复所述第一室内机的制热量提升室内温度。同时,继续检测压力,当再次检测到压力时,重复上述步骤。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感光元件,当所述第二室内机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感光元件检测室内亮度,并且所述感光元件检测到的亮度大于等于50勒克斯时,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机处于打开状态(适用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并联的情况),或者增加所述第一室内机的制热量,使室内温度上升至用户睡前设定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多个并联并可单独控制的换热部,所述暖床模式为所述第二换热器多个换热部全部打开,所述睡眠模式为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多个换热部部分打开,例如,在睡眠模式下,用于对用户头部及上身的位置加热的所述第一换热部121和第三换热部123可以关闭,用于对用户的腿部和脚部加热的所述第二换热部122和第四换热部124保持开启,保证用户容易感觉到冷的腿部及脚部的温度。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室内机110和室外机200,所述第一室内机110与所述室外机200连通形成冷媒回路。所述第一室内机110为壁挂式或者柜式室内机,所述第一室内机110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媒出口,优选地,所述第二冷媒出口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中间位置与冷媒出口之间的某一位置。

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室内机120,所述第二室内机120为床式室内机,所述第二室内机120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集成到床上。所述第二室换热器的冷媒入口连接到所述第一室换热器的第二冷媒出口处,所述第二室换热器冷媒出口连接所述室外机200的冷媒入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冷媒,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出口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内,另一部分,流入所述室外机200。

优选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是否安装所述第二室内机120。当不需要所述第二室内机120时,可只购买所述第一室内机110及室外机200。将所述第一换热器上的第二冷媒出口通过阀门或其他方式进行封堵即可。此时,所述第一室内机110与普通室内机相同,只对室内进行调温。

当用户需要所述第二室内机120时,只需单独购买所述第二室内机120,然后将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出入口接到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冷媒出口,所述第二室内机120换热器120的冷媒出口连接到所述室外机200的冷媒入口,即可同时使用所述第一室内机110与第二室内机120。

如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内机110与所述室外机200连接形成冷媒回路。所述第二室内机120与所述第一室内机110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内的冷媒,部分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形成冷媒流通的支路。所述第二室内机120与第一室内机110的连接处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支路的通断。

当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关闭所述支路上的阀门。冷媒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并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放热,实现对室内的制热。

所述第二室内机120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时,所述空调系统转换为暖床模式。即,打开所述支路上的阀门,所述第一室内机110的第一换热器中流出的冷媒,一部分流入所述第二室内机120的第二换热器,并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继续放热,对床垫及床上的被褥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所述温度优选为36-3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室内机120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床上的温度。

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准备入睡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睡眠模式。即,降低所述室外机200的功率,通过所述第二室内机120或第一室内机110与第二室内机120配合,使床上保持比较舒适的温度,优选地床上的温度为36-38℃。并且,当所述第二室内机120可以保持床上的温度时,降低所述第一室内机110的制热量,使室内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或相同即可;当所述第二室内机120不能保持床上的温度时,增加所述第一室内机110的制热量,使室内温度提升,以保证床上的温度。

所述第一室内机110上设置有感光元件,当所述感光元件检测到室内亮度达到50勒克斯,或者,所述第二室内机120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床上的温度降低,并低于预设值超过1-2℃时,增加所述第一室内机110的制热量对室内制热,使用户起床时,室内温度上升至用户睡前设定的温度。优选地,所述感光元件为光敏电阻。

用户起床后,即可关闭所述支路上的阀门,空调系统进入制热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睡眠模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110和第二室内机120同时工作,室内可以保持比较舒适的温度,所以,所述第二室内机120只需要较小的放热量即可使用户感觉比较舒适。适用于床比较大,或者床垫比较厚的情况,仅通过第二室内机120需要较大的放热量才能够满足暖床需求,但是长时间放热量过大会使人有灼热的感觉,所以使第一室内机110与第二室内机120配合,既保证用户的舒适性,又不会有灼热感。且,流经所述第二室内机120的冷媒是从所述第一室内机110的换热器中流出的,温度较低(约45℃),对于小负荷的工况更容易调节温度。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的第二室内机120的第二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部。以双人床为例,所述第二换热器可以包括四个换热部,分别为第一换热部121、第二换热部122、第三换热部123和第四换热部124。

所述空调系统处于睡眠模式时,当室内温度不是很低的时候,可以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121和第三换热部123关闭,所述第二换热部122和第四换热部124开启,只对容易感觉冷的脚部及腿部进行加热。

所述第二室内机120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分布在所述换热器所在的区域。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121和第三换热部123所在区域优选设置六个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换热部122和第四换热部124上优选设置两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成阵列分布或者按照人的轮廓分布,使人躺在床上时,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压力。为了防止用户在床上按压或者坐在床上引起传感器的误判,当同一换热组内的至少一半的压力传感器同时检测到压力时,才会判断为用户躺在了该换热组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可以在用户睡觉之前对床上进行加热,使用户睡觉时感觉到温暖、舒适,且当用户睡着之后通过室内机与床式室内机配合保证床上的温度在较为舒适的范围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还能够保证睡眠的舒适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