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固体蓄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571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固体蓄热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公开涉及环保领域中的高压蓄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固体蓄热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随着冬日供暖期的到来,雾霾天气也“如约而至”,究其原因:我国北方主要以煤为燃料,通过对循环水进行加热,以实现居民的室内供暖。然而,在煤进行燃烧加热的过程中,需要向大气排放大量的燃烧烟气,虽然燃烧烟气在向大气排放之前已经进行了净化处理,但仍无法实现绝对的零污染排放。因此,想要彻底解决供暖期给大气带来的污染问题,唯有进行加热能源的改变。目前,大多的做法是采用煤改电,将煤加热整改为电加热,而在整改的过程中,固体蓄热设备是重要的设备之一,尤其是高压固体蓄热设备。

现有的高压固体蓄热设备,虽然也可以实现蓄热的目的,但是由于风道与蓄热体的结构设计,无法将蓄热体中的热能有效带出,存在显热效率低的问题。

因此,如何研究一款新型的高压固体蓄热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固体蓄热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高压固体蓄热设备存在的显热效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高压固体蓄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高压绝缘基座2、蓄热体3、横向风道4、第一纵向风道5、第二纵向风道6、顶部风道7以及折流板8;

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腔体11,且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腔体11连通的入风口12和出风口13;

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位于所述腔体11内,固定安装于所述腔体11的底面上;

所述蓄热体3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的上方,且所述蓄热体3内设置有多个加热体以及多个通风孔;

所述横向风道4位于所述蓄热体3的一侧,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的上方,且分别与所述入风口12以及所述蓄热体3中部分通风孔连通;

所述第一纵向风道5位于所述蓄热体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的上方,且与所述蓄热体3中的全部通风孔连通;

所述顶部风道7位于所述蓄热体3的上方,分别与所述出风口13以及所述第一纵向风道5连通;

所述折流板8一端插设于所述蓄热体3中,另一端封堵于所述横向风道4的上端口;

所述第二纵向风道6位于所述折流板8封堵于所述横向风道4的一端上方,且分别与所述出风口13和所述蓄热体3中的部分通风孔连通。

优选,所述蓄热体3由多个蓄热单元31依次垂直层叠设置构成,且在相邻的蓄热单元31之间固定安装有加热体;

所述蓄热单元31由依次水平拼接的蓄热砖311构成。

进一步优选,所述蓄热砖311为由上表面3111、下表面3112、第一侧面3113、第二侧面3114、第一端面3115以及第二端面3116围成的实心立方体;

其中,所述上表面3111和所述下表面3112上均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槽3117,且所述上表面3111中安装槽3117的位置与所述下表面3112中安装槽3117的位置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侧面3113和所述第二侧面3114上均分别设置有通风孔道3118,每个所述通风孔道3118均贯通于所述第一端面3115和所述第二端面3116,且所述第一侧面3113中通风孔道3118的位置与所述第二侧面3114中通风孔道3118的位置对应;

当所述蓄热砖311水平拼接构成蓄热单元31时,相邻蓄热砖311中的通风孔道3118可拼接到一起,构成用于风流通过的通风孔;

当所述蓄热单元31垂直层叠设置构成蓄热体3时,相邻蓄热单元31中对应蓄热砖311内的安装槽3117可拼接到一起,构成安装孔,所述加热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进一步优选,所述高压绝缘基座2由多个绝缘砖21拼接构成;

所述绝缘砖21整体呈多棱柱体,且所述绝缘砖21内设置有贯通上下的通孔211。

进一步优选,所述横向风道4是由依次拼接的耐火砖41构成;

所述耐火砖41包括:基座410,在所述基座410的一侧侧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411和第二隔板412,所述第一隔板411和所述第二隔板412之间形成的通道用于风流通过;

且所述基座410与所述腔体11的侧壁相抵,所述第一隔板411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隔板412的端部均与所述蓄热体3相抵。

