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6169阅读:3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印刷导电浆的电池片烘干的烘干炉。



背景技术:

习知,电池片印刷导电浆后需要进行烘干,烘干炉则为常用的烘干设备。而现有的烘干炉主要是采用发热体加热形式,加热均匀性不佳,且输送产品的输送链从烘干通道出来后从炉体的外部循环回转送料,而输送链经过炉体外部时温度会迅速降温;当再次送料进入烘干通道时,输送链的温度影响产品烘干的均匀性,进一步影响了烘干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烘干炉,用于印刷导电浆的电池片烘干,提升产品烘干的均匀性及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烘干炉,用于印刷导电浆的电池片烘干,该烘干炉具有上炉体、下炉体,上炉体和下炉体合围出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的烘干隧道,在烘干隧道的出料端衔接冷却装置;一循环网链的上输料层依次穿行于烘干隧道及冷却装置,实现送料烘干及冷却;所述循环网链的下回转层回转到烘干隧道的进料端前进行预热;所述烘干隧道中设有发热体加热及热风加热组合,上炉体设有排废口连接排废装置,上炉体依照烘干隧道的长度分布一个或多个排废口。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上炉体具有相对下炉体上下升降的特性,上炉体内组装发热体,而下炉体内组装热风刀,热风刀由下往上吹热风,循环网链的上输料层在发热体和热风刀穿行。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循环网链穿出冷却装置回转的下回转层途径滚刷、自动压紧轮后进入烘干隧道中预热,自动压紧轮利用重力自适下压下回转层。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循环网链由若干金属条横设编织构成,金属条之间的间距满足传动齿轮啮合驱动,且循环网链依据节距间隔布置凸起部,该凸起部垫起置放到循环网链上的电池片。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下炉体内设有石英管,石英管支撑循环网链的上输料层的下侧面。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烘干隧道的出料端与冷却装置之间留有分隔间隙,并在烘干隧道的出料端设有挡风板,该挡风板设置在上炉体上;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及风冷箱,冷却箱基于冷媒换热技术给予冷却,在冷却箱上设置有冷却排废风机及连接冷却排废风机的冷却排废管;风冷箱基于冷却风扇吹风冷却。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热风刀为管体结构,热风刀与循环网链的上输料层的移动方向垂直布置;所有热风刀通过管道集合连接一加热箱,该加热箱连接一风机,风机送风到加热箱中进行热交换,产生的热风统一输送到热风刀上吹出。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上炉体在烘干隧道的中段以及进料端、出料端处设有排废口,其中进料端和出料端处的排废口直接连接排废装置的抽风机,而烘干隧道的中段处的排废口通过管道接到其中之一的抽风机,抽风机的排废端连接排废管,在排废管上设有喇叭型接油兜。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上炉体通过电动杆驱动相对下炉体上下升降,上炉体内组装的发热体是卤素管,发热体分组依照烘干隧道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每组发热体配置有感温探头。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上炉体和下炉体内填保温棉,且上炉体和下炉体外包不锈钢。

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烘干隧道中设有发热体加热及热风加热组合,烘干隧道中的烘干温度均匀性好,无温差死角,利于烘干作业,提升烘干效率及质量;同时循环网链的下回转层回转到烘干隧道的进料端前进行预热,以致产品置放在循环网链上得到相应预热,排出相应水汽,有助于提升产品进入烘干隧道后的烘干效率及质量,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循环网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实施例的循环网链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热风刀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2、3、4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发明有关一种烘干炉,用于印刷导电浆的电池片烘干,该烘干炉具有上炉体1、下炉体2,上炉体1和下炉体2合围出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的烘干隧道,在烘干隧道的出料端衔接冷却装置3。一循环网链4的上输料层41依次穿行于烘干隧道及冷却装置3,实现送料烘干及冷却,达到印刷导电浆的电池片烘干加工。所述循环网链4的下回转层42回转到烘干隧道的进料端之前进行预热,由此提升循环网链4温度。所述烘干隧道中设有发热体加热及热风加热组合,上炉体1设有排废口连接排废装置5,上炉体1依照烘干隧道的长度分布一个或多个排废口。排废装置5及时排除烘干隧道内的废气,有助于净化烘干环境,提升烘干效果。本发明的烘干隧道中设有发热体加热及热风加热组合,烘干隧道中的烘干温度均匀性好,无温差死角,利于烘干作业,提升烘干效率及质量;同时循环网链的下回转层回转到烘干隧道的进料端之前进行预热,以致产品置放在循环网链上得到相应预热,排出相应水汽,有助于提升产品进入烘干隧道后的烘干效率及质量,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炉体1具有相对下炉体2上下升降的特性,方便维护及清理炉体。图中所示,上炉体1通过电动杆12驱动相对下炉体2上下升降,结构简单,方便操控。上炉体1内组装发热体6,而下炉体2内组装热风刀7,热风刀7由下往上吹热风,循环网链4的上输料层41在发热体6和热风刀7穿行。发热体6和热风刀7上下布置加热,使烘干隧道中的烘干温度均匀性好,温升快,且达到无温差死角。以致于循环网链4送入的产品可全方位受热,且受热均匀,达到烘干目的,同时避免产品因受热度不同导致的产品性变的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刀7为带长形吹风口的管体结构,热风刀7与循环网链4的上输料层41的移动方向垂直布置。所有热风刀7通过管道集合连接一加热箱71,该加热箱71连接一风机72,风机72送风到加热箱71中进行热交换,产生的热风统一输送到热风刀7上吹出。结构简单,方便控制所有热风刀7吹风量,且热风温度一致。上炉体1内组装的发热体6是卤素管,发热体6分组依照烘干隧道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每组发热体6配置有感温探头61。多组分区布置发热体6,方便控制,又达到有效加热,减少能耗,节约成本。

