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收集冷凝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216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用于收集冷凝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收集冷凝物的装置以及此装置的用途。



背景技术:

如果环境温度显著高于设备温度,那么在相对高的空气湿度的情况下,冷凝物形成在设备例如蒸发系统的外部区域。这引起来自环境空气的水在设备外部区域冷凝,该水在设备上向下流动并聚积在实验室工作台或者实验室地板上。这首先在冷却器如蒸发系统的回流冷却器上发生。而且,形成在设备上特别是蒸发系统上的冷凝物会在移走容器或烧瓶时造成问题。滴落的冷凝物会落入容器内而污染容器/烧瓶的内容物。下文的冷凝物通常被理解为是指因为空气湿度而在设备外表面上形成的冷凝物。

用于在设备上冷凝物的导向滴落的解决方案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呈环状布置在设备上的弹性塑料件,其中该塑料件具有适于将由塑料件收集的冷凝物导向滴落的逐渐变窄的外部区域。收集滴落冷凝物的收集杯例如可布置在位于逐渐变窄的外部区域的下方的实验室工作台上。这个方式的缺点在于由于布置收集容器而使接近容器/烧瓶受到了限制。而且,在移走设备的容器/烧瓶的过程中须特别注意以确保从塑料件上滴落的冷凝物不会滴入容器/烧瓶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特别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确保设备上冷凝物的可控收集和/或排走。

这些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装置来实现。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冷凝物的装置,其包括具有底部区域、至少一个侧壁以及用于接触到冷凝物形成构件的接触表面的收集槽。“接触到”在此处和下文中被理解为“接触”。在此,收集槽能以接触表面至少部分环绕地贴靠冷凝物形成构件。这提供了在收集槽内收集和聚集冷凝物的装置。通过这个方式,不会发生冷凝物不受控制地滴落,且不会因滴落冷凝物而污染容器/烧瓶。另外提供了装置与冷凝物形成构件的良好接触性以收集冷凝物,并提供了对常规实验室设备例如像蒸馏系统、特别是旋转蒸发器的简单改造。通过这个方式,对尤其来自冷却器特别是回流冷却器的外部区域的冷凝物进行收集和聚集。该收集槽以它可围绕冷凝物形成构件布置且特别是柔性设计的方式来构成。该装置因此可超出厚区域(特别是凸缘)放置在用于运行状态的冷凝物形成构件的薄区域上。在此处和下文中将柔性理解为表示该装置或该装置的一个以上的区域是可弯曲的、可伸缩的和/或弹性的。因此,可能特别有利的是,该装置可围绕冷凝物形成构件布置并确保良好贴靠至冷凝物形成构件。

特别在运行状态下,可将收集槽以该收集槽至少完全围绕该构件的方式放置于冷凝物形成构件的配对部位上,从而对从冷凝物形成构件的整个表面上流下的冷凝物进行收集。在运行状态下,收集槽可通过接触表面的部分区域贴靠该构件并可具有该接触表面不与该构件接触的区域。因此,该装置可覆盖不同尺寸的构件。

该装置可具有用于将所收集的冷凝物排走的出口。在本文中,该出口布置在收集槽上。因此可将收集的冷凝物从收集槽排走。因此该装置不限于用于容置冷凝物的收集槽的容量,而是可以将连续向下流动的冷凝物收集并排走。因此可将大量的冷凝物排走。连续操作因此是可能的。

用于容置冷凝物形成构件的配对表面的支撑表面可布置成与接触表面相邻。该配对表面例如通过将该装置布置其上的回流冷却器的凸缘来提供。

该出口可布置在该收集槽的最低点,特别是本文中底部区域的最低点。所述最低点被理解为表示该装置在运行状态下即当该装置附接于设备时的最低点。或者,该出口可布置在该侧壁或者接触表面的上边缘,或者可被嵌入该侧壁内。

该出口可具有连接件、特别是软管连接件。因此,所收集的冷凝物可通过出口排走而进入到排走系统,该排走系统尤其通过特别为软管连接件的连接件连接至下游的软管系统。因此,可增加收集量和排走量。另一个优势在于该冷凝物能够以可控方式被排走而进入独立的收集容器内,在此过程中不会污染工作表面或地板表面。冷凝物不再向下滴落而是以可控方式被排走,因此防止对从系统移走的容器/烧瓶造成污染。

该装置或者该装置的一个以上的区域可由弹性材料加工而成。特别地,它们可由硅橡胶(q/mq)、氟橡胶(fpm)、氟-硅橡胶(fmq)、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m/ep)、聚丙烯酸酯弹性体(acm)、环氧氯丙烷橡胶(eco/co)、氯丁橡胶(cr)、水合丁腈橡胶(hnbr)、丁腈橡胶(nbr)、丁基橡胶(iir)、聚氨酯(au,eu)、丁苯橡胶(sbr)加工而成。例如,可采用由埃克森美孚化工(exxonmobilechemical)以商品名山都平(santoprenetm)8201-70出售的塑料来制造该装置或用于该装置的一个以上的区域。通过采用弹性材料,该装置可简单放置在或者适形于冷凝物形成构件。此处该装置可被特别有利地放置于不同尺寸的构件上,其中确保了该装置和冷凝物形成构件之间的高密封性。相应地,设备也可以有利地通过本发明的装置来改造。