进一步优选,所述耐火砖41中的基座410与所述第一隔板411和所述第二隔板412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固体蓄热设备,在蓄热体的上方设置了顶部风道,在蓄热体一侧设置了第一纵向风道,在蓄热体的另一侧设置了第二纵向风道和横向风道,而且在横向风道和第二纵向风道之间设置了折流板,当风流从入风口进入到腔体后,会直接进入横向风道中,然后通过与横向风道连通的部分通风孔进入到蓄热体中,将该部分蓄热体中的热能带出后,进入到第一纵向风道中,而进入到第一纵向风道中的风流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风流直接进入到顶部风道中从出风口流出,而另一部分风流会分别进入到与第二纵向风道连通的部分通风孔中,将该部分蓄热体中的热能带出,然后由出风口流出,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可以将蓄热体中存蓄的热能高效带出,不存在任何的风流死角,显著提高该蓄热设备的显热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固体蓄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固体蓄热设备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固体蓄热设备中风流的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固体蓄热设备中蓄热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固体蓄热设备中绝缘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固体蓄热设备中耐火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参见图1、图2为本实施方案提供的一种高压固体蓄热设备,该高压固体蓄热设备包括:内部设置有腔体11的壳体1,且在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腔体11连通的入风口12和出风口13,在腔体11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高压绝缘基座2,该高压绝缘基座2的设置主要使上方设备与地面以及壳体隔离,防止漏电,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在高压绝缘基座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蓄热体3,且蓄热体3内设置有多个加热体以及多个通风孔,在蓄热体3的一侧,且位于高压绝缘基座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横向风道4,该横向风道4分别与壳体1上的入风口12以及蓄热体3中的部分通风孔连通,在蓄热体3的另一侧,且位于高压绝缘基座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纵向风道5,该第一纵向风道5与蓄热体3中的全部通风孔连通,在蓄热体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顶部风道7,该顶部风道7分别与出风口13以及第一纵向风道5连通,在蓄热体3内插设有折流板8,且该折流板8的一端端部封堵于横向风道4的上端口,而在折流板8封堵于横向风道4的一端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二纵向风道6,该第二纵向风道6分别与出风口13和蓄热体3中的部分通风孔连通。

上述高压固体蓄热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为:通过蓄热体中的加热体为蓄热体进行加热蓄热,然后通过风流在蓄热体中的通风孔内流动实现热量的带出,而风流在该高压固体蓄热设备中的具体流动过程可参见图3,风流从壳体的入风口进入后,直接进入横向风道中,然后通过与横向风道连通的部分通风孔进入到蓄热体中,将该部分蓄热体中的热能带出后,进入到第一纵向风道中,而进入到第一纵向风道中的风流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风流直接进入到顶部风道中从出风口流出,而另一部分风流会分别进入到与第二纵向风道连通的部分通风孔中,将该部分蓄热体中的热能带出,然后由出风口流出,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可以将蓄热体中存蓄的热能高效带出,不存在任何的风流死角,显著提高该蓄热设备的显热效率。

参见图1、图2,蓄热体3由多个蓄热单元31依次垂直层叠设置构成,且在相邻的蓄热单元31之间固定安装有加热体A,而蓄热单元31由依次水平拼接的蓄热砖311构成。

参见图4为一种蓄热砖的结构示意图,该蓄热砖311为由上表面3111、下表面3112、第一侧面3113、第二侧面3114、第一端面3115以及第二端面3116围成的实心立方体;在上表面3111和下表面3112上均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槽3117,且上表面3111中安装槽3117的位置与下表面3112中安装槽3117的位置一一对应;在第一侧面3113和第二侧面3114上均分别设置有通风孔道3118,每个通风孔道3118均贯通于第一端面3115和第二端面3116,且第一侧面3113中通风孔道3118的位置与第二侧面3114中通风孔道3118的位置对应。

当蓄热砖311水平拼接构成蓄热单元31时,相邻蓄热砖311中的通风孔道3118可拼接到一起,构成用于风流通过的通风孔;当蓄热单元31垂直层叠设置构成蓄热体3时,相邻蓄热单元31中对应蓄热砖311内的安装槽3117可拼接到一起,构成安装孔,所述加热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为了方便蓄热砖311之间的拼接,在蓄热砖311的第一侧面3113和第二侧面3114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匹配的卡槽31131和凸块31141,优选,卡槽31131和凸块31141呈燕尾形。

参见图1、图2,绝缘基座2由多个绝缘砖21拼接构成,参见图5,该绝缘砖21整体呈多棱柱体,且该绝缘砖21内设置有贯通上下的通孔211,该种绝缘砖不仅结构简单,方便加工,而且使用寿命长,耐压力强。

参见图1、图2,横向风道4是由依次拼接的耐火砖41构成,参见图6,该耐火砖41包括:基座410,在基座410的一侧侧壁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411和第二隔板412,在第一隔板411和第二隔板412之间形成的通道可用于风流通过,而且基座410与腔体11的侧壁相抵,第一隔板411的端部和第二隔板412的端部均与蓄热体3相抵。为了方便制作和提高使用的寿命,将耐火砖41中的基座410与第一隔板411和第二隔板412设计为一体式结构。

通过上述耐火砖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横向风道的形成,而且在蓄热体和腔体之间形成支撑,可提高设备整体牢固程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