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网链4穿出冷却装置3回转的下回转层42途径滚刷45、自动压紧轮46后进入烘干隧道中预热。滚刷45给予循环网链4清洁,以备再循环送料。自动压紧轮46利用重力自适下压下回转层42,使循环网链4得到适宜的张紧力,有助于送料。下回转层42进入烘干隧道中预热,充分利用烘干隧道中的热量,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优化了烘干炉的制作。所述循环网链4由若干金属条横设编织构成,金属条之间的间距满足传动齿轮43啮合驱动,传动齿轮43分置在烘干隧道的进料端及冷却装置3出口端,其中冷却装置3出口端处的传动齿轮43通过电机47带动旋转。传动齿轮43啮合金属条之间的间距驱动循环网链4,结构简单,方便制作,传动精准、平稳,有效避免循环网链4跳动、跑偏等情况,有助于输送产品烘干作业。本实施例中,循环网链4依据节距间隔布置凸起部44,该凸起部44垫起置放到循环网链4上的电池片,有助于电池片上下侧面烘干加工,提升烘干效率及质量。图中,凸起部44直接由金属条拱起曲变获得,方便制作,金属条优选不锈钢条,具有适宜刚性及表面光滑度,有助于烘干加工,也有效延长循环网链4的使用寿命。

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炉体2内设有石英管21,石英管21支撑循环网链4的上输料层41的下侧面。石英管21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减少与循环网链4之间的摩擦力,确保循环网链4送料稳定性,且石英管21具有良好耐磨性,使用寿命长。石英管21表面的光洁度,还有助于热辐射,多方位辐射热量,提升产品在烘干隧道中的烘干效率及质量。

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隧道的出料端与冷却装置3之间留有分隔间隙,防止冷热互窜;并在烘干隧道的出料端设有挡风板11,该挡风板11设置在上炉体1上。图中实施例的挡风板11是一自由摆动体,利用重力下垂。挡风板11不仅方便烘干产品输出,同时还起到隔离作用,防止烘干隧道内的热量外泄,节能。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箱31及风冷箱32,冷却箱31基于冷媒换热技术给予冷却,在冷却箱31上设置有冷却排废风机33及连接冷却排废风机33的冷却排废管34;风冷箱32基于冷却风扇321吹风冷却。冷却箱31有助于烘干产品冷却降温,稳固印刷体;而风冷箱32吹风使烘干产品趋于常温,且吹除产品上的灰尘杂质,以便输出产品进入下一程序,如翻版、印刷等,减少降温冷却时间。

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炉体1在烘干隧道的中段以及进料端、出料端处设有排废口,其中进料端和出料端处的排废口直接连接排废装置5的抽风机51,而烘干隧道的中段处的排废口通过管道接到其中之一的抽风机51,抽风机51的排废端连接排废管52,在排废管52上设有喇叭型接油兜53。该结构有助于排废,促进烘干隧道的烘干加工,同时喇叭型接油兜53回收油污,能达到环保排放,减少大气污染。

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炉体1和下炉体2内填保温棉8,且上炉体1和下炉体2内外包覆不锈钢。保温棉8保持烘干隧道内的热量,防止外散,节能降耗;而不锈钢包覆上炉体1和下炉体2,增加结构刚性,且方便维护、清理,保证烘干隧道内清洁无尘。这些结构设计均有助于提升产品在烘干隧道中的烘干效率及质量。

当然,以上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应被限制于与以上的描述和附图完全相同的结构和操作,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发明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还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许多等效改进和变化,但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