该装置可为一件式设计。因此该装置可以简易经济地生产。该装置也可为多件式设计,例如以o形环的形式,其可通过单独制造的收集槽被定位在收集槽的接触表面上。

该装置可具有附加的冷凝物收集部和/或冷凝物排走部,特别是第二收集槽,其尤其是柔性的。附加的冷凝物收集部和/或冷凝物排走部可布置在作为第二冷凝物形成构件的冷凝物形成构件的接合处。如果附加的冷凝物收集部和/或冷凝物排走部被构造为特别是柔性的第二收集槽,那么后者因此包括底部区域、至少一个侧壁以及用于接触到冷凝物形成构件的接触表面。从而该装置可被紧靠附加的构件或者紧靠冷凝物形成构件的另一位置放置。这尤其在蒸发系统特别是旋转蒸发器以及冷却器特别是回流冷却器的情况下是有利的。例如,第一收集槽可被附接至回流冷却器的下部区域例如通向收集烧瓶的过渡区域,而附加的冷凝物收集部和/或冷凝物排走部在玻璃分支的情况下被布置在用于附接另外的设备的凸缘区域内,该另外的设备特别将蒸汽回流至旋转蒸发器的蒸发烧瓶。由此可避免在将烧瓶附接至仪器和/或将烧瓶从仪器移走的过程中对蒸发烧瓶和/或收集烧瓶造成污染。

第一收集槽可以这样的方式被连接至附加的冷凝物收集部和/或冷凝物排走部,使得两个部分的冷凝物在第一收集槽内聚集。由此特别简单地将形成的冷凝物排走。

该收集槽可在周向闭合并且具有用于容置冷凝物形成构件的第一开口,其尤其是圆形的。因此以特别有利的方式确保了冷凝物的收集。闭合的收集槽在此处以及下文中被理解为收集槽围绕开口并且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该开口的直径为10mm至50.8mm(0.4至2英寸),优选为19mm至31.75mm(0.75至1.25英寸),特别优选为22mm至28mm(0.9至1.1英寸)。非常特别优选,该开口的直径为25.4mm(1英寸)。因此该装置可围绕具有上述直径的冷凝物形成构件布置,并且因此可被有利地用于实验室部门。通过柔性构造,甚至可容置直径不同于这些数值的冷凝物形成构件。

第二冷凝物收集部可具有第二开口,其尤其是圆形的,该开口具有用于容置第二冷凝物形成构件的接触表面。该装置因此可以紧密地围绕相应的配对件定位。

第二冷凝物收集部的第二开口可伸展限定一平面,该平面相对于第一开口所伸展限定的平面以90°至165°、优选120°的角度定位。该装置因此可围绕设备特别是旋转蒸发器的分支玻璃构件放置并能够收集向下流动的冷凝物。特别是,该装置可以这种方式放置在冷却器特别是回流冷却器上。通过柔性构造,其它的角度也可被简单设置。

第二开口的直径为25.4mm至50.8mm(1至2英寸),优选为42mm(1.65英存)。通过柔性构造,具有偏离值的直径也可被容纳。

而且,第二开口的边缘可具有用于容置配对表面的支撑表面。该装置可因此被最佳地定位于冷凝物形成构件的配对表面上,特别是凸缘上。

该收集槽可为敞开的收集槽,其具有在一端侧闭合的至少一个端部区域。当收集槽被附接时,该闭合的端部区域优选放置成低于敞开的端部区域。

该装置可包括用于排走收集槽的端部区域内的冷凝物的出口。该出口在此处被定位在收集槽的端部区域内,所述端部区域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操作形成了收集槽的最低点。通过这种方式,在按照期望使用的过程中,在收集槽内收集的冷凝物流入收集槽的端部区域,特别是流入最低点,并且可通过出口导出。

该装置或该装置的一个以上的区域可以是可塑性变形的。塑性变形在此处以及下文中被理解为是指该装置或该装置的区域在变形后维持其形状,即该装置一直沿用其变形形状直至该装置被再次变形。该装置可因此根据相应的配对件的情况或者用途而最佳地适形。

该装置或该装置的一个以上的区域可以是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在此处和下文中可被理解为是指该装置或该装置的区域是可变形的并且恢复或者试图恢复它们变形之前的原始形状。如果该装置被构造为可弹性变形,那么其可被特别构造为螺旋形。因此它可特别容易地适形于圆柱形的配对件并且可被放置紧靠具有不同尺寸或直径的构件。

本发明还涉及如前所述用于收集和/或排走蒸发系统特别是旋转蒸发器的冷却器特别是回流冷却器的冷凝物的装置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具有如前所述的装置的蒸发系统,特别是旋转蒸发器,并且涉及所述用于收集和/或排走冷却器上的冷凝物的所述蒸发系统的用途。因此提供了一种蒸发系统,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尤其克服了冷凝物在实验室桌子或地板上的聚积以及对将被附接至该设备或者将被从设备处移走的器皿的污染。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收集和/或排走蒸发系统特别是旋转蒸发器的冷凝物的方法,其中冷凝物形成构件的冷凝物如上文所述在该设备的收集管道内被收集和/或排走。此处该冷凝物由于空气湿度而在设备的外表面上形成。从而将在蒸发系统的外部区域上形成的冷凝物简单地聚集和/或排走。

附图说明

下文参考图和示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解释,其中:

图1示出了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冷凝物导向滴落的装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用于收集冷凝物的装置的纵向截面;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从上方斜看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图3的装置从下方斜看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图3和图4的装置的纵向截面;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用于收集冷凝物的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其类似于柔性曲线规;

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用于收集冷凝物的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其在按照期望使用的过程中类似于柔性曲线规;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用于收集冷凝物的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其类似于螺旋线缆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收集和排走冷凝物的装置i。该装置i被构造为带有接缝ii的塑料件。该接缝ii完全围绕冲压凹槽iii延伸并且具有逐渐变窄的外部区域iv。在运行状态下,将该冲压凹槽iii绕冷凝物形成构件放置,其中冷凝物在接缝ii处聚集。该聚集的冷凝物通过逐渐变窄的外部区域iv向下滴落。将该滴落的冷凝物例如收集到此处未示出的收集杯中,该收集杯在运行状态下位于逐渐变窄的外部区域iv的下方。将该装置有利地布置在倾斜的平面上使得该逐渐变窄区域形成最低点。但是,这并不总是简单的。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收集冷凝物的装置1的竖向截面。该装置1具有包括底部区域3、侧壁4和接触表面5的收集槽2。接触表面5限定了开口8。出口6被布置在装置1的底部区域3内。能够将所收集的冷凝物排走的连接件7位于出口6内。在运行状态下,接触表面5与冷凝物形成构件接触,例如与回流冷却器的下部区域接触。从冷凝物形成构件流下的冷凝物被收集在收集槽2内。由底部区域3、侧壁4和接触表面5所限定的收集槽2具有收集容积。收集的冷凝物通过出口6被导出。排走系统(此处未示出),例如软管,可与连接件7连接。该装置1由山都平tm8201-70制成。

图3和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各个视图。图3示出了从上方斜看的立体图,图4示出了从下方斜看的立体图。装置1与图2的装置基本相同并且具有收集槽2。该收集槽2包括底部区域3、侧壁4和接触表面5。出口6被布置在装置1的底部区域3内。该接触表面5限定了开口8。收集槽2完全围绕开口8。开口8在运行状态下可伸展限定这样的平面,该平面基本水平地位于冷凝物形成构件上。

图3和图4的装置1与图2的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附加的冷凝物收集部和/或冷凝物排走部、第二开口9及开口9的接触表面10。附加的冷凝物收集部和/或冷凝物排走部具有位于第二开口的边缘上的支撑表面11。在运行状态下,装置1通过围绕两个冷凝物形成构件或者位于冷凝物形成构件的两个位置处的开口8和开口9而定位。从多个冷凝物形成构件或者一个冷凝物形成构件处流下的冷凝物通过围绕开口9的装置的区域被收集并且被导到收集槽2和/或被直接收集在收集槽2内进而通过出口6被排走。

图5示出了图3和图4中装置的竖向截面。用于容置冷凝物形成构件的第一开口8伸展限定一平面f1。第二冷凝物收集部的开口9伸展限定第二平面f2。开口9所伸展限定的平面f2相对于第一开口8所伸展限定的平面f1以大约120°的角度α定位。

图6a和图6b示出了类似于柔性曲线规的、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的另一个实施例。该装置1具有收集槽2和出口6。该收集槽2具有底部区域3、侧壁4和接触表面5。该装置基本为细长形设计(图6a)。在运行状态下,该装置1紧靠冷凝物形成构件布置并且以装置1精确配合地贴靠于冷凝物形成构件的方式变形(图6b)。该装置1永久保持这个形状直至该装置被再次变形或者移走。装置1因此被最佳地调整,或者根据相应的配对件的情况或用途而被最佳地调整。在运行状态下位于最低点的闭合的端部区域包括出口6。聚集的冷凝物可通过所述出口被导出并且可以通过连接软管引导的方式可选地被排走。

图7示出了与螺旋线缆连接件类似的、由可弹性变形材料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1的另一个实施例。该装置1具有收集槽2和出口6。该收集槽2具有底部区域3、侧壁4和接触表面5。该装置1被构造为螺旋形。该弹性材料是可变形的,但恢复其变形之前的已存在的形状或者试图恢复其变形之前的已存在的形状。由于材料的弹性性能,将该接触面5压靠至相应的圆柱形的配对件,因此该装置在运行状态下被特别有利地适配。装置1可因此被有利地抵靠具有不同尺寸或直径的冷凝物形成构件布置。该收集槽2的长度使得装置1至少完全围绕相应的配对件。从冷凝物形成构件的整个表面上流下的冷凝物因此被收集并且可通过位于收集槽2的最低点的闭合端区内的出口6被